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文言文
㈠ 文言文 一言便定的現代文翻譯
北魏時候。有個趙柔。表字元順。是金城地方人。從小就是道德品行、才識學問回、都出名的答。後來在河 內 地方做太守官。也是很有恩信惠愛的名聲。有一回、在路上拾得別人遺失了的一串金珠。他就叫到了失主還了他。後來有人送了他幾百個掘地用的鐵鍬。他因為留著沒有用。就和兒子趙善明。一同拿到市面上。把他賣掉。他只討著二十匹絹的賣價。趙善明知道這個賣價太便宜了。就想收回來不出賣了。趙柔對兒子說。和人家交易。一句話就講定了的。那裡可以為了有利可圖動了心。就想反覆了呢。終於賣給他人了。地方上的人士。得知了這回事。都非常佩服。
㈡ 古文中"更定"的定是何義
更定:
如果指法律制度的"更定",相當於「更改重定」,修訂的意思。如:《史記》「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
如果是《湖心亭看雪》裡面的「是日更定矣」,更定,指入更進入安定的夜晚。定是安的意思。
《禮記·曲禮》說「昏定而晨省。」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天明起床,天黑安息,「昏定」就是天黑安定睡覺的意思。那麼,「昏」具體指什麼時間?古人用五更給夜晚計時,入更時間大約在晚八點。這個時間點就是入更安定的時間,即「更定」。
㈢ 一言為定文言文怎麼說
文言文說:「一言為定。」因為這樣的說法來自文言文。【出處】: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程嬰,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㈣ 文言文 定鬼 翻譯
原文: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曰:「誰?」鬼曰:「鬼也。」鬼曰:「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數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遞相擔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里。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瞭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復言:「何以作聲?」定伯曰:「新鬼,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於時石崇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百文。」
譯文:
南陽地方的宋定伯年輕的時候,(有一天)夜裡走路遇見了鬼,問道:「誰?」鬼說:「(我)是鬼。」鬼問道:「你又是誰?」宋定伯欺騙他說:「我也是鬼。」鬼問道:「(你)要到什麼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說:「要到宛市。」鬼說:「我也要到宛市。」(他們)一同走了幾里路。
鬼說:「步行太勞累,可以輪流相互背負。」宋定伯說:「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幾里路。鬼說:「你太重了,恐怕不是鬼吧?」宋定伯說:「我剛死,所以身體(比較)重。」輪到宋定伯背鬼,(這個)鬼幾乎沒有重量。他們像這樣輪著背了好幾次。宋定伯又說:「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麼?」鬼回答說:「只是不喜歡人的唾沫。」於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讓鬼先渡過去,聽著它一點聲音也沒有。宋定伯自己渡過去,水嘩啦啦地發出聲響。鬼又說:「為什麼有聲音?」宋定伯說:「我剛剛死不久,是不熟悉渡水的緣故罷了,不要見怪。」一路上,快到宛市,宋定伯便把鬼背在肩上,緊緊地抓住它。鬼大叫,發出「咋咋」的聲音,懇求放他下來,宋定伯不再聽他的話。(宋定伯)把鬼一直背到宛市中,才將鬼放下在地上,鬼變成了一隻羊,宋定伯就賣了它。宋定伯擔心它再有變化,就朝鬼身上吐唾沫。賣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錢,於是離開了宛縣的集市。當時(有個)石崇說(過這樣的話):「定伯賣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錢。」
㈤ 定和震在古文中的區別
看在什麼情景下吧!
㈥ 功定在文言文什麼意思
「功」指功業。「定」意思是已建立。「功定」是「定功」的別樣寫法。「定功專」意思是「建立功業」,而「功定屬」意思是「功業已建立」。「定功」一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
㈦ 「我當即決定」用文言文怎麼表達
吾立決
㈧ 在文言文中定是什麼意思又是那篇文言文中的呀
定的古漢語意思
dìng
①<形>安定;穩定。《出師表》:「今南方已~。」《柳毅傳》:「毅良久稍安,乃獲自~。」
②<動>平定。《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中原。」陸游《示兒》:「王師北~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③<動>停止;平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俄頃風~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指南錄>後序》:「痛~思痛,痛何如哉!」
④<動>決定;確定。《廉頗藺相如列傳》:「計未~,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赤壁之戰》:「願早~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⑤<形>固定。《夢游天姥吟留別》:「千岩萬轉路不~,迷花倚石忽已螟。」《采草葯》:「豈可一切拘以~月哉。」
⑥<形>鎮定。《譚嗣同》:「指揮若~。」
⑦<動>約定。《明湖居聽書》:「桌子卻都帖著『撫院~』『學院~』等類紅紙條兒。」
⑧<副>一定。《竇娥冤》:「~要感的六齣冰花滾似綿。」
⑨<副>到底;究竟。李白《答僧中孚贈仙人掌茶》:「舉世未見之,其名~誰傳。」
【定數】一定的氣數、命運,迷信認為人世禍福都由前世決定。
㈨ 古文中「定」的例子
1.安定,穩定:正家而天下定矣。《易經》
2.停止:我戍未定。《詩經》
3.固定不變:乃五遷,無定處。《史記》
4.決定:君亟定變法之慮。《商君書》
5.約定,預定:來盟,前定也。《穀梁傳》
6.規定:圖德而定次。《荀子》
7.審定: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尚書》
8.聘定,定婚:周郎定小喬。唐彥謙《漢代》詩
9.額頭:麟之定。《詩經》
10.佛教指無念無語的境界:磬罷僧初定。李中《宿鍾山知覺寺》
11.星名,即營室星:定之方中。《詩經》
12.副詞,的確,確實:項梁聞陳王定死。《史記》
一定,必定:定知相見日。杜甫《寄高適》
㈩ 文言文中「定」字解釋為安定的句子和出處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出師表》
使安定 [stabilize]
以定王國。——《詩·小雅·六月》
定身以行事。——《國語·晉語二》
秦歲定。——《國語·晉語三》
吾定而祿爵。——《國語·晉語九》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呂氏春秋·孝行》
(2) 又如:定國(安定國家)
(3) 平定 [put down]
行略定秦地。——《史記·項羽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