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科技前沿學科

科技前沿學科

發布時間: 2020-12-03 17:22:28

❶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的辦院方針

韓啟德院長對研究院的發展提出了24個字的方針:虛實結合,摒棄浮躁,完善制度,項目帶動,兼容並包,外向開放。
在科學發展的三百多年裡,人們從初期的哲學科學研究開始,逐步對自然現象有了認識上的深化和科學技術規律上的掌握。在這期間,人們對學科進行了分類並演化得愈來愈細,隨之教育也相應地分科分類,形成了不同的專業和方向。進入20世紀末/21世紀初,人們發現,當代科學的發展和重大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越來越依賴於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許多有影響的科技成果,都是在學科的交互和交叉點上取得的。典型的例子是2003諾貝爾醫學獎,它們的獲得者是物理學科(曼斯菲爾德)和化學學科(勞特布爾)的研究背景,他們的研究與醫學研究的交叉結合產生了對人類發展具有極大影響的傑出成果——核磁共振圖像技術在臨床診斷和醫學研究的突破。事實上,生物醫學作為是當今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不僅本身具有多學科的綜合性,而且需要生物學家、醫學家和數學、物理、化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工程科學等學科專家共同努力。生物醫學的許多重大突破,都是通過多學科的交叉來實現的。
北京大學具有很好的基礎學科和技術學科優勢。學科齊全、基礎雄厚是北大的重要特點。北京大學的多學科特點為發展跨學科研究提供了獨特的優勢和重要的基礎條件。在「創世界一流大學「計劃(一期)的支持下,北京大學已經建立了若干跨學科研究中心,為建設整體的跨學科研究平台打下了良好基礎。2005年12月,北京大學正式批准成立「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研究院」為學校直屬的院級研究機構。作為服務於科研、教學的組織保障,「研究院」設立精乾的行政管理機構。研究院」設立學術委員會,負責學術方向和體制建設決策咨詢等工作。「研究院」設立學位委員會分委會,負責跨學科研究生教育培養和學位工作。「研究院」的研究機構由若干跨學科研究中心/研究所組成。
「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的基本任務是組織學科學術交流、開展跨學科的科學研究和綜合性研究人才的培養。作為一個開放性的研究機構,「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的資源在校內外共享。「研究院」的管理體制以有利於促進學科交叉和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為基本准則,採用虛實結合、研究人員專聘與兼聘相結合等多種靈活方式,為相關學科拓展更大的研究發展空間。「研究院」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組織多學科的研究力量,開展前沿性的問題研究和科學技術攻關。「研究院」在研究生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與相關院系和學科合作,努力探索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模式,使之成為高層次綜合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❷ 學習計算機有前途嗎

學習計算機有前途,未來就業方向有以下:

第一、軟體編程方向

大體上分成軟體設計、編程語言和軟體測試。包括需求分析、結構設計、開發流程、生命周期等等相關內容全部在關注范圍。此方向幾乎屬於CS內部第一大的方向了,錄取名額很多,獎學金也有一些。

問題的關鍵是,這個專業是培養coder的,而計算機專業的從業者大部分就是coder。因此學這個專業工作機會較多,但是起步階段的收入居於中等。

第二、多媒體動漫方向

這個專業包括了計算機圖形學Computer Graphics,主要研究圖像的表達、處理等。計算機成像、三維動畫、網路影像傳播都屬於這個方向的范疇。

學習這個專業的同學可以去游戲設計公司,電影視頻公司、電子出版、教育軟體開發、商業簡報、平面廣告設計及其它多媒體應用領域的媒體集成與系統設計的工作崗位尋找機會。

第三、計算機科學技術方向

該方向包括了理論性非常強的計算機理論、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計算Scientific Computing、人工智慧AI以及人機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tion等。

計算理論是完全偏向理論的學科,研究的不只是演算法,更加重要的是演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演算法可行性,演算法復雜度,密碼學相關領域都是這個偏理論的方向的研究對象。

本專業不太建議同學們申請,從各個渠道得來的消息都是這個專業不好找工作。這一點在美國和中國都是一樣的,過於偏重理論和科技前沿探索的專業方嚮往往工作比較難找。

第四、計算機網路Networking甚至包括Telecommunication

這個范圍可以說是非常的大。網路應用、網路通信、網路安全、加密解密、路由演算法、甚至編解碼都是需要學習的學科。這個學科申請的競爭者非常多,來自EE,ECE背景的同學也都可以申請。

