如何培養學科素養
一、語文核心素養概述
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分為六個層次,分別是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和高雅的言談舉止。這六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囊括了初中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第一,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通過初中語文的教學,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第二,具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小學語文學習往往是初級階段,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這就需要一個更好的積累過程,通過閱讀高質量的課文和閱讀材料,讓學生積累足夠的語言知識,提高其語言能力。第三,培養熟練的語言技能。語文是一門學科,而語言則是一種素養,一項技能。通過初中語文教學,教師要培養學生優秀的語文素養和熟練的語言技能。第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語文教學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第五,積淀深厚的文化素養。文化是我國長期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優秀的歷史文化給我國帶來了很多益處,而初中語文教學正是根植於我國文化。所以,在語文的核心素養中,積淀文化,學習文化,體會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第六,形成高雅的言談舉止。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寫作方面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水平。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能力。培養學生形成高雅的言談舉止是初中語文教學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語文既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項能力,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措施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學以致用
在我國教育教學體系中,語文以背誦和記憶的內容為主,但是,對於理解和應用也是十分關注的。去年,《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選手積累了大量的詩詞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明白在什麼地方能夠運用什麼樣的詩詞,取得什麼樣的效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理論和實踐是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兩個重要方面,教師要著力將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只有將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更好地與他人交流,達到培養上述六種素養的目的。所以,學與用同樣重要,教師要理論與實踐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最終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❷ 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1、熟練掌握基本儀器的正確使用,提高實驗基本技能。
2、掌握基本儀器的使用是物理實驗的基礎。物理實驗中常見的基本儀器有刻度尺、天平、彈簧測力計、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電能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等。當前中考對基本儀器儀表的考查主要從三個角度入手,一是從選擇儀器(含量程)入手。
3、為了加深學生對基本儀器操作的印象,教師可採取邊復習相關內容,邊提出問題邊作演示的做法。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進行操作演示,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4、熟練掌握探究基本環節,發展實驗探究能力。按照課標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學生應掌握的科學探究能力有提出問題能力、猜想(即預測研究結果和方向)能力、搜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評估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等。
❸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教師每節課都要認真備課 每個學科的學科素養是不同的 當然也不是一節二節課就能完成的 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❹ 新形勢下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培養高中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途徑和方法
1.以本為本,扎實掌握和熟練運用教材基礎知識。目前高中歷史教材雖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作為教學的第一手材料、學生獲取知識的直接來源,素材形式多樣,信息量較大。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首先要緊扣課本,用好課本,扎實落實基礎知識,布點連線,縱貫橫聯,立體構建起充實豐滿、有血有肉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達到對基本歷史知識扎實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目的。
2.課堂教學是平台。課堂教學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基本平台。這就要求課堂教學優化結構,整合各種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尤其要將傳統的知識傳授變為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針對性地實施教學,自覺地培養和提高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包括基本知識傳授、學科思維、觀點、方法與能力的培養。
3.過程與方法是關鍵。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過程與方法是關鍵,這也是目前高考考查的重點目標。對老師而言,即怎樣實施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這就要求老師有科學的計劃、引領、點撥。對學生而言,即重在體驗歷史學科素養培養的過程,掌握科學方法,總結一般性規律。
