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學科
什麼是stem教育
stem教育是由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大學科組合而成。綜合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特點,將知識的獲取方法與工具的利用以及創新生產的過程有機統一,促進學生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綜合素養形成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具備跨學科的融會貫通綜合能力,設計出有創意的解決問題方案或產品。
㈡ 什麼是STEM教育
STEA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
STEM課程並不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將四門學科內容組合形成有機整體,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stem學科擴展閱讀
美國教育部密切注意到在中國有多於50%的學士學位是授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學生,而在美國只有17%的學士學位是授予這些領域的學生。
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生產的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博士數量的全球份額正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高於50%的水平下降到2010年的15%。
正是中國,印度,韓國等國家加大在教育,技術和研發方面的投資,使得美國感到自己已經不再是世界創新的產權絕對擁有者,從而美國經濟的領袖地位受到挑戰。
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推進「眾創空間」建設,探索STE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與創新意識,養成數字化學習習慣,具備重視信息安全、遵守信息社會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的素養。
㈢ 為什麼要進行STEM教育
傳統的應試教育使得中小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動手創造的能力,長期缺乏工內程與技術的訓練。容STEM教育幫助學生不被單一學科的知識體系所束縛,鼓勵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學科的相互結合,有助於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跨學科思維能力,這些能力都是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創新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符合未來的教育發展趨勢的。
stem教育需要教師掌握哪些知識
1986年,stem教育在美國開始出現。
STEM代表科學(),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教育。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就發表過《本科的科學、數學和工程教育》報告,這被認為是美國STEM教育集成戰略的里程碑,指導了國家科學基金會此後數十年對美國高等教育改革在政策和財力上的支持。該報告首次明確提出「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教育的綱領性建議,從而被視為STEM教育的開端。
stem教育在美國的發展路徑如下:
199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表了題為《塑造未來:透視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的本科教育》報告,並提出今後的「行動指南」。報告針對新的形勢和問題,對學校、地方政府、工商業界和基金會提出了明確的政策建議,包括大力「培養K-12教育系統中STEM教育的師資問題」。
2006年1月31日,美國總統布希在其國情咨文中公布一項重要計劃——《美國競爭力計劃》(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ACI),提出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目標之一是培養具有STEM素養的人才,並稱其為全球競爭力的關鍵。由此,美國在STEM教育方面不斷加大投入,鼓勵學生主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培養其科技理工素養。
2007年10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表《國家行動計劃:應對美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系統的緊急需要》報告,提出的行動計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是要求增強國家層面對K-12階段和本科階段的STEM教育的主導作用,在橫向和縱向上進行協調;二是要提高教師的水平和增加相應的研究投入。這一報告顯示了STEM教育從本科階段延伸到中小學教育階段,希望從中小學就開始實施STEM教育。
2011年,奧巴馬總統推出了旨在確保經濟增長與繁榮的新版的《美國創新戰略》。新版的《美國創新戰略》指出,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取決於其創新能力。「創新教育運動」指引著公共和私營部門聯合,以加強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
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委員會發布了《成功的K-12階段STEM教育:確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有效途徑》的報告,報告認為在中小學實施STEM教育的目標主要有三個:一是擴大最終會在STEM領域修讀高級學位和從業的學生人數,並擴大STEM領域中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參與度;二是擴大具有STEM素養的勞動力隊伍並擴大這一隊伍中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參與度;三是增強所有學生的STEM素養,包括那些並不從事與STEM職業相關工作的學生或繼續修讀STEM學科的學生。
美國州長協會在2011年12月又針對STEM教育行動發布了《制定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議程:州級行動之更新》報告,分析了該協會2007年提出的行動議程中的弱勢之處,重新提出「實施州級STEM議程」的各項具體措施。
2015年10月7日,經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美國《STEM教育法(2015年)》(STEM Ecation Act of 2015)正式生效。根據該法,雖然STEM教育的英文拼寫不作改變,但明確將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列入STEM教育類別。該法生效後,聯邦政府機構對STEM教育的定義將更加正式和規范地納入計算機科學學科,使該學科作為STEM教育的一類,被納入國家科學基金、美國聯邦能源部等機構的資助范圍。該法要求在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獎學金項目中增加對數學、科學教師的培訓及研究支持,並加強對社會機構開展STEM教育的研究,進一步探索如何加強校外STEM教學。
㈤ 什麼是STEMSTEM教育在中國如何發展
提出STEM 概念的不是教育部門,而是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表《本科的科學、數學和工程教育》報告時,選取了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這四個單詞的首個字母組成了一個合成詞——STEM。在其後美國STEM 教育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政府和各部門共同推進著 STEM教育的探索和實踐。
STEM教育的內涵解釋
1、Science(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
2、Technology(技術)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方法和經驗的總稱。
3、Engineering(工程)是運用科學原理和技術手段創造人工物體的過程。
4、Mathematics(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
5、近年來,有學者在STEM的基礎上又增加了Art(人文和藝術),變為STEAM。Art狹義上是指美術、音樂等,廣義上則包括美術、音樂、社會、語言等人文藝術,實際代表了STEAM強調的藝術與人文屬性。
STEM 教育是一種通過整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內容,指引教與學的途徑和方法。STEM 綜合了各學科的特點,將知識的獲取、方法與工具的利用以及創新生產的過程進行了有機的統一。
那STEM教育有哪些特徵呢?它在中國如何發展?
