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鱷魚的文言文

鱷魚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13:55:21

㈠ 求古文翻譯!

陳堯佐進士及第,歷任魏縣、中牟縣尉,撰寫《海喻》一篇,人們驚奇他的志向。
以試秘書省校善郎知朝邑縣,恰逢其兄陳堯叟出使陝西,揭發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他,以事誣陷陳堯佐,降為朝邑縣主簿。
移任下邦縣主簿,升任秘書郎、真源知縣,任開封府司錄參軍事,升開封府推官。
因言事忤逆聖旨,降為潮州通判。
修建孔子廟,造韓吏部祠,以教化潮州人民。
百姓張氏的兒子與其母親在江中洗澡,鱷魚尾隨而吃掉其子,母親不能營救。
陳堯佐聽說後為之傷心,命令兩個小吏乘小船拿著網前去捕捉。
鱷魚最為凶暴,不能網到,到這時,鱷魚順服被網住,陳堯佐寫文章把鱷魚示眾街市而烹之,人們都感到驚異。

召陳堯佐回朝,任直史館、知壽州。
當年大飢荒,陳堯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飢餓的人吃,官吏都獻出大米,賑濟幾萬人。
改任廬州,因父親患病請求辭官回家,提點開封府界事,後來為兩浙轉運副使。
錢塘江用竹籠裝石築堤,堤第二年就毀壞。
陳堯佐請求放進柴薪裝滿泥土以堅固耐久,丁謂不以為是,陳堯佐政任京西轉運使,後終於按陳堯佐的建議實行。
改任河東路轉運使,河東土地貧瘠百姓貧困,依靠石炭焉生,奏請朝廷免除稅收。
又減少澤州大廣冶鐵課稅幾十萬。
改任河北,母親年老請求就近侍養,召他糾察在京刑獄,為御試編排官,因安排等次失誤被降官,監鄂州茶場。

召他同修《三朝史》,替代弟弟陳堯咨同知開封府,累遷右諫議大夫,為翰林學士,於是授官樞密副使。
祥符知縣陳詁治理嚴厲苛刻,手下官吏打算加罪陳詁,就使縣空逃去,太後果然憤怒;但陳詁與呂夷簡連親,執政大臣以嫌疑不敢爭辯。
事情傳至樞密院,陳堯佐獨自說:「懲處陳詰則奸吏得計,以後誰敢再約束胥吏呢?」陳詁因此得以免罪。
陳堯佐以給事中為參知政事,升任尚書吏部侍郎。

生性勤儉節約,看見動物必定告誡左右侍從不要殺害,器物衣服壞了,就隨時縫補,說:「無非是使之不全部被丟棄。」號稱「知餘子」。
自己寫墓誌說:「年壽八十二不為夭折,官一品不為低賤,使相接受俸祿不為恥辱,這三者大略可以歸息於父母棲神之地了。」陳搏曾對他的父親說:「你三個兒子都當為將相,惟有中子顥貴而且年壽高。」後來果像陳搏所說的那樣。
陳堯佐有《集》三十卷,又有《潮陽編》、《野廬編》、《愚丘集》、《遣興集》。

㈡ 《祭鱷魚文》古文翻譯

翻譯:

這年,潮州刺史韓愈,讓管理軍事的衙門推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一隻羊和一口豬投入到這被百姓稱為「惡溪」的潭水中,使它們被鱷魚吃掉。(我寫作文章)來告誡鱷魚:以前上天掌管天下的時候,(他)使山川和河流排列,自己提著罔繩和刀刃,來去處危害百姓的蟲蛇惡物。這些蟲蛇惡物被趕到了四海之外。等到後來的君主的德義漸漸平淡,不能夠波及到很遠的地方。至於江漢這種閑散的地方,都被中央拋棄了,以至於波及到了蠻九楚越的所在,又何況潮州這種散迤又離京城有萬里路程的地方呢?(於是)鱷魚就在潮州安家築巢,並且保持這種狀態。現今的皇上是大唐天子,神聖慈武。無論四海之外,****之內都能安撫並且掌握它。況且大禹的遺跡,就在附近的揚州;刺史縣令所治理的地方難道要在這種地方用貢賦來供奉天地宗廟百神之祀嗎?所以,鱷魚你不能和刺史一起在這兒居住。

