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作文

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2-04 19:15:10

㈠ 一篇關於愛科學用科學學科學的作文。

我似乎更喜歡兩樓中間的大花園.我邁著輕快地步伐走進鳥語花香的花園,一陣桂花 香撲鼻而來,桂花樹的枝頭長滿了黃燦燦的桂花,象滿天璀璨的星星.園欄周圍長滿了石榴樹,好像在歡迎來學知識的學子們,茂密的樹林里,有許多不知名的小花,因為秋天到,有的花葉和樹葉開始變色,樹林里不時傳來鳥鳴聲.噢,花園中間還有一座假山立在池塘中央,好像一仙女在沐浴.
又讓我的視線久久不能離開的是竹林,它穿著翠綠的軍衣,頭看藍天腳踩大地,不停地生長.我站在竹下仰望,可愛的竹子們又向我點頭,時而發出沙沙地笑聲.在陽光下顯得更加美麗.
參觀完校園,才知道鬱郁蔥蔥的常青樹將整個校園包圍,煞是好看.
校園,美麗的校園,我愛你.

㈡ 急求,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作文1500字!!越快越好!

這種眼鏡鏡片由特殊材料製成,堅硬異常,不會磨花,不會起霧,還有自動清潔功版能。它的鏡權架由兩根細細的電子管製成,可別小瞧了這兩根電子管,它可以和戴眼鏡者的腦電波直接連,戴眼鏡者通過與腦電池相連的電子管控制眼鏡。這種眼鏡有五層鏡片。第一層是防沙鏡片,如果遇到沙塵暴天氣,你就放下第一層鏡片擋住沙塵。第二層是遮擋光線的防光鏡片,如果陽光強烈時,防光鏡片就會自動變色擋住強光,保護你的眼睛。如果你感到寂寞時,第三層會說話的知心鏡片就會通過腦電波同你聊天,和你說悄悄話。第四層是快樂鏡片,它能播放優美的音樂幫你排憂解悶。最後一層是知識鏡片,它就像一本網路全書,幫你解答各種疑難問題。這五層鏡片由於要翻轉自如,我把它設計得薄如蠶翼。它們的更換更用不著你動手,你只需動腦就行了,當你想換什麼時,它都會自動完成。它還可以自動控制眼鏡的度數。當你的視力上升或下降時,它都會自動調整到相對應的度數。

㈢ 篤信科學,我愛科學的作文

【篤信科學,我愛科學】
科學是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一環。他是無處不在,小至在我們身邊,大至充滿神秘色彩的宇宙,是多麼讓人嚮往,我也深深地愛上科學。

我愛科學,更愛尋找科學。在我外公家養了三箱蜜蜂。那裡,便成了我尋找科學的一個據點。在那裡,我觀賞過「工蜂運花粉」,「蜂後出巡」和「大戰黃蜂」等精彩鏡頭。使我記憶最深的是「大戰黃蜂」。那天,我和外公正為蜜蜂喂糖漿。當小蜜蜂正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不知從哪兒出來了一隻黃蜂。它像一支利箭,向蜂群沖來。我和外公馬上後退幾步,隔岸觀火。剛開始,黃蜂銳不可擋,來一隻工蜂就殺一隻,一下子十來只工蜂就命喪黃泉。可是後來一大勇敢群工蜂就一擁而上,把黃蜂重重包圍,還不停地扇翅膀,發出「翁翁」的聲音。過了一會兒,工蜂散開了,只留下了黃蜂的屍體。

我感到很疑惑,回到家就開始尋找答案。我把家裡的關於科學的書全找出來,接下來我就苦了。我將要把眼前的這一堆書全翻一次。我在這困難的時候,雖然很想放棄,但是我愛科學的心始終在鼓勵我前進。於是,我就狠下心來,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看書,可是毫無收獲。我開始心灰意冷,當看見身邊的電腦,一條錦囊妙計變沖上心來――上網。說干就干,我馬上進入網際網路,想在茫茫網海中找到答案。黃天不負有心人,我中於找到答案。原來工蜂扇翅膀是為了增高溫度來熱死黃蜂。根據資料顯示:黃蜂能忍受43懾氏度的高溫,工蜂卻能忍受45懾氏度的高溫。當溫度升到43懾氏度的時候,黃蜂已經死了,而工蜂仍能生存,這就是工蜂獲勝的關鍵。哇!當我靠自己找到答案的時候,我真的高興得不得了。

