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自謙
⑴ 古文中自謙的說法
1、「家」字族抄: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有:家父(家嚴、家君、家尊)家母(家慈)家叔、家兄、家姐。
2、「拙」字族:拙作、拙著(謙稱自己的文章、著作),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書畫),拙見(同「愚見」),拙荊(謙稱自己的妻子)。
3、「令」字族:用於對方的親屬或與對方有關系的人。如:令尊、令堂、令郎、令愛、 令兄、令弟、令姊、令妹、令侄、令坦(尊稱別人女婿)、令親。
4、「貴」字族: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貴干(問人要做什麼),貴庚(問人年齡),貴姓(問人姓氏),貴恙(婉稱對方的病),貴子(稱對方薩迪兒子),貴國(對方國家),貴校(對方學校)。
5、「敬」字族:自己的行動涉及別人。例如:敬告(告訴),敬賀(祝賀),敬候(等候),敬請(請),敬禮(用於書信結尾),敬佩(敬重佩服),敬謝不敏(推辭做某事)。
⑵ 文言文問題
古代謙辭
(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愚】謙稱自己不聰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
【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
【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
【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於問對方問題;敢請,用於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於麻煩對方做某事。
【拙】用於對別人趁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拙荊、賤內、內人:稱自己的妻子。
【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子: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小可(多見於早期白話):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沒有才智的)、不肖(沒有出息的),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常用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等等。
【舍】 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後者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老】 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用於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老和尚自稱老衲;老官員自稱老臣。
(2) 其他自謙詞有: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朕(我,我的,從秦始皇開始專座皇帝自稱)、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女子自稱妾;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犬子、犬女:稱自己的兒女;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後,比別人先行一步;拋磚引玉:謙稱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等等。
這樣可以么?
⑶ 古文中的自謙之詞有哪些
晚生、後學、晚侍 年輕人在年長者面前的謙稱。
古代人自稱謙稱
(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愚】謙稱自己不聰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
【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
【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
【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於問對方問題;敢請,用於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於麻煩對方做某事。
【拙】用於對別人趁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拙荊、賤內、內人:稱自己的妻子。
【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子: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小可(多見於早期白話):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沒有才智的)、不肖(沒有出息的),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常用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等等。
【舍】 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後者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老】 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用於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老和尚自稱老衲;老官員自稱老臣。
(2) 其他自謙詞有: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朕(我,我的,從秦始皇開始專座皇帝自稱)、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女子自稱妾;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犬子、犬女:稱自己的兒女;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後,比別人先行一步;拋磚引玉:謙稱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等等。
鄙人 「鄙人」本意指居於郊野之人。後古人用來謙稱自己,表示地位不高,見識淺陋。
臣 古人對自己的謙稱。「臣」表示自謙,多有君臣關系在內。後來也完全表示謙稱。
仆 舊時男子自稱謙詞。仆即奴僕,下對上、幼對長自稱奴僕,藉以表示對對方的敬重。
小可 宋元間人自稱謙詞。
小生 舊時晚輩對尊長稱自己的謙詞。
小子 舊時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自稱的謙詞。
晚生 舊時男子對前輩稱己的謙詞。
不 肖 舊時男子自謙詞。不肖原指於不似其父那樣賢能,故男子在其父母死後多藉以自稱,表示謙恭。
不才 舊時男子自謙詞。不才即沒有才能,故藉以自稱,以示謙恭。
不妄 舊時男子對自己的謙稱。不妄意為無才能的意思。
不敏 古人稱自己不聰明,不敏捷,故自謙「不敏」。
晚生、後學、晚侍 年輕人在年長者面前的謙稱。
在下 自稱的謙詞,古時坐席,尊長在上座,所以自稱在下。
妾 舊時婦女自稱的謙詞。妾是舊時正妻之外的小妻、側室、偏房,在家庭中地位極低,故婦女藉以自稱,表示對對方的敬重。
奴家 舊時婦女自稱的謙詞。奴即表示自由,從人役使的僕役,故藉以自稱,表示對對方的敬重。有時男子亦以之為謙稱。
未亡人 寡婦的自稱。
孤家寡人、朕 古代皇帝的自稱。
不穀 古代諸侯的自稱。
卑職,文官對於上級的自稱;
標下,武官對於上級的自稱;
小人,布衣面見官時的自稱;
奴才,對於職能部門中處於服務階級的才有此自稱,還有就是八旗在入關之前八旗內部一直保留的制度,注意只是內部才會有此稱呼。
皇帝皇後等人自稱(限秦以後)
朕、孤、寡人、不穀、哀家、不佞
謙遜自稱
臣、鄙臣、在下、鄙人、仆、下愚、牛馬走、不才、愚、卑人、敝人、卑微 、鄙夫 、下官、末官、小吏、晚生、學生、小生、小可、小子、小的、小人 、老朽、小老、老夫、老漢、老拙、老臣、老奴、奴、奴婢、 鄙生 、鄙老、
老朽、老鄙、老僕、賤人、不肖、賤士、不孝兒、賤臣 、
婢子 、奴 、下臣、在下
女子自稱
妾、臣妾、奴、奴家
出家人自稱
老衲、貧僧、貧道 、灑家、小衲(韋小寶自稱~)
平等自稱
我、余、予、俺
希望能有參考的價值的!謝謝的!