刺史接受天子的命令,在這里守衛國土,治理百姓。但是鱷魚你不在潭水中安然生活,占據這里來凶暴地吞食民畜和熊豕鹿獐等來使自己的身體肥大,使自己的子孫繁衍。又經常和刺史我對抗,來比較高下。刺史我雖然為人駑弱,但又怎麼肯對鱷魚低下頭呢?我低下頭膽小的樣子一定被百姓嘲笑,又怎麼能在世上苟且活下去呢?而且我是奉天子的命令來上任的,所以看形式不得不與鱷魚你辯論一下了。

鱷魚你如果懂的話,那就聽我說。大海在潮州的南面。即使想鯨鵬那麼大或者象蝦蟹那麼細小,沒有什麼不能歸容的,它們憑借大海生活。鱷魚你們早上出發,晚上就到了。現在我與你們約定:三天之內,你們鱷魚要全部遷徙到海里去,以迴避天子命名的大臣。如果三天不行,那就五天,五天不行,那就七天。如果七天還沒有遷徙,那就是你們不想遷徙了,是不懂刺史的話,不是這樣的話,那就是鱷魚你們冥頑不靈,刺史我雖然有言在先,但不能裝作不知道。象你們這些鱷魚不遷徙來迴避,就象毒害百姓的惡物,都得殺。那刺史我就挑選善於射箭的民眾,帶上毒箭,一定將你們趕盡殺絕。

