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常背文言文

常背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4 13:14:25

1. 高一重點的文言文(需要背 常考的)有哪些

先吧琵琶行背下來吧

2. 文言文翻譯常最常用的幾點技巧

文言文翻譯常最常用的幾點技巧是:(1)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

(2)翻譯「六字法」:留、刪、換、調、補、變。

第一步,結合上下文語境,了解所譯文句大體意思,做到心中有數,並找出句中需要著重翻譯的重點詞,一則為理清句意,二則為後面給重點詞選擇恰當的意思做准備。

第二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換

①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②「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主要有①句首:「夫」、「蓋」等發語詞。②句中:起結構作用的助詞,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頓作用的助詞,如「者」「也」等,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中的「也」。表並列和順承關系的連詞,如「予與四人擁火以入」中的「以」。③句末:補足音節的助詞,如「頃之,煙炎張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虛詞在實際的翻譯中,都無須譯出,若強譯,則屬錯誤。

③「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①把古代用現在已不用的詞用現代漢語進行替換,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②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現代漢語以雙音詞為主,所以在翻譯時,要把古漢語中的單音詞變為雙音詞。

第三步,意譯求文從字順――調、補、變

① 「調」就是調整句式。需要調整的句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調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裝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翻譯時,要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古漢語中還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無乃……乎」「……孰與……」等,翻譯時,要把這些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的形式表達出來。

②「補」,就是增補。①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這就要求我們要對古漢語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並能判斷一個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補出;②補出省略了的語句。

③「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為相關文字。

3. 高考語文常背古詩,文言文詩句

你所學的所有古詩詞和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句和流傳千古的名句。
高考加油。

4. 背古詩和文言文總是把兩三篇混在一起怎麼

我也是個學生,所以感同身受。
1,起初,她必須把詩詞文句意思搞明白,弄清楚。

2,文言文我是從小學就開始被家人強逼著背誦,因而文言語感理解之類,雖不是精通,但也可以白話譯文言,文言轉白話。

所以,要多讀多背多看,練語感,可以的話,熟練到看文言文就像白話文一樣,我是這樣的,希望她利用閑暇時間聯系。

3,最重要的,文言句式大多固定,抑或修辭對仗,互文,排比,之類手法較多。所以,掌握了這些,就很容易區別詩詞與文言文,因為字數句式不相同啊。
當然這要基於第二條的基礎。

4,所為詩詞,便是以簡凝的語言將詩人感情或是物抒發出來。所以,這類詩詞也要理解意思,不可死記硬背。

5,只要意思理解了,(像那種只是簡單粗略的理解就不可以了)區分文言與詩詞就比較容易了。

6,太倉促了,所以回答不是很全面,你可以給我留言啊,我會盡力幫助的。也祝她早日提高啊!!

我回答的也不是很好,所以,不被採納無妨,如果有幸被採納的話,那二十分主人不必追加了。

5. 文言文漁父有哪些句子背誦經常考試

《漁父》
1.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被專放逐之後,屬在湘江一帶游盪。在江邊上邊走邊唱,他臉色憔悴,形體容貌枯瘦。 2.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全天下都混濁,只有我還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3.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聖人不拘泥於任何事物,並且能夠隨著世道而變化。 4.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什麼您遇事深思,行為出眾,以至於讓自己被放逐呢?
5.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凈衣服上的泥灰。怎麼能讓干凈的身體去沾染污濁的外物呢? 6.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怎麼能讓潔白純凈的東西,蒙受世俗塵埃的玷污呢? 7.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滄浪江的水清又清啊,可以洗我的頭巾;滄浪江的水濁又濁啊,可以洗我的雙腳。

6. 背一段文言文一個上午都沒背出來這正常嗎

集中注意力,再多讀應該就可以背來的,學生黨背不來都很正常

7. 一個正常人一天能背多少文言文

這得看個人的記憶水平吧,記憶力好的當然背的可能多一點,用心的話背的也會多專一點,屬我背的時候不需要很長時間也。而且你要考慮到押韻的會很好背,有情節的很好被,但那也有一些文言文是很難背的,像離騷和逍遙游,所以說,笑琵琶行這樣的半天才會背熟,離騷更不用說了。