我不但愛尋找科學,而且愛用自己的雙手做科學製作。平時,每當我心血來潮的時候,就會做小製作。每次做小製作我總會遇到一些麻煩。我就會自己慢慢地摸索,找方法解決。當你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工作時,總會讓你感到開心、快樂,使你不知不覺的愛上科學。

這就是科學的魅力所在,這就是科學的靈魂所在,這就是科學的給人帶來的無窮樂趣,因此,我愛科學。

㈣ 寫一篇愛科學用科學學科門學的一千五百字的作文

在我心目中,老師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是知識的傳播者,是道德的典範,更是愛心的化身。老師像一根蠟燭,燃燒著自己,卻照亮著別人……

我的班主任――陳老師 ,她認真負責,偉大無私,像辛勤的園丁,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地澆灌著花朵;

陳老師對我們就象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從不計較和懊惱,總是不厭其煩的勸導,給我們改正的機會。

陳老師有雙大眼睛,你相信嗎,她那雙溫柔的大眼睛――會說話!每當我取得進步時,她那雙眼睛好像在說:「你真行! 」每當我一大早來教室打掃衛生時,她的眼睛彷彿在說:「你真是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如果上課走神了,她的眼睛就提醒我:「快快專心聽講!」

陳老師像媽媽一樣愛護我們,雖然她也那麼累,可她從不說一聲苦叫一聲累.期末考試前。由於學習緊張,老師們忙著給我們講解各種試題,臉上整天緊綳綳的,除了倦意,很難找到笑意。但陳老師例外,她仍然帶著一臉微笑走進課堂,讓我們倍感溫暖。而且您放棄了自己的修息時間,每天早早的來到學校給我們補課,講題目要點。

陳老師上課與眾不同。她給我們上課沒有師生界限,講課聲情並茂,且妙趣橫生,一堂課下來,無人不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如果那位同學回答得特精彩,她便會來一句「你是最棒的」,引得我們哈哈大笑。講課時,她喜歡用一些有趣的手勢和生動的比喻幫助我們理解。比如有一次講到地球的形狀時,她說:「你們記住,地球的形狀就像你們平時愛吃的橄欖,不過,它是一個變形的橄欖,一頭大,一頭小。」說著,她用兩只手在身體前比劃出一個非常大的橄欖形的「地球」,那副模樣真有趣!在笑聲中我們輕輕鬆鬆地記住了她講授的知識。

尤為重要的是:我心目中的老師還是一個博學多才、見多識廣的人。她能和我們談古論今,讓我們了解更多的知識,聽到更多的新鮮事,這樣,我們的學習生活才會更加多姿多彩。

當然,沒有誰是十全十美的,也不可能有人是一個缺點都沒有的,我心目中的老師也是這樣,她也有不好的地方,也會有疏忽的時候。

謝謝您老師,是您耐心細致地教我們讀書、寫字,把調皮無知的我們培育成了知書達禮的少年。

謝謝您老師,是您手把手地教我們掃地、擦窗戶,培養了我們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謝謝您老師,您在我們取得好成績時對我們的表揚和鼓勵,

謝謝您老師,您在我們犯錯誤時對我們的批評和教育

謝謝您老師,您在我們遇到困難時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老師,一位慈祥、和藹可親、溫柔又嚴厲、學識淵博、幽默風趣、貼近學生的好老師。

