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楊繼盛文言文

楊繼盛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4 19:42:21

文言文中始得從師學的意思

出自《明史·楊繼盛傳》

原文:年十三歲,始得從師學。

譯文:年紀到了十三歲,才開始跟著老師學習。

❷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3題。 楊繼盛字仲芳,容城人。七歲失母,庶母妒, 使 牧牛。繼盛經里塾,

1、使:派、叫 語:對……說,告訴 益:更加
2、看見村子裡的小孩(在私塾里)讀書,(楊繼盛)心裡很喜歡(也想去讀書)。
3、「略」

❸ 言志詩原文及翻譯 楊繼盛寫的

  • 原文: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內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 翻譯容:辛苦讀書四十年,渴望做清官,希望之後能夠平步青雲、一展抱負,作者獨愛名,不喜錢財。

❹ 楊繼盛七歲失母文言文翻譯

(原文)楊繼盛七歲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繼盛經里塾,睹里中專兒讀書,心好之。因語兄,屬
請得從塾師學。兄言於父,聽之學,然牧不廢也。年十三歲,始得從師學。家貧,益自
刻厲。
貶狄道典史。其地雜番,俗罕知詩書,繼盛簡子弟秀者百餘人,聘三經師教之。
鬻所乘馬,出婦服裝,市田資諸生。縣有煤山,為番人所據,民仰薪二百里外,繼盛
召番人諭之,咸服曰:「楊公即須我曹穹帳,亦舍之,況煤山耶!」番民信愛之,呼曰「楊父」。
(節選自《明史》卷二百九)
(譯文)楊繼盛七歲失去母親。徐庶的母親嫉妒,使放牛。繼盛經里私塾,看到村裡孩子讀書,心裡喜歡。通過對哥哥,
我能夠從學校學習。你對父親,聽力的學習,但牧不廢了。年僅三歲,開始從老師學習。家裡貧窮,更自然
嚴格要求。
貶狄道典史。這里各種番,一般很少知道《詩》、《書》,繼盛大簡子弟弟秀的一百多人,訪問三經師教的。
賣所乘的馬,從婦女服裝,市田資助學生。縣有煤山,為少數人所佔據,人民敬仰柴二百里以外,繼盛大
召見番人告訴他,大家都佩服地說:「楊公就需要我們穹帳,也放棄了,何況煤山嗎?!」外國人民相信愛的,叫「楊父」。
《網路文言文翻譯》

❺ 《明史 楊繼盛傳》節選解釋

楊繼盛,字仲芳,是容城人。七歲的時候母親去世。繼母很壞,讓他放牛。繼專盛經過私塾屬,看見村裡的孩子們念書,心裡覺得念書好。所以告訴他的哥哥,請求去私塾找老師學習。他哥哥說:「你這么小,學什麼呢?」繼盛說:「年齡小能擔當放牛的,為什麼不能擔當學習呢?」哥哥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就聽從了他讓他學習,但是也不能停止放牛。那年他13歲,開始跟從老師學習。家很窮,越發的嚴格要求自己。在鄉試中中舉,最後在國子監工作。

記得採納啊

❻ 楊繼盛文言文心好之是什麼意思

(原文)心好之
(翻譯)心善之人。
(這人心很好。)
(在這件事上,我們看出來了,此人心挺好的。)

❼ 楊繼盛文言文中若幼的若是什麼意思

《楊繼盛》文言文中,若幼的若是第二人稱代詞,意思是你。整句話譯成現代漢語是:他哥哥說:「你這么小,學什麼呢?」

❽ 楊繼盛,字仲芳文言文使牧牛到最後舉鄉試原因

楊繼盛,字椒山,容城人。七歲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繼盛經里塾,睹里中兒回讀書,心好答之。因語兄,請得從塾師學。兄曰:『若幼,何學?』繼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學耶?』兄言於父,聽之學,然牧不廢也。年十三歲,始得從師學。家貧,益自刻厲。舉鄉試,卒業國子監,徐階丞賞之。嘉靖二十六年登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從尚書韓邦奇游,覃思律呂之學,手制十二律,吹之聲畢和。邦奇大喜,盡以所學授之,繼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員外郎。
我覺得,他之所以會中舉,是因為「益自刻厲」,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發奮圖強。首先,發自內心的喜歡讀書是學有所成的重要前提。其次,要想學有所成,必須要盡力克服各方面的障礙。不要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最後,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

❾ "繼成簡子弟秀者白餘人"中的簡是什麼意思,是哪篇文言文

: 楊繼盛挑選了子弟中出眾的一百多人,聘請三位經師教授他們。

❿ 求一片作文和文言文翻譯,急!

