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數學科研

數學科研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50:58

⑴ 從事數學科研工作一定要高智商和數學天賦嗎

數學家陶哲軒清華談數學競賽與數學研究
日期:2009-12-24 09:42:33 作者: 來源:清華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12月21日,世界著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教授來到清華,參加當天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的「丘成桐中學數學獎」頒獎典禮活動。
數學神童,13歲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20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年僅24歲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聘為正教授,31歲獲得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茨獎,成為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裔數學家,因在數學科學研究中極具天賦,被同事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現年34歲的陶哲軒是數學界乃至科學界最耀眼的明星之一,當他的身影出現在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時,立即吸引了全場的關注。現場觀眾用歡呼聲和掌聲表達對這位年輕學者的尊重與歡迎。
年紀輕輕就卓有作為的陶哲軒教授睿智、平和,富於神采,帶著濃郁的學者氣息與一份學生般的青春活力。在頒獎典禮上,身為競賽評委團成員的陶哲軒表示,很高興看到青少年們通過比賽,學到了數學研究的技能與合作精神,鍛煉了耐心與毅力,激發了自己的創造潛能,在數學研究中找到快樂。
頒獎剛剛結束,陶哲軒就被現場同學包圍,很多參加頒獎會的中學生拿出早已准備好的筆記本,請自己的科學偶像簽字、合影留念。平易近人的陶哲軒教授欣然滿足了每一位同學的要求。
頒獎典禮結束後,利用有限時間,記者對陶哲軒教授進行了簡短的采訪。
記者:很多學生在中學階段參加各種數學競賽並取得優異成績,當他們進入大學數學專業後,將致力於數學研究,這是兩種不同的狀態,您如何看待這種轉變?
陶哲軒:這些數學競賽為今後的科研做了很好的准備,當你在大學里開始接觸科研的時候,就會發現,以前參加比賽遇到的一些題目,非常類似於一些真正的研究性問題,這些競賽幫助學生培養了創造力和對科研的堅持精神,這些東西大多在高中學校里不會講授到。很多人都要面臨從高中到大學的轉變,應使自己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研究生活。我希望今天這些參加比賽的學生今後在科研方面都會有所造詣,期望在今後能再次看到他們的名字和成果。
記者:您從事數學研究多年,在對數學的真正意義的理解上和您當學生時有什麼不同?
陶哲軒:當我還是個學生時,參加過很多數學競賽,我把數學看作是一個游戲或者一項運動,人們給你提出問題,你最快地找到最好的方法去解決它們。我從中發現了很多樂趣。但我後來真正進行科研後意識到,其實有很大的不同,你有時需要很長時間去解決一個問題,這些問題的價值不在於它使你獲得什麼獎項,或者使你贏得什麼名聲,重要的在於你學到了什麼,通過解決問題如何去理解這個世界,當我明白數學的這項意義後,我現在更喜歡數學了。
記者:您能否就如何在數學研究領域取得創造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給學生們提一些建議或關鍵詞?
陶哲軒:首先,我非常熱愛數學,在數學研究中找到了很多樂趣。喜歡自己所從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喜歡數學,就會全心投入,在這個領域中付出最大的努力。同時,從事數學研究要有耐心,你可能需要多次嘗試,成為一個數學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有就是,即使完成學業後也必須不斷學習。我現在掌握的很多數學知識是在畢業後學習到的。數學研究可以有很多樂趣,如果真正喜歡數學,就可以在這個領域做很多事情。
+++++++++++++++++++++++++++

⑵ 數學科研水平,中科院和北大哪個

科研水平毫無疑問,中科院最高,理由很簡單,因為中科院是中國最高學術機構,同國外不同,國內的科研基本上是有中科院社科院農科院這些單位主導,大學是陪襯。經費上中科院作為正部級單位,肯定比副部級的北大多,人員上院士專家一大堆,職工工資也是中科院的多,硬體條件上,中科院所屬的重點實驗室也是最多的,其實北大在科研上對中科院的依賴很大,中科院工作太多,自己人手不夠,於是經常和各大院校合作。中科院就是建築公司,大學就是包工頭,最後大樓建好肯定不會寫包工頭的名字~所以,只要是中科院有的專業,科研水平就是國內第一。如果說個明顯點的理由,就網路下論文的發表情況吧,中科院的水平基本上是清華北大復旦的綜合,興許還能多謝。沒辦法,級別在哪裡擺著呢。

