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嫘祖始蠶文言文翻譯

嫘祖始蠶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1 17:18:41

① 請問嫘祖種桑養蠶的傳說是出自哪裡的,哪些史料對此事有記載

初中歷史書,第一章。

② 嫘祖養蠶是不是古希臘神話故事

嫘祖,又名累祖。中國遠古時期人物。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元妃。她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1]出生於西陵。[2-3]

嫘祖生玄囂、昌意二子。玄囂之子蟜極,蟜極之子為五帝之一的帝嚳;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

相傳在三皇五帝時代,河東夏縣西陰村有一獵戶人家。獵戶妻子早年病亡,膝下留有兩個女兒,大女嫘祖,小女雪花。人常說,深山出俊鳥。姐妹倆雖出生在窮鄉僻壤,卻出落得冰肌玉膚白如脂,眉清目秀,人見人愛獵戶每天上山打獵為生,姐妹倆在家扎花綉朵,描龍繪鳳,做些女紅,父女們相依為命,日子倒也幸福和美。

③ 嫘祖養蠶繅絲的傳說是什麼

相傳嫘祖是中國遠古時代的帝王黃帝的妻子。她勤勞、賢惠,不僅操持家務,還幫助黃帝處理國家大事,而其最大的功勞就是教會了老百姓養蠶、治絲。

相傳,在嫘祖養蠶、治絲以前,人們穿的都是用紵麻織成的衣服。這種衣服又硬又重,顏色也不鮮艷。那時候,大地上有一個蠶神,每天爬在大桑樹上,不停地吐著銀白閃亮的細絲,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利用它來織綢做衣服。有一次,黃帝打了大勝仗,老百姓都來慶祝勝利,善良的蠶神也把吐的絲作為禮物送給了黃帝。黃帝把蠶絲拿給妻子嫘祖,嫘祖看到蠶絲輕若浮雲,柔似流水,高興極了,便用這些絲織成絹做衣服。她看到這些衣服既好看,穿著又舒服,就試著養蠶。她親自養了許多蠶寶寶,像母親對孩子一樣,每天採摘桑葉,精心喂養這些蠶寶寶。蠶寶寶慢慢長大了,吐下很多很多的銀絲,嫘祖又用這些蠶絲織絹,做出一件件漂亮的衣服。老百姓們看到嫘祖養蠶、織絹,也都紛紛來仿效,嫘祖就把這方面的技術耐心地教給他們,這樣,養蠶便在中國盛行起來,絲綢也就成了中國的特產。