㈢ 經典文言文

去找本《古文觀止》吧,多是經典篇章。中學課本中的古文多出自此書。

卷一
周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 二 周鄭交質 左傳 三 石碏諫寵州吁 左傳 四 臧僖伯諫觀魚 左傳 五 鄭庄公戒飭守臣 左傳 六 臧哀伯諫納郜鼎 左傳 七 季梁諫追楚師 左傳 八 曹劌論戰 左傳 九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傳 十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十一 齊桓下拜受胙 左傳 十二 陰飴甥對秦伯 左傳 十三 子魚論戰 左傳 十四 寺人披見文公 左傳 十五 介之推不言祿 左傳 十六 展喜犒師 左傳 十七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十八 蹇叔哭師 左傳
卷二
周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鄭子家告趙宣子 左傳 二 王孫滿對楚子 左傳 三 齊國佐不辱命 左傳 四 楚歸晉知罃 左傳 五 呂相絕秦 左傳 六 駒支不屈於晉 左傳 七 祁奚請免叔向 左傳 八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左傳 九 晏子不死君難 左傳 十 季札觀周樂 左傳 十一 子產壞晉館垣 左傳 十二 子產論尹何為邑 左傳 十三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左傳 十四 子革對靈王 左傳 十五 子產論政寬猛 左傳 十六 吳許越成 左傳
卷三
周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祭公諫征犬戎 國語 二 召公諫厲王止謗 國語 三 襄王不許請隧 國語 四 單子知陳必亡 國語 五 展禽論祀爰居 國語 六 里隔斷罟匡君 國語 七 敬姜論勞逸 國語 八 叔向賀貧 國語 九 王孫圉論楚寶 國語 十 諸稽郢形成於吳 國語 十一 申胥諫許越成 國語 十二 春王正月 公羊傳 十三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傳 十四 吳子使札來聘 公羊傳 十五 鄭伯克段於鄢 穀梁傳 十六 虞師晉師滅夏陽 穀梁傳 十七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禮記 檀弓 十八 曾子易簀 禮記 檀弓 十九 有子之言似夫子 禮記 檀弓 二十 公子重耳對秦客 禮記 檀弓 二十一 杜簣揚觶 禮記 檀弓 二十二 晉獻文子成室 禮記 檀弓
卷四
戰國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蘇秦以連橫說秦 戰國策 二 司馬錯論伐蜀 戰國策 三 范雎說秦王 戰國策 四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五 顏斶說秦王 戰國策 六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七 趙威後問齊使 戰國策 八 庄辛論幸臣 戰國策 九 觸詟說趙太後 戰國策 十 魯仲連義不帝秦 戰國策 十一 魯共公擇言 戰國策 十二 唐雎說信陵君 戰國策 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十四 樂毅報燕王書 戰國策 十五 李斯諫逐客書 李斯 十六 卜居 屈原 十七 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
卷五
漢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五帝本紀贊 史記 二 項羽本紀贊 史記 三 秦楚之際月表 史記 四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 五 孔子世家贊 史記 六 外戚世家序 史記 七 伯夷列傳 史記 八 管晏列傳 史記 九 屈原列傳 史記 十 酷吏列傳序 史記 十一 游俠列傳序 史記 十二 滑稽列傳 史記 十三 貨殖列傳序 史記 十四 太史公自序 史記 十五 報任少卿書 司馬遷
卷六
漢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高帝求賢詔 漢高祖 二 文帝議佐百姓詔 漢文帝 三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漢景帝 四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 漢武帝 五 過秦論上 賈誼 六 治安策一 賈誼 七 論貴粟疏 晁錯 八 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 九 上書諫獵 司馬相如 十 答蘇武書 李陵 十一 尚德緩刑書 路溫舒 十二 報孫會宗書 楊惲 十三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漢光武帝 十四 戒兄子嚴敦書 馬援 十五 前出師表 諸葛亮 十六 後出師表 諸葛亮
卷七
六朝唐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陳情表 李密 二 蘭亭集序 王羲之 三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四 桃花源記 陶淵明 五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六 北山移文 孔稚珪 七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八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 九 滕王閣序 王勃 十 與韓荊州書 李白 十一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 十二 弔古戰場文 李華 十三 陋室銘 劉禹錫 十四 阿房宮賦 杜牧 十五 原道 韓愈 十六 原毀 韓愈 十七 獲麟解 韓愈 十八 雜說一 韓愈 十九 雜說四 韓愈
卷八
唐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師說 韓愈 二 進學解 韓愈 三 圬者王承福傳 韓愈 四 諱辯 韓愈 五 爭臣論 韓愈 六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 七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 八 與於襄陽書 韓愈 九 與陳給事書 韓愈 十 應科目時與人書 韓愈 十一 送孟東野序 韓愈 十二 送李願歸盤谷序 韓愈 十三 送董邵南序 韓愈 十四 送楊少尹序 韓愈 十五 送石處士序 韓愈 十六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韓愈 十七 祭十二郎文 韓愈 十八 祭鱷魚文 韓愈 十九 柳子厚墓誌銘 韓愈
卷九
唐宋文 柳宗元 1、駁復仇議 2、桐葉封弟辯 3、箕子碑 4、捕蛇者說
5、種樹郭橐駝傳 6、梓人傳 7、愚溪詩序 8、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9、鈷鉧沄西小丘記
10、小石城山記 11、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王禹偁 1、待漏院記 2、黃岡竹樓記
李格非 書《洛陽名園記》後 范仲淹 1、嚴先生祠堂記 2、岳陽樓記
司馬光 諫院題名記 錢公輔 義田記 李覯
袁州州學記 歐陽修 1、朋黨論 2、縱囚論 3、釋秘演詩集序

卷十
宋文 歐陽修 1、梅聖俞詩集序 2、送楊寘序 3、五代史伶官傳序 4、五代史宦官傳序 5、相州晝錦堂記
6、豐樂亭記 7、醉翁亭記 8、秋聲賦 9、祭石曼卿文 10、瀧岡阡表

蘇洵 1、管仲論 2、辨奸論 3、心術 4、張益州畫像記

蘇軾 1、刑賞忠厚之至論 2、范增論 3、留侯論 4、賈誼論 5、晁錯論

卷十一
宋文 蘇軾 1、上梅直講書 2、喜雨亭記 3、凌虛台記 4、超然台記
5、放鶴亭記 6、石鍾山記 7、潮洲韓文公廟碑 8、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剳子 9、前赤壁賦
10、後赤壁賦 11、三槐堂銘 12、方山子傳 蘇轍 1、六國論
2、上樞密韓太尉書 3、黃州快哉亭記 曾鞏 1、寄歐陽舍人書 2、贈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1、讀孟嘗君傳 2、同學一首別子固 3、游褒禪山記 4、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

