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街拍美術館
Ⅰ 我們是一家美術館,目前准備掃描一批大幅面的字畫,製作模擬復製件,用於展覽,不知道用哪款掃描儀好
賽數DSC全能影像採集系統、賽數OS14000系列模擬復制掃描儀就可以,支持超大幅面字畫,且掃描精度非常高,基本上和原件一模一樣。漢龍實業有的
Ⅱ 漂漂美術館怎麼了
目前網站正在維護階段,但是據內部人員說什麼時候重開或者會不會重開還是個問題,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網站重開的話,絕對是另一個境界!
Ⅲ 什麼是「美術館」之謎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面積200萬平方公里,氣候變化無常,交通極為不便,長期以來,一直是一片令人望而止步的神奇土地。然而,近年來,隨著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富於刺激的冒險旅遊異軍突起,非洲撒哈拉地區的一些國家,風行騎駱駝或徒步旅遊、使旅遊者從中體驗到那環境惡劣、人跡罕至而又氣象萬千的大漠風光。撒哈拉壁畫因此成為世界旅遊業中一個方興末艾的旅遊熱點。
撒哈拉壁畫位於阿爾及利亞境內撒哈拉沙漠中一個名叫塔西里的荒涼高原上,故又名塔西里壁畫。這里原來有一座名叫塔西里的山脈,綿延800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最高峰2335米,歲月的洗禮使這座山脈變得宛若月球表面一樣肅殺蕭瑟,寸草不生。人跡罕至。而在遙遠的古代,這里曾有過豐富的水源,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牧場。塔西里,在土著的土阿雷格人語言中意思是「有何流的台地」,然而很長時間以來,這里早已是河流千涸,荒無人煙,空留下河流侵蝕而成的無數溪谷和一座座雜亂無章聳立著的鋸齒狀小山,以及巨大的蘑菇狀石柱,似乎在向世人無聲地傾訴這里曾發生的一切,而繪畫則成為他們傾訴的惟一方式。
20世紀初,法國殖民軍的科爾提埃大尉和布雷南中尉等幾名軍官,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南部5公里處一個尚未被征服的地區巡查時,偶然地發現了這些不為人知的壁畫,他們感到十分好奇,據布雷南追記:「1933年,我在率領一個駱駝小分隊偵察塔西里高原時,接二連三地發現了好幾個『美術館』,展品真不少!內容有獵人、車夫、大象、牛群以及宗教儀式和家庭生活的場面。我被這些畫面深深地打動了,於是就花了大量時間用速寫描下了這些藝術品。」
當布雷南將這些速寫畫拿給法國的考古學家和地理學家們觀看時,他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無疑將證明,撒哈拉大沙漠絕非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一直荒無人煙,那裡曾有過水源,有過牧場。有過人類的生息繁衍,否則那些壁畫又當做何解釋呢?
看過布雷海速寫畫的人當中,有著名的探險家亨利·洛特。他是個孤兒,14歲時獨自謀生,自幼失親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後來他當上了空軍飛行員。19歲時,由於一次事故使他的一隻耳朵失聰,從此結束了飛行生涯。然而他對生活並未失去希望,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迷上了浩瀚無垠的大漠,此後他在沙漠中往返穿行,行走3萬多公里,積累了豐富的沙漠工作經驗,他把考察沙漠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
他花了一年半時間考察了塔西里地區,並和散居在這一帶附近的土阿雷格人交上了朋友,這個土著民族至今仍散居在這塊河流乾涸的土地上,男的蒙頭紗,女的卻不蒙,過著自由豪放的生活。在一些數萬年前被水沖刷而成的岩洞里,他發現了眾多保存完好的壁畫,令他不勝驚奇和喜悅。這些壁畫記錄了史前時代許多有趣的事情:赤身的獵人在射箭,圓頭顱的武士在投擲長矛,平靜的牧入腰系圍裙、戴著埃及式的頭巾、手持號角在放牛,還有令人不可思議的獨木舟。洞壁上還繪有許多動物,有的早已從地球上消失,還有如犀牛、河馬、鴕鳥、長頸鹿等,也早已在當地不見蹤跡。