④ 蠶神嫘祖的各種說法

關於嫘祖是哪裡人這一點,一直沒有定論,由於史料的匱乏,人們至今還無法確知嫘祖到底是哪裡人;加之歷史本身的原因,造成全國各處同名的地方很多,這就使處於歷史迷霧中的我們更加難以分辨真偽了。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嫘祖發明並且傳播了養蠶繅絲,被後世尊為「蠶祖」,被漢族民間稱為「蠶神娘娘」;她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去寒避暑的物資文明,其「創造、發明、奉獻、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更是照耀千秋萬代的。所以說,弘揚嫘祖文化,應該是今天的我們和今天的中國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也是全國許多地方都爭相表白嫘祖是自己同鄉的原因所在。各地爭搶嫘祖的故鄉這一現象是無可厚非的,也是有理有據的。 先從地域上看,據著名史學家顧吉剛主編出版的《傳說中的中國地圖》所示,古西陵就是當今以宜昌為中心的西陵山脈,西陵峽也因此而得名。而我縣的苟家埡鎮就處於西陵山北部,屬古西陵范圍。既然嫘祖是西陵之女,那麼,嫘祖就有可能出生在苟家埡。
再從絲綢文明發展的源流看,苟家埡桑蠶歷史可謂非常悠久。苟家埡蠶絲聲名卓著,史稱「埡絲」,歷來為皇室貢品。《湖北通史》上說,宋代以來,苟家埡周邊地區乃至整個鄂西和川東的蠶絲均以「埡絲」命名,從而走出大三峽,以至遠銷英、法、印度、中東等地。由此可見,苟家埡的蠶絲在絲綢文化中的地位是多麼崇高。毫無疑問,「埡絲「的產生及其中心地位的形成是大大早於文字記載的,完全是能夠追溯到遠古黃帝時代的。
其三從黃帝活動的區域看,黃帝很容易移駕苟家埡而臨幸嫘祖。《史記》稱:帝采首山之銅,鑄三鼎於荊山之陽。遠安人都明白,我縣的地理位置恰恰就在荊山之陽,也就是荊山南麓。荊山與西陵山相交於沮水,光臨荊山南麓的黃帝受不了南方的酷熱,自然要向地方徵收柔軟涼爽的絲綢以取代粗糙的獸皮和麻布。在這種時候,發明絲綢的嫘祖名聲當然會如雷貫耳,黃帝焉能無動於衷?焉能不親自到苟家埡去會一會窈窕淑女?歷史學家的研究也正好證明了這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家王震中得出結論說,黃帝族在其較早時期,有一支南下到長江中游的宜昌地區,與西陵部落通婚。
最後從民眾的祭祀活動看,苟家埡廟會節是專門紀念嫘祖生日的,並且至今盛行。每到三月十五,苟家埡周邊地區的老百姓就會聚會到苟家埡,一邊祭拜嫘祖,一邊交流物資,一邊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因而,這一天也就成為苟家埡一年中最為盛大的節日。舊時,苟家埡還有宏偉的嫘祖廟建於街頭,正殿的主神位上就立著蠶神娘娘嫘祖。 據考古發現,山西夏縣西蔭村的新石器遺址中,有經人工切剖過的半個蠶繭化石。古老的神話傳說,證之以考古資料,說明四五千年以前位於黃河中游的夏縣是最早開始養蠶的地方之一。當人們來到夏縣西蔭村,先進距村東二里的桑林,當地的老年人會指著那塊土質呈水泥灰色,上面寸草不生的高台說:「這就是丘台,是嫘祖葬身的地方。」附近的斷崖堆積層里還夾有古代殘陶磚瓦碎片,考古學家認為,這是殷商早期部落遺址,半個蠶繭化石就發掘於這里。在安陽殷墓出土的銅戈上還有絲絹遺物,據《詩經》的《七月》、《氓》、《東鄰》等篇章的描寫,在周代,黃河流域的蠶桑已很發達。可以推想在此之前,這里的養蠶絲織技術定有一段相當長的發展過程。我國的絲綢生產由黃河中游發源,殷商時擴展到黃河上、下游和漢水、江淮流域。至周代又發展到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到漢代張竅曾把絲織品作為外交禮品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當年在絲綢之路上交換的上等錦緞,都印有「西蔭」二字。
西平說
嫘祖(生卒不詳),西陵氏之女,距今5000年左右,生於古西陵國(今西平縣師靈崗)。有一次,嫘祖姑娘隨母親上山采野果,看見樹上有很多白色的小果果,就問母親那是什麼果子。母親說那不是果子,是蠶做的窩,它的名字叫繭,非常結實,嚼不爛的。嫘祖心想,帶回去用水煮上一煮,不就容易嚼了嗎?於是,嫘祖把採到的蠶繭帶回茅舍,放到鍋里煮了起來。水開了,嫘祖用棍子不時地翻攪。奇跡出現了,翻攪蠶繭的棍子上帶出很多細絲來,越攪越多,越拉越長。嫘祖仔細觀察,細絲原來是從蠶繭上出來的。好奇的嫘祖拿給媽媽看,媽媽看到又軟又細的絲線,不盡靈機一動,心想:若是用它串綴起樹葉、樹皮來,一定比藤條強多啦!從此嫘祖母女開始用蠶絲連綴成衣。漸漸地,整個西陵氏族都學會了采繭抽絲。
有一天,嫘祖上山采繭,發現成群的小鳥在叼食蠶寶寶。聰明的嫘祖把蠶捉到家裡養,每天到崗上、坡下採桑葉喂蠶。慢慢地,野蠶變成了家蠶,再也不怕小鳥來吃了。
嫘祖在採摘野果時發現蜘蛛結網,就學著蜘蛛的辦法,把抽出的絲掛到樹枝上,橫掛豎掛,橫編豎編,編的稀了織成網,編的密了織成布。從此絲綢出現了。嫘祖把絲綢做成衣裳,穿著又舒服又好看,十里八鄉的人們都跑到西陵來學藝。嫘祖養繭、抽絲、織布的美名很快傳遍了中原大地。
西陵國與北邊的有熊國是近鄰。西陵國就把織出的絲綢送給有熊國的國君軒轅,軒轅見到絲綢,感到神奇,又聽說是一位西陵少女發明的,就帶領隨從來到西陵拜訪嫘祖。軒轅見到嫘祖,打心眼裡喜歡上了她,當時就向西陵氏求婚。這年六月初六那天,有熊國殺豬宰羊,大擺宴席,軒轅親駕馬車把嫘祖迎娶到有熊國。
嫘祖嫁到有熊國,被軒轅黃帝封為正妃。兩人相親相愛,形影不離。嫘祖經常跋山涉水,深入漢族民間傳授植桑養蠶、抽絲織布技術,深受萬國百姓敬仰。嫘祖死後,黃帝痛不欲生,按照當時的習俗,把嫘祖的屍體運回老家西陵園,埋葬在西陵崗上。黃帝封嫘祖為「祖神」,意為養蠶繅絲的創始人。西陵人還專門興建了敬供嫘祖的娘娘廟。每年三月初六,西平漢族民間都要唱大戲,紀念蠶神嫘祖娘娘的生日。

⑤ 蠶神嫘祖是神話故事嗎

嫘祖,一作「累祖」。傳為西陵氏之女,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囂,昌意二子。玄囂之子蟜極,之孫為五帝之一的帝嚳;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五帝之一的「顓頊帝」。《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

是神話故事,但有一點事實

英語翻譯:是嫘祖發明了養蠶。

It was Zu Lei who discovered silkworm and developed sericulture.
正是嫘祖發現了蠶並且發展養蠶業。

如果不用上面的強調句,可以說: Zu Lei discovered silkworm and developed sericulture.

⑦ 嫘祖發明養蠶繅絲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了樂譜,這些都是歷史事實。 改錯

將歷史事實改為歷史傳說

⑧ 蠶神嫘祖閱讀答案

禪城羅竹閱讀答案產生樓主閱讀答案,可以在作業幫一批批軟體裡面搜索下來。

⑨ 祭祀「先蠶」嫘祖的祠廟有哪些意義

江蘇蘇州的祠廟說明,至少在清代晚期,我國都還仍然有祭祀先蠶祠的遺風。另外,在我國的很多養蠶區,也都能看到一些跟先蠶祠近似的蠶神廟,也供奉著「先蠶」嫘祖。

熱點內容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
之女教師 發布:2025-07-18 01:03:04 瀏覽:369
奧數物理 發布:2025-07-17 23:41:12 瀏覽:318
中西方歷史 發布:2025-07-17 21:55:02 瀏覽:867
師生倫理關系電影 發布:2025-07-17 21:35:16 瀏覽:481
趙縣中學官網 發布:2025-07-17 21:35:08 瀏覽:260
三姓家奴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7 21:04:53 瀏覽:846
初中歷史必考 發布:2025-07-17 18:06:27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