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陳核

文言文陳核

發布時間: 2020-12-03 20:23:19

A. 文言文<<陳蕃立志>>

陳蕃立志
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1)。父友同郡薜勤來候(2)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3)一室乎?」勤知其有請(4)世志,甚奇(5)之。

陳蕃十五歲時,曾經從不灑掃自己所住居室,以至庭院房間內臟亂不堪。他父親的朋友同一郡的薛勤來問候,問陳蕃說:「孩子,你為什麼不清掃庭院以迎接賓客呢?」 陳蕃答道:「大丈夫處世,當以掃除天下為己任,怎麼能局限於整理一間房呢?」薛勤知道他有整治天下的治國大志向,很為他驚奇。

B. 文言文陳是什麼意思

作名詞時:1代表古地名或者古國名;2姓氏;
作動詞時:1陳列,陳設;2表述,陳述;
作形容詞:舊的,過去的;

C. 文言文《核舟記》

是一篇記敘文,總—分—總結構形式,按空間順序寫的

D. 文言文翻譯《陳書》

世祖文皇帝,諱蒨,字子華,始興昭烈王長子也。少沈敏有識量,美容儀,留
意經史,舉動方雅,造次必遵禮法。高祖甚愛之,常稱「此兒吾宗之英秀也」。梁
太清初,夢兩日斗,一大一小,大者光滅墜地,色正黃,其大如斗,世祖因三分取
一而懷之。侯景之亂,鄉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獨保家無所犯。時亂日甚,乃避地
臨安。及高祖舉義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陽獻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入見而
害景。至便屬吏,故其事不行。高祖大軍圍石頭,景欲加害者數矣。會景敗,世祖
乃得出赴高祖營。起家為吳興太守。時宣城劫帥紀機、郝仲等各聚眾千餘人,侵暴
郡境,世祖討平之。承聖二年,授信武將軍,監南徐州。三年,高祖北征廣陵,使
世祖為前軍,每戰克捷。高祖之將討王僧辯也,先召世祖與謀。時僧辯女婿杜龕據
吳興,兵眾甚盛,高祖密令世祖還長城,立柵以備龕。世祖收兵才數百人,戰備又
少,龕遣其將杜泰領精兵五千,乘虛奄至。將士相視失色,而世祖言笑自若,部分
益明,於是眾心乃定。泰知柵內人少,日夜苦攻。世祖激厲將士,身當矢石,相持
數旬,泰乃退走。及高祖遣周文育率兵討龕,世祖與並軍往吳興。時龕兵尚眾,斷
據沖要,水步連陣相結,世祖命將軍劉澄、蔣元舉率眾攻龕,龕軍大敗,窘急,因
請降。東揚州刺史張彪起兵圍臨海太守王懷振,懷振遣使求救,世祖與周文育輕兵
往會稽以掩彪。後彪將沈泰開門納世祖,世祖盡收其部曲家累,彪至,又破走,若
邪村民斬彪,傳其首。以功授持節、都督會稽等十郡諸軍事、宣毅將軍、會稽太守。
