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與學科
「學科分類」包括8大類(A至H),
「研究專長」包括46個方向(A1至H4):
A.藝術基礎理論研究:A1--藝術理論;A2--藝術史;A3--藝術批評;A4--藝術教育研究;A5--藝術學其他分支學科、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研究。
B.戲劇研究(含曲藝、木偶、皮影): B1--戲曲史(含戲曲文物學、少數民族戲劇); B2--戲曲理論與批評; B3--戲曲舞台藝術; B4--話劇史; B5--話劇理論與批評; B6--曲藝; B7--木偶、皮影。
C.電影、廣播電視及新媒體藝術研究: C1--電影史; C2--電影理論與批評; C3--廣播電視史; C4--廣播電影理論與批評; C5--動漫研究; C6--新媒體藝術研究。
D.音樂學研究: D1--音樂史; D2--音樂理論與批評; D3--中國傳統音樂研究; D4--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D5--音樂表演研究; D6--音樂教育研究; D7--音樂學分支學科、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研究。
E.舞蹈研究: E1--舞蹈史;E2--中外舞蹈理論與批評;E3--雜技研究。
F.美術研究: F1--中國古代美術;F2--中國近現代及當代美術;F3--美術理論與批評;F4--民族、民間、區域美術;F5--外國美術、世界原始美術研究;F6--美術分支學科、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研究。
G.設計藝術學研究:G1--工藝美術史論;G2--設計藝術史論;G3--工藝美術設計;G4--染織服裝設計;G5--環境藝術設計;G6--產品造型設計;G7--視覺傳達與新媒體設計;G8--工藝與設計教育研究。
H.藝術文化綜合研究: H1--藝術管理研究; H2--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 H3--藝術文化經濟研究; H4--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研究; H5--其他。
2.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科分類目錄的介紹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科分類目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申請的分類目錄。
3.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為哪一級項目包括哪兩類基金受理...
1. 一般被定義來為省部級源基金,部分高校定義為國家級基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
2. 博士點基金當前包括博導類、新教師類以及優先發展領域基金,當前的支持額度分別是12w,4w以及40w。
3. 每年的受理時間稍滯後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時間。
4. 要求國內外查新。
5. 雖然錢不多,但說實話相對公平。
4.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科分類目錄的數理科學部
A01數學
A02力學
A03天文學
A04物理學I
A05物理學Ⅱ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主要任務
科學基金發展重點與主要任務:圍繞實施源頭創新戰略、科技人才戰略和創新環境戰略,培育創新思想,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堅持以人為本,完善科學基金人才培養資助體系;加強條件支撐,優化基礎研究發展環境;制定和實施學科發展戰略,促進學科均衡協調發展;瞄準重大科學前沿和國家重要戰略需求,應對未來挑戰,部署一批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優先發展領域。
(一)著力源頭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二)堅持以人為本,奠定未來競爭力基礎
(三)加強條件支撐,優化發展環境
(四)完善學科布局,促進學科協調發展
(五)部署優先領域,提升重點領域的整體水平
(一)著力源頭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從尊重和保護科學家的敏感和創造精神出發,不斷完善資助與管理模式,大力營造有利於自由探索的寬松環境。把握科學前沿,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推動學科交叉,加強研究集成。圍繞推動源頭創新,加強前瞻性部署,把科學基金建設成為培育原始創新的沃土、支撐科技自主創新的平台。
1. 尊重首創精神,鼓勵自由探索
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新、保護創新的寬松環境,充分發揮科學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繼續強化支持自由申請項目,根據我國基礎研究隊伍發展狀況,適度擴大規模,穩步提高強度。2010年項目資助規模控制在每年10000項左右,資助強度力爭比十五有明顯增加。注重保護非共識項目,支持探索性較強、風險性較大的創新研究。「十一五」期間,將自由申請項目經費的3%-4%左右用於支持創新性較強的非共識項目研究。
2. 發揮導向作用,促進重點領域跨越發展
充分發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和重大研究計劃的導向和帶動作用,把握科學發展總體趨勢和學科發展前沿,以關鍵科學問題帶動不同學科和領域的實質性交叉,組織實施跨學科、跨領域協作研究,加強研究隊伍、研究資源、研究成果的集成,力爭在若乾重點領域和重要方向實現突破。