面對這些史前人類創造的輝煌傑作,洛特激動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的,他決心將這些藝術品按原大和原色彩臨摹下來。但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於是他決心組織一支考察隊到塔西里來完成這項任務。然而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連中學文憑都沒有,誰會響應他的號召呢?為此他進入巴黎大學半工半讀,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洛特脊椎受傷,卧床達10年之久,臨摹塔西里藝術品的計劃只好擱淺。
1955年,洛特恢復了健康,他四處奔波,得到法國一些科研機構和政府部門的支持與資助,組建了一支由4名畫家,1名攝影師和l名懂柏柏爾語的年輕姑娘組成的考察隊。他們攜帶著各式各樣的必需品,於1956年2月出發,先乘飛機來到阿爾及利亞的城市雅內特,然後從那裡往北,又騎駱駝行走了8天,一路上風餐露宿,倍嘗艱辛,才抵達目的地。
塔西望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晝夜溫差懸殊,空氣乾燥,白天常常是狂風呼嘯,沙礫飛揚、令人不堪忍受。而塔西里的岩畫零散分布在洞壁的突出部位以及彎曲懇空的岩石上,有些畫還轉過犄角,跳過裂縫。為了把這些畫准確無誤地臨摹下來,考察隊員們忍受著嚴寒和酷暑、缺水和孤寂,在與世隔絕的荒漠中,常常不得不連續數小時乃至數日跪著或躺著工作。
1956年11月,天氣轉冷,考察隊員疲憊不堪,工作暫告一段落。1957年,絡特又招聘一些熱情高昂的年輕人重新開始工作。最後,他把復制的1500平方米的壁畫帶回巴黎,這些都是迄今所發現的史前最偉大的藝術的臨摹抄本,隨即,在羅浮官展出了這些史前藝術珍品,令參觀者為之震驚,同時又為史前人類能夠創造出如此美妙的藝術品感到不可思議。
塔西里的岩畫共有數萬件彩繪畫面和雕刻圖案,大部分壁畫表明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水草豐盛、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最早的壁畫可以上溯到中石器時代,距今約1萬年左右,最晚的壁畫大約屬於公元前後的作品、前後延續了近萬年。不同時代壁畫的題材、內容各不相同,風格各異,有的潦草,有的嚴謹,有的稚嫩,有的凝煉,百姿紛呈,令人目不暇接,記載了需人、迭爾拜族弄叮匕亞族、士阿雷格族等民族在此活動的情況。
岩畫中最古老的畫面是生活在公元的8000年至6000年前的史前人類繪制的,筆觸稚嫩,描繪的一些絛紫色的小人,體型極不勻稱,頭顱又大又圓,而腿和胳膊細如蘆柴。他們可能是那些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的熏色人種描繪的,因為岩畫中有文身和戴著暇面具的人物,這種風俗習慣與黑人的完全相同。在洞穴中有一個高5.5米的巨人畫面,兩只手,圓頭,聳著肩膀,頭上似乎貼了四塊金屬片,臉上沒有鼻子,兩隻眼睛七歪八扭,彷彿畢加索的作品,因為其他數千幅壁畫圖案都不是很寫意的,唯獨這幅巨人像特別抽象,絡特百思不得其解,遂給他起名叫「火星神」。瑞士空想家豐·丹尼肯認為大火星神穿的不是宇宙服就是潛水服,而且頭上戴著球形頭盔安裝有無線,顯然是星外來客。其實看似頭盔和無線的東西,實際上是裝飾著羽毛的頭巾,況且在凹凸不平的岩面上的人物畫不一定是按照垂直方向整齊描繪出來的,所以丹尼肯將它推測為宇宙人是牽強附會的。
這時期岩畫中,無頭的人物、奇形怪狀的物品比比皆是,類似的畫面在西亞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帶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跡中也有發現,然而大多數都無法解釋。
在這一時期的畫面上出現了婚禮、宴會及割禮儀式的場面,還有一群人圍著一個手執「魔杖」尋找水源的人的情景,此外還可以看到幾個小孩合蓋一條毯子睡覺,一群婦女在搭涼棚,一個人搖晃著一個醉酒之人慾使其醒來,一隻狗正在狂吠……這些栩栩如生的田園風光式的畫面再現了昔日撒哈拉居民寧靜安詳的日常生活情景。
