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韓玉
1. 文言文《金史-韓玉傳》原文翻譯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親名叫韓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韓愈三歲的時候成了孤兒。韓愈在祭奠侄子韓老成死的祭文中沒講明白,說只能依靠兄嫂),被同族的堂兄撫養。韓愈因為自己是孤兒,小時候學習儒家經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還需要獎勵來誘導。大歷(唐代宗年號766~779)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4)年間(因為其他年號都比較短),文壇風氣是比較崇尚古文,模仿楊雄和董仲舒的議論文,而獨孤及和梁肅被稱為模仿的最好,贏得了知識分子的廣泛尊敬。韓愈和他們的擁躉們交往,刻苦鑽研和模仿,打算靠這個成為當時有影響力的人物。在考取進士的時候,把自己的文章上交給多位國家重要行政長官,曾擔任過宰相的鄭余慶很欣賞他,積極地稱贊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很快就成了進士。 宰相董晉到大梁去工作,請韓愈作他的巡官。董晉的職員班子撤除後,徐州的張建封又慕名請他去做下屬。韓愈認為自己得到了承認,說話越來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諱什麼,他的品德專一而正派,不去從事一些世俗的人情交際。後來調他去做四門博士,在後來升為監查御史。德宗晚年的時候,朝廷中分了好幾派,宰相也不好好負責。宮市(就是太監到市場上明搶,白居易的《賣炭翁》就反映了此事,曾導致一名太監被憤怒的農民殺死,因為這個太監不但要搶東西,還搶人家的驢子)的弊端很明顯,但諫官們反復提意見皇帝也不接納(因為搶的東西都是他自己用,德宗就是這樣一個目光短淺,自尊心超強和喜好奸佞的一個混蛋,可以說他在位時期,極大地動搖了地主階級的腐朽統治)。韓愈曾經寫了幾千字的文章極力批判這件事,皇帝不聽反而很生氣,把他從京官貶到連州(後來劉禹錫好像也被貶到這地方,好像屬於廣東省,當時屬於不發達地區,很邊遠)山陽縣做縣令,後來又轉到江陵府作政府科員。
元和初年(唐憲宗年號,805年以後,唐德宗的孫子,他在位期間對不服從的藩鎮手腕強硬,並取得了很多成績,逐漸恢復了朝廷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召韓愈去做國子博士,後來又任命為都官員外郎(大概相當於什麼候補委員之類,宋代,員外乾脆成了土地主的代名詞)。但是華州刺史閻濟美因為公事停止了華陰縣令柳澗縣令的工作,但還讓他臨時擔任職員的工作。過了幾個月,閻濟美停職了,到公寓中去住,柳澗挑撥農民工去向他討要前年為軍隊服勞役的工資。後來的刺史認為柳澗做事不妥,上報朝廷,朝廷把柳澗貶為房州司馬。韓愈正好經過華州,聽說此事後,認為倆刺史合夥欺負人,就上書朝廷替柳澗開脫,韓愈的奏章被留在了皇宮中沒有處理。皇帝命令監察御史李某某考察這件事,發現了柳澗的罪惡,於是追加處罰,把柳澗貶到某處作尉官。朝廷認為韓愈在不清楚實情的情況下胡說八道,又把他恢復成原來的職位:國子博士。