重點項目主要針對我國已有較好基礎和積累的重要研究領域或新學科生長點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研究工作,按照擴大資助規模,提高資助強度的原則,安排重點項目1800項左右,平均資助強度達到200萬元以上。
重大項目要服務於國家戰略需求目標,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重點選擇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學問題,組織學科交叉研究和多學科綜合研究。「十一五」期間,重大項目資助規模控制在30項左右,平均資助強度達到1000萬元以上。
重大研究計劃按照有限目標、穩定支持、集成升華、跨越發展的思路,加強頂層設計,凝煉科學目標,促進學科交叉,引導科學家在事關國家經濟社會和科技長遠發展的戰略領域開展創新研究。「十一五」期間,安排實施15個重大研究計劃,每個預算額度為1-2億元。
(二)堅持以人為本,奠定未來競爭力基礎
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深入研究新時期我國基礎研究隊伍的來源、規模和結構的變化特點,科學預測我國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對基礎研究人才的需求,加強與國家其他科技人才培養資助計劃的銜接,促進科研與教育結合,個體與群體結合,國內資源與海外資源結合,以創新事業造就人才,以創新環境凝聚人才,穩定支持優秀人才,不斷形成和完善育才、識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環境。1.造就傑出人才,培育創新團隊
充分發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探索持續支持優秀青年研究人員的有效機制,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的學術帶頭人。「十一五」期間,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計劃資助約900人。按照科學目標引導,增強協作創新,發揮團隊力量,沖擊國際前沿的思路,加大對創新研究群體的支持力度,重視研究隊伍結構和學科領域的合理布局,實施連續資助模式,促進學科交叉和團隊協作,造就一批勇於沖擊國際科學前沿的攻堅隊。十一五期間,創新群體計劃新啟動100個左右。同時,通過3+3或3+3+3的模式,對約180個群體給予延續資助。
2.培養後備人才,支持青年成長
發揮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的作用,促進基礎研究與教育的結合,為科學研究源源不斷地提供高素質的後備力量。培養和提高基礎學科本科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促進基礎學科的持續發展;支持特殊學科點青年學術帶頭人和研究生開展基礎研究工作,穩定特殊學科人才隊伍,增強對社會的服務能力;培養交叉學科、特色學科後備人才隊伍。「十一五」期間,計劃支持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約100個。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培養人才的作用,探索以研究項目為載體的培養研究生的有效模式,切實提高研究生和博士後質量,保證基礎研究隊伍的源頭供給。十一五期間將爭取適當提高各類項目中用於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費用的比例。
3.開拓多種渠道,吸引海外人才為國服務
堅持以我為主、按需引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方針,制定和實施參與全球人才競爭的戰略和更加靈活的發揮海外人才和智力作用的政策,開辟多種渠道吸引留學人員和海外學者以多種形式為我國學科建設和基礎研究的發展貢獻才智,積極吸引國外科學家來華從事研究工作。十一五期間,安排資助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外籍)100人、海外及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約400人、兩個基地項目200個。
(三)加強條件支撐,優化發展環境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大力支持科學家廣泛參與區域和國際合作研究,為中國科學家營造良好的國際(地區)合作交流環境;促進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與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結合,提高科技條件平台的利用效率;充分發揮科學基金的粘合與輻射作用,推動高等學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合作,引導社會資源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促進科研資源合理有效配置;拓展科學基金的功能,促進科學知識傳播和公眾理解。
1. 加強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
積極拓寬國際合作渠道,促進政府組織間的交流;發揮科學基金對外合作交流的優勢和導向作用,支持科學家積極參與實質性、高水平的國際合作;加強國別政策研究和頂層設計,明確優先領域和資助重點;完善資助格局,加強國際合作項目管理,積極組織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和雙邊、多邊協議合作項目,有選擇地支持科學家共同發起或參與國際大科學研究計劃;充分用好國外科技人才資源為我服務,營造良好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環境。
2. 推動科技資源共享,促進科技條件建設與利用
支持自主研製科研儀器設備,促進大型科研設備的功能延伸開發;充分利用國家研究實驗基地和大型實驗平台,推動項目、人才、科研條件建設的緊密結合;促進基礎科學數據的匯集積累和資源共享,支持重要研究領域虛擬研究中心建設,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好的條件保障。