㈤ 小學生的「我愛科學」的作文

深夜,萬籟俱寂,偶爾聞聽一些蟲鳥殘聲,孤寂的心更增幾分凄涼。縹緲的空中,星星若隱若現,皎潔的明月時兒被絲絲雲兒遮住。此時夜闌人靜,而我卻睡意全無,是呀,我能睡著嗎?
「都13歲了,還看什麼動畫片!」隨著父親那刺耳的高8度,電視機「啪」的一聲被關掉,我的心也失落了不少。「看書去!這種亂七八糟的東西能吃嗎?!」「孩子啊,你父親供你上這個實驗班已十分不容易了,你可得對得起父母的血汗呀!咱家三個閨女,你最懂事……」母親也替父親伴奏著。是呀,這電視機比我的年齡還大!我只能默默嘆氣,雖說這「高8度」抑揚動聽,那「小提琴伴奏曲」也悠揚悅耳,然而怎麼也引不起我的興趣。我清楚家裡的條件,也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可是我剛從書中出來不到5分鍾,現在又要昏頭脹腦地在書的海洋中游來游去。我無話可說,只能輕輕一嘆:「唉……!」
自從上中學以來,我似乎已和七彩斑斕的童年告別,像一隻無拘無束的小鳥突然被囚在籠子里,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屬於我的那片藍天,失去了一切。當我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學生時,我對美麗的中學充滿幻想,充滿希望,充滿憧憬,而現在,我彷彿置身於地獄。美好的憧憬全已破滅,只有失望和恐懼。
藏在枕頭里的那本《花季·雨季》不翼而飛,不由讓我心驚膽戰。這本書會不會像上次那本《小百花集》一樣,葬身於火海呢?會不會像《女生賈梅》一樣,重演「五馬分屍」的悲劇呢?或者像《牛虻》一樣,慘遭毒手呢?……我不敢再往下想,不敢想……「看看看,有錢就買這些不三不四的書看!我的血汗錢專給你買閑書啦?政治記得啦?歷史會背啦?英語單詞全能記啦?
還真有閑功夫!人家考試得第一,你就拿過第6名回來!真不像話!」我渾身一顫,隔壁房傳來父親惡獅般的怒吼。
「你爸是為你好,先把課內搞扎實。你也太不該啦!進實驗班時考了第4名,段考考個第6名,拿了659分,這怎麼對得起我和你爸爸呢?」母親緊綳著臉,話雖不重,但嚴肅的表情已使我感到一股沉重而無形的壓力,讓我透不過氣來。
書被火無情地燃燒著。我不敢求父親把它留下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被火化為灰燼。我真想大哭一場!但是,我的淚已流幹了,流盡了……
黑板報總算大功告成。我不由長長吁了一口氣。看著自己精心設計的板報,看著這精美的傑作,我淺淺地一笑��好久未這樣開心地笑了。是呀,初中以來,那個天真浪漫、活潑開朗的我已銷聲匿跡,只有一個沉默寡言、鬱郁寡歡的我了。天晚了,該回家了。我騎上車,駛上歸家的路。這路讓我親切,而家卻讓我感到陌生,感到遙遠,感到心寒。
「又出黑板報去啦!」父親厲聲問道。看著父親那緊鎖的眉頭,那利劍般的目光穿透我的五臟六腑,咄咄逼人的眼神蘊含著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我不禁打了個寒顫,支支吾吾地答道:「是……是的。」「不是叫你向班主任辭掉宣傳委員的職務嗎?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是呀,家裡的家務活還等你做,誤了功課又怎麼辦?!明天我去學校和你們老師說一說!」母親也生氣了。「不!媽媽!家務活我會很快幹完的,學習也不會耽誤的!」我急忙說道。
「不行,」爸爸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不!你們還嫌不夠嗎?剝奪我一切興趣愛好的權力,難道現在連我僅有的為集體貢獻光和熱的一份熱情,你們也要無情地剝奪嗎?現在社會需要的不是一個只會讀書的書獃子!爸爸,媽媽,你們希望自己的女兒成為一個程序簡單的機器人嗎?」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大喊起來,淚水浸濕了我的衣襟。父親驚訝地看著我,靜靜的,沉默……
許久,父親喃喃自語道:「我懂了……」
柔柔的月光灑滿整個房間,淘氣的小星星一閃一閃,一切如此美麗。沒有了高8度,沒有了小提琴伴奏曲,更沒有了惡獅般的怒吼和緊皺的眉頭。我的心裡,感到從未有過的舒暢和輕松,從未有過的欣慰和高興。因為,我為自己爭回了那片屬於自己的藍天