韓愈自己覺得自己很有才,但卻常被朝廷,丟在一邊,就寫了一篇《進學解》自我安慰:國子博士早晨到學校,把學生們召集來,教導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大家趕上了好皇帝,都好好學習儒家經典,不要擔心自己沒有出頭之日,還沒說完,學生中有人笑起來,說,您這是糊弄我們呢,我跟了您很久,您學習六藝非常的投入,排斥不符合儒家精神的佛老思想,刻苦總結從古到今所有的經典,但您公眾面前既沒有威望,也沒什麼私人關系比較好的朋友,動不動就被貶官,日子過得很清苦,頭發掉了牙齒鬆了,不去考慮這些反而教別人和你一樣?先生說了,你過來,我只是說你自己努力就行了,至於會不會受重要,那是宰相們的事情。孟子和荀子都很牛查,但他們也不是沒有機會?我現在雖然文章言論並不是很恰當,皇帝大臣沒有收拾我,對我已經很眷戀了。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很同情他,考慮到韓愈很有史學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館修撰(編寫史書)。過了一年,又提升為考功郎中(可能是負責績效考評的人力資源部官員)知制誥(起草政令的人),然後封為中書舍人(差不多吧,也是起草公文的)
不久又有看著韓愈不順眼的人,提出他以前的舊事,說韓愈曾經降職到江陵府科員期間,荊南節度使(省級軍政長官)裴均對他很好,裴均的兒子裴鍔很平庸俗氣,最近裴鍔回家看望父親,韓愈作了一篇序文送行,稱呼裴均的字(好像古代不興對兒子稱呼父親的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字,具體搞不懂)。這種言論在朝廷傳播開來,因為這個韓愈又被貶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8月,宰相裴度擔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任彰義軍(軍是行政單位,和州一級,水滸上害宋江的黃文炳,家住無為軍)節度使,請韓愈作他的行軍司馬,賜給韓愈金紫的衣服。淮西和蔡這兩個地方平定之後,12月韓愈隨裴度返回首都長安,因為功勞授予他刑部侍郎(刑部副部長,定額好像是兩位),命韓愈編寫平淮西碑碑文,這篇文章中韓愈多數突出裴度的事跡,而當時進入蔡州捉拿吳元濟的,應該是李愬功勞最大,李愬很不服氣。李愬的妻子跑到皇宮中上告碑文不能反映真實情況,(李愬的父親是李晟,功勞很大,娶的老婆好像是公主),皇帝下令取消韓愈寫的這篇碑文,讓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編寫並刻石。
長安附近的風翔,有法門寺,法門寺中有座護國真身塔,塔中珍藏了釋迦牟尼的手指骨一節,傳說這個寶貝三十年開啟一次,每次開啟會保佑莊稼收成好,人民幸福和諧。元和14年(819年)正月,皇帝讓太監某某帥三十個人,去迎接佛骨,要在皇宮中保留三天,再送到各個寺院。無論是大臣和老百姓們,都跑去施捨(畢竟三十年才一次,人生有幾個三十年?亂世之中求個平安吧),唯恐落在後面,老百姓就有因此而導致破產的,甚至燒掉頭發燒灼胳膊去趕這個時髦,韓愈一向不喜歡佛教,於是上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參見我另一篇文章)。
憲宗看了這篇文章十分生氣,過了一天出示給大臣們看,將要嚴厲處置韓愈。裴度和崔群說:韓愈雖然讓您生氣,應該判罪,但也是因為他內心很誠懇,不怕被您處置,否則他幹嘛這么吃力不討好?請寬恕他以顯示您的大度,這樣會鼓勵其他上書言事的人。皇帝說,韓愈說我過度信仰佛教我可以寬容,他幹嘛說東漢之後皇帝信佛的都短命,這豈不是太荒謬了,作為臣子如此狂妄,不能原諒!於是大家都嚇得不敢說話,以至於其他官員都認為韓愈罪有應得,隨便找了個借口把韓愈貶官為潮州(今廣東潮汕吧?當年鱷魚泛濫成災,想必也是蠻荒之地)刺史。
韓愈到了潮陽,又上表給皇帝說:...
