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亡

文言文亡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43:38

文言文中的亡有哪些解釋

1)逃亡,逃跑 又:逃亡者,逃跑者
2)滅亡 又:使。。。滅亡
3)丟失,失去 特指:失去職位
4)死亡
5)出門在外
6)通「忘」,忘記
7)通「無」,沒有。 不。

Ⅱ 文言文帶亡字的句子

①<動>逃跑。《陳涉世家》:「今~亦死,舉大計亦死。」《廉頗藺相如列傳》:「專臣嘗有罪,竊屬計欲~走燕。」
②<動>丟失;失掉。《智子疑鄰》:「暮而果大~其財。」《六國論》:「諸侯之所~,與戰敗而~者,其實亦百倍。」
③<動>滅亡。《子魚論戰》:「寡人雖~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過秦論》:「遂並起而~秦族矣。」
④<動>死亡。《赤壁之戰》:「今劉表新~,二子不協。」
⑤<動>通「忘」。忘記。《韓非子?說林》:「人不能自止於足,而~其富之涯矣。」

①通「無」。一指「沒有」,一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以應。」《報劉一丈書》:「他日來,幸~阻我也。」

Ⅲ 文言文亡字的用法

意為逃走或丟失,動詞

Ⅳ 文言文中帶「亡「字的句子有哪些

1、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人之子

2、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3、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4、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5、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6、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鍾況然有聲。

7、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8、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

Ⅳ 亡在文言文中指什麼

①<動>逃跑。《陳涉世家》:「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廉頗藺相如列傳》:「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
②<動>丟失;失掉。《智子疑鄰》:「暮而果大亡其財。」《六國論》:「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③<動>滅亡。《子魚論戰》:「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過秦論》:「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④<動>死亡。《赤壁之戰》:「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
⑤<動>通「忘」。忘記。《韓非子·說林》:「人不能自止於足,而亡其富之涯矣。」

①通「無」。一指「沒有」,一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應。」《報劉一丈書》:「他日來,幸亡阻我也。」
【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

Ⅵ 古文中」亡「的意思

名詞:死亡。動詞:使……滅亡。還有就是引申意:沒有,完了,結束……的意思,同『無』差不多!

Ⅶ 文言文死和亡的不同用法

死:
【動】
本義:生命終止
死,民之卒事也。——《說文》
死者,人之終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禮記·曲禮》
小人曰死。——《禮記·檀弓》[3]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奮心。——《左傳·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於死者不知其幾矣!——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孰過於魏黨盜國之死如焚如棄者乎?——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亡何國變,寧南死。——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過(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壽命的期限);死卻(死去;死掉);死不殘(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還魂(死去活來);死費盡殘(半死不活);死數里算帳(離死期不遠);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國君)
為某事或某人而犧牲性命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史記·陳涉世家》
又如:死義(為信守節義而死);死難;死節(以一死保全節操);死士(誓死效勞之士)
窮,盡
戰余落日黃,軍敗鼓聲死。——常建《吊王將軍墓》
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後漢書》
拚死,拚命
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戰國策·秦策》
上欲陵死戰,召陵母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漢書·李廣傳》
又如:死戰:死守;死殺(死命拼殺)
固守;抱著不放。如:心還沒死;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形】

死板,不靈活
人畫竹梢死羸垂,蕭畫枝活葉葉動。——白居易《畫竹歌》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畫(呆板而不具靈性的畫);死規矩;死教條;死口(不可改變的話);死格(死板的格式);死辦法;死臨侵(亦作「死淋侵。」死獃獃毫無生氣的樣子)
不可調和的。如:死對頭;死敵;死讎仇(死對頭)
不能通過的。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牢牢固定的;移動不了或極難移動的〖fast〗
與頓丘李獎一面,便定死交。——《北齊書·宋游道傳》
又如:死扣兒;窗子釘死了;死結;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實心實意);死樁(死木頭;木頭疙瘩)
表示愛憐的。如:死丫頭,你快過來
無用的。詈詞。如:死狗;死公;死貨(無用的人);死老頭子。

【副】
甚;極
這添添小哥哥,如今十三歲,天生的甚是聰明,父親歡喜死他。——楊文奎《兒女團圓》
又如:死急(極其急迫);死要面子;高興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