《孫征君傳》翻譯

孫奇逢,字啟泰,號鍾元,是北直隸容城人。少年時風流倜儻,喜歡奇特的節操,同時又居家的言行誠懇而美好;自負有著經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顯赫的功業,而又不願勉強出來做官。十七歲,在萬曆二十八年考順天鄉試考中。

在這之前,高攀龍、顧憲成在東林講學,海內有名節的士大夫常常追隨他們。到了天啟初年,逆賊魏忠賢把持朝政,貪官污吏爭相巴結他成為他的門下走狗,而又把東林諸君子為看做是朋黨。由此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繆昌期先後死在東廠監獄,禍事連坐到親人朋友。而孫奇逢偏和定興的鹿正、張果中盡力地設法救助,死難諸公最終有賴他們才得以尋回遺體,這就是世間所傳「范陽三烈士」。

在這時,孫承宗憑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身份負責薊、遼兩地的軍事事務,孫奇逢的朋友歸安(地名)的茅元儀和鹿正的兒子子善繼都在孫承宗幕府。孫奇逢悄悄給孫承宗上書,承宗用軍事名義上疏請求進京見駕。魏忠賢很害怕,繞著皇帝御床哭泣,最後用嚴厲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於這個事情更加看重孫奇逢的大義。御史和巡撫都交相上疏推薦孫奇逢出來做官,但孫奇逢不願做,孫承宗想上疏請用職方的官位來起用孫奇逢輔佐軍事,讓茅元儀先出來做官,孫奇逢也不答應。後來京城管轄的地區內盜賊多次騷動,容城危困,於是孫奇逢帶著全家進入易州五公山隱居,他的門生親故跟著以保護他的多達幾百家,孫奇逢制定規程部署防守,同時又不停地讀書教化。

到了清朝時代,官府用國子祭酒的官職來徵召他,有關部門敦促他,最後他還是堅決推辭。後來搬家到新安,已經渡過河(黃河?),留住在蘇門百泉。水部郎馬光裕把夏峰田廬奉送給他,逆(此字難解)率領子弟耕種,四方來求學的人,願留下來的人,也授給田地讓他耕種,他所居住的地方於是成為了村落。

孫奇逢開始和鹿善繼講學,把陸九淵王陽明的學說作為宗旨,到了晚年,就融會貫通朱熹的學說。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練,守父母的喪期,是率領兄弟在墓旁建草廬居住共六年。無論賢能愚笨的人,如果來問學,必定用性之所近來啟發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對人從來不擺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農夫牧童,也一定會誠心對待,由於這樣天下聞名,卻沒有誰嫉妒他。正值楊漣、左光斗受難時,大家都為孫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賢身邊的人都是京師附近的人,向來敬重孫奇逢的品質德行,全都悄悄為他留有餘地不過分追逼。

清朝取代大明以後,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孫奇逢出來做些事情,平涼的胡廷佐說:「人各有志,他自己樂於享受隱居閑散的生活,為什麼一定要他和我們這些人一樣呢(估計他們是想反清復明)?」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後,死了,享年九十二歲。黃河兩岸的學者,逢年過節就在百泉書院奉祀孫奇逢,而容城的同劉因、楊繼盛一起祭祀,保定的同孫文正承宗、鹿忠節善繼憶起在學宮祭祀,天下無論知與不知,皆稱孫奇逢為夏峰先生。

贊(一種文體)說:我的哥哥百川從夏峰的學者那裡聽說,孫奇逢曾經對人說:「我開始自己料想與楊漣、左光斗諸賢是一樣的命運(即下獄被害),待到後來經歷離亂,能進入死亡的次數有好幾次,然而最終還是安然無恙,因此學貴知命而不惑。」孫奇逢論學的書很多,他的品質操行,學者們都記述了,所以這里就不再講了,而單單記述他那些分明的大行。正當高陽孫承憲把軍事委託給孫奇逢,他盡力推辭不去擔任,大家都認為這很可惜,而孫承憲兩次被起用兩次被罷免,到頭來無所成功,《易》所說的「介於石,不終日」,大概就是這樣吧。

奮斗

品一杯香茗,舒展一下疲憊的身體,閉眼靜靜享受,這美好的大學時光。

這等生活是如此悠閑,這等生活有是如此的來之不易。少年之時,哪有閑情聽宿友大談八卦?氣盛之時,打盹也被看成是打發光陰。十幾年的奮斗,給了我嶄新的生活;十幾年的奮斗,給了我沖向頂峰的動力。正如富強的中國一樣,我,與許多不計辛勞的人,一起跨入夢想的殿堂。