㈥ 以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為主題寫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

我們都愛科學,科學不但是反映自然、社會等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而且是國家和人類發展的強大力量.
當我還在孩提的時候,就聽老
師講「科學」二字,那時不懂其含義,只知道不能吮手指,因為手臟有小蟲子,吃進肚子要打針服葯.當我邁進小學門檻以後,初步認識了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如伽
利略、愛因斯坦、錢學森……那時,我心中萌生了對科學家的崇敬和學科學的願望.如今,我是七年級學生了,乘上「探索號」巨輪,航行在科學知識的海洋里:從
生物、動物到植物,從太陽系、銀河繫到無垠的宇宙,我們在學習實驗與觀察中發現真理.
翻開厚重的歷史,看到一段段慘不忍睹的歷史片段,我的思緒被帶到了暗無天日的舊中國.
一百多年前,外國列強用我們祖先發明的火葯,製造了洋搶洋炮,屠殺了無數華夏兒女;七十多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蹂躪了九洲大地,肆意妄為實行「三光」政策,殘害了多少炎黃子孫……
回首血淚史,讓我們永遠銘記:國家要強盛,科技必發展,落後是要挨打的.
看!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日益昌盛,科技逐漸發達,中華正在騰飛.從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地位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我國成功研製「兩彈一星」到順利實現載人
航天,這些標志著我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是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科技發展的輝煌成果.中國真正崛起了!中華兒女為之驕傲和自豪.
科學造福人類,科學造福未來.我們作為祖國建設事業的接班人,科學的未來就在我們身上,任重而道遠.我們吮吸著南湖水,牢記師長的諄諄教誨,探索知識,苦讀寒窗.「讓我們站在科學巨人們的肩上,揭開更多的科學之謎,創造更燦爛的科技文明!」

㈦ 學科學,愛科學的作文

我的探索
一次老師給我們留了一份特殊的作業——讓我們利用廢舊物品做一件有科技含量的作品。
我想了又想,決定「造船」。回到家,我找到廢泡沫塑料做船體,舊牙簽代替鋼釘,窗子用藍水筆畫,小紅旗用金龍魚油的標簽製作。一切符合廢物利用的原則。一艘雙體客船終於做成了。
我興致勃勃地將船放進水池中,令我掃興的是它浮在水面卻一動不動。怎樣才能使它行駛哪?我冥思苦想了好一陣子。突然眼前一亮。不久前的一天,我用幾個肥皂盒,當小船在浴盆里玩,突然發現一個皂盒行駛起來,其它的皂盒卻浮在那裡不動。我十分好奇,拿起它一看,發現它下面粘著一小塊肥皂。心想:莫非是這小塊肥皂在起作用?對呀,何不大膽地嘗試一下呢?我用小刀切下一片肥皂粘在船底,但未見船動。咦?怎麼不靈啦。哦,可能是粘錯位置了?我從新調整了幾次,仍舊不動,此時,我有些心灰意冷了。心想算了吧。就在我剛要放棄的那一瞬間,「我要反復思考好幾個月,有九十九次結論都是錯的,可是第一百次我對了。」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在我耳邊久久地回響著。是呀!做事怎能半途而廢呢?我又振作起精神,反復試驗起來,最後我在船尾的水線下方,挖了個槽,將一小片肥皂粘了上去。當船再一次進水時,哇!只見它筆直地朝前方緩緩地駛去。
望著行駛的小船,我喃喃自語道:「肥皂為什麼能使小船行駛呢?」被一旁的老爸聽到了,他耐心解釋說:「是因為肥皂表面張力大於水的緣故。」 我這才恍然大悟。
通過這次試驗,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大膽地嘗試,才會取得成功。

參考資料:原創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祝你學習進步!