憲宗對大臣們說,昨天看了韓愈的表章,想起他勸諫我不要接納佛骨的事情,我發現他還是很愛我滴,我怎麼會不知道呢?(憲宗屬於一驚一乍的人物),但是韓愈作為臣子,不該說我信仰佛教就會短命,我是因為這個討厭他的隨便)憲宗打算重新啟用韓愈,所以先跟大臣們打個預防針,想看看大臣們如何反應。宰相皇甫鎛討厭韓愈的剛直,恐怕他被重用,第一個跳出來回答,韓愈終究是狂妄粗心,把他調到一個好一點的州郡吧,於是授予韓愈袁州刺史。
開始,韓愈得了潮陽,開始辦公,問到老百姓關心的事情,都說,本地西邊的湫水中有很多鱷魚,體型巨大,把老百姓養的家畜將近吃光,所以老百姓都很窮。過了幾天,韓愈親自去看了一下情況,命令判官某某抱著一個豬一個羊,投到湫水中,並作了一篇祭鱷魚文,讓鱷魚們滾蛋,如果不聽就派人收拾它們,不要後悔。祝願完畢的那天晚上,湫水中忽然颳起了狂風,伴隨著打雷,幾天之後,湫水全部乾涸,從此潮州人再也不用擔心鱷魚。 袁州的風俗,男女到別人家做僕人的(估計是少男少女的家長借了富戶的錢,把兒女作為抵押),如果超過期限不還錢,則做工的人就永遠做富戶家的僕人。韓愈到袁州之後,增設了相關法律,贖出那些未成年人,還給他們的父母,改變從前的約定,禁止富戶這種搶男霸女的行為。
元和15年,上調韓愈為國子祭酒(國立大學的校長),轉去做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正趕上鎮州亂兵殺死了州長田弘正,推舉王廷湊代理軍政長官。朝廷讓韓愈去安撫人心。韓愈到了之後,召集軍民,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造反。慷慨陳詞,王廷湊在一邊聽了對韓愈很敬畏。後來又改任韓愈為吏部侍郎(國家勞動部人事局副局長)。後來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又改為京兆尹(首都長安市市長),兼任御史大夫(言官,負責向皇帝建議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因為韓愈不太去指定地點上班,,被御史中丞(根據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制度得失,早先御史中丞這個官是御史大夫派去到皇宮中和皇帝做溝通的官)李紳(誰知盤中餐的作者)彈劾。韓愈沒有被查辦,不服氣,還是不去上班。李紳和韓愈都是脾氣性格急躁走極端的人,於是互相吵鬧,別人怎麼勸也不聽。於是皇帝各打五十大板,派李紳作浙西觀察使,韓愈改任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等到李紳要去浙江之前,跑到皇帝面前哭訴,唐穆宗(很貪玩的一個皇帝)可憐他,於是讓李紳作兵部侍郎,韓愈作吏部侍郎。長慶(穆宗年號,白居易有白氏長慶集)四年12月死去,時年57歲,追認韓愈為禮部尚書(教育部部長),謚號為「文」,所以後世經常稱他作韓文公。 韓愈性格寬宏,通人情,和人做朋友,無論是此人榮耀還是倒霉的時候,都不會因此改變和別人的關系。(不勢利眼)。年輕時曾和洛陽人孟郊(詩人,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作者)東郡人張籍很友好,兩人在沒有名氣地位的時候,韓愈不畏寒暑,向朝中大臣推薦兩人,而張籍終於科考成功,在仕途上發展很好。後來韓愈雖然高官厚祿了,但在處理公事之餘,和孟郊等平民朋友一起吃飯,談論詩詞,還和往常一樣。而對於那些當權人物或土大款,卻不屑一顧。同時,韓愈還很能提攜年輕人,在家裡聘他們做老師,雖晨炊不給(不懂?),但韓愈也毫不介意。只要是對於孔教有利,獎勵仁義的事情,他都願意去做。並且他還熱心幫助操辦家族或朋友不幸去世留下的孤兒女子的婚事,大約有十多人。
2. 文言文《金史-韓玉傳》原文翻譯
韓玉字溫甫,他的祖先是相州人,曾祖父韓錫在金朝做官,以濟南尹的身份辭官退休。
3. 文言文,韓玉字溫甫,其先相人
文章出自《金史 》列傳·卷四十八