4.強化訓練是途徑。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主要通過練習實現,既包括課堂練習,又包括課外練習。在課堂練習中,老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講授、談話、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討論、辯論、題目檢測等形式開展。課外練習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通過學生開展閱讀、調查、撰寫歷史小論文等形式的活動實施。這就要求師生共同搜集資料,進行科學整合,針對性地、科學地設計為不同形式的題目強化訓練,實現對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
5.及時反饋,科學評價是動力。課堂及課外的練習都要求老師及時反饋、科學評價。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把握實施過程的推進和目標的變化,也才能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成就感,從而穩步推進歷史學科素養培養的有效開展。
6.有效發揮老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是一項極其艱難復雜的工作,主題是學生的提高,主導整個過程的是老師。學生在思維、方法、能力諸方面尚有欠缺,這就要求老師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
❺ 《如何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等等;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文化意識重點在於理解各國文化內涵,能理解並尊重文化差異。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
(一)選題背景
1.政策需求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就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等基本理念,這些都與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相契合,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差異,要將這些理念貫穿進現在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每個課程的目標,對現有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變革。
2.現實意義
現階段的教學方式更多注重的是應試能力,對於國外思維、國外文化的教學較少,對於語言的輸出、學習方法的培養力度不夠。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試能力強,可是卻忽略了語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以致最終學習的成果尷尬。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這樣的教學與現實社會是脫節的,會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觀的形成,也失去了語言學習的初衷。因此教學方式的變革尤為重要。
(二) 研究意義
教學方式變革是現在教育大環境下的必然,現在教育呼籲改革,尤其是課堂改革,改變原有的應試教育模式,真正將教育的意義體現出來。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進來,這將極大的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課堂效果,提高教師本身的核心競爭力
1.提高學生語言能力,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學生能夠將學習的知識進行整合並且輸出,能極好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2.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每個國家的歷史、社會、秩序、人文關系都是不一樣的,這樣直接決定每個國家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學生多接觸外國思維,更加有利於學生學習一門語言。
3.形成優秀的文化品格,各地文化差異不同,為人處事、接待事物的方式就會有所差異,所以在小學階段,多介紹國外文化,擴寬學生的眼界,更加有利於學生對一門語言的理解。
4.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方式的培養遠遠比死學知識來的重要,提高學習能力,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這些可能會比學校學習的知識更加實用。
優秀的學習成績應該是良好的核心素養培養下的產品,而不是應試教育枷鎖下痛苦的產物。
二、現階段核心素養要求下小學英語的現狀
(一)學生口語能力不夠
在小學英語新課標中明確,強調對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培養。但是目前體制下的英語教學強調了聽與寫,而忽略了對口語的培養,學生對於口語交際的意識也很薄弱。殊不知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學生對於所學的知識已經進行了一個梳理和整合,這是對於語言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另外,目前英語的教學缺少口語訓練的環境。語言的交際能力是在不斷的運用過程中提高的,僅僅靠老師課堂上的互動是不夠的,家庭、社會等環境也是很關鍵的。
(二)忽略文化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每一種語言的形成都跟這個國家的文化、經濟發展水平、人文歷史有關,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傳播依靠語言。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了解國外文化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理解知識點,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與交際能力。小學生對國外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來源於老師的教學,而且這些知識在課本上呈現的較少,這就很容易造成忽略文化的現狀。
(三)忽略英漢思維的差異性
漢語與英語在表達方式、思維方式上是有很大差異的。最直觀的一個反映就是句子的基本構造不同,漢語一般從人的角度出發,而英語的出發角度一般比較客觀。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學生會用定向思維去學習知識點,這都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流能力。
(四)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
中國傳統教育更多的偏向老師的「教」,學生的學習無形之中就處於被動地位了。很多學校會因為學生年齡小的緣故而不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做法是有失妥當的。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中心都應該是學生,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是課堂主人的願想就難以實現。
三、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及方法
(一)尊重語言的雙向性,鼓勵學生進行交流。
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師特別要注意輸出的過程。