大約到公元的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塔西里岩畫作品中,出現了放牧牛羊、半圓形房屋、舞女、戰爭以及日常生活等場面。狩獵畫面也很多,從驅趕鳥獸到用弓箭射取獵物的全過程在岩畫上都得到反映。畫風完全是採取寫實的手法,構圖巧妙,色彩鮮艷。據推測,這些岩畫是由至今仍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法爾拜族人描繪的,因為無論從發型、帽子、武器、住宅,還是從一夫多妻制等方面來看,兩者完全相同。他們在撒哈拉牧草豐茂的時候趕著牛群,由樂非遷徙而來。這一時期塔西里的繪畫藝術達到了巔峰。
公元前1500年前後,撒哈拉開始變得乾燥,溪谷斷流,綠洲乾枯,嚴酷的自然環境不再適宜放牧牛羊。法爾拜人為尋求新的牧場向南遷徙,另一支使用馬車的民族接踵而至。塔西里岩畫中的兩輪馬車揭示了這一神秘的變化,這些兩輪馬車並不是用來運輸貨物的,而是用於戰爭和狩獵的,由於塔西里一帶道路崎嶇,石柱林立,馬車很難行駛,因而居民十分稀少。這一民族大約在公元前l000年左右遠徙他鄉。
此後,撒哈拉日益乾燥,沙丘逐步擴大,公元前後,形成了今天這樣的情形,這時塔西里岩畫上表現的不是馬而是「沙漠之舟」駱駝了,畫面上的駱駝或單個或成群,有的駱駝背上還騎著人。駱駝是從亞洲輸入的「舶來品」,據北非的碑文記載,駱駝來到撒哈拉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150年左右。文獻資料記載的時間稍晚一些,為公元前46年。隨著駱駝進入非洲大陸,撒哈拉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史前時代宣告結束,歷史進入了有文字記載的時代——希臘羅馬時代。
撒哈拉壁畫的主要顏料采自頁岩。繪畫時,先將顏料磨成粉末,用水稀釋溶解,加入樹脂、動物油、血、蜂蜜、尿等材料,製作成液體或糊狀使用。
在一些遺址中還發現了溶化顏料用的石器皿和石盤,以及研磨顏料用的小石臼,繪畫工具用手指、筆或毛刷等,筆和毛刷是用草、頭發、羽毛以及削過的細樹枝加工而成的。
塔西里壁畫令人流連忘返。來到塔西里觀光的遊客,環顧一望無垠的大漠,不能不發出這樣的奇想:茫茫大漠中還會有神秘的岩畫和不為人知的寶藏嗎?
Ⅳ 上傳圖片到街拍美術館能賺錢嗎
3A街拍不錯,可以瀏覽下。
網址如下:http://www.3ajiepai.com/
Ⅳ 「美術館」有什麼謎團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面積200萬平方公里,氣候變化無常,交通極為不便,長期以來,一直是一片令人望而止步的神奇土地。然而,近年來,隨著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富於刺激的冒險旅遊異軍突起,非洲撒哈拉地區的一些國家,風行騎駱駝或徒步旅遊、使旅遊者從中體驗到那環境惡劣、人跡罕至而又氣象萬千的大漠風光。撒哈拉壁畫因此成為世界旅遊業中一個方興末艾的旅遊熱點。
撒哈拉壁畫位於阿爾及利亞境內撒哈拉沙漠中一個名叫塔西里的荒涼高原上,故又名塔西里壁畫。這里原來有一座名叫塔西里的山脈,綿延800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最高峰2335米,歲月的洗禮使這座山脈變得宛若月球表面一樣肅殺蕭瑟,寸草不生。人跡罕至。而在遙遠的古代,這里曾有過豐富的水源,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牧場。塔西里,在土著的土阿雷格人語言中意思是「有何流的台地」,然而很長時間以來,這里早已是河流千涸,荒無人煙,空留下河流侵蝕而成的無數溪谷和一座座雜亂無章聳立著的鋸齒狀小山,以及巨大的蘑菇狀石柱,似乎在向世人無聲地傾訴這里曾發生的一切,而繪畫則成為他們傾訴的惟一方式。
20世紀初,法國殖民軍的科爾提埃大尉和布雷南中尉等幾名軍官,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南部5公里處一個尚未被征服的地區巡查時,偶然地發現了這些不為人知的壁畫,他們感到十分好奇,據布雷南追記:「1933年,我在率領一個駱駝小分隊偵察塔西里高原時,接二連三地發現了好幾個『美術館』,展品真不少!內容有獵人、車夫、大象、牛群以及宗教儀式和家庭生活的場面。我被這些畫面深深地打動了,於是就花了大量時間用速寫描下了這些藝術品。」
當布雷南將這些速寫畫拿給法國的考古學家和地理學家們觀看時,他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無疑將證明,撒哈拉大沙漠絕非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一直荒無人煙,那裡曾有過水源,有過牧場。有過人類的生息繁衍,否則那些壁畫又當做何解釋呢?