韓玉,字溫甫,其先相人,曾祖錫仕金,以濟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經義、辭賦兩科進士,入翰林為應奉。應制一日百篇,文不加點。又作《元勛傳》,稱旨,章宗嘆曰:「勛臣何幸,得此家作傳耶!」泰和中,建言開通州潞水漕渠,船運至都。升兩階,授同知陝西東路轉運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圍。夏人連陷邠、涇,陝西安撫司檄玉以鳳翔總管判官為都統府募軍,旬日得萬人,與夏人戰,敗之,獲牛馬千餘。時夏兵五萬方圍平涼,又戰於北原,夏人疑大軍至,是夜解去。當路者忌其功,驛奏玉與夏寇有謀,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軍節度副使,且覘其軍。先是,華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絕,謀舉兵入援,而玉恃其軍為可用,亦欲為勤王之舉,乃傳檄州郡雲:「事推其本,禍有所基,始自賊臣貪容奸賂,繼緣二帥貪固威權。」又雲:「裹糧坐費,盡膏血於生民。棄甲復來,竭資儲於國計。要權力而望形勢,連歲月而守妻孥。」又雲:「人誰無死,有臣子之當然。事至於今,忍君親之弗顧。而謂百年身後,虛名一聽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顏以居人世。」公直一軍行有日矣,將有違約、國朝人有不從者,輒以軍法從事。京兆統軍便謂公直據華州反,遣都統楊珪襲取之,遂置極刑。公直曾為書約玉,玉不預知,其書乃為安撫所得。及使者覘玉軍,且疑預公直之謀,即實其罪。玉道出華州,被囚,死於郡學。臨終書二詩壁間,士論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祿仕。藏其父臨終時手書雲:「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剛直之氣,必不下沉。兒可無慮。世亂時艱,努力自護,幽明雖異,寧不見爾。」讀者惻然。
4. 韓愈古文運動時宣傳的儒道是儒家與道家還是儒家之道
韓玉率先提出了復興儒學的旗號,抨擊佛道。肯定是儒家之道了。
5. 韓玉,字溫甫,其先相人古文翻譯
文章出自《金史 》列傳·卷四十八
韓玉,字溫甫,其先相人,曾祖錫仕金,以濟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經義、辭賦兩科進士,入翰林為應奉。應制一日百篇,文不加點。又作《元勛傳》,稱旨,章宗嘆曰:「勛臣何幸,得此家作傳耶!」泰和中,建言開通州潞水漕渠,船運至都。升兩階,授同知陝西東路轉運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圍。夏人連陷邠、涇,陝西安撫司檄玉以鳳翔總管判官為都統府募軍,旬日得萬人,與夏人戰,敗之,獲牛馬千餘。時夏兵五萬方圍平涼,又戰於北原,夏人疑大軍至,是夜解去。當路者忌其功,驛奏玉與夏寇有謀,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軍節度副使,且覘其軍。先是,華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絕,謀舉兵入援,而玉恃其軍為可用,亦欲為勤王之舉,乃傳檄州郡雲:「事推其本,禍有所基,始自賊臣貪容奸賂,繼緣二帥貪固威權。」又雲:「裹糧坐費,盡膏血於生民。棄甲復來,竭資儲於國計。要權力而望形勢,連歲月而守妻孥。」又雲:「人誰無死,有臣子之當然。事至於今,忍君親之弗顧。而謂百年身後,虛名一聽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顏以居人世。」公直一軍行有日矣,將有違約、國朝人有不從者,輒以軍法從事。京兆統軍便謂公直據華州反,遣都統楊珪襲取之,遂置極刑。公直曾為書約玉,玉不預知,其書乃為安撫所得。及使者覘玉軍,且疑預公直之謀,即實其罪。玉道出華州,被囚,死於郡學。