⑶ 華羅庚在數學領域的主要貢獻及科研成果

華羅庚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
華羅庚與陳景潤
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
華羅庚也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19]
華羅庚在多復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是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
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等。[20]

科研成果
華羅庚
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21]
20世紀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22]
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23]
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24]

學術著作
華羅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堆壘素數論》、《指數和的估價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多復變函數論中的典型域的調和分析》、《數論導引》、《典型群》(與萬哲先合著)、《從單位圓談起》、《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與王元合著)、《二階兩個自變數兩個未知函數的常系數線性偏微分方程組》(與他人合著)、《優選學》及《計劃經濟范圍最優化的數學理論》,其中八部為國外翻譯出版,已列入20世紀數學的經典著作之列。此外,還有學術論文150餘篇,科普作品《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統籌法評話及補充》等,輯為《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25]

出版日期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備注

1953年 堆壘素數論 華羅庚著 中國科學院 學術類

1957年 多復變函數論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 華羅庚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7年 數論導引
華羅庚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8年 高等數學引論(第一卷)
華羅庚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2年 從單位圓談起 華羅庚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3年 指數和的估計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 華羅庚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3年 典型群 華羅庚、萬哲先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64年 統籌方法平話及其補充 華羅庚著 中國工業出版社
1964年 從楊輝三角談起 華羅庚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6年 統籌方法平話及補 華羅庚著 中國工業出版社
1967年 優選法
華羅庚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71年 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 華羅庚著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
1985年 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 華羅庚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 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 華羅庚著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科普類[25]
2006年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著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⑷ 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科研項目

數學所以基礎理論研究為主,兼顧應用數學、計算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其它方向。承擔的科研項目不僅包括像863、973這樣的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的重點研究項目,還承擔部分面上項目。以下是數學所正在承擔的各類在研的科研項目,按類排列。
國家級研究項目
863計劃子項知識制導的需求工程技術研究(金芝2006.12-2008.12)
863主持智能感知與先進計算機技術(金芝2006.12-2008.12)
十五攻關專項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分析挖掘方法研究(高全泉(參加)2005.10-2006.12)
973子項目基於知識的網構軟體需求建模理論和方法的研究(金芝陸汝鈐韋梓楚張松懋楊曉光等2003.06-2006.09)
973子項目現代分析(楊樂王躍飛周向宇李樹傑等2000.10-2005.10)
973子項目變分理論與幾何分析(丁偉岳李嘉禹等20000.10-2005.10)
973子項目數論與代數幾何(賈朝華孫笑濤(參加),清華大學主持,2000.10-2005.10)
973子項目群與代數的表示論(席南華(參加),華東師范大學主持,2000.10-2005.10)
973子項目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吉敏肖玲王友德(參加),復旦大學主持,2000.10-2005.10)
973子項目非線性科學中的若干理論問題(丁彥恆尚在久(參加),南京大學主持2000.10-2005.10)
863子項目基於領域建模理的需求工程(金芝陸汝鈐韋梓楚陳剛易利軍徐東李穎2001.10-2003.12)
973子項目動力系統的理論與計算(鄭志明寧書城(參加)1999.01-2003.12)
973子項目電力系統穩定性和失穩狀態的分析與研究(實時綜合穩定域及可視化)(井竹君王蘭宇(參加)1999.05-2003.05)
973子項目信息技術中的應用理論與高性能軟體(陸維明(參加)1999.05-2003.05)
863-306-ZT02-基於本體論的領域分析,領域建模和需求獲取(金芝陸汝鈐張松懋(參加)1998.08-2000.08)
攀登項目動力系統幾何演算法定性研究(尚在久(參加)1997-2000)