【名】

死刑
君子以議獄緩死。——《易·中孚》
屍體
生拘白乞而問白公之死焉。——《左傳·哀公十六年》
漢遣使三輩至唐居,求谷吉等死。——《漢書·陳湯傳》
安所求子死?——《漢書·尹賞傳》
主,主管〖chief;inchargeof〗
一愛相若,其類在死也。——《墨子》
==========================================================================
亡:
亡 wáng
〈動〉
1、 本義:逃離,出走
2、 同本義
亡,逃也。——《說文》
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國語·晉語四》
子牟有罪而亡。——《國語·楚語上》
懷其璧,從徑道亡。——《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史記·陳涉世家》
或以為亡。
數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間訓》
奴驚,各亡去。——高啟《書博雞者事》
是時桓楚亡在澤中。——《史記·項羽本紀》
3、 又如:亡歸(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虜(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並躲藏起來)
4、 死
存亡不可知。——《漢書·李廣蘇建傳》
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資治通鑒》
身在身亡。——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長者先亡。——清·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罵人的話);陣亡(在作戰中犧牲);亡醮(為死者設壇祭禱);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歿(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丟失;喪失
亡趙自危。——《戰國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與人而與人,謂之亡。——《穀梁傳·定公八年》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漢· 賈誼《過秦論》
亡其六郡。——《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大道以多歧亡羊。——馬中錫《中山狼傳》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戰國策·齊策》
諸侯之所亡。——宋· 蘇洵《六國論》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軀(喪身);亡闕(亡缺。喪失殘缺);亡缺(散失殘缺);亡家犬(喪家犬);亡書(散失的書籍)
8、 滅亡
國恆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則。——《韓非子·說難》
彼固亡國之形也。——《韓非子·初見秦》
秦飢而宛亡。——《戰國策·西周策》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 蘇洵《六國論》
亡無日矣。——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坐而待亡。
9、 又如:興亡(興盛和滅亡);亡破(國破家亡);亡君(亡國之君);亡絕(國家敗亡,宗廟絕祀);亡征(滅亡的徵兆)
10、 外出;出門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論語·陽貨》
11、 沉迷於宴飲
樂酒無厭謂之亡。——《孟子》
12、 通「忘」 [forget]
曷維其亡?——《詩·邶風·綠衣》
聖人之法死亡親,為天下也。厚親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於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韓非子·說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國之社稷,而不率吾眾也。——《淮南子》
13、 輕視 [neglect]。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裡)
14、古同「荒」,亡與荒,同韻同義。此為同韻之字代本字之例。《尚書·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史記·宋微子世家》引 作:「天篤下災,亡殷國……」——黃現璠《古書解讀入門》
〈名〉
1、 過去
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木蘭花慢》
亡 wú
〈動〉
1、 古同「無」
2、 通「無」。沒有
河曲智叟亡以應。——《列子·湯問》
予美亡此,誰與獨處。——《詩·唐風·葛生》
亡則以緇,長半幅。——《儀禮·士喪禮》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子張》
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孟子·盡心上》
自苦亡人之地。——《漢書·李廣蘇建傳》
大且亡罪夷滅。
君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後漢書·列女傳》
3、 副詞,通「毋」可譯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don't]
幸亡阻我。——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亡論長者。
法令亡常。——《漢書·李廣蘇建傳》
亡何國變。——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2]

Ⅷ 亡古文是什麼意思

wáng
①<動>逃跑。《陳涉世家》:「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廉頗藺相如列傳》:「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
②<動>丟失;失掉。《智子疑鄰》:「暮而果大亡其財。」《六國論》:「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③<動>滅亡。《子魚論戰》:「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過秦論》:「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④<動>死亡。《赤壁之戰》:「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
⑤<動>通「忘」,忘記。《韓非子·說林》:「人不能自止於足,而亡其富之涯矣。」

①通「無」。一指「沒有」,二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應。」《報劉一丈書》:「他日來,幸亡阻我也。」
【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

Ⅸ 初中生文言文含有亡字的文言文

含有亡字的文言語句有:
①<動>逃跑。
例句:《陳涉世家》:「今~亦死,舉大計亦死。」(初中)
《廉頗藺相如列傳》:「臣嘗有罪,竊計欲~走燕。」(高中)
②<動>丟失;失掉。
例句:《智子疑鄰》:「暮而果大~其財。」(初中)
《六國論》:「諸侯之所~,與戰敗而~者,其實亦百倍。」(高中)
③<動>滅亡。
例句:《子魚論戰》:「寡人雖~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高中)
《過秦論》:「遂並起而~秦族矣。」(高中)
④<動>死亡。
例句:《赤壁之戰》:「今劉表新~,二子不協。」(高中)
⑤<動>通「忘」。忘記。
例句:《韓非子.說林》:「人不能自止於足,而~其富之涯矣。」
(6)通「無」。一指「沒有」,一指「不」。
例句:《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以應。」(初中)
《報劉一丈書》:「他日來,幸~阻我也。」(高中)

Ⅹ 亡 在文言中的解釋及例句

亡,讀音一:wáng,作動詞,有四義:
①逃亡,逃跑。例如: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版,死國可乎!(《陳涉權世家》) 譯文:現在逃亡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
②失去,丟失。例如: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 譯文:秦國沒有丟失一支箭、一個箭頭,而天下的諸侯已經疲憊不堪了。
③滅亡。例如: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國論》) 譯文:所以燕國雖然是小國,卻是後來才滅亡的,這就是用武力抗秦的效果啊。
④死亡。例如: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赤壁之戰》) 譯文:現在劉表剛剛死去,兩個兒子不和。
亡,讀音二:wú,動詞,通「無」,意思是「沒有」。例如: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論積貯疏》) 譯文:生產有時間的限制,而使用卻沒有限度,那麼物資一定會匱乏。

熱點內容
快樂英語小報 發布:2025-09-12 13:33:29 瀏覽:989
跳舞基礎教學 發布:2025-09-12 12:23:15 瀏覽:119
康愛多網上葯店怎麼樣 發布:2025-09-12 11:40:45 瀏覽:553
如何養 發布:2025-09-12 09:30:54 瀏覽:760
黃島教師編制 發布:2025-09-12 09:09:04 瀏覽:870
蟲奉行什麼時候更新 發布:2025-09-12 08:55:11 瀏覽:133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發布:2025-09-12 08:45:51 瀏覽:72
數學里的集合 發布:2025-09-12 07:36:16 瀏覽:756
環境化學就業前景 發布:2025-09-12 05:46:00 瀏覽:336
化學恐怖襲擊 發布:2025-09-12 05:42:59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