8. 文言文里經常要翻譯的字

常見文言詞
一、與政事相關的常用詞
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於是官員與百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發生。
1.詣:到,去。
2.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
3.課:考核、督促、徵收。
4.風、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
6.游:①遊玩,游覽;②外出求學或求官;③交際,交往。
7.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舉報,檢舉,揭發。
9.白:告訴,報告。常用於官吏之間。
10.短:進讒言,說壞話。
11.害:嫉妒。
12.聞:①聽說,聽見;②使知道,報告給……知道。對於義項②要特別注意。
13.折:指斥,指責,駁斥。
14.讓:①責備,責怪;②謙讓,辭讓。
15.黨:偏袒,夥同,包庇。
16.矯:假託,假傳。
17.質:作人質;抵押。
18.次:①臨時駐扎(用於軍隊);②住宿,停留(用於個人)。
19.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輸」引申。
20.當:判刑,判罪。後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
21.坐:①因……犯罪或錯誤,觸犯;②牽連,定罪。
22.多:贊揚,欣賞。「高、貴」等字,若帶賓語,就是意動,也意譯為此。
23.少:批評,輕視,看不起。
這是一些常見的單音動詞。我們基本可以按照官員行為、他官(官場)反應、社會評價三個層面來掌握。
二、官職人物常用詞語
1、表官職的
(1)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
(2)御史大夫:其權力僅次丞相。
(3)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書省:中央行政機要機關。
(6)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7)太尉:軍事首腦。
(8)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9)宦官:宮廷內侍,又稱太監。
(10)侍郎侍中:官庚侍衛。
(11)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12)翰林學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13)太史:記史,管文收。
(14)國子監:中央教育機構。
(15)左右拾遺:唐代諫官。
(16)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17)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
(18)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
(20)主簿:秘書。
2、表官職變化的
①、表授予官職的詞語。
征:由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徵拜郎中。《張衡傳》
辟: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舉其偏,不為黨。《左傳"襄公三年》
如:韓琦鎮長安,薦知涇陽縣。《宋史•侯可傳》
拜:授予官職。如:……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征拜郎中。《張衡傳》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元史•賈魯傳》:「延、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
除:任命,授職。如:尋蒙國恩,除臣冼馬。《陳情表》
授:授給、給予官職。《元史•賈魯傳》:「秦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教授。」
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嗣同》
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如: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都事。《元史•賈魯傳》
察:考察後予推薦,選舉。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三國志•吳主傳》
仕:做官。如: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
仕宦:做官,任官職。如:汝是大家子,仕官於台閣。《孔雀東南飛》
仕進:進身為官。如:邁少恬靜,不慕仕進。《晉書•許邁傳》
②、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後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傳》
絀、黜:廢掉官職。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封建論》
免:罷免。如:免官削爵。〈漢書"貢禹傳〉
奪: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書博雞者事》
③、表提陞官職的詞語。
升:陞官。如:升(魯)台都事。《元史•賈魯傳》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為後將軍。《漢書"趙充國傳》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拔三十餘人。李白《與韓荊州書》
遷: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誼傳》
陟:進用。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晉、進:晉陞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進爵」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如: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宋史•辛棄疾傳》
拜:按一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於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表降低官職的詞語。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貶:①降職。如:貶連州刺史。《劉禹錫傳》②降職並外放。如: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新唐書•柳宗元傳》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卜居》
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
竄:放逐,貶官。如:暫為銜使,遂竄南夷。(韓俞《進學解》)
左除、左降、左轉:降職。如:帝怒,乃罷(陸)贄宰相,左除(張)滂等官(《新唐書•裝延齡傳》)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後漢書•明帝紀》)
⑤、表調動官職的詞語。
遷:調動官職,一般指提升。《漢書•王尊傳》:「遷東郡太守。」
徙:一般的調動官職。如:徙王信為楚王。《淮陰侯列傳》
調:變換官職。如:調為隴西都尉。《漢書"袁盎傳》
轉、調、徙:調動官職。《張衡傳》:「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補:補充空缺官職。如: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漢書•王尊傳》
改:改任官職。如:改刑部詳覆官。《宋史•王濟傳》
出:京官外調。如: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張衡傳》
⑥、表兼代官職的詞語。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
領: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如:桓溫鎮江口,復引(喬)為司馬,領廣陵相。《晉書•袁喬傳》
行:代理官職。如:太祖行奮武將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署:代理、暫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屬監獄。《漢書•王尊傳》
權:暫代官職。如: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劉公嘉話》
判:高位兼低職。如:除鎮安武勝軍節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傳》
假:臨時的,代理的。如:乃相與共立為假上將軍。(《史記•項羽本記》)
攝:暫代官職。如:俄檢校侍中,攝史部尚書。(《新唐書•杜如晦傳》)
