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學科競賽
Ⅰ 報名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條件
一、報考條件
2018年自主招生將結合我校學科優勢與人才培養特色,招收具有明顯學科傾向和良好個人稟賦,以及突出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學生須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至少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一)學科競賽類:高中階段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任一學科中獲得全國決賽三等及以上獎項。
(二)學科特長類:高中階段在相關學科領域能力突出,能夠提供真實充分證明材料的考生。
1.報考理科專業(類)的考生,高中階段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任一學科中獲得省級賽區一等獎(其中,報考天文學類考生競賽科目須為數學、物理),或在科技創新類全國決賽、國際比賽中獲得一等及以上獎項。
2.報考文科專業(類)的考生,高中階段在全國性人文社科競賽決賽中獲得二等及以上獎項,或在語言、文史、邏輯、記憶等方面具有突出才能。其中,在外國語言文學方面獲得優異成績的只能報考俄語、日語和朝鮮語專業。
註:上海、浙江考生不分文理,須符合我校對考生所報專業(類)提出的選考科目要求。
理科:2018年,五大學科競賽條件從省一或雙省二縮減為為省一,天文學報考提出學科要求,科技類競賽要求國一水平。
文科:2018年,人文社科競賽要求從國三變為國二。
門檻提高後,報名人數驟降。另外,報考專業調整,具體表現為報考理科專業增加了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文科專業增加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文科類專業漢語言文學、歷史學類、社會學類則不再招生。這個調整又過篩一批學生,而且南京大學更傾向於省內學生。所以報考需謹慎。
Ⅱ 南京市第一中學的辦學條件
截至2014年9月,南京市第一中學分為高中部和初中部;佔地面積三萬二千多平方米,綠化面積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7.5%;高、初中共4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500人。
下屬學校
學校名稱創辦時間學校屬性南京市第一中學馬群分校2013年9月1日公辦學校 南京市第一中學初中部2011年8月31日公辦初中 高考成績: 2014年,二本上線率為94.2%。
2013年,一本上線率為61.29%;二本上線人數506人,二本上線率為89.65%。
2012年,一本上線率為59.27%;二本上線率為87.82%。
2011年,一本上線率為60.03%;二本上線人數480人,二本上線率為88.57%。
2010年,一本上線率為62.76%;二本上線率為87.79%。 學科競賽: 級別競賽項目學科獲獎者獲獎情況國際級國際數學競賽數學學科田昶堯金牌 國家級第27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化學學科戴欣堯、王遠珩、餘波一等獎 省級江蘇省中學生化學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化學學科趙天遠、張銳、周子豪、錢唐健一等獎 國家級第六屆全國高中應用物理競賽物理學科宋禹、陸凌弘志、毛松楊一等獎國家級第六屆全國高中應用物理競賽物理學科陳菁菁、戚瑞、趙天遠二等獎國家級第六屆全國高中應用物理競賽物理學科王元秋、周子豪三等獎 素質競賽: 年份賽事名稱獲獎者獲獎情況2014年江蘇省詩歌競賽潘怡寧一等獎 2015年全國橋牌青年團體賽陳家良男子組團體第六名 2014年來自世界的故事演講比賽曹佳玥一等獎 2012年南京市中學生英語口語比賽張宇琪一等獎2012年南京市中學生英語口語比賽張弘毅、許晨晨二等獎
南京一中校徽最初版本由李清悚校長於1927年主持設計完成,由一中、圓、倒三角形三部分構成。倒三角形的三隻角分別代表「智、仁、勇」,「智、仁、勇」是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軍人精神三要素,也是儒家提倡的立足天下的三種德行。《論語·子罕》:「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校徽設計凸現了南京一中圍繞「智、仁、勇」的育人目標,踐行儒家「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的修身思想。
為迎接2012年105年校慶,體現時代特點,凸現新的辦學理念,學校在保留原校徽基本框架的基礎上進行了精心設計,賦予了新的內涵。
新校徽將倒三角形套有圓環的封閉結構變為圓環內接開放三角形,將倒三角形下移突破外圍圓環束縛,寓示著南京一中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創新的勇氣繼承傳統,崇文以致遠,求真而創新,培育人格健全、具有創新素養的現代公民。新校徽將鋼性三角形與柔性的圓環完美結合,凸現了學校人文關懷、剛柔相濟、構建和諧校園的管理理念。
新校徽以圓形為基本造型,主體部分,中部「南京一中」字體集自趙朴初先生題寫的校名,上部裱托粗獷剛勁的英文字體,下部的數字「1907.11.1」是建校時間;三者渾然一體,寓意一中悠久的歷史傳統與現代文明一脈相承,本土與國際融合相通。外圍部分,橄欖葉組成的圓圈是公平、和平、文化和教育的永恆象徵,群星圓圈代表南京一中培育的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
新校徽以深藍為底色,配以金色,色彩大方穩重。深藍色代表濃重的歷史沉澱,浩瀚如宇宙,包羅萬象;深沉如大海,海納百川。金色象徵陽光,寓意莘莘學子朝氣蓬勃、奮發向上,二者相配,莊重典雅,反映百年一中的特有氣質。 大哉古都秀毓淮鍾,
巍巍該校石城之中。
樂群敬業,朝氣蔥蘢,
涵三德兮智仁與勇。
做生活兮泄泄融融。
啊~啊~願春風廣被兮天下為公。
啊~啊~願春風廣被兮天下為公。
Ⅲ 是什麼讓我們的靈魂充盈豐滿呢
尤小平,南京市第一中學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1984年畢業於蘇州大學數學系,歷任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金陵中學副校長和黨委書記。先後榮獲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師、南京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南京市“陶行知”獎、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等榮譽稱號。現為江蘇省中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南京市中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數學教育”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和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
“天文觀測時間長,經常要到野外進行,沒有足夠的毅力,是沒辦法堅持下來的。”尤小平說,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大的動力,但是光有興趣還不夠,真正的成功還需要有拼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