3. 支持科學普及和青少年科技活動
加強科學普及工作,支持青少年科技活動,資助研究生暑期學校,培養科技後備人才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為他們開拓視野和了解科學前沿創造條件。
4. 加強地區科學基金資助工作
配合國家統籌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與合作,逐步提高地區科學基金的資助強度,適當擴大規模,促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與科技協調發展。
5. 完善聯合資助工作
促進國內各部門間的協調與合作,整合資源,重點在能源、資源、環境、信息、材料、生命科學和國家安全等領域,開展聯合資助工作,促進科技資源的整合利用。
6. 什麼是基礎學科專業
「基礎學科」抄 在學術襲文獻中的解釋:
1、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財源調查時對基礎學科的定義是:基礎學科的研究目的是獲取被研究主體全面的知識和理解而不是去研究該主體的實際應用;
2、所謂基礎學科,是指研究社會基本發展規律,提供人類生存與發展基本知識的學科,一般多為傳統學科,如哲學、科社、歷史、文學等。基礎學科,特別是其中的人文學科,很難具備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的條件;
3、以前的基礎學科主要是指素描、色彩、泥塑等,而藝術空間的拓展給當代學院教學帶來很多變化,影像、自由繪畫、綜合材料等等也正在作為基礎學科引入,逐漸打破各種固有思想的制約。
七大基礎學科依次為數學、邏輯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應用型學科都是在基礎學科上的衍生學科。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總共有哪些類別 與SCI有何關系 是否結項需要SCI論文
按研究的學科,可將學術論文分為自然科學論文和社會科學論文。每類又可按各自的門類分下去。如社會科學論文,又可細分為文學、歷史、哲學、教育、政治等學科論文。
按研究的內容,可將學術論文分為理論研究論文和應用研究論文。理論研究,重在對各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應用研究,側重於如何將各學科的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術和生產技術,直接服務於社會。
按寫作目的,可將學術論文分為交流性論文和考核性論文。交流性論文,目的只在於專業工作者進行學術探討,發表各家之言,以顯示各們學科發展的新態勢;考核性論文,目的在於檢驗學術水平,成為有關專業人員升遷晉級的重要依據。
國家標准
技術報告
科學技術報告是描述一項科學技術研究的結果或進展或一項技術研製試驗和評價的結果;或是論述某項科學技術問題的現狀和發展的文件。
科學技術報告是為了呈送科學技術工作主管機構或科學基金會等組織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學技術報告中一般應該提供系統的或按工作進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兩方面的結果和經驗,以便有關人員和讀者判斷和評價,以及對報告中的結論和建議提出修正意見。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表明作者從事科學研究取得創造性的結果或有了新的見解,並以此為內容撰寫而成、作為提出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時評審用的學術論文。
學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較好地掌握了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碩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淪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並對所研究課題有新的見解,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成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博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並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了創造性的成果。
8. 國家社科基金申報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屬於哪個學科
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現予發布《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5年度課題指南》,並就做好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工作的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http://www.npopss-cn.gov.cn/n/2014/1211/c219469-26187444.html
9. 如何填寫青年基金項目申報表的學科分類
查詢以下學科分類方法(表),按照申報項目的性質進行選擇。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中項目類別與申報學科代碼1如何填寫,去哪裡尋找代碼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上有,項目類別就是面上項目,重點項目,傑出青年項內目等等,申報學科容代碼要在網上查詢http://www.nsfc.gov.cn/nsfc/cen/daima/index.htm
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