守:代理官職。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為主薄,守高密令。(《三國志•王修傳》)
⑦、表辭官
告老:官員年老。如:時年已七十,遂隱上山,懸車告老。
解官:辭去官職。如: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
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老。如:祁溪請老,晉侯問嗣焉。
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如:時天下略定,通思欲避榮寵,以病上書乞身。(《後漢書•李通傳》)
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如:龔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書稱病,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滿三月賜告。(《漢書•疏廣傳》)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如:以刑部尚書致辭仕。(《新唐書•白居易傳》)
官職的變動特別是主觀情緒明顯的降職和升職,往往是我們推斷翻譯主人公行為、事件中生難字詞的重要依據。
3、表人物個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剛毅、周密、寬厚、正直、埂、鯁、骨鯁、鯁切、聰、慧、敏、木訥、佞、詐、阿諛、諂讒、譎
耿:光明。
埂:()正直。
鯁:()直爽,正直。
佞:()能說會道,引為巧言諂媚。
譎:()欺詐,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節、清(廉)、淫(靡)、貪(濁)
5、與科考有關的:貢舉、第、登第、中第、狀元、解元、鄉試
6、與學校有關的:庠、序、太學、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贊揚的:多、嘉、稱、譽、與、許、嘆
多:稱贊。
嘉:贊美。
與:贊許。
9、表社會狀態的:治、亂、興、盛、衰
10、表少數民族的:蠻、夷、戎、狄
蠻:南蠻,古代統治階級對南部民族帶污衊性的稱呼。
夷:東部少數民族。
戎:西部少數民族。
狄:北部少數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貴、顯、卑、官紳、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與水利有關的:堤、決、潰、溢、漲、灌溉、澇、旱、堰、蕪穢
14、與糧食有關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穡、耕耘、稔、熟、刈、糴、糶、廩、稟、府、荒、欠收
稔:()莊稼成熟。
刈:()割;鐮刀一類的農具。
廩:米倉。官府供給糧食。
稟:()給於各物。
府:古代國家收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庫。後來成了同義詞。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糧食豐收的:豐、饒、贍、足、給、佚
贍:富足,充足;供給。
給:足,豐足。
16、表食物的:糗、饌、餚、膳、羞(饈)、蔬、果、脂膏
17、表飽飢的:飽、飢、餓、餒、饉
餒:飢餓,五穀沒有收成。
饉:蔬菜和野菜吃不上。連用時飢和謹無區別。
18、表俸祿的:俸、祿、秩、餉
秩:官吏的俸祿。
19、表布匹的:布、麻、匹、絲、絹、錦、練、綾、綃、縑、綢、羅、緞、綺、紗、絛、縞、縑、繒、蠶、桑
20、表穿戴的:紈絝、布衣、履、綬、冠、冕、巾、弱冠、免冠、帶
21、表房舍的:宇、舍、館、宅、第、邸、廡、屋
宇:屋檐。
廡:()高堂周圍的郭房,廚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幾、床、榻
23、表違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違反,抵觸。
牾:()逆。
24、表揭發的:劾、訐、揭
劾:()揭發罪狀。
訐:()攻擊或揭發別人的短處。
25、表害怕的:畏、懼、憚、駭、患
26、表嫉恨的:惡、厭、憎、貶、銜、怨、患、疾、恨、怒、詛
銜:藏在心中,特指懷恨。
詛:詛咒。
27、表暗中的:陰、間、密
28、表誣陷的:中、譖、誣
譖:()說壞話誣陷別人。
29、表朝見的:朝、覲
覲:()原指諸侯秋天朝見天子,朝:諸侯春天朝見天子,後來都泛指朝見帝王。
30、與京城有關的:禁、闕、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轄的地方。
31、與皇帝有關的:上、帝、祚、踐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詔、召、誥、(駕)幸、膳、對策、輪對、奏、表、疏
祚:福;帝王。
踐祚:即位。
32、表說話的:曰、雲、謂、詔、誥、告、敕、白、陳、對、語、諭、喻、曉、辯、問、謝、折、詰、訴、咨(諮)
告:告誡,囑咐;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諭:告訴,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駁斥,使對方屈服。
詰:()責備,追問。
訴:告狀;誹謗。
33、表勸說的:說、勸、規、諷、譏、謗、諫
34、表責備的:過、責、咎、誅、讓、譴、尤、折
讓:責備,責怪
尤:罪過,過錯
折:駁斥,使對方屈服
35、表寬容的:容、貸、恕、寬
36、表喜樂的:樂、欣(然)、悅(說)、歡、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憤、惱、忿恚、涕泣、罵、責、戾、詬、謾
戾:()①凶暴,猛烈②違背,違反或乖張,不講情理。
詬:①恥辱②罵
忿:()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罰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滅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種刑罰。
赭衣:赭,紅褐色。「衣赭衣,關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腳鐐和手銬。
39、表監獄的:囹圄、獄
40、表拜訪的:造、過、訪、謁(見)、顧
41、表告別的:辭、別、謝
42、表離開某地的:去、遷、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過、詣、往、經
44、與馬匹有關的:馬、駒、廄、策、羈、縻、轡、逸、馭、御、駕、轅、轍
逸:馬脫了韁繩,放縱。
45、錶行動的:步、趨、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與「逃」均是逃離某個地方,但「遁」比「逃」更隱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遲延。
46、表死亡的:(駕)崩、山陵崩、薨、卒、不祿、死、沒(歿)、終、圓寂
三、值得重視的特殊單音詞
1.獄:案件,案情;監獄:監管案件。
2.脫:①副詞,表推測,也許、或許;「事既未然,脫可免禍」。②連詞,表假設,倘若、如果。w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舉考試或官員考核的等級,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級。(單獨的「最」也可表示等級)
4.獨:若在疑問句中,表反問,難道、怎麼。「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同樣用法的還有「寧」「顧」。
5.他:別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顧而之他」「王顧左右而言他」(《齊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關復音詞
1.下車:剛上任、剛到任。現有成語「下車伊始」。
2.乞骸骨、請辭、告老、請歸、乞歸:辭官。
3.用事:掌權,主管。
4.視事:在任,在職;辦公。
5.聽事:辦公的地方。
6.逆旅:旅館。
7.部曲:私家軍隊。
8.祖道:在路上設宴為人餞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於「家裡人」和「傭人、僕人」。
10.起家:起於家,就是從家裡被徵召為官。
11.作色:發怒。
12.從子:侄子。從,堂房親屬;又如「從兄、從弟、從父」等。
五、相對穩定的通假字
1.鄉,通「向」:「侯生果北鄉自剄」(《史記•魏公子列傳》)。
2.詳,通「佯」:「行十餘里,廣詳死」(《史記•李將軍列傳》)。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4.倍,通「背」:「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
5.禽,通「擒」:「禽滅六王」(《史記•秦始皇本紀》)。w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記•淮陰侯列傳》)。
7.趣,①通「趨」:「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史記•孫臏列傳》)。
②通「促」:「趣趙兵亟入關」(《史記•陳涉世家》)。
8.內,通「納」:接納,讓……近來;藏。「無內諸侯軍」(《史記•高祖本紀》)。
9.郤,通「隙」:隔閡,矛盾。「令將軍與臣有郤」(《史記•項羽本紀》)。
10.責,通「債」:「此兩家常折券棄責」(《史記•高祖本紀》)。