㈧ 學科學,愛科學的作文還有哪些,超過300個字

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自學地處理問題,常常會給我們帶來驚喜;違背科學規律辦事,往往會遭受挫折。

以前,媽媽買了幾條小金魚給我和哥哥養著玩。我和哥哥可喜歡它們了,每天都給它們餵食。可是兩天後,卻有幾只小金魚死了。我和哥哥想了又想,可還是想不出來。最後我們查了電腦才知道,原來是我們給它們餵了太多食物,而魚是怎麼吃都吃不飽的,應該適當的喂養。

於是,我和哥哥按照電腦里的指示,適當的給它們喂養。可是,沒過多久,又有幾條小金魚死了。我和哥哥仔細的觀察一下盆子的四周,除了多了些魚排泄物以外,也沒什麼特別啊。我和哥哥絞盡腦汁的想,可還是想不出來。沒辦法,只能用老辦法:查電腦。

原來,魚的排泄物能污染水,而且對魚的身體有危害。而且不經常給魚換水,水中會聚集許多臟東西和有害物質,對魚的健康也有損害。我和哥哥明白了:還要經常換水。以後,我和哥哥經常魚換水。

雖然這次失去了大部分的魚,但卻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離不開科學,科學離不開生活。讓我們一起運用科學,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㈨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作文800