Telecommunication就業不錯,從設備商到運營商到第三方軟體開發商,都有職位可以選擇。中國國內這方面工作機會也多,中國移動按照用戶數量是世界第一大運營商。

還可以在大型政府、國防、電信、電力、金融、鐵路等部門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若在美國就業,因受到公民身份等限制不少,回國形勢還是不錯的。

第五、互聯網電子商務

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市場營銷觀念,商業策略,經濟學理論和計算機技術來開發新的商業,以及如何通過運用互聯網和相關信息技術轉化目前存在的商業模式。

美國電子商務的應用領域和規模都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目前在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中,大約有50%發生在美國。在全球商務網站中,美國佔有90%以上。

這與美國良好的網路狀況、大量的高學歷網民、完善的法律體系、健全的電子支付手段、成熟的社會信用體制等一系列情況是分不開的。在中國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今天,促使很大一部分學生留學美國就讀電子商務專業。

❸ 怎樣將學科前沿成果和科技前沿知識融入教學內容中

怎樣將學科前沿成果和科技前沿知識融入教學內容中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回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答趣」,教學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課上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灌輸」為「樂學」,興趣的激發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❹ 如何把握學科前沿,提高科研效率

科技研發時間與下列因素有關:

  1. 科技組能力及與被研發科技的匹配程度。

  2. 2.計算機回科答技的研發程度,科技越高研發速度越快。

  3. 3.擁有科技藍圖,時間可縮短一倍。

  4. 4.游戲中研發時間與被研發科技歷史研發時間,提早則減慢,反之則加快。

  5. 生產速度與下列因素有關:

  6. 1.科技加成,如工業科技中各種裝配線科技。

  7. 2.政策加成,如拉召集軍制有裝備加成。

  8. 3.流水線加成,(就是生產同一物品時採用順序生產方式而不是並列生產方式)。

❺ 生態學的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本專業的畢業生可擔任農業、環保、計劃、國土資源等部門的行政管理工專作、高等院校屬教學科研工作、科研單位及生產部門的科技工作,各級技術推廣單位的技術管理和推廣工作,各層次的生態農業、生態工程的設計和建設工作,區域農業開發的規劃、設計、實施及管理工作。

生態學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滲透形成的、與人類、生物生存現代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息息相關的前沿學科,其知識體系涉及現代科學的各個領域,在21世紀的科技、工業、社會、自然和經濟發展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5)科技前沿學科擴展閱讀

生態學專業需要的能力:

1、掌握普通生物學、生態學等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

2、掌握生物信息學資料的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結果分析、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3、熟悉國家生態信息產業政策、知識產權及生物安全條例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4、了解生態信息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5、具有較好的科學人文素養和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❻ 對本學科的認識,對前沿科學技術及最新科研,相關技術成果的了解 怎麼

計算機(全稱:電子計算機;別稱:電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技術專發明之一。它的發屬明者是約翰·馮·諾依曼。它是一種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預,能夠快速對各種數字信息進行算術和邏輯運算的電子設備,以微處理器為核心

❼ 中國有33個研究前沿排名世界第一,這些前沿科技主要分布在哪些領域

近日發布的報告中提到中國現階段在研究前沿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奮,而且中國的個前沿也並非集中在一個領域,大都比較分散,十大領域中的排名也都很靠前。說明了中國目前培養的尖端人才范圍非常全面,科教興國的國策落實得非常好。

十大領域中排名較低的兩個學科是臨床醫學和天文學與天體物理。我國的臨床醫學雖然排名不高,但也在飛速地進步中,相信不多幾年也會榜上有名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是我國古時候的強項,相信在現代也可以煥發新的活力。