六、表示時間的詞
1.表瞬間:俄、俄而、俄頃;頃、頃之、頃刻、有頃;旋、尋、無何。
2.表過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時,初,時、當是時,曩、嘗,昔、向。
3.表一段時間:比、迨、逮、及、洎、居(後帶時間,則譯作「過了…」,不譯作「居住」,如「居無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這些字詞的同時,又養成閱讀時用「/」或序號標出事件起止的習慣,就明確了語境的起止區間,方便理解判斷。
七、其他常用詞語
(1)先:祖先,已經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長輩。
(2)課:督促勸說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
(4)逸:馬脫了韁繩,放縱。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對:回答或對話。
(7)如:到,往。
(8)檄:古代用來徵召、聲討的文書。
(9)中:中傷、誣蔑別人,使受損害。
(10)誣:捏造事實誣陷別人、言語不真實。
(11)掾:古代屬官的統稱。
(12)工:工匠,精巧,擅長,官吏。
(13)僭:超越本分,過分,虛假不真實。
(14)孤:幼年失去父親。
(15)貸:借出、借入,寬容、寬免。
(16)獄:官司,案件,監牢。
(17)白:告訴。
(18)與:贊揚。
(19)多:贊揚。
(20)遽:急速,就,恐懼。
(21)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優異突出,特別尤其。
(22)給:食用豐足。
(23)劫:強奪,掠取,威逼,威脅。
(24)按:追究,考察,調查。
(25)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
(26)令:美好,縣令。
(27)執:捉拿。
(28)延:延請。
(29)省:減免。
(30)謝:道歉,推辭,告訴。
(31)第:次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
(32)折:駁斥,指責使對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後給予推薦。
(34)赧:因羞愧而臉紅。
(35)竟:結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為。
(37)尋:不久。
(38)祚:大堂前東面的台階,帝位。
(39)造:造訪。
(40)過:拜訪,經過,過失,責備。
(41)弒:子殺父,臣殺君。
(42)用:財用,因為。
(43)典:主持。