山越深險,皆不賓附,世祖分命討擊,悉平之,威惠大振。高祖受禪,立為臨川郡
王,邑二千戶,拜侍中、安東將軍。及周文育、侯安都敗於沌口,高祖詔世祖入衛,
軍儲戎備,皆以委焉。尋命率兵城南皖。譯文:陳世祖文皇帝,名諱是蒨,字子華,為始興昭烈王的大兒子。從小就聰明懂事理,講究容貌修飾和儀表,對經史之類的文獻有所留意,行為舉止端莊文雅,辦事都遵照禮法。高祖皇帝十分地鍾愛他,經常稱他為「這個孩子是我陳家的英雄與優秀人才。」梁朝太清初年,陳蒨夢見兩個太陽,一個大,一個小,大的太陽光滅掉了墜落到地上,它的顏色是正黃色,大的像個斗一樣,世祖陳蒨於是就取了它的三分之一放入懷中。在侯景之亂的時候,家在依靠有山有湖的地方的都遭到了流寇的洗劫,唯獨陳蒨的家沒有受到侵犯。流寇作亂後來日益嚴重,陳蒨就到臨安躲避。在高祖興正義之兵的時候,侯景派使者將陳蒨和衡陽獻王收為人質,陳蒨於是在袖子中藏了一把小刀,希望在見到侯景的時候用它殺死對方。到了侯景那裡,世祖就成了他的官吏,因此他的計劃就沒有成功。高祖帶大軍包圍了石頭城,侯景對很多人都加以殺害。在他戰敗的時候,世祖就得以離開他而投奔到高祖的軍營中。世祖是以吳興太守起家的。當時,宣城的匪幫頭目紀機、郝仲等各糾結幾千餘人進犯郡縣的邊境,世祖帶兵前往將他們討伐平定。承聖二年,陳蒨被任命為信武將軍,監管徐州之南。三年之後,高祖陳霸先北征廣陵(今揚州),讓陳蒨領軍作先鋒,陳蒨每次出戰都獲得勝利。陳霸先在准備討伐王僧辯的時候,先召見陳蒨並與他一起商量謀略。當時王僧辯的女婿杜龕占據了吳興,他有很多兵馬,陳霸先密令陳蒨回到長城,建立柵欄以對杜龕加以防備。陳蒨當時收納的士兵只有幾百人,戰略物資又少,杜龕派他的將領杜泰領精兵五千乘虛而入,兵臨城下。陳家的將士都大驚失色,面面相覷,但是陳蒨卻仍舊能夠談笑自若,對下屬的分工越來越明了,眾將士的心情終於穩定下來。杜泰知道柵欄之內的人少,對其日夜苦苦地攻打。陳蒨為了激勵將士,身先士卒,與敵軍相持幾個月,杜泰才退兵。在高祖派周文育率兵討伐杜龕的時候,陳蒨與諸軍開往吳興。當時杜龕的人馬依然很多,他將要沖的據點都加以阻斷,將水軍與陸軍相結合以攻打陳家軍。陳蒨命將軍劉澄、蔣元舉率眾攻打杜龕,杜龕大敗,十分困窘,於是投降陳軍。東揚州刺史張彪起兵圍困了臨海太守王懷振,王懷振遣使向陳軍求救,陳蒨與周文育率輕兵前往會稽以偷襲張彪。張彪的部將沈泰打開城門接納陳蒨,陳蒨將他的部下和家眷都收入麾下。張彪到了,又沖破包圍而逃走了,若邪村民斬了張彪,把他的首級傳呈到陳蒨那裡。陳蒨因為軍功而被授位為持節、都督會稽等十郡諸軍事、宣毅將軍、會稽太守。山越深地而險,其民都不歸附官府,陳蒨分兵對其加以討伐,將其全部平定,陳蒨的威武與聰惠之名大振。在陳霸先受到梁朝皇帝的禪位而稱帝的時候,陳蒨被立為臨川郡王,享邑二千戶,授官為侍中、安東將軍。周文育、侯安都在沌口大敗的時候,陳霸先召見陳蒨入宮防衛,把所有的的軍需儲備和戰略物資都給了他。之後又讓他率兵到安徽南部守城去了。