臨終書二詩壁間,士論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祿仕。藏其父臨終時手書雲:「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剛直之氣,必不下沉。兒可無慮。世亂時艱,努力自護,幽明雖異,寧不見爾。」讀者惻然。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親名叫韓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韓愈三歲的時候成了孤兒。韓愈在祭奠侄子韓老成死的祭文中沒講明白,說只能依靠兄嫂),被同族的堂兄撫養。韓愈因為自己是孤兒,小時候學習儒家經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還需要獎勵來誘導。大歷(唐代宗年號766~779)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4)年間(因為其他年號都比較短),文壇風氣是比較崇尚古文,模仿楊雄和董仲舒的議論文,而獨孤及和梁肅被稱為模仿的最好,贏得了知識分子的廣泛尊敬。韓愈和他們的擁躉們交往,刻苦鑽研和模仿,打算靠這個成為當時有影響力的人物。在考取進士的時候,把自己的文章上交給多位國家重要行政長官,曾擔任過宰相的鄭余慶很欣賞他,積極地稱贊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很快就成了進士。 宰相董晉到大梁去工作,請韓愈作他的巡官。董晉的職員班子撤除後,徐州的張建封又慕名請他去做下屬。韓愈認為自己得到了承認,說話越來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諱什麼,他的品德專一而正派,不去從事一些世俗的人情交際。後來調他去做四門博士,在後來升為監查御史。德宗晚年的時候,朝廷中分了好幾派,宰相也不好好負責。宮市(就是太監到市場上明搶,白居易的《賣炭翁》就反映了此事,曾導致一名太監被憤怒的農民殺死,因為這個太監不但要搶東西,還搶人家的驢子)的弊端很明顯,但諫官們反復提意見皇帝也不接納(因為搶的東西都是他自己用,德宗就是這樣一個目光短淺,自尊心超強和喜好奸佞的一個混蛋,可以說他在位時期,極大地動搖了地主階級的腐朽統治)。韓愈曾經寫了幾千字的文章極力批判這件事,皇帝不聽反而很生氣,把他從京官貶到連州(後來劉禹錫好像也被貶到這地方,好像屬於廣東省,當時屬於不發達地區,很邊遠)山陽縣做縣令,後來又轉到江陵府作政府科員。
元和初年(唐憲宗年號,805年以後,唐德宗的孫子,他在位期間對不服從的藩鎮手腕強硬,並取得了很多成績,逐漸恢復了朝廷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召韓愈去做國子博士,後來又任命為都官員外郎(大概相當於什麼候補委員之類,宋代,員外乾脆成了土地主的代名詞)。但是華州刺史閻濟美因為公事停止了華陰縣令柳澗縣令的工作,但還讓他臨時擔任職員的工作。過了幾個月,閻濟美停職了,到公寓中去住,柳澗挑撥農民工去向他討要前年為軍隊服勞役的工資。後來的刺史認為柳澗做事不妥,上報朝廷,朝廷把柳澗貶為房州司馬。韓愈正好經過華州,聽說此事後,認為倆刺史合夥欺負人,就上書朝廷替柳澗開脫,韓愈的奏章被留在了皇宮中沒有處理。皇帝命令監察御史李某某考察這件事,發現了柳澗的罪惡,於是追加處罰,把柳澗貶到某處作尉官。朝廷認為韓愈在不清楚實情的情況下胡說八道,又把他恢復成原來的職位:國子博士。韓愈自己覺得自己很有才,但卻常被朝廷,丟在一邊,就寫了一篇《進學解》自我安慰:國子博士早晨到學校,把學生們召集來,教導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大家趕上了好皇帝,都好好學習儒家經典,不要擔心自己沒有出頭之日,還沒說完,學生中有人笑起來,說,您這是糊弄我們呢,我跟了您很久,您學習六藝非常的投入,排斥不符合儒家精神的佛老思想,刻苦總結從古到今所有的經典,但您公眾面前既沒有威望,也沒什麼私人關系比較好的朋友,動不動就被貶官,日子過得很清苦,頭發掉了牙齒鬆了,不去考慮這些反而教別人和你一樣?