9. 土人之常文言文譯文

原文
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余餚,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雲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損其本!爾曹其存之。」

注釋
水儉:因洪澇而莊稼歉收。
五碗盤:每套有一個圓形托盤及盛放於其中的五隻小碗組成。
率物:為人表率。物,人。
豁:拋棄。
易:改變。

譯文
殷仲堪做荊州刺史,上任時正趕上水澇歉收,每餐吃五碗菜,再沒有別的佳餚,飯粒掉在餐桌上,總要撿起來吃掉。這樣做雖然是有心為人表率,卻也是由於生性樸素。他常常對子弟們說:「不要因為我出任一州長官,就認為我會把平素的意願操守丟棄。如今,我處在這個位置上很不容易。清貧是讀書人的本分,怎麼能夠登上高枝就拋棄它的根本呢!你們要記住這個道理。」

10. 高考常考的古詩和文言文有哪些

高考考試大綱要求必背古詩文:
1.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2.逍遙游(北冥有魚„„聖人無名)––––––––– 莊周
3.師說–––––––––––––––––––––– 韓愈
4.阿房宮賦–––––––––––––––––––– 杜牧
5.赤壁賦––––––––––––––––––––– 蘇軾
6.氓––––––––––––––––––––––– 《詩經》
7.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豈余心之可懲)––––– 屈原
8.蜀道難––––––––––––––––––––– 李白
9.登高–––––––––––––––––––––– 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錦瑟––––––––––––––––––––––李商隱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13.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1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初中部分(50篇)
––1.孔子語錄–––––––––––––––––––– 《論語》
2.魚我所欲也––––––––––––––––––– 《孟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4.曹劌論戰–––––––––––––––––––– 《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6.出師表––––––––––––––––––––– 諸葛亮
7.桃花源記–––––––––––––––––––– 陶淵明
8.三峽–––––––––––––––––––––– 酈道元
9.馬說–––––––––––––––––––––– 韓愈
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17.關雎––––––––––––––––––––––《詩經》
18.蒹葭––––––––––––––––––––––《詩經》
19.觀滄海–––––––––––––––––––––曹操
20.飲酒(結廬在人境)–––––––––––––––陶淵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灣
23.使至塞上––––––––––––––––––– 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25.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 杜甫
27.春望––––––––––––––––––––– 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32.觀刈麥–––––––––––––––––––– 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 李賀
35.赤壁––––––––––––––––––––– 杜牧
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 李商隱
38.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39.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
40.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42.登飛來峰––––––––––––––––––– 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4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45.游山西村––––––––––––––––––– 陸游
46.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47.過零丁洋––––––––––––––––––– 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50.己亥雜詩(浩盪離愁白日斜)–––––––––– 龔自珍
(這些都在重點之列,請參考背誦。此材料來自《網路文庫》)

熱點內容
宮頸多久查一次 發布:2025-07-13 09:36:59 瀏覽:682
逆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09:16:35 瀏覽:476
幼兒英語口語培訓 發布:2025-07-13 08:37:47 瀏覽:292
2017全國數學文科二卷 發布:2025-07-13 07:49:17 瀏覽:155
水泥多久干 發布:2025-07-13 07:12:13 瀏覽:105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7-13 06:07:45 瀏覽:28
英語考公務員 發布:2025-07-13 05:54:03 瀏覽:243
2017全國一卷語文題型 發布:2025-07-13 05:12:55 瀏覽:652
教師尿褲子 發布:2025-07-13 03:39:22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