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教學的重要手段。無論是指導學生認識各種自然事物,探索各種自然規律,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都離不開觀察、實驗和實踐活動。在科學教學中,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對提高學生科學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談談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一些意見。
一、正確指導觀察事物。
科學課的教學過程,就是指導學生觀察自然事物的現象和特徵,從而探究、總結出自然事物變化規律的過程。只有正確的指導,才能夠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培養出較強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對求知者在探索科學的現實生活的經歷中發現的主題素材加以應用,最好地說明了應用現有經驗把求知者帶到一個更廣闊、更美好、更有序世界的基本原理。
每年秋天,幾百萬兒童進入幼兒園,開始他們的正規教育。這些五歲大小的孩子們滿懷著激情與興奮,象大孩子一樣登上校車,終於有機會去看看學校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父母們也把此刻看作一個轉折點。學校為孩子們提供機會去發現他們經常所問的問題的答案,如岩石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輪船會浮起來?等等。所有與兒童有關的人都希望學校能繼續激發兒童求知這一天性。
教師應該運用許多方法來保持兒童的這種求知慾。為了激發學生們天生的好奇心,安排他們到濕地、河流、湖泊去郊遊,把這作為他們學習觀察自然生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使孩子們的想像力更加旺盛,我們把鴨蛋帶到學校,鼓勵學生照看這些鴨蛋,讓他們想像小鴨子孵出時的樣子。為了灌輸對實驗究根尋底的愛好,老師們用電池和燈泡或岩石和礦物等材料作為提問問題、做實驗、發展理論和交流觀點的出發點。
二、激發興趣學好《科學》
小學《科學》以全新的面目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徹底改變了《自然》教材的傳統模式,從而使教與學的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並沒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讓教師去借鑒,而要靠教師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去積極而認真地嘗試,達到提高《科學》教學之目的,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它往往與愉悅的情感體驗緊密相連。激發學習興趣。只有對所學的東西產生興趣,學生才有學習慾望,才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例如,一個愛好昆蟲的學生,能蹲在地上半天觀察螞蟻的活動,或在草叢中跑上半天捕捉蝴蝶等等,所有這些表現,都是由其興趣愛好所驅使。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需求出發,通過多種途徑用科學的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並逐步使學生原有相對淺顯的、短暫的間接興趣發展為比較穩定的科學志趣。學生在認識物體、材料後,應放手讓學生充分的「玩一玩」,用多種方法將課堂的實驗調動起來,從而把學生的興趣引向研究簡單物理方面上來。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告訴學生怎樣做,而是讓學生自己嘗試、自行探索,自己想辦法努力地去做。隨著一個個的實驗成功,學生得意、喜悅、自豪等表情明顯地寫在臉上。情趣盎然的組裝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欲和求知慾,又使他們在想與做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情感潛能、思維潛能和操作潛能,並不斷地觸發著學生創新的火花.
三、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新一輪的科學課程使課堂充滿了活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揮,課堂處在開放多元的狀況,同時,也對科學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學老師的新舊思想沖突,原有的那種課堂模式與現有的開放的以探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教師頭腦中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的教師觀與新型教師觀,學生作為知識接受的主體與學生是科學課堂的主人等等,這些似乎都存在著矛盾,而這些矛盾時刻困擾著廣大一線教師。為此,應結合新課程培訓,對科學課中的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要知道課堂上的任務誰來給,
以往我們在教學中,都是從課本中找出問題來研究,或者直接由教師給出課堂任務,課堂上往往是教師「帶」著學生來「共同」完成這個任務。學生往往學不好科學,課程改革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老師也往往不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把課堂學習任務提出的權利讓給了學生,因而也就造成了另外一種現象,教師往往完全由著孩子走,只要學生提出的問題都叫好,而不敢做任何的評判。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我不敢想像具體有多少問題,但思考一下:究竟有價值的問題有多少呢?教者是否對這些問題作出整理、歸納,課堂上我們研究哪些,哪些是不用研究的,課後只要去查查資料就行了,哪些是需要成人的幫助才能完成的,對於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我們教師受「尊重主體」的影響不敢說「不」,往往都是「好,請坐」,讓學生提過就算了,不加肯定又不予否定。而絕大多數我們研究的是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問題究竟由誰來提,是完全由著孩子走,還是把書本上的問題轉化為學生的內心的心理需求,成為學生想研究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這就需要情境的作用,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習好科學。
四、提高《科學》課教學的質量
讓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得,而且喜學樂學,並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提高科學質量,則成了擺在我們每個科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科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理科課程,很多老師在使用教材時,大都經歷了由分到合的過程,可以說絕大部分教師早已有了綜合理科的概念,幾乎可以用熟稔於胸來形容。在這個基礎上實施科學教學,若想要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取得好的教學質量則非易事,
小學《科學》教科書以嶄新的面貌,繽紛的色彩、豐富的內容、鮮明的特點吸引著我們的教師,也感染著我們的學生, 教材努力突破傳統的以科學知識點為中心和以講授為主要形式的體系,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我們要做到 在「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結構模式化,將「科學探究」作為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將科學知識的學習較好地融入到精心設計的各類探究活動之中,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及時反映科學技術的進步,密切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為學生提供了較廣闊的拓展空間,使教學的過程達到開放和活潑的效果,有利於學生的積極參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興趣和認知水平,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學生的科學質量自然得到提高。
五、活躍課堂氣氛
在開放的課堂中,要以探究為核心。在教學中,要意把課堂向學生開放,但開放並不等於放任自由,而是結合本課的主要目標,讓學生自由去探究,使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比如,我在講雨的形成這節時,我沒有按教材上的哪樣,給學生做實驗,讓學生說出實驗結論,而是讓學生先自學,雨是怎樣形成的,之後,我說:「哪位同學,能給大家做雨的形成實驗?」肅靜的課堂變活躍起來,有很多同學想試一試,正在學生興奮的時候,我說:「做雨的形成,要有冰才行,可老師,在課前,沒有找到冰,怎麼辦?誰想做這個實驗?請你把自己的實驗方案寫出來,如果全班同學認為可行,能看到雨的形成,哪你來人給大家做這個實驗。」這相當於我給做這個實驗設計了一個小小障礙,要想做好實驗,就得知道,冰在實驗中起一個什麼樣的作用。我發現很多學生為了能做實驗,急著寫實驗方案,等有寫完的,就請全班同學討論,有不可行的地方,馬上被同學們推翻,被推翻的又去修改,在這討論和修改中,全班同學都積極思考,動腦,想辦法,探索更加合理的方案。我有時都說不上話,經過激烈的爭論,最後結果是,有一位同學提出,用冷水代替冰做實驗,全班同學意見大體一致,方案定了,做實驗就開始了。當然,我要讓方案的設計者來做實驗,看他們自己的方案可行不可行,全班同學都在關注實驗的成功與否,如果不行,再研究,一直到看到「下雨」。當他們真正「下雨」時,對於雨是怎樣形成的,冰在這時起到什麼作用,人工降雨的原理,不言自明了。每節課下來,我總感到,
時間過的太快了,學生的興趣,還沒有消去,怎麼辦,讓學生再研究,雪是怎樣形成的?當做課下作業,去探索和研究。在這樣開放性的課堂中,學生可以說,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是以探究為中心,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提高。