E. 文言文中"陳"有哪些解釋

陳字 通 陣字,古時候是一個字,音義可通。「陳,列也。」古文中的通假字。
在這里,陳 應譯為 「陣形;隊列」。

F. 文言文翻譯請略陳固陋

請讓我向您略約陳述淺陋的意見

G. 翻譯古文《陳寵》

沛國洨縣(今安徽固鎮)人。先祖世習律令,寵傳其家業。初為州郡吏,後辟司徒府,掌獄訟,斷案公平。遷尚書,上書要求去煩苛,行寬政,被章帝採納。因得罪外戚竇憲,和帝初出為太山、廣漢太守。又歷官廷尉、司空等。在職不徇私情,熟悉法律,常斷難案,並兼通經學,號為任職相。
陳寵年輕時即任州郡吏,後被徵召到鮑昱的司徒府任屬官。又轉任辭曹,掌管獄訟事宜。凡經他處理的案件,無不使人心悅誠服。因此,鮑昱讓他代為撰寫《辭訟比》7卷、《決事都目》8卷(均失傳),上報皇帝,獲准頒布施行,成為官府辦案的法律依據。
章帝即位後陳寵受命為尚書。當時,官吏辦事多偏嚴酪,他奏請改變前代煩苛之法,主張在嚴明之後濟之以寬。皇帝真誠地採納了他的意見,詔示司法部門禁用酷刑,解除不合理的禁令,廢除苛刻的法律條文,重審案件50餘起。後來,此詔示被載入法令。
陳寵謹慎周密,講究人臣之理,但不以慎獨為苦,謝絕人情往來,因而很受朝廷器重。皇後之弟、侍中竇憲舉薦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縣令張林為尚書。章帝徵求陳寵意見,陳寵認為張林雖有才能,但不清廉。後來,張林雖經竇憲力薦而被任用,卻因賄賂、貪污而犯罪。和帝即位後,竇憲掌權。竇憲建議竇太後讓陳寵主持章帝喪儀,欲伺機陷害陳寵。

H. 文言文《陳藩傳》的翻譯

《後漢書 陳藩傳》譯文
陳蕃,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舉為孝廉,授郎中。因母親去世,辭官居喪。服喪期滿,刺史周景召他為別駕從事,因勸諫意見不一,棄符離去。後來公府征舉方正,都不去。太尉李固上表薦舉他,升為樂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潔之人,前後郡守招請,不肯去。只有陳蕃能夠招他去。陳蕃稱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別為他安放一張床,周璆離開時,就把床懸掛起來。大將軍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當時派人送信給陳蕃,請陳蕃辦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見,於是說假話請求見陳蕃,陳蕃發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為修武令。
後升遷,被任為尚書。這時零陵、桂陽山賊為害,公卿商議要派軍隊去討伐,皇帝又下詔州郡,所有討伐有功者都可以保舉孝廉、茂才。陳蕃上疏說「:以前高祖創立大業,撫養百姓如同養育自己的兒子一樣。現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兒子,導致兒子們為害的原因,難道不是當地官吏貪污暴虐逼迫他們像這樣造反的嗎?應該嚴厲責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縣令長,如果有為政殘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發,另選清正賢明,能夠宣揚法令,愛護百姓的人去代替他們,這樣可以不必煩勞國家的軍隊,卻可以使所有的盜賊平息啊!」(陳藩)因為這個得罪了皇帝身邊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擔任太守。後升任大鴻臚,恰逢白馬縣令李雲上疏直言勸諫,桓帝大為震怒,李雲應被處死,陳蕃上書救李雲,獲罪被罷免回家。又被征任議郎,幾天之後,升任光祿勛。
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竇皇後執掌朝政,任命陳蕃為太傅並管理尚書事宜。當時剛遭國喪,還沒有確定皇位繼承人,各尚書害怕觸怒朝中權臣,都假稱有病不上朝辦事。陳蕃寫信責備他們說:「古人講究節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態度如同他還活著一樣。現在皇嗣還沒有定下來,政事日益緊迫,諸君為什麼拋棄國家的苦難不管,在家躺著休息呢?在義已經很虧缺了,哪能談得上仁呢?」各位尚書惶惶恐怖,都去朝廷辦公。
靈帝即皇位後,竇太後再次下詔表彰陳蕃,封陳藩為高陽鄉侯,食邑三百戶,陳蕃上疏盡力辭讓。陳蕃和竇太後的父親大將軍竇武,同心盡力,起用名流賢士,共同參與國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趙嬈,早晚都在竇太後身邊,中常侍曹節、王甫等同她勾結,討好太後。太後信任他們,多次下詔令,給他們封爵授官。陳蕃常恨這幫人,決心消滅宦官。恰逢竇武也有謀劃,陳蕃於是與竇武商量。因為事情泄露,曹節等人偽造太後的命令殺了竇武等人。陳蕃當時七十多歲,聽說變亂發生,率領屬官和學生八十餘人,一起拔刀沖進承明門。王甫當時從宮里出來,於是命令逮捕陳蕃,當日殺害了他。
史官評論說:桓帝、靈帝時期,像陳蕃這類人,都能樹立好的風氣名聲,奔走於艱難險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較量高低,結果招來殺身大禍。他們認為逃離塵世是不義的行為,所以多次遭到罷免,仍然不肯離開現實;以倡導仁德之心為己任,盡管知道這條道路是漫長的,卻更加堅定。事情雖然沒有成功,但他們的信義,足以扶持民心。