先生說了,你過來,我只是說你自己努力就行了,至於會不會受重要,那是宰相們的事情。孟子和荀子都很牛查,但他們也不是沒有機會?我現在雖然文章言論並不是很恰當,皇帝大臣沒有收拾我,對我已經很眷戀了。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很同情他,考慮到韓愈很有史學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館修撰(編寫史書)。過了一年,又提升為考功郎中(可能是負責績效考評的人力資源部官員)知制誥(起草政令的人),然後封為中書舍人(差不多吧,也是起草公文的)
不久又有看著韓愈不順眼的人,提出他以前的舊事,說韓愈曾經降職到江陵府科員期間,荊南節度使(省級軍政長官)裴均對他很好,裴均的兒子裴鍔很平庸俗氣,最近裴鍔回家看望父親,韓愈作了一篇序文送行,稱呼裴均的字(好像古代不興對兒子稱呼父親的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字,具體搞不懂)。這種言論在朝廷傳播開來,因為這個韓愈又被貶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8月,宰相裴度擔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任彰義軍(軍是行政單位,和州一級,水滸上害宋江的黃文炳,家住無為軍)節度使,請韓愈作他的行軍司馬,賜給韓愈金紫的衣服。淮西和蔡這兩個地方平定之後,12月韓愈隨裴度返回首都長安,因為功勞授予他刑部侍郎(刑部副部長,定額好像是兩位),命韓愈編寫平淮西碑碑文,這篇文章中韓愈多數突出裴度的事跡,而當時進入蔡州捉拿吳元濟的,應該是李愬功勞最大,李愬很不服氣。李愬的妻子跑到皇宮中上告碑文不能反映真實情況,(李愬的父親是李晟,功勞很大,娶的老婆好像是公主),皇帝下令取消韓愈寫的這篇碑文,讓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編寫並刻石。
長安附近的風翔,有法門寺,法門寺中有座護國真身塔,塔中珍藏了釋迦牟尼的手指骨一節,傳說這個寶貝三十年開啟一次,每次開啟會保佑莊稼收成好,人民幸福和諧。元和14年(819年)正月,皇帝讓太監某某帥三十個人,去迎接佛骨,要在皇宮中保留三天,再送到各個寺院。無論是大臣和老百姓們,都跑去施捨(畢竟三十年才一次,人生有幾個三十年?亂世之中求個平安吧),唯恐落在後面,老百姓就有因此而導致破產的,甚至燒掉頭發燒灼胳膊去趕這個時髦,韓愈一向不喜歡佛教,於是上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參見我另一篇文章)。
憲宗看了這篇文章十分生氣,過了一天出示給大臣們看,將要嚴厲處置韓愈。裴度和崔群說:韓愈雖然讓您生氣,應該判罪,但也是因為他內心很誠懇,不怕被您處置,否則他幹嘛這么吃力不討好?請寬恕他以顯示您的大度,這樣會鼓勵其他上書言事的人。皇帝說,韓愈說我過度信仰佛教我可以寬容,他幹嘛說東漢之後皇帝信佛的都短命,這豈不是太荒謬了,作為臣子如此狂妄,不能原諒!於是大家都嚇得不敢說話,以至於其他官員都認為韓愈罪有應得,隨便找了個借口把韓愈貶官為潮州(今廣東潮汕吧?當年鱷魚泛濫成災,想必也是蠻荒之地)刺史。
6. 文言文《金史-韓玉傳》原文翻譯是什麼
原文:
韓玉字溫甫,,其先相人,曾祖錫仕金,以濟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經義、辭賦兩科進士,入翰林為應豐,應制一日百篇,文不加點。又作《元勛傳》,稱旨,章宗嘆曰:勛臣何幸,得此家作傳耶。泰和中,建言開通州潞水漕渠,船運至都。升兩階,授同知陝西東路轉運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圍。夏人連陷邠、涇,陝西安撫司檄玉以鳳翔總管判官為都統府募軍,旬日得萬人,與夏人戰,敗之,獲牛馬千餘。時夏兵五萬方圍平涼,又戰於北原,夏人疑大軍至,是夜解去。當路者忌其功,驛奏玉與夏寇有謀,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軍節度副使,且覘其軍。
