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言文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辛棄疾 清朝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揚子江
文天祥 清朝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南園十三首·其五
李賀 唐朝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院中獨坐
虞集 元朝
何處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總關情。
無端繞屋長松樹,盡把風聲作雨聲。飲馬長城窟行
李世民 唐朝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② 文言文中 「國」 字 有的表示國家 有的表示國都 搞不清楚
看年代啊,漢朝之前的表示國都的多一些
③ 文言文"國"的所有意思,出處,和出處里的例句
(1) (會意。從「囗」( wéi),表示疆域。從或(即「國」)。「或」亦兼表字音。本義:邦國)
(2) 周代,天子統治的是「天下」,略等於現在說的「全國」 [state]
國,邦也。——《說文》
以佐王治邦國。——《周禮·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國。」
方千里曰國畿,詛祝以敘國之信用,以資邦國之劑信。——《周禮·大司馬》。注:「國謂王之國;邦國,謂諸侯國也。」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左傳·隱公元年》
丘也聞有國有邦者。——《論語·微子》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傳·庄公十年》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3) 國都,一國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又稱國城,國邑 [capital]
國中九經九緯。——《考工記·匠人》。注:「城內也。」
三曰國禁。——《周禮·士師》。注:「城中也。」
在國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謂都邑也。」
土國地漕。——《詩·邶風·擊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戰國策·齊策》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4) 國家 [country;state;nation]
聊以行國。——《詩·魏風·園有桃》
國無有殘。——《詩·大雅·民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宋·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斗。——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序》
(5) 古代王、侯的封地 [feud]
漢王之國,良送至 褒中。——《史記·留侯之家》
孟嘗君就國於 薛。——《戰國策·齊策》
(6) 帝王 [emperor's]。如:國孝(為皇帝、後妃或皇帝父母服喪);國丈(帝王的岳父);國太(帝王之母的俗稱);國姻(帝王的姻親)
(7) 部落 [tribe]
[韓]凡七十八國。 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余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後漢書》
(8) 地方 [place]
荊州北據 漢沔,利盡南海,東連 吳會,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國。—— 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詩·魏風·碩鼠》
(9) 家鄉 [hometown]
[侃]欲遜位歸國,佐吏等苦留之。——《晉書》
④ 初中文言文國字的意思
國guó
解釋:
①<名>國家。《察今》:「故治國無法則亂。」
②<名>周代諸侯專國以及漢以後侯王的封地屬。《寡人之於國也》:「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用心者。」
③<名>國都;京都。《餚之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岳陽樓記》:「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④<名>地方;地域。《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國。」
部首:囗
總筆畫:8
部外筆畫:5
⑤ 關於國家的 古文!急!!!
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①關山月: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
②和戎句:孝宗隆興二年(1164)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計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寫這首詩時,已相隔十四年。這里說十五年,是舉其概數。
③朱門沉沉:富貴之家門戶深深。
④廄(jiu):馬房。
⑤戍樓:邊防上守望的建築。刁斗:軍中白天作燒鍋、夜間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遺民:淪陷區人民。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①樓船句:指隆興二年(1164)陸游40歲在鎮江府通判任上事。當時張浚以右丞相督視江淮兵馬,路過鎮江,陸游以世誼謁見,頗受顧遇。張浚督練軍馬,增置戰艦,加強江防。樓船,高築望樓的大船,指南宋的戰艦。瓜洲渡,在鎮江的對岸。
②鐵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陸游48歲在陝南漢中時的經歷。大散關,地名,當時為金宋議和劃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①僵卧:躺著不活動。
②輪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時屬北庭都護府。此泛指邊疆。
③夜闌:夜深。
④鐵馬冰河:壯悍的馬在冰封的河上馳騁,指夢中的北征情景。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詠懷古跡五首之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⑥ 古文中「國」的意思有哪些,如何區分
〈名〉
1.
(會意。從「囗」( wéi),表示疆域。從或(即「國」)。「或」亦兼表字音。本義:邦國)
2.
周代,天子統治的是「天下」,略等於現在說的「全國」 [state]
國,邦也。——《說文》
以佐王治邦國。——《周禮·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國。」
方千里曰國畿,詛祝以敘國之信用,以資邦國之劑信。——《周禮·大司馬》。注:「國謂王之國;邦國,謂諸侯國也。」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左傳·隱公元年》
丘也聞有國有邦者。——《論語·微子》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傳·庄公十年》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3.