1.老師實用恰當的課堂用語。教師用好課堂用語,無形之中就給學創設了一種語言學習的環境。讓學生真實感受如何用語言進行交際、體會語言交際的趣味性和意義性,對語言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2.多鼓勵學生開口交流,消除他們學習英語口語學習的膽怯情緒,幫助形成敢說、愛說的英語學習局面。尤其是對那
❻ 關於高考如何培養學科素養
在促進初中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素養發展的內涵包括公民意識、思想品德素質、社會實踐能力、學習能力等。二者不謀而合。而教育評價具有鑒定學生社會生活的觀察和體驗、認識和參與水平,引領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律素質發展方向,激勵學生努力提高積極性與創造性,診斷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並及時改進的功能。因此,加強教育評價在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素養發展中的功能研究,對思想品德課程目標的實現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國內外教育評價的研究現狀的了解,闡述了教育評價的內涵與功能,重點論述了教育評價在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素養發展中的功能。並且,在審視教育評價在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素養發展中的功能現狀的基礎上,總結其成功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探索教育評價在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素養發展中的功能實現的策略,即明確評價理念,完善評價體系,並探索功能實現的具體方法。在實際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課評價的現狀基礎上,對學生思想品德課學科素養發展中的經驗和問題進行總結分析,目的在於發揮教育評價在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素養發展上的功能,實現思想品德課程目標。
❼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在談學科素養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什麼是學科素養。學科素養是指在學科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徵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它由四部分組成:學科基礎知識、學科基本技能、學科基本經驗、學科基本品質。其中,學科基礎知識由學科基本符號、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和基本結構組成。而技能實際是個人習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識並按這套程序去辦事的能力。所謂學科基本經驗是指學生在學科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體驗。是學生在親自或間接經歷了活動過程而獲得的體驗。學科教學中,在幫助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形成學科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必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質,即學科基本品質。
首先我們來看概念,通過了解概念我們可以知道學科素養包含的范圍很大,並且它將獲得知識與運用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新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培養有用的人,而不是高分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學科素養的培養一直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的吧。
其次,我們在教學中怎樣去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呢?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是這樣理解的,以下是我的一點看法。
一、扎扎實實備課,扎扎實實講課。
作為一名老師傳授知識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備課講課是教師主要的工作,我們不僅要做並且要做好。
二、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其實語文的應用能力有很多方面,不過對於小學生來說其實就是會讀,會寫,會說,會看。別小看這四看,它裡麵包含了很多語文基本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也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見效的,必須堅持不懈。
三、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人受益終生。
四、隨時滲透素質教育
以上是我的一點小看法。
❽ 如何培養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滲透核心素養?以下從四個方面結合數學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主動發現問題,抓住問題本質,滲透核心素養
「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學生能夠獨立思考,也有提出問題的能力。無論學生提什麼樣的問題,不管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自己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後對問題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和解決。對於有創新意識的問題和見解,不僅要給予鼓勵,而且要表揚學生能夠善於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進而引導大家一起去深層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學《加法交換律》,這節課主要是探究和發現規律,在探索新知的環節,採用競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在講清競賽的內容和規則後出示題目:25+48、48+25、68+27、27+68…..兩小組輪流答題,答到第4題時,先答題的小組的同學馬上提出了問題:「老師,其他組的同學做的是我們小組做過的題目,不公平!」這時老師問:「為什麼不公平,你來說說。」接著學生就順其自然地說到問題的本質:「雖然加數的位置相反,但是加數是相同的,所以結果也是相同的。」通過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本質,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加法交換律的內涵。又如:「生活中的比」,導入時提出問題: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將「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與「籃球比賽中的比「提出來,並問「這兩個比相同嗎?如果不同,不同之處在哪裡?」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給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賽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輸贏,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雖然也有可能發生變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間的關系。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突破難點。