1、STEM教育不僅主張通過自學或教師講授習得抽象知識,更強調學生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過程。STAM教育提供了學生動手做的學習體驗,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和科學知識應對現實世界問題,創造、設計、建構、發現、合作並解決問題。因此,STEM教育具有體驗性特徵,學生在參與、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結果性知識,還習得蘊含在項目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過程性知識。
2、STEM教育具有情境性特徵,強調讓學生獲得將創客知識進行情境化應用的能力,同時能夠理解和辨識不同情境的知識表現。STEM教育強調知識是學習者通過學習環境互動建構的產物,而非來自於外部的灌輸。
3、STEM教育強調在群體協同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進行群體性知識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交流和討論。STEAM教育的協作性就是要求學習環境的設計要包括協作和會話兩要素: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分析析學習資料、提出和驗證假設、評價學習成果。
4、STEM教育要求學習產出環節包含設計作品,通過設計促進知識的融合與遷移運用,通過作品外化學習的結果、外顯習得的知識和能力。在設計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鍛煉能力、提高STEM素養,因此設計性是STEM教育的核心特徵。
5、跨學科。STEM教育強調融合各個學科,在學和做中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通過各學科的規律性聯系,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STEM模式則是情景式教學、雙師授課教育、定製課程定向培養方式,根據孩子的特點而開發的獨創性教學模式。
綜上特點可以看出STEM的教育模式應該是切合科技教育營運而生,而不是為了教學而貫穿其中,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的學習被動變主動,而不是一味的被接受灌輸知識,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STEM在國內發展著力點是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發散思維、想像力、發現問題的能力、知識產權意識等等。各個高校應該和相關企業展開合作,共同來發展STEM教育。國內如上海的DFRobot就很超前,目前跟國內許多高校開展STEM教育合作,提供STEM教育套件和相關比賽套件。
㈥ stem教育有前景嗎
STEM是真正的全球教育—重慶,來了 「科學實踐·創新教育」STEM國際教育高峰論壇在渝召開
華龍網11月21日14時01分訊(記者 姜連貴)由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為指導單位、以「科學實踐·創新教育」為主題的中國·重慶STEM國際教育高峰論壇,11月17日在重慶市渝北區隆重舉行。
本次論壇邀請到李艷燕、彭宗豪、鄭良棟等多位國內STEM教育研究專家,共同探討中國STEM教育發展、分享STEM教育經驗。多家重慶媒體對此評述說,此次活動意味著STEM正式「登陸」重慶。
STEM究竟是什麼?