o(∩_∩)o 希望能幫助到你,
o(∩_∩)o ★★★★★請及時給予好評或採納,萬分感謝! (*^__^*)

㈩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作文800字我的

「啊!我發現了一個秘密!」聽我這么說,你一定想知道我發現了一個什麼秘密吧?別急,讓我慢慢地來告訴你。那天晚上吃完飯,我在洗手間里洗手。突然,我往放在牆角的拖把上瞟了一眼。,看到的東西竟令我十分吃驚——拖把的木棍與布條的交界處有一個圓圓的小球。我連忙擦乾手,蹲在拖把旁認真觀察起來,並且用手輕輕的撥了一下那個小球。啊,那小球下面還有一根細細的莖。我湊近仔細地看了看,「啊!」我不禁叫出聲來。那所謂的「小球」是一個小蘑菇,拖把上竟然長了一個小蘑菇!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又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那的確是一支小蘑菇,比我的小拇指還短一截。可能是因為細細的莖承受不住菇頭的壓力,已經壓彎並蓋住。如果不用手撥,,很難發現這是一個蘑菇。真像個毛茸茸的小球卧在拖把上,可愛極了!確認之後,我急忙跑出去向全家宣傳了一遍:「重大消息,重大消息,家裡的拖把上長蘑菇啦!」剛說完,爸爸媽媽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我又添油加醋地把剛才看到的一切向她們敘述了一遍,並拉著他們到洗手間去看那長了蘑菇的「神奇」拖把。爸爸媽媽看了後,並只是討論了幾句。媽媽說:「哦,這沒什麼,已經長了好幾次了,你不知道而已。」忽然,爸爸問我:「婷婷,你知道拖把上為什麼會長出蘑菇嗎?」呃,這下可把我問住了。我就馬上東查查、西找找。終於在《十萬個為什麼》里找到了,便回答道:「可能是因為蘑菇是由一種微生物長成,而這種微生物在適當的條件下就會生長成蘑菇。拖把呢,經常是潮濕的,又放在陰暗的角落,木棍底部會有些腐爛,滿足了微生物的生長條件,所以木棍與布條的交接處就長出菌——蘑菇啦!這跟下雨後草叢會長出蘑菇的道理是一樣的。」說完這些,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同時用期待的目光看著爸爸。問道:「我說得對嗎?」爸爸向我贊許地點點頭,說:「是的!」我還增長了不少的知識。我真高興,因為我發現了拖把上長蘑菇的秘密,並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其實科學就在你我的身邊,只要你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就一定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嘗到發現的喜悅與快樂!

熱點內容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
之女教師 發布:2025-07-18 01:03:04 瀏覽:369
奧數物理 發布:2025-07-17 23:41:12 瀏覽:318
中西方歷史 發布:2025-07-17 21:55:02 瀏覽:867
師生倫理關系電影 發布:2025-07-17 21:35:16 瀏覽:481
趙縣中學官網 發布:2025-07-17 21:35:08 瀏覽:260
三姓家奴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7 21:04:53 瀏覽:846
初中歷史必考 發布:2025-07-17 18:06:27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