⑸ 關於數學專業大學生科研有哪些課題

1、自然數間加、減、乘、除的某些規律的探索及模型製作
2、楚雄師范學院學生公寓水電限量供應的統計分析
3、人口遷移對我國人口增長的影響
4、托勒密定理的證法及其推廣應用
5、加權禁位排列的研究
6、基於MATLAB的多元非線性回歸模型
7、統計量分布的研究
8、概率統計中文化教育的研究
9、投保額區域性差異的實證分析研究
10、基於Matlab的ARMA(p,q)模型的實現
11、VaR與CVaR的對比研究及實證分析
12、基於AHP方法對構件可復用性度量模型研究
13、具有三種群的食餌—捕食者模型的研究
14、一些智力游戲問題的數學模型及其計算機求解

⑹ 從事數學科研工作一定要高智商和數學天賦嗎

我不覺得。
智商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創造能力。(至少我覺得現在描述智商的一些指標根本就不能說明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我也做過測智商的題目,但我覺得,那種題目根本就不能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數學能力).所以說rat0252所說的智商我覺得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衡量標准。
事實上我自己也不能找到一個能夠說明一個人數學能力的測試標准。
我覺得從事數學科研工作需要執著(會在一切空餘時間思考為解決的問題)和敏銳的觀察能力(能從盡可能少的信息當中得出盡可能多的結論),最重要的是興趣和人品。

可是我實在不知道究竟什麼樣的品質叫做「數學天賦」,總不至於是解題能力吧?提出問題的能力,或者是統籌、想像力?
我覺得RP還是很重要的,至少現在很多人為了非科學的目的在混論文。如果你的追求是錢,我覺得再有天賦也沒有用。日本的足球隊員中田英壽就很有足球天賦,但是他說「足球對於我只是一種謀生手段」。後來他逐漸銷聲匿跡了。我覺得很多事情都是一樣的,如果動機不純,似乎天賦也會被埋沒。

我說RP更重要,並沒有說人品是一個充分條件。人品只是一個必要條件。我沒有否認一位數學大師需要良好的天賦。但是我認為,真正的數學大師在具有良好的數學天賦的同時,一定具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⑺ 數學與科研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

我覺得科研的范圍更廣
科研包括很多數學,醫學經濟等等等等

怎麼做數學科研sci

您好,可以安排ISTP、EI、SCI等期刊寫作發表,最快3個月檢索,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

⑼ 科研必需的數學思想有哪些

這個要看你從事的是哪方面科研。比如我是研究電化學的,讀博期間研究燃料電池,相當於一個反應器,對於這樣的題目,首先,對該反應器要建立數學模型。任何與化學反應相關的課題都離不開數學模型,典型的例子包括反應器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其次,很多參數理論計算也是必不可少的。個人觀點,這也屬於數學思維的一種。例如,對於電池這一領域,可以通過能斯特方程計算單電極電勢,電勢對應的自變數有很多,例如電流、轉化率以及反應液的pH值。因此這一點總結來說,就是對較為重要的參數與其他自變數建立函數關系。此類計算過程不僅可以分析你需要的參數隨自變數變化的趨勢,在論文中加入這樣的計算也可以使你的文章更加高大上。

再次,對於反應類的課題,反應動力學模型自然也是重要的數學思維之一。影響反應的因素包括反應物濃度、以及反應速率常數。而反應速率常數的確立也與很多因素有關,例如催化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負載量。只有完全理解裡麵包含的參數,才可以建立精確度較高的動力學模型。

另一類常見的科研領域是生產類的課題,比如高分子材料這一領域。聚合物的生產(例如玻璃纖維)。對於這一類課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產品的好壞與那些因素有關,以及影響這些因素的參數都有哪些。由此就可以建立數學模型,通過參數調控,改變產品質量。這一點也和之前的第二條較為類似。

熱點內容
內派教師 發布:2025-09-11 19:02:33 瀏覽:884
柚木老師 發布:2025-09-11 18:36:33 瀏覽:488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
學生和老師的關系 發布:2025-09-11 09:35:01 瀏覽:124
師德師風政治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1 09:06:43 瀏覽:485
階梯數學4 發布:2025-09-11 07:08:42 瀏覽:884
氧分子的化學符號 發布:2025-09-11 07:06:35 瀏覽:28
化學課程論 發布:2025-09-11 04:13:35 瀏覽:883
新疆特崗化學 發布:2025-09-11 04:05:34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