❽ 關於機械學科的前沿性思考

機械工程科學發展總趨勢
在機械工程科學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矚目的創新及進展,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機械工程科學總體上還處於落後狀態。主要體現在:中國機械工程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對中國製造業的自主創新和發展的貢獻不顯著;中國學者提出的機械領域的新概念、新理論不多;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機械工程理論、方法和技術不多;國際機械領域學術界有較大影響的中國學者很少。總體上中國機械工程學術領域在國際上的地位滯後於中國製造業在國際製造界的地位。
未來機械工程學科的發展將主要受到兩方面的制約和推動,一個是製造業的創新發展,另一個是學科的演變進步。
鑒於未來製造業發展的總趨勢是全球化、信息化、綠色化、知識化和極端化(以下簡稱「五化」)。機械工程科學的基本任務,就是為製造業的「五化」提供所需求的機械繫統新理論、新方法和先進製造技術。
隨著世界的進步、國家的需求和學科的發展,機械工程科學的發展出現了以下顯著特點和趨勢:一方面,高技術領域如光電子、微納系統、航空航天、生物醫學、重大工程等的發展,要求機械與製造科學向這些領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因而出現和發展著微納製造、仿生及生物製造、微電子製造等製造科學新領域;另一方面,隨著機械與製造科學與信息科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管理科學、納米科學技術的交叉,除了推動著機構學、摩擦學、動力學、結構強度學、傳動學和設計學的發展外,還產生和發展著仿生機械學、納米摩擦學、製造信息學、製造管理學等新的交叉科學。
由於我國未來將大力推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儀器及裝備技術,因此,基於自主創新的高技術儀器及裝備的設計製造的基礎研究將得到更充分地重視和更快地發展;此外,由於21 世紀我國資源和環境面臨空前的嚴峻挑戰,要求機械與製造科學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重視環境的保護、產品的安全性和綠色度、材料和能源的節省、機電裝備的再製造以及新能源製造領域的研究。
機械學發展展望
(1) 機構學是機械工程學科中最有代表性的學科之一。機構學研究一方面應注重機構學基礎理論研究,以使我國在國際機構學界保持優勢地位,另一方面應注重與製造和控制的學科交叉,在設計理論和關鍵技術兩個方面同時取得突破,以開發出性能優良新機構和新裝備。航空航天器、機器人機構、紡織機械、工程機械、微納機構、仿生機構等工程中存在大量機構問題,機構學大有用武之地。
(2) 摩擦學研究自20 世紀90 年代起有了長足發展,其基本經驗是與納米、生物、計算機以及與工程問題的交叉結合,發展了納米摩擦學、生物摩擦學、表面減阻及亞納米拋光技術等。今後的發展是進一步向學科面更寬的交叉方向——界面機械與製造科學、納米製造摩擦學和納米生物摩擦學方向發展。此外,中國摩擦學領域的青年學者應當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爭取在國際學術界佔有更重要的位置。
(3) 機械動力學研究中,非線性動力學、復雜機電系統動力學分析和故障監測等領域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但復雜系統及多場耦合的非線性動力學分析建模和故障預示監控依然是個國際性難題,大型復雜機電系統動力學設計模擬、微納系統動力學分析及設計是我國學術界面臨的重要前沿課題。
(4) 機械設計學,目前我國製造業中高端技術裝備中自主產權的產品少,現有機械設計理論、方法和技術落後是其重要原因,急需重點推動我國裝備設計技術的發展。要重點推動復雜機電系統的概念設計、復雜系統總體設計、設計支撐系統(設計數據、知識和信息平台)、基於網路的系統性能模擬虛擬設計等領域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發展。
製造科技發展展望
製造技術的發展總趨勢是基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基礎上的數字網路化、智能集成化、高效精確化及極端製造化技術。採用德爾菲調查方法及研究分析,未來我國將要重點發展的製造科技主要有以下8 個領域。
(1) 空天及深海裝備製造科技。未來飛機將進一步向大型、快速、輕型、舒適性、安全性方向發展;用於國防的各種飛行器,將向超快、精確、輕微及智能監控方向發展。高速、精確、智能化微型飛行器技術;微小制導技術;超低溫、超真空、無重力極端條件下的裝備設計與製造科學技術、智能作業機器人、超大型射電望遠鏡、適於高壓腐蝕環境作業的深海裝備的設計與製造技術等將得到大的發展。
(2) 先進電子及通信製造科技。未來20 年內,量子、納米或商業基因計算機將問世。無線網路技術、網路光通信技術,衛星通信技術,基於網路的虛擬製造技術,非硅、量子、納米、基因計算機晶元及其後封裝科學技術將有大的發展。產品信息化和數字化;將感測、計算機及軟體技術「嵌入」產品,實現產品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產品設計製造過程的數字化、虛擬化、網路化與智能化。例如數字智能轎車可以自動優化和選擇路徑、自動避撞和隨時報告運轉的狀態和可能發生故障的時間和部位;數字智能柔性製造單元或系統能實現零件自主智能裝卸、加工、檢測和故障維護。智能數字網路多功能集成產品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而且更新換代會越來越快。
(3) 微納米製造科技。從將納米尺度器件發展到納米尺度產品的批量納米製造將是今後20 年納米製造領域的最大變化。納米機械學、納米尺度和精度器件的設計、製造、測量及裝配科學技術;具有批量生產工藝的「自下而上」的生長型和「自上而下」的去除型以及前兩者相結合的混合型製造技術將得到很大發展。