卷十二
明文 宋濂 1、送天台陳庭學序 2、閱江樓記 劉基 1、司馬季主論卜 2、賣柑者言
方孝孺 1、深慮論 2、豫讓論 王鏊 親政篇 王守仁 1、尊經閣記
2、象祠記 3、瘞旅文 唐順之 信陵君救趙論 宗臣 報劉一丈書 歸有光 1、吳山圖記
2、滄浪亭記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貞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袁宏道 徐文長傳 張溥 五人墓碑記

㈣ 有哪些關於動物的文言文

《黔之驢》(柳宗元)
《苛政猛於虎》(禮記)
《雜說四.說馬》(韓愈)
《祭鱷魚文》(韓愈)
《中山狼傳》馬中錫《東田文集》
《蝜蝂傳》柳宗元
《永某氏之鼠》柳宗元
《馬說》韓愈

另外,《三國演義》等提到過龍

㈤ 鱷魚文的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推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是一個語言巨匠。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㈥ 在MOP上看到過一篇描寫小童斗鱷魚的文言文,有誰曾經看到給一個地址哦!!!!

在網易上面就有鱷魚吃小孩的是這幾天才有.你自已上去看就知道了.

㈦ 文言文中意為鱷魚的詞或字是什麼 多謝

古代鱷魚,長江流域的是揚子鱷,稱「鼉」,鼉是比較溫順的,被人當作菜專的,初中的語文課文,墨子那屬一篇里也提到過宋國有「魚鱉黿鼉」;我在一篇文章中看見提到過古代中國南方,廣州這邊吧,有一種灣鱷,很兇猛的,吃人的,古名叫做。。。那個字打不出來,就是左邊一個「蟲」,右邊一個「逆」去掉偏旁。沒有查證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鼉」是一定有的

㈧ 求翻譯成文言文 譙水擊蛟 曹操十歲那年,有一次在龍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條兇猛的鱷魚。鱷魚張牙舞

譙水擊蛟操年十歲,有一次在潭中水,忽遇一猛之鱷魚。鱷齕地向操擊,而曹操時,沉地與鱷魚旋。鱷魚不得下。,於是亡矣。曹操既歸,不向人提鱷也。後來,有一大人見蛇而怯,曹操笑,天地曰:「我在龍潭遇鱷畏,而畏蛇,真可笑!」。」眾人問,曹操以實告,驚少之膽。

㈨ 文言文彈簧摛鱷整個文章的意思

應該是《彈簧擒鱷》,原文是:
人簡①動物小者,腹塞彈簧,拋於水中,鱷魚見而欲吞。龜、鱉皆②阻之,曰:「子③其④危矣!是⑤誘我也!」鱷笑曰:「是物無鉤無索⑥而香撲鼻,何危之有?」不聽,吞食腹中。及⑦肉化,彈簧撐其腹。鱷欲沉不得,痛苦不堪,遂為人獲。

注釋:①簡:挑選。②皆:都,全。③子:您,表示尊稱的第二人稱。④其:表示肯定或猜測的語氣助詞。⑤是:這,這里,這樣。在文言文中,「是」是指示代詞,一般情況下不作判斷詞。⑥索:繩索。⑦及:到,到了。
整個文章的意思是:在強大的情況下,要謹言慎行,不要自我膨脹,聽不進別人的勸告。不然就會自取滅亡。

熱點內容
幼兒英語口語培訓 發布:2025-07-13 08:37:47 瀏覽:292
2017全國數學文科二卷 發布:2025-07-13 07:49:17 瀏覽:155
水泥多久干 發布:2025-07-13 07:12:13 瀏覽:105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7-13 06:07:45 瀏覽:28
英語考公務員 發布:2025-07-13 05:54:03 瀏覽:243
2017全國一卷語文題型 發布:2025-07-13 05:12:55 瀏覽:652
教師尿褲子 發布:2025-07-13 03:39:22 瀏覽:909
自體脂肪填充哪裡好 發布:2025-07-13 03:32:04 瀏覽:174
幼兒園片段教學 發布:2025-07-13 02:47:43 瀏覽: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