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常見文言文常識

常見文言文常識

發布時間: 2020-12-03 21:15:46

Ⅰ 求高考文言文常識總結!!越詳細越好

文學常識不得記混記雜,要時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如記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學主張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誦最終要通過默寫落實在卷面上,在復習中,一定要背默結合,默寫時還要細心,不要出現錯字、漏字、前後顛倒等錯誤,此外,還應注意標點和語氣。【考點達標】⒈."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這副對聯,說的是( ) A.賈誼 B.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對聯中嵌有屈原詩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詩中以芳草自喻品質的高潔。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從內容上看,與屈原事相合;從感情上看,表達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西遊記》-吳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國 B.《鏡花緣》-李汝珍-明代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美國 C.《西廂記》-王實甫-元代 《唐璜》-拜倫-英國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紅與黑》-莫泊桑-法國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義大利人,不是德國人;B.《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紅與黑》的作者是法國的司湯達,不是莫泊桑。) 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鶴 答案:B(題干中的一首詩是朱德同志為四川三蘇祠而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B項。A項中,曹操、曹丕、曹植雖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詩賦流傳於今,但他們不符合詩中「峨眉共比高」這一內容。C項中,班彪、班固、班超雖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學著稱,而班超有是名將,所以與詩中「都是大文豪」內容不符。D項中杜甫、杜牧、杜荀鶴不是父子關系,因此更不符合詩意了。)

Ⅱ 高中文言文常識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梳理(1—6冊全) 第一冊通假字 http://www.ks5u.com/《燭之武退秦師》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勾踐滅吳》 7.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知,通「執」,掌管8.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帥,通「率」,率領。9.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通「娶」,娶妻。 10.將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11.三年釋其政 政,通「征」,征稅。 12.而摩厲之於義 摩厲,通「磨礪」,切磋。 13.無不鋪也 鋪,通「哺」,給人食物吃。14.無不歇也 欼,通「啜」,給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有,通「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 《鄒忌諷齊王納諫》 16.徐公來,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今齊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圓;今:指某一區域。 《觸龍說趙太後》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愛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將伐顓臾》 19.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句末語氣詞。 《寡人之子國也》 20.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21.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 22.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塗,通「途」,道路。《勸學》 23.雖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曬。2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秋水》 26。涇流之大 涇,通「徑」,直。 27.不辯牛馬 辯,通「辨」,分辨。 《過秦論》 28.合從締交 從,通「縱」。合從,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29.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 困頓,失敗。 30.陳利兵而誰何 何,通「呵」,呵問。 31.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興起。33.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影子。 《鴻門宴》 34.距關 距,通「拒」,把守。35.毋內諸侯 內,通「納」,接納,使進來。36.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39.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閡。 40.因擊沛公於坐 坐,通「座」,座位。41.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蘭亭集序》 42.雖趣舍萬殊 趣,通「趨」,往,取43.亦由今之視昔 由,通「猶」,猶如,如同。 《歸去來兮辭》 44.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麼。 古今異義古今異義《燭之武退秦師》1.貳於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今:「二」的大寫,數詞。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勾踐滅吳》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古: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壞人的黨羽。 6.將不可改於是矣 古:對這種局面;今:連詞,表示後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古:原野;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8.今寡人不能 不能,古,沒有能力,今,不可以9.生丈夫,二壺酒,丈夫,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觸龍說趙太後》10.太後明謂左右 古:近臣、屬下、侍奉在身邊的人員等;今:左和右兩方面,或用在數目字後面表示概數。 11.年幾何矣古:多少;今:指數學的一門學科12,至於趙之為趙古:是動詞「至」與介詞「於」的連用, 譯為「到,上推到」; 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將伐顓臾》13.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古:把……當做,讓……做;今:認為。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這,代詞; 今:動詞或形容詞 15.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古:諸侯的封地稱 今:「國」指國家, 《寡人之於國也》 16.河內凶 古:穀物收成不好, 17.棄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養生喪死無, 古:供養活著的人; 《勸學》 19.金就礪則利 古:指金屬制的刀劍 20.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古:驗,檢查;今:探;2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過秦論》 22.山東豪俊遂並起而 古:崤山以東,即東: 《鴻門宴》 23.約為婚姻 古:結成親家;今:指 24.所以遣將守關者 古……的原因;今: 2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 古:意外的變故;今: 26.將軍戰河北 古:黃河以北;今:河北省27.臣戰河南 古:黃河以南;今:河南省28.如今人方為刀俎,我 古:魚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獻大王足下 古:兩次;今:又一次 《蘭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邊,水邊;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過去,從前;今: 有方向、對著、偏袒等意思 《歸去來兮辭》 32.問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見實詞歸類 《燭之武退秦師》說 ①及郡下,(守,i舶口此(陳述)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雜說,一種文體) ③秦伯說,與鄭人盟 (通「悅」,喜歡,高興) 辭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推辭)②停數日,辭去 (告別) ③不辭勞苦 (推託) 鄙 ①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邊遠的地方)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邊邑)③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淺陋) 微 ①則名微而眾寡 (細小,輕微)②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③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沒有,如果不是) 《勾踐滅吳》 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與知恥 (感到,懂得) ③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主持,管理) ④孰為汝多知乎 (通「智」) 復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復) ②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 (再) ③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恢復) 勸 ①果行,國人皆勸 (勸勉) ②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說) 遂 ①自殺未遂 (成功) ②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於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於吳 (終於) 當 ①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 (掌管) ②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面對) ③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介詞,表示在某個時候)④—夫當關,萬夫莫開 (阻擋,把守) ⑤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必定)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將) 《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 ①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朝拜)②於是人朝見威王 (朝廷)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 (讀zhao平聲,早晨) 孰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誰)②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通「熟」,仔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麼) 誠 ①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 (真心,誠意)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確實,實在) ③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 (果真,表示假設) 方 ①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圓,縱橫)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地方)③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 (才,剛剛) 善 ①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 (善良,善事)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美好) ③京中右善口技者(擅長)④王曰:「善。」 (表示同意的應答詞) 間 ①奉命於危難之間 (時候,期間) ②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間或,斷斷續續)③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參與)④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夾雜,攙雜) 《觸龍說趙太後》 質 ①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質地,底子)②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 (作抵押,作人質) ③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詢問) 及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②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趁著)③凡我父兄及國子姓(表示並列的連詞,和,以及)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b《比得上,趕得上) 甚 ①不若長安君之甚 (厲害)②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嚴重)③目似瞑,意暇甚 (相當,很) ④好讀書不求甚解 (仔細) 少 ①少時,一狼徑去 (表示時間很短)②太後之色少解 (稍微,略微)③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讀shoo,年齡小) 異 ①何異斷斯織乎 (不同)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 (特別的,特殊的)③太後笑曰:婦人異甚 (特別) 漁人甚異之 (以……為異,對……感到詫異) ⑤曰「姑俟異日觀」雲爾 (別的,另外的) 《季氏將伐顓臾》 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這)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判斷詞,是) ③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 (正確,與「非」相對) 疾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病).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厭惡,憎恨)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快,急速) 止 ①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停止)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阻止) ③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僅僅,只) 見 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看見)②曹劌請見 (召見) ③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 (拜見) 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出現) 過 ①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走過,經過) ②過猶不及 (超過) ③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過分)④是誰之過與 (過失) ⑤無乃爾是過與 (責備)⑥故嘗與過宋將軍 (訪,探望) 《寡人之於國也》 數 ①願令得補黑衣之數 (數目)數口之豕,可以無飢矣(shu6,④數罟不入灣池 (讀c,密) 發 ①百發百中 (發射)②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派遣)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打開)④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花開) 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彎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過)③系向牛頭充炭直 (通「值」,價錢) 兵 ①非我也,兵也 (兵器)②窮早黷武 (戰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軍隊)④草木皆兵 (兵士) 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 (能承受) ②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盡) ③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優美的) 《勸學》 絕 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終止) ②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隔斷)③以為妙絕 (到了極點) ④佛印絕類彌勒 (非常)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橫渡) 強 ①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有力的弓)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強大,強健) ③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有餘) ④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讀qiang,竭力,勉強) 假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憑借、藉助)③假有人焉,舉我言復於我,亦必疑其逛 (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望 ①吾嘗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向遠處看)②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盼望、希望)③先達德隆望尊 (名望) ④適冬之望日前後 (月圓之時,農歷每月十五日) 聞 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聽見)②博聞強志 (見聞、知識)③不能稱前時之聞 (聲譽、名聲)