心中的空地交予回望與暢想。結草銜環,無數的身影與笑貌浮現在腦中。若論能奮斗至今的原因有三:父母,老師,自己。可能有人對我列出的嗤之以鼻,認為其他的更為重要。一個硬幣總是有兩面的,重要的事在重要時刻就會突現出來,而我對此三種因素有特別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感謝之念。

春風吹過去,夏蟬又鳴叫了,雖萬事萬物在不停息的運轉、變化,然一直在我們的父母,還是一如既往地關心我們。最是難忘,我們心情低落,父母比我們還頹廢;最是難忘,我們身體有狀況,父母比我們還茶飯不思。父母正如陽光雨露一樣哺育我們。而對於我們這一代剛踏入大學的人來說,中高考時父母的緊張感已深烙於我們心中。所謂啃老族,不僅僅指在財力、物力上,至少,我認為,在感情上,我們欠了父母一大筆債。把我所擁有的都給你,你的悲傷就是我的痛苦。父母並非只是嘴皮上說說而已。真心付出了,他們無怨無悔,我們有所愧疚。

估計,我奮斗至今,對老師抱有感情頗深。正所謂嚴師如嚴父,名師出高徒(並非自詡)。在鳥鳴啾啾,樹陰叢叢的小道上,遇到一些談笑風生的師生,相對於如今的師生相接觸較少來說,我真懷念恩師。有時,發現自己的身上的確有一些原來老師的影子。無論是舉手投足,還是言語交涉。就現在擇選的專業來講,我都覺得自己是某些老師的復本。無論是嚴厲的,還是和藹的;無論是相遇較早,還是相見恨晚;無論是相處較短,還是相待較長,老師就是老師,無論所有的細節如何,深刻地影響了我的學習與生活。當我遇到挫折、困難時,老師總是安慰、鼓勵我。有時老師也與同學們打得火熱。有時恩師教學方法格外有特點,能夠即時地鼓勵、獎勵我們。我的一位英語老師說,你們的前途是光明的,切勿渾渾噩噩的過一生。這樣一來,我的那些老師們之所以魅力十足,是因為建立在豐富的經驗之上,給予了諸如我之類的學生們高尚的品德及無價的人生哲理。

再次,感謝自己。勇敢的奮斗主角乃是自己。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享受了不少的榮譽,獲得了不少的快樂。然而,承受了好些的痛苦,承受了好些的不安。面對無窮的困難和接連的窘境,我們堅持奮斗。正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緊握拳頭,鍛煉自己的毅力,提升自身的品質。也曾頹廢無奈過,而信心的擁有則是至今風雲叱吒的任何一人的財富。能夠在人生的長河中,持一柄長槳,揚一股白帆,悠閑地欣賞岸邊的風景,作為掌舵人,決定方向的人,誇大點說,是值得尊敬的。

又呷了一口茶,拉開窗簾,沐浴著美好的晨光。一日之計在於晨啊!一生之計在於少年!奮斗到這一階段,並非為為人生的超顛峰了。一諺語曰:這一切都會過去!過去的已經過去,逝去的終不會回來。輝煌只是以前得榮譽,努力過也就不甚後悔的。

現在,我們前進的舟已揚起了帆,而在長河中向前行進時,一定程度上是順著風的。那些好的政策,良好的社會條件及風貌,博學的老師及可愛的同學。似乎在此之前,奮斗是只顧粗略的欣賞岸邊的風景,而忘了天空的繁星和皎潔的月亮。

獲取的或許不可能很多,感謝的或許很少。一直需要並必定要堅持的是豐富知識與經驗。一直奮斗,目的並非能夠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並非是為能夠有一個安心、無波瀾的家庭。有人會經常問:人,生在這個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科學的總結,為了滿足感與成功感。詩意的回答,只不過是做個過客。人在世上,匆匆一過,唯一要做的,是將自己的生活充實。

因而,在人生這張白紙上,我們已經繪了一些背景,或彩色,或灰白。就像普通的烹飪一樣,需要加菜,加調料。或許奮斗的一些小目標已定,但一直需要的一定是努力。

後記:不知如今社會上的學習風氣如何,只為,生命如此可貴,人生如此短暫。他人是無所事也好,優哉游哉也罷。投入性的去學習,去鑽研去奮斗,才是最重要的,一棵小草也能是一大片的土地充滿生機。

熱點內容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
之女教師 發布:2025-07-18 01:03:04 瀏覽:369
奧數物理 發布:2025-07-17 23:41:12 瀏覽:318
中西方歷史 發布:2025-07-17 21:55:02 瀏覽:867
師生倫理關系電影 發布:2025-07-17 21:35:16 瀏覽:481
趙縣中學官網 發布:2025-07-17 21:35:08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