二、具有創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滲透核心素養
杜威曾說:「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數學問題的猜想,實際是一種數學想像,是一種創新精神的體現。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創新地學習數學。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例如:《圓的周長》,在探究圓的周長和什麼有關的環節中,先引導學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猜一猜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接著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滾動一周。並讓學生指出哪個圓的直徑最長?哪個直徑最短?哪個圓的周長最長?哪個圓的周長最短?最後總結:圓的直徑的長短,決定了圓周長的長短。
又如:在教學「3的倍數特徵」時,大部分學生受前面學習的2和5的倍數的特徵的影響,會有個位是3的倍數的數的猜想。這時,教師出示一些數據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驗證。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 9個數的個位都是3的倍數,它們能否被3整除?通過驗證,學生發現先前的猜想是錯誤的,於是就會產生疑惑,並有了探求新知的慾望。這時教師利用錯誤,引導學生觀察第2列數「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數能否被3整除?再觀察觀察,你想到什麼?接著指出:看來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個位,也與數的排列順序無關,那麼,究竟與什麼有關,具有什麼特徵呢?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與各位數的乘積有關2、可能與各位數的差有關3、可能與各位數的和有關等等這些猜想,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探主究驗證,將大錯化小錯,小錯化了。
三、進行合理提煉, 建立數學模型,滲透核心素養
數學模型是數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不僅可以為數學的語言表達和交流提供橋梁,而且是解決現實問題的重要工具。在數學學習中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學習的意義並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在構建面積公式這個數學模型時,首先應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探究圖形面積的一種簡單方,學生能夠輕松地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這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相對應的量進行分析,並初步得出:當長方形的長等於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於平行四邊形的高時,這兩個的圖形的面積相等。於是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等於底乘高。接著提出如果要去測量現實生活中一塊很大的平行四邊形的田地,你認為數格子的方法合適嗎?從而引導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行計算。
又如:教學「加法交換律」時,當學生已經初步感知規律後,教師提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嗎?學生紛紛用自己喜歡的符號來表示,並重點提出a+b=b+a這種形式,引導學生討論a和b可以是哪些數,這樣不僅關注學生了運算定律的形式化表達,還培養了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滲透核心素養
❾ 如何有效提高自己的學科專業功底和學科專業素養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要素,是實施課程的關鍵,教師的素質和教育理念影響著當今的教育和國家未來。教師應立足實地本位,反思教育實踐,形成研究課題,通過教育評價的導向和引領,更新教育行為,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今年招開的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工作會上指出,要以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為抓手,全面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我國將用「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的5億元專項資金,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到2010年,通過國家和省兩級組織實施的方式,培訓15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幹教師;依託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基地,開發80個專業的師資培養培訓方案、課程和教材;三是支持一批中等職業學校面向社會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學校兼職任教。對於目前中國的職業教育而言,其本身缺乏吸引力仍是存在的問題之一,其中師資水平較低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因此,在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我們需要一些創新性的借鑒。就如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問題,我想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提高教師人格素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首先應該是道德高尚的人,因為他承擔著教書育人的崇高職責。學生渴求知識,教師熱心傳授。學生尚未成年,教師愛心呵護。學生違規違紀,教師耐心教育。學生遇到傷害,教師誠心救助。學生身體特殊,教師細心關照。吉林大承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魁筠送給我們的這五句富有哲理的話,給予我很大的啟發。「熱愛關心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行為准則。「熱愛關心學生」是真摯的師愛,是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實踐中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這不僅是教師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須遵守的教育法規。