又如:齊國;晉國;鄭國
4.
國都,一國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又稱國城,國邑 [capital]
國中九經九緯。——《考工記·匠人》。注:「城內也。」
三曰國禁。——《周禮·士師》。注:「城中也。」
在國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謂都邑也。」
土國地漕。——《詩·邶風·擊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戰國策·齊策》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5.
又如:國中(王城之內;國內);國人(國都中的人);國遷(國都遷徙);國陰(都城北郊);國郊(國都周圍地名);國禁(古代國都中的禁令);國邑(城邑);國刑(城中施行的刑罰)
6.
國家 [country;state;nation]
聊以行國。——《詩·魏風·園有桃》
國無有殘。——《詩·大雅·民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宋·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斗。——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國紀(舊指國家禮制與法令);國帑(國庫中的錢幣);國祿(國家的俸祿);國課(國稅;國家稅收);國器(可主持國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feud]
漢王之國,良送至 褒中。——《史記·留侯之家》
孟嘗君就國於 薛。——《戰國策·齊策》
9.
又如:國租(封地的田賦)
10.
帝王 [emperor's]。如:國孝(為皇帝、後妃或皇帝父母服喪);國丈(帝王的岳父);國太(帝王之母的俗稱);國姻(帝王的姻親)
11.
部落 [tribe]
[韓]凡七十八國。 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余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後漢書》
12.
地方 [place]
荊州北據 漢沔,利盡南海,東連 吳會,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國。—— 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詩·魏風·碩鼠》
13.
家鄉 [hometown]
[侃]欲遜位歸國,佐吏等苦留之。——《晉書》
14.
姓
⑦ 文言文中"國"的意思
國就是「國家」 都就是 「都市、首都」的意思
⑧ 文言文的國恆亡的國是什麼意思,急
就是國家
國還有首都的意思(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諸侯的封地(有國有家者《季氏將伐顓臾》)
舊地(《故國神遊《念奴嬌 赤壁懷古》)
等等
⑨ 文言文中「國」是什麼意思
國的意思:
【本義】:
1)形聲。字從囗從或,或亦聲。「囗」指「四境」、「范圍」。「或」義為「邊境巡邏」。「囗」與「或」聯合起來表示「邊防軍守衛的范圍」。本義:領土。領域。封土。封域。封建邦國。古代王、侯的封地;王的領地或諸侯國的封地稱為國(或邦)。古代的國(漢代以後是郡國)在建制上相當於省、直轄市;而古代的天下相當於國家。古代的國除了具有財政的意義,同時還具有世系的專權,王公侯之嫡長子叫做世子。
國,邦也。——東漢·許慎《說文》
以佐王治邦國。——《周禮·太宰》。註:「大曰邦,小曰國。」
方千里曰國畿,詛祝以敘國之信用,以資邦國之劑信。——《周禮·大司馬》。
註:「國謂王之國;邦國;謂諸侯國也。」
《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丘也聞有國有邦者。——《論語·微子》
《左傳·庄公十年》: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新書·過秦論上》: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2)又如:齊國;晉國;鄭國。
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史記·留侯之家》
孟嘗君就國於薛。—《戰國策·齊策》
3)又如:國租(封地的田賦)。
1)國都,一國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又稱國城,國邑。 [capital]
國中九經九緯。——《考工記·匠人》。註:「城內也。」
三曰國禁。——《周禮·士師》。註:「城中也。」
在國曰市井之臣。——《孟子》。註:「謂都邑也。」
土國城漕。——《詩·邶風·擊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戰國策·齊策》
2)帝王。
如:國孝(為皇帝、後妃或皇帝父母服喪);國丈(帝王的岳父);國太(帝王之母的俗稱);國姻(帝王的姻親)。
3)部落。
《後漢書》:[韓]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余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
4)地方。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晉·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詩·魏風·碩鼠》
5)家鄉。
《晉書》:[侃]欲遜位歸國,佐吏等苦留之。
⑩ 在文言文中 "國" 都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漢字 國 釋義 guó ①<名>國家。《察今》:「故治~無法則亂。」②<名>周代諸侯國以及漢以後侯王的封地。《寡人之於國也》:「察鄰~之政,無如寡人用心者。」③<名>國都;京都。《殽之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岳陽樓記》:「則有去~懷鄉,憂讒畏譏。」④<名>地方;地域。《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華易算命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