(4) 新能源裝備製造技術。由於一次能源將逐步枯竭,核能、深海能源、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的研發和使用將大大促進該領域製造技術的發展。核能工藝及裝備、深海能源探測及採掘工藝及裝備、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裝備製造、基於新能源的經濟型汽車發動機及車輛設計與製造技術研究將得到更大重視和關注。
(5) 綠色製造科技。即基於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綠色可持續性製造,是一項戰略性製造理念、製造模式和製造技術。綠色可持續性製造包含無污染無廢棄物製造、綠色產品的設計與製造、廢舊機電產品的再製造、節能節材製造以及新能源裝備製造五個方面。耗能耗材多、污染環境的機電產品和生產過程將會受到市場和法規的制約而逐漸減少或消亡,相反,新能源、節能節材和無污染機電產品及其生產過程將得到更大發展。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如果能突破電池材料和低成本製造兩大瓶頸,將會實現車輛業改朝換代的大革命。由於廢棄產品的海增,再製造業將得到迅速發展。
(6) 仿生製造科技。由於生物製造技術的發展,仿生人或動物器官開始用於臨床;仿生機械、機器人更普遍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仿人器官製造技術、仿生機電系統,如仿飛禽類飛機、仿動物機器人、智能機器人製造技術將有大的發展,與此相關的仿生機械學及仿生製造科學的深入研究是此項領域得以突破的關鍵。
(7) 光子製造科技。研究表明,未來以激光為基礎的光子學將超越電子學。激光由於所具有的准確性、高能量密度和可傳輸變換等其他任何能源無法比擬的突出優點,被譽為「未來製造系統的共同加工手段」,包括光子加工製造、激光加工、光化學加工、光電加工技術。其中強激光、飛秒皮秒激光加工、微納尺度光子製造技術及科學是該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
(8) 數字裝備製造科技。數字化製造裝備包括
極大極小尺度、高效率、高精度的智能數字化加工裝備以及各類精密儀器和復雜機械繫統。機械裝備是機械製造工程和產業得以實現的工具和依賴,是我國由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重要標志。涉及相關工程重要需求和學科交叉的關鍵裝備及儀器設計理論與方法、創新製造工藝技術以及基於網路的智能數字化控制理論是需要重點突破的科技問題。
結束語
我國機械工程科學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與國際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高瞻遠矚,盡快制定學科的長遠發展規劃,採取正確的學科發展戰略和策略。加強對基礎研究中原創性理論方法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原創性技術發明的支持力度。在繼續保持和發揚摩擦學、機器人機構學等在國際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的同時,力爭在2020 年前後機械與製造學科總體上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在機械工程領域學術界,涌現多個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和著名科學家;在機械與製造相關的國際學術界佔有更多席位;有一批國際一流並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一大批自主創新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促使我國製造業產生更多的高技術產品和世界名牌企業。

❾ 問一下 統計源期刊指的是什麼和科技核心期刊是一回事兒嗎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國家科技部委託,按照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期刊引證報告》(JCR)的模式,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結合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在中國出版的1405種科技期刊作為統計源期刊。

選擇了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資助論文比例等十幾種期刊評價指標,利用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十幾年積累的豐富數據,編輯出版了《2001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

和科技核心期刊不是一回事兒。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學科範疇主要為自然科學領域,是目前國內比較公認的科技統計源期刊目錄。受科技部委託,權威性名列國內首位。



(9)科技前沿學科擴展閱讀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並非終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後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將對其進行重新評定,遵守「優入劣汰」原則,因此「統計源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越來越被各學術單位和科研機所接受,用它作為科研論文的學術水平的評價指標之一。

我國現有期刊9000多種(其中醫學期刊1940種),截止2006年底公布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約1652種期刊,其中醫學類期刊約519種。

熱點內容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
王瑞娜老師 發布:2025-07-08 18:31:53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