(一)要有愛教之心「愛教」是指熱愛教書育人這項工作,安心從教,潛心教學和鑽研,不辭辛苦,甘於平凡,以工作為重,以工作為樂,並常能從工作中體驗到一種教書育人所帶來的歡樂與尊嚴。(二)要有愛生之心愛生,是指熱愛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或親戚的孩子來看待,一樣對他們負責,一樣對他們寄予厚望,一樣關心、支持和尊重他們。(三)要有愛學之心愛學,是指教師出於教學工作,自身發展的求知願望的需要,喜歡讀書看報,鑽研業務,不斷地「充電」,不斷地擴大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為什麼現在有很多老師得不到學生的信任和理解?最終原因是有些老師確實自身素質不高,對於學生的教育教學存在很多不科學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在工作中缺乏敬業精神。到底什麼是有思想的教師?一個有思想的老師應該具備現代教育理念、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教學策略、具有學習、積累、研究、反思和創新的精神。章丘教育局的郭教授講了他改變一個差班的做法,讓我深受啟發。他能在第一次見自己的新學生之前,花去三個小時來背誦所有學生的姓名,他的這個行為有幾個老師能做到?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沒有幾個老師能做到。而且他的這種行為帶給學生的震撼和教育是無以倫比的。這就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做的有思想的行為。我也在想,如果我現在所帶的班如果在去年入校後的第一天我也能這么做,會不會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對待。郭教授的做法用在我們自己身上不見得有效,他只是在給我們指明一個方向,一個思路。就像郭老師自己說的:魏書生還是魏書生,我還是我。郭教授文學功底特別深厚。他雖然是一個生物老師,但是我想很多語文老師的水平也比不上他。他是一個善於學習、善於積累、善於反思的人。他告訴我們,只有老師善於學習,才能培養出會學習的學生。讀書並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可是在信息時代的我們又能有多少老師還能靜下心來讀書呢?現在看到的是大家每天奔波於學校和家庭之間,每天好像都忙忙碌碌,又不知在忙些什麼,具體的事情也沒做幾件。憑著幾年前或十幾年前的知識上著同樣的課。在網路時代里遨遊的學生已經不像幾年前的學生了,他們現在的信息渠道廣、信息量大,如果老師還在吃老本,試問:還能有幾個學生願意上課?這不是當今的老師應該好好反思的問題嗎?所以,信息時代的老師應該學習教材墊底氣、讀專業書生才氣、學習經典補元氣、讀休閑書養靈氣。山東師范大學魏薇教授四十多歲的年齡剛剛讀完博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山師附小的語文老師在講《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的時候,始終不知道該怎麼講?因為她讀了這篇文章後沒有任何感動,沒有觸動她心靈的地方。因為這位老師根本不知道「為人民服務」幾個字是如何來的?她不知道那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她不知道張思德以身殉職的故事。她的感動從何而來?這就是現在很多年輕老師犯的毛病,不注重自身學習,思想缺乏深度,如何講出學生愛聽,有深度的課?有些老師總是責怪學生的素質如何如何差,一界不如一界,而不反思自己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以,我們都應該制訂一個學習計劃,根據自身的情況不同,制訂出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讓自己變成一個真正有思想的人。總結一下,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先進的教育理念(二)全面的文化知識(三)過硬的教師基本功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板書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說課技術。(四)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主要包括教材處理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課堂設計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課堂把握能力、開導感化能力、教育創新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五)獲取職場工作經驗職場工作經歷給教師提供了一個獲得在工作中運用第一手知識的機會,也使教師有機會了解工人們如何綜合運用各個學科中的知識、觀念和技巧來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通過這些情境學習經驗,職業學校教師可以了解到,在解決問題時,技術是靈活的。在取得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職業學校教師將引導學生學習真實經驗,並促使學生學習使用復雜的推理技巧、與工作相關的見解、合作技巧、專業知識以及工作中要求的學術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校內實習、旅行和校外實習三種專業發展活動來加強與職場的聯系。校內實習。通過直接與僱主共事,為新任的職業學校教師提供了解職場環境的機會,同時可對商業觀點作出正確的評價,並有機會運用合作技巧,這一技巧對於新任職業學校教師來說是必要的。實習時間長短可視情況而定。例如,我校的工作體系就實行了實習計劃。我校還有另一個計劃,就是在暑假裡讓新任職業學校教師在實際環境中工作六個星期。這些經歷不僅可以使教師了解職場的實際情況,而且使他們有機會與僱主合作。旅行和其他短期參觀。旅行和其他短期參觀為職業學校教師提供了另一個獲取工作經驗的途徑,並可以拓寬職業學校教師的實踐知識。由肯塔基州立大學、肯塔基州職業技術中心公室和肯塔基一些技術中心學校舉行的「工業探險旅行」幫助職業學校教師認清工業的需求和工作要求,並讓這些教師可以獲得一些信息,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該旅行持續一個星期,職業學校教師們在第一天參觀一個工廠,此後一天參觀兩個工廠,一個月後的會議中,他們討論並分享各自的見解。校外實習。校外實習是指職業學校教師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在校外一個指定的地方工作,經歷工作中的變化並了解工人是如何適應這些變化的。有了這些經驗,教師們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實際例子來幫助學生了解學術概念如何運用於實踐。這些經驗同時證實了這樣一點,教師最大的作用在於幫助學生獲得豐富多彩、富有意義的生活。在西科羅拉多州的學校與職業生涯組織舉的「教育者校外實習活動」中,許多參與校外實習的職業學校教師認為校外實習有如下益處:增強變革意識,提高應變能力;真正了解學生在職場工作中的需要;可搜集到設計課程所需的信息和資料;提高專業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發掘專業領域中職業道路的潛力;加強與商業界的聯系。綜上所述,要確保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是有意義的,職業學校教師應該進行自我導向學習,獲取新知識、技巧和實踐經驗,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並能為他們的學習需要尋求最好的機會。當然,在選擇專業發展活動時,職業學校教師必須考慮許多因素,比如個人目標和專業目標,學校任務,管理體制和程序以及商業界情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