看過布雷海速寫畫的人當中,有著名的探險家亨利·洛特。他是個孤兒,14歲時獨自謀生,自幼失親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後來他當上了空軍飛行員。19歲時,由於一次事故使他的一隻耳朵失聰,從此結束了飛行生涯。然而他對生活並未失去希望,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迷上了浩瀚無垠的大漠,此後他在沙漠中往返穿行,行走3萬多公里,積累了豐富的沙漠工作經驗,他把考察沙漠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
他花了一年半時間考察了塔西里地區,並和散居在這一帶附近的土阿雷格人交上了朋友,這個土著民族至今仍散居在這塊河流乾涸的土地上,男的蒙頭紗,女的卻不蒙,過著自由豪放的生活。在一些數萬年前被水沖刷而成的岩洞里,他發現了眾多保存完好的壁畫,令他不勝驚奇和喜悅。這些壁畫記錄了史前時代許多有趣的事情:赤身的獵人在射箭,圓頭顱的武士在投擲長矛,平靜的牧入腰系圍裙、戴著埃及式的頭巾、手持號角在放牛,還有令人不可思議的獨木舟。洞壁上還繪有許多動物,有的早已從地球上消失,還有如犀牛、河馬、鴕鳥、長頸鹿等,也早已在當地不見蹤跡。
面對這些史前人類創造的輝煌傑作,洛特激動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的,他決心將這些藝術品按原大和原色彩臨摹下來。但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於是他決心組織一支考察隊到塔西里來完成這項任務。然而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連中學文憑都沒有,誰會響應他的號召呢?為此他進入巴黎大學半工半讀,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洛特脊椎受傷,卧床達10年之久,臨摹塔西里藝術品的計劃只好擱淺。
1955年,洛特恢復了健康,他四處奔波,得到法國一些科研機構和政府部門的支持與資助,組建了一支由4名畫家,1名攝影師和l名懂柏柏爾語的年輕姑娘組成的考察隊。他們攜帶著各式各樣的必需品,於1956年2月出發,先乘飛機來到阿爾及利亞的城市雅內特,然後從那裡往北,又騎駱駝行走了8天,一路上風餐露宿,倍嘗艱辛,才抵達目的地。
塔西望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晝夜溫差懸殊,空氣乾燥,白天常常是狂風呼嘯,沙礫飛揚、令人不堪忍受。而塔西里的岩畫零散分布在洞壁的突出部位以及彎曲懇空的岩石上,有些畫還轉過犄角,跳過裂縫。為了把這些畫准確無誤地臨摹下來,考察隊員們忍受著嚴寒和酷暑、缺水和孤寂,在與世隔絕的荒漠中,常常不得不連續數小時乃至數日跪著或躺著工作。
1956年11月,天氣轉冷,考察隊員疲憊不堪,工作暫告一段落。1957年,絡特又招聘一些熱情高昂的年輕人重新開始工作。最後,他把復制的1500平方米的壁畫帶回巴黎,這些都是迄今所發現的史前最偉大的藝術的臨摹抄本,隨即,在羅浮官展出了這些史前藝術珍品,令參觀者為之震驚,同時又為史前人類能夠創造出如此美妙的藝術品感到不可思議。
塔西里的岩畫共有數萬件彩繪畫面和雕刻圖案,大部分壁畫表明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水草豐盛、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最早的壁畫可以上溯到中石器時代,距今約1萬年左右,最晚的壁畫大約屬於公元前後的作品、前後延續了近萬年。不同時代壁畫的題材、內容各不相同,風格各異,有的潦草,有的嚴謹,有的稚嫩,有的凝煉,百姿紛呈,令人目不暇接,記載了需人、迭爾拜族弄叮匕亞族、士阿雷格族等民族在此活動的情況。
岩畫中最古老的畫面是生活在公元的8000年至6000年前的史前人類繪制的,筆觸稚嫩,描繪的一些絛紫色的小人,體型極不勻稱,頭顱又大又圓,而腿和胳膊細如蘆柴。他們可能是那些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的熏色人種描繪的,因為岩畫中有文身和戴著暇面具的人物,這種風俗習慣與黑人的完全相同。在洞穴中有一個高5.5米的巨人畫面,兩只手,圓頭,聳著肩膀,頭上似乎貼了四塊金屬片,臉上沒有鼻子,兩隻眼睛七歪八扭,彷彿畢加索的作品,因為其他數千幅壁畫圖案都不是很寫意的,唯獨這幅巨人像特別抽象,絡特百思不得其解,遂給他起名叫「火星神」。瑞士空想家豐·丹尼肯認為大火星神穿的不是宇宙服就是潛水服,而且頭上戴著球形頭盔安裝有無線,顯然是星外來客。其實看似頭盔和無線的東西,實際上是裝飾著羽毛的頭巾,況且在凹凸不平的岩面上的人物畫不一定是按照垂直方向整齊描繪出來的,所以丹尼肯將它推測為宇宙人是牽強附會的。