先是,華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絕,謀舉兵入援,而玉恃其軍為可用,亦欲為勤王之舉,乃傳檄州郡雲:「事推其本,禍有所基,始自賊臣貪容奸賄,繼緣二帥貪固威權。」又雲:「裹糧坐費,盡膏血於生民。棄甲復來,竭資儲於國計。要權力而望形勢,連歲月而守妻孥。」又雲:「人誰無死有臣子之當然事至於今忍君親之弗顧勿謂百年身後虛名一聽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顏以居人世。」公直一軍行有日矣,將有違約、國朝人有不從者,輒以軍法從事。京兆統軍便謂公直據華州反,遣都統楊珪襲取之,遂置極刑。公直曾為書約玉,玉不預知,其書乃為安撫所得,及使者覘玉軍,且疑預公直之謀,即實其罪。玉道出華州,被囚死於郡學,臨終書二詩壁間,士論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祿仕。藏其父臨終時手書雲:「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剛直之氣,必不下沉。兒可無慮。世亂時艱,努力自護,幽明雖異,寧不見爾。」讀者惻然。
(選自《金史•韓玉傳》,有刪改)
譯文:
韓玉,字溫甫,他的祖先是相州人,曾祖父韓錫在金朝做官,以濟南尹的身份辭官退休。韓玉在明昌五年考中經義、辭賦兩科的進士,進入翰林院擔任應奉,奉詔令一天寫文章一百篇,一氣呵成,不用修改。他又撰寫《元勛傳》,符合旨意,章宗感嘆道:「功勛大臣何等幸運,有這個人為他們作傳。「泰和年間,韓玉建議開掘通州潞水漕運河渠,漕船載運貨物直達京城他晉陞官職兩級,被授予同知陝西東路轉運使事一職。
大安三年,都城受圍困。西夏軍隊接連攻陷邠州、涇州,陝西安撫司發文書讓韓玉以鳳翔總管判官的身份為都統府招募軍士,十天時間招得一萬人,與西夏軍隊作戰,擊敗了他們,繳獲牛馬千餘只。當時西夏軍隊五萬人正圍攻平涼,又和全軍在北原開戰,兩夏人懷疑金的大軍到了,當晚解圍撤走。掌權的人嫉妒韓玉的功勞,快馬奏報韓玉與西夏賊人有勾結,朝廷懷疑韓玉,派遣使者授予韓玉河平軍節度副史一職,並暗中監督他的軍隊。
在此之前,華州人李公直因為京城被隔絕,謀劃興兵進京救援,而韓玉依仗他的軍隊可以調用,也想要做派兵救援王室的事,於是傳送橄文給州郡說:事情要推導它的本原,災禍有它起始的基礎,(國家的禍難)始於賊臣貪圖賄賂,包容姦邪,接著又是因為兩位元帥貪戀權力,鞏固威勢。又說:攜帶干糧,安坐著耗費,耗盡百姓的脂膏血肉。拋棄武器逃散了又重新前來,耗盡國家的資財儲蓄。謀取權力而觀望形勢,拖延歲月而守護妻子兒女。又說:哪一個人不死呢?只因為有臣子必須這樣做的原因。事情到了今天這種地步,怎麼能忍心不顧念君主呢?不要說死了就是身後事,虛妄的名聲一概聽任史臣撰寫。只是面對今天眼前的世事,有什麼臉面居處在人世間呢?「李公直的軍隊出發有很多天了,將領中有違背盟約的人,國朝中有不順從的人,就按照軍法去加以處置。京兆統軍便聲稱李公直占據華州反叛,派遣都統楊珪襲擊攻取華州,於是李公直被處以極刑。李公直曾經寫信約韓玉,韓玉預先並不知道,這封信就被安撫司獲得,等到朝廷派遣使者監督韓玉的軍隊時,又懷疑韓玉參與了李公直的陰謀,就落實了他的罪名。韓玉路過華州,被囚禁死在郡學,臨終的時候在牆壁上寫了兩首詩,士人認為他是冤枉的。
韓玉的兒子韓不疑,字居之。因為他父親死於強加之罪,發誓不出來做官。珍藏他父親臨終時親手寫的書信:「此次前往幽冥之路,我的心胸光明坦盪,剛烈正直的氣概,必定不會下沉,我兒不用擔心。世道混亂,時運艱難,要努力保護自己,雖然陰間與人世不同,難道就見不到你嗎?」讀到這些話的人都很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