⑷ 求古人寫的自述,文言文,內容最好是很自謙的語氣
五柳先來生傳
(3607人評分) 8.3
朝代:魏自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收藏
參考翻譯
譯文及注釋
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了。▼
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1.以:(1)因以為號焉 以:把。以為,以之為。(2)以此自終 以:憑借。2.之:(1)或▼
⑸ 文言文 文末 表示自己文章不好的自謙詞句有什麼
1、東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道也。
釋義:不值得對外人說起此事。
在文末可以內表現文章不值得容對別人提起,是自謙的說法。
2、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這是一時應酬之作,何足掛齒!
釋義:這只是一時之間用作應付的作品,哪裡值得掛在嘴上。
這句話用在文末,表現所寫文章的質量不值得稱道,表示自謙。
3、清 曹雪芹《滿紙荒唐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釋義:全書寫的都是荒唐的言辭,卻浸透著我辛酸的眼淚!
此句用在文末,表現自己寫的東西都為荒唐之言,提醒讀者不必放在心上。
4、清 吳趼人《痛史》第十一回:在下雖有此志,只是才疏學淺,年紀又輕,經驗更少。
釋義:我雖然有志向,無奈才學不高,學識不深,年輕而無經驗。
這句話可以給品評文章的讀者一個謙虛的印象。
5、蜀漢 諸葛亮《出師表》: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釋義: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也不知說了些什麼。
表現「不知所言」,是關於文章邏輯和結構的謙虛的說法。
⑹ 求一句古文中作者自謙的語句,用於一篇自我能力介紹的結尾
區區小可,不足為道。
⑺ 形容自謙自己知道的不多的古文句子有哪些
才疏學淺抄
才識不逮(才能和見識都不高)。
才蔽識淺。
才薄智淺。
才疏智淺。
管窺蠡測。
管窺之見。
管窺蛙見。
寡聞少見。
區聞陬見(見聞不廣,學識淺陋)。
⑻ 自謙自己知道的不多的古文句子
有一些自古流傳的成語可以表示自謙:
才疏學淺、才識不逮(才能和見識專都不高)、屬才蔽識淺、才薄智淺、才疏智淺、管窺蠡測、管窺之見、管窺蛙見、寡聞少見、區聞陬見(見聞不廣,學識淺陋)井蛙之見、榆枋之見、一得之見、一孔之見、瓮天之見、區區之見、寡見少聞、寡見鮮聞(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知識貧乏)、管見所及、淺見薄識(形容見聞不廣,所知不多,見解膚淺)、淺見寡識、淺見寡聞、囿於見聞、末學陋識(末學:學無根底;陋識:學識膚淺。指學問沒有從根本上下功夫,只學到一點皮毛)
⑼ 古文自謙的稱謂體現了古人的什麼品質
不同自謙表現的意思不一樣,http://..com/link?url=這里有詳細的資料
希望能幫到您,內滿意容請採納~
⑽ 女子自謙容貌的含之字的文言文
女子謙稱自己容貌--「蒲柳之姿」 (柳樹在古代被看作樹中的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