這時期岩畫中,無頭的人物、奇形怪狀的物品比比皆是,類似的畫面在西亞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帶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跡中也有發現,然而大多數都無法解釋。
在這一時期的畫面上出現了婚禮、宴會及割禮儀式的場面,還有一群人圍著一個手執「魔杖」尋找水源的人的情景,此外還可以看到幾個小孩合蓋一條毯子睡覺,一群婦女在搭涼棚,一個人搖晃著一個醉酒之人慾使其醒來,一隻狗正在狂吠……這些栩栩如生的田園風光式的畫面再現了昔日撒哈拉居民寧靜安詳的日常生活情景。
大約到公元的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塔西里岩畫作品中,出現了放牧牛羊、半圓形房屋、舞女、戰爭以及日常生活等場面。狩獵畫面也很多,從驅趕鳥獸到用弓箭射取獵物的全過程在岩畫上都得到反映。畫風完全是採取寫實的手法,構圖巧妙,色彩鮮艷。據推測,這些岩畫是由至今仍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法爾拜族人描繪的,因為無論從發型、帽子、武器、住宅,還是從一夫多妻制等方面來看,兩者完全相同。他們在撒哈拉牧草豐茂的時候趕著牛群,由樂非遷徙而來。這一時期塔西里的繪畫藝術達到了巔峰。
公元前1500年前後,撒哈拉開始變得乾燥,溪谷斷流,綠洲乾枯,嚴酷的自然環境不再適宜放牧牛羊。法爾拜人為尋求新的牧場向南遷徙,另一支使用馬車的民族接踵而至。塔西里岩畫中的兩輪馬車揭示了這一神秘的變化,這些兩輪馬車並不是用來運輸貨物的,而是用於戰爭和狩獵的,由於塔西里一帶道路崎嶇,石柱林立,馬車很難行駛,因而居民十分稀少。這一民族大約在公元前l000年左右遠徙他鄉。
此後,撒哈拉日益乾燥,沙丘逐步擴大,公元前後,形成了今天這樣的情形,這時塔西里岩畫上表現的不是馬而是「沙漠之舟」駱駝了,畫面上的駱駝或單個或成群,有的駱駝背上還騎著人。駱駝是從亞洲輸入的「舶來品」,據北非的碑文記載,駱駝來到撒哈拉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150年左右。文獻資料記載的時間稍晚一些,為公元前46年。隨著駱駝進入非洲大陸,撒哈拉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史前時代宣告結束,歷史進入了有文字記載的時代——希臘羅馬時代。
撒哈拉壁畫的主要顏料采自頁岩。繪畫時,先將顏料磨成粉末,用水稀釋溶解,加入樹脂、動物油、血、蜂蜜、尿等材料,製作成液體或糊狀使用。
在一些遺址中還發現了溶化顏料用的石器皿和石盤,以及研磨顏料用的小石臼,繪畫工具用手指、筆或毛刷等,筆和毛刷是用草、頭發、羽毛以及削過的細樹枝加工而成的。
塔西里壁畫令人流連忘返。來到塔西里觀光的遊客,環顧一望無垠的大漠,不能不發出這樣的奇想:茫茫大漠中還會有神秘的岩畫和不為人知的寶藏嗎?
Ⅵ 街拍vip網真心是個騙錢的網站。想要花錢買VIP的人千萬別買。
我買的永久VIP,一段時間沒有登錄,居然給我賬號注銷了,騙子網站。
Ⅶ 街拍網站都有哪些
1、國內的:
(MCC) http://bbs.mcc.net.cn/
(街拍集合網站)http://www.streetchic.cn/
2、國外的:
(倫敦街拍 )http://facehunter.blogspot.com/
(柏林街拍 )http://stilinberlin.blogspot.com/
(日本街拍 )http://www.style-arena.jp/
(紐約街拍 )http://thesartorialist.blogspot.com/
Ⅷ 賽數DSC全能影像採集系統是干什麼用的
賽數DSC全能影像採集系統是一款高端的掃描系統,能掃描各種幅面各種類型的原件,堪稱掃描與圖像處理的完美結合,目前主要應用於圖書館、博物館、美術行業、高端影印行業的高精度模擬復制和數字化採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