《後漢書 陳藩傳》原文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初仕郡,舉孝廉,除郎中。後遭母憂,棄官行喪。服闋,刺史周景辟別駕從事,以諫爭不合,投傳而去。
太尉李固表薦,遷為樂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潔之士。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為置一榻,去則縣之。大將軍梁冀威震天下,時遣書詣蕃,有所請托,不得通,使者詐求謁,蕃怒,笞殺之,坐左轉修武令。
稍遷,拜尚書。時,零陵、桂陽山賊為害,公卿議遣討之,又詔下州郡,一切皆得舉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創業,撫養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為害,豈非所在貪虐,使其然乎?宜嚴敕三府,隱核牧守令長,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舉奏,更選清賢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愛惠者,可不勞王師,而群賊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為豫章太守。後遷大鴻臚。會白馬令李雲抗疏諫,桓帝怒,當伏重誅。蕃上書救雲,坐免歸田裡。復征拜議郎,數日遷光祿勛。
永康元年,帝崩。竇後臨朝,以蕃為太傅,錄尚書事。時,新遭大喪,國嗣未立,諸尚書畏懼權官,託病不朝。蕃以書責之曰:「古人立節,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於義不足,焉得仁乎!」諸尚書惶怖,皆起視事。
靈帝即位,竇太後復優詔蕃,封蕃高陽鄉侯,食邑三百戶,蕃上疏力辭。蕃與後父大將軍竇武,同心盡力,徵用名賢,共參政事。而帝乳母趙嬈,旦夕在太後側,中常侍曹節、王甫等與共交構,諂事太後。太後信之,數出詔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誅中官。會竇武亦有謀,蕃因與竇武謀之。用理泄,曹節等矯詔誅武等。蕃時年七十餘,聞難作,將官屬諸生八十餘人,並拔刃突入承明門。王甫時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論曰:桓、靈之世,若陳蕃之徒,咸能樹立風聲,驅馳險厄之中,與刑人腐夫同朝爭衡,終取滅亡之禍者。彼以遁世為非義,故屢退而不去;以仁心為己任,雖道遠而彌厲。功雖不終,然其信義足以攜持民心。

【後漢書作者范曄簡介】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
范曄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范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秘書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於任內著寫《後漢書》。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曄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參與劉義康謀反,事發被誅,時年四十八歲。
范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I. 文言文 陳

● 陳

(陳)

chén ㄔㄣˊ

◎ 排列,擺設:~列。~兵。

◎ 述說:~述。~情。詳~。~訴。~說。

◎ 舊的,時間久的:~舊。~腐。~醋。推~出新。~~相因。~跡。~皮。

◎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

◎ 中國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 姓。

J. 文言文《陳元方》翻譯

1.久而益(敬):____________ 尊敬
2.孤往者(嘗)為鄴令:____________ 曾經
3.不知卿家君(法)孤:____________ 效法
4.周公不(師)孔子:____________ 效法

譯文
陳元方十一專歲時,去拜訪袁公。袁公問他:「你父親在太丘時,遠近的人們都稱贊他,他做了些什麼事啊?」元方回答說:「老父在太丘時,性格剛強的人用德行去安定他們;性格軟弱的人用仁慈去愛撫他們,讓他們順心地過著安樂的生活,時間越長,大家越是尊敬他。」袁公說:「我過去做鄴縣縣令時,正是這樣做的。不知是你父親效法我的呢?還是我效法你父親的?」元方說:「周公和孔子,是不同時代的人,雖然相隔很遠,但是他們為官處世的做法是一致的。周公沒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沒有效法周屬公。」

熱點內容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
月子餐老師 發布:2025-05-15 22:16:43 瀏覽:160
人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21:26:05 瀏覽:209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