STEM是科學(Scine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總稱。但對於普通人,這個概念略顯深奧。於是論壇一開始,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李艷燕便通過教學過程中的事例分享,清晰說明STEM教育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重慶國際教育領域資深專家傅明華
重慶國際教育領域資深專家、原重慶市教委國際處處長傅明華先生特別強調,本次學術研討非常及時,建議與會者為STEM在重慶的深耕發展多做些工作,讓重慶教育未來更好地走向全球。參與本次會議的人員,主要是來自重慶幼教、基教、職教等學校的相關負責人、創新教育相關課程教師,以及社會培訓機構負責人和相關領域教育研究者,他們紛紛反映「概念很新」、「受益非淺」。而如何共同努力促進STEM教育在重慶乃至中國西部更上台階,將是所有與會者接下來要面對的盛大課題。
㈦ 什麼是STEM教育
STEA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
STEM教育(STEM Ecation)起源於美國,目前在全世界的中小學教育中得到普遍應用。然而,STEM課程並不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將四門學科內容組合形成有機整體,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培養STEM能力的教育一般遵循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問題作為導向的學習 的教學原則。PBL是一種以鼓勵學習者通過運用批判思考,問題解決技能和內容知識,去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和爭議的教學方法。
(7)stem學科擴展閱讀
STEM的特點:
融合的 STEM 教育具備新的核心特徵:跨學科、趣味性、體驗性、情境性、協作、設計性、藝術性、實證性和技術增強性等。
(1)跨學科:跨學科意味著教育工作者在 STEM 教育中, 不再將重點放在某個特定學科或者過於關注學科界限,而是將重心放在特定問題。
,強調利用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等學科相互關聯的知識解決問題,實現跨越學科界限、從多學科知識綜合應用的角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教育目標。
(2)趣味性:STEM 教育強調分享、創造,強調讓學生體驗和獲得 分享中的快樂感與創造中的成就感。有的項目還把 STEM 教育內容游戲化(將游戲的元素、方法和框架 融於教育場景)。
因為將基於探索和目標導向的學 習嵌入游戲中,有利於發展學習者的團隊技能、教授 交叉課程概念和負責的科學內容主題,可以得到更 多、更理想的教育產出。
(3)體驗性:STEM 教育不僅主張通過自學或教師講授習得 抽象知識,更強調學生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過程。 STEM 提供了學生動手做的學習體驗,學生應用所 學的數學和科學知識應對現實世界問題,創造、設 計、建構、發現、合作並解決問題。
(4)情景性:STEM 教育強調把知識還原於豐富的 生活,結合生活中有趣、挑戰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問題解決完成教學。
STEM 教育強調讓學生獲得將知識進行情境化應用的能力,同時能夠理解和辨識不同情境的知識表現,即能夠根據知識所處背景信息聯繫上下文辨識問題本質並靈活解決問題。
(5)協作性:STEM 教育具有協作性,強調在群體協同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進行群體性知識建構。STEM 教育中的問題往往是真實的,真實任務的解決離不開其他同學、教師或專家的合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交流和討論。
(6)設計性:STEM 教育要求學習產出環節包含設計作品, 通過設計促進知識的融合與遷移運用,通過作品外 化學習的結果、外顯習得的知識和能力。
(7)藝術性:STEM 教育 的藝術性強調在自然科學教學中增加學習者對人文 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關注與重視。
(8)實證性:,STEM 教育 不僅要注重科學的實證性,更強調跨學科情景中通 過對問題或項目的探索,培養學生向真實生活遷移 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理性。
(9)技術增強性:STEM 教育強調學生要具備一定技術素養,強 調學生要了解技術應用、技術發展過程,具備分析新 技術如何影響自己乃至周邊環境的能力。
㈧ stem教育的基本特徵是什麼在進行stem主題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些什麼
STEM的主要特抄征包括六大方面:跨學科、趣味性、現實性、體驗式、協作式、創作式。
STEM教育是將原本分散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這4門學科內容自然組合形成整體,重點強調將知識應用於生活,解決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強調做中學,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不是教授孤立、抽象的學科知識,強調把知識還原於真實的生活,以項目的形式開展,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幫助、啟發、交流討論、合理分工;以多種形式來創造自己的作品,每個活動的都是一次創作體驗。
(8)stem學科擴展閱讀:
在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下,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踐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准備工作:設計項目活動設計框架,從確立項目主題、分析項目問題、建立評價標准、設計解決方案、實施解決方案和展示評價總結六個方面。
其中,在實施解決方案階段,與傳統理論教學不同,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知識與經驗,應用科學知識、信息技術搜索相關資料、對搜索結果進行有效篩選和分析、組織討論,來制訂解決方案。
㈨ STEM教育與STEAM教育的區別是什麼
STEAM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以及mathematices 5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意在提倡用跨學科的方法教授回科學、技術、工程答、藝術和數學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適應不斷更新的專業知識和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STEAM教育的理念可以概括為:以數學為基礎,通過工程和藝術來解讀科學和技術。STEAM教育支持學生以學科整合的方式認識世界,以綜合創新的形式改造世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其實,STEAM教育就是在原有STEM教育基礎上加入了「藝術」,包含較廣泛的人文藝術科目,涵蓋社會研究social studies 、語言language 、形體 physical、音樂musical 、美學fine arts 和表演performi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