Ⅲ 文言文常識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需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學習文言文需要有很好的語言、語法和文學功底。

Ⅳ 文言文常識

很多啊 實詞 虛詞 古今異義 通假字 一詞多義 通假字 特殊句式

Ⅳ 文言文文學常識

測試要求:1、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2、理解課外淺易文言文的基本內容。3、文言翻譯4、常見實詞5、常見虛詞6、默寫課文或片斷。7、正確朗讀或斷句。文言文翻譯(一) 翻譯文言文的原則。翻譯文言文的三個基本原則是「信」、「達」、「雅」。「信」的要求是忠實於原文的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達」的要求是翻譯出的現代文表意要明確,語言要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的要求是用簡明、優美、富有文採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及風格准確地表達出來。。一般做到「信」、「達」即可。 (二)文言文翻譯的關鍵是譯准重點字詞。(三)文言文翻譯五字法: 1、留 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時間名詞等,可照錄不翻譯。例:「慶歷四年春,騰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2、 補 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3、 刪 古文中有的虛詞現在已不用,不譯也不影響表達,可刪。例發語詞「夫」,相當於頓號的「之」等。4、 換 在翻譯時應把古詞換成相應的現代詞。例:「歲賦其二」中「歲」換成「年」。5、 調 古漢語的謂語前置、定語後置、賓語前置、介賓結構後置等翻譯時須調整詞序,使之合乎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律。

Ⅵ 文言文常識

解釋下列加點詞,並指出其他含義,均舉例說明,註明出處
(1)君與知之者【謀】之(《扁鵲見秦王》)
含義:商量;討論。例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出處:《曹劌論戰》
他義:策略;計謀。例句: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出處:張溥《五人墓碑記》

(2)則君一【舉】而亡國矣(《扁鵲見秦王》)
含義:舉動;行動。例句: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出處:《陳涉世家》
他義:仰起;抬起。例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處:《靜夜思》

(3)武王示之【病】(《扁鵲見秦王》)
含義:疾病。例句:君之病在肌膚。出處:《扁鵲見蔡桓公》
他義:困苦;睏乏。例句:則久已病矣。出處:《捕蛇者說》

熱點內容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
月子餐老師 發布:2025-05-15 22:16:43 瀏覽:160
人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21:26:05 瀏覽:209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