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人心的文言文
❶ 激勵人勤學的文言文
我是高中語文老師,激勵人勤學的還是當推荀子的《勸學》,裡面的文句,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論語》中也有很多,你也可以看一下。
❷ 鼓勵朋友的文言文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❸ 激勵,奮斗的文言文。
我最喜歡的
蒲松齡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滅吳。
還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況
其實人的奮斗,確定目標是最主要的,其次就是堅持,所以,我比較喜歡蒲松齡的那句詩,對仗工整,琅琅上口。而且又是熟悉的典故。
❹ 「鼓勵人」的文言文短句有哪些
1、人皆可以為堯舜。
出自:《人皆可以為堯舜》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這是植根於「性善論」而鼓勵人人向善,個個都可以有所作為。
解釋:人人都可以做堯舜那樣的賢人。
讀解賞析:人皆可以為堯舜。這當然是植根於「性善論」而鼓勵人人向善,個個都可以有所作為的命題了。
其關鍵還是一個「不為」與「不能」的問題。也就是《梁惠王上》裡面所說的「挾泰山以超北海」和「為長者折枝」的問題。 只不過從與梁惠王討論的政治問題過渡到與一般人討論個人修養 問題罷了。
所以,無論是君王從政治國還是個人立身處世都有一個「不為」與「不能」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認識到這一點後,就可以樹立起我們每個人立志向善的信心,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斷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出自: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解釋: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無關功利,為給生命一個交代。
文學背景: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再次進攻開封。閏十一月,開封陷落。第二年二月,金人廢黜宋徽宗、宋欽宗,北宋滅亡。 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二月,青州兵變。李清照與丈夫數十年收藏的金石古玩字畫付之一炬,僅有少數留了下來。
背負著亡國之恨、喪寶之痛的李清照對金人入侵和一味求安、東渡保全自己的南宋政府表示了強烈的憤慨。於是這位表弱骨剛的女子就借項羽當年垓下戰敗,不肯回到江東的事,諷刺南宋政府。後來,這句詩引起了巨大轟動。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出自:周文王姬昌《周易》
解釋: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釋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下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校訓,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的,君子處事,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奮圖強,不可懶惰成性;大地吸收陽光滋潤萬物,君子應增厚美德,以身作則。
君子法上天剛健、運轉不息之象,而自強不息,進德修業,永不停止。《易傳》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出自:出自《論語·述而》
解釋: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
簡析:《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5、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出自:《論語·子罕》
解釋: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 。
理解:顏淵對孔子及其道,仰高鑽堅;對孔子教人,循循善誘,博文約禮,欲罷不能;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顏淵之嘆,見其對孔子及其道體會知之深切。相關:漢·趙壹《非草書》:「博學餘暇,游手於斯,後世慕焉,專用為務,鑽堅仰高,忘其罷勞。
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出自:《論語·子罕》
解釋: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這樣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不會凋謝的。
深沉含義: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於改變初心。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出自:《禮記・學記》
解釋:玉不經過雕琢,不會成為器物;人不經過刻苦學習,就不會懂得處世的道理。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出自: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解釋: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並不衰減。
9、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後漢書·耿弇傳》
解釋: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❺ 要100句經典勵志文言文語錄高級一點的,,帶上翻譯,,必採納!!
古文經典勵志名句
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舉成名。——司馬遷
2、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幽窗小記》
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11、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
1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5、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16、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20、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
2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3、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24、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6、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27、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於我如浮雲。——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30、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3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爾後曉聲,觀千劍爾後識器。——劉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古文經典勵志名言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5、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0、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❻ 用於激勵人一定能成功 的文言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❼ 激勵,奮斗的文言文.有哲理的文言文.
多行不義必自斃。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一之為甚,其可再乎。
——《左傳》
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國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楚辭》
客有歌於郢中者,
其始曰下里巴人,
國中囑而和者數千人;……
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囑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管晏列傳》
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滑稽列傳》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貨殖列傳》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太史公自序》
——以上司馬遷《史記》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 司馬遷《報任安書》
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
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者也。
——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仰觀宇宙之大,
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游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王羲之《蘭亭集序》
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閣序》
人非堯舜,誰能盡善。
——李白《與韓荊州書》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原道》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韓愈《馬說》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沉浸濃郁,含英咀華。
——韓愈《進學解》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韓愈《送孟東野序》
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
——柳宗元《種樹郭橐tuo駝傳》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
之心而寓之酒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草木無情,有時飄零。
人為動物,惟物是靈。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有動乎中,必搖其精。
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
憂其智之所不能。
——歐陽修《秋聲賦》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蘇洵《心術》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
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
凡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佞。
——蘇洵《辨奸論》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前赤壁賦》
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
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
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蘇軾《三槐堂銘》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道何親,惟德是親。
鬼神何靈,因人而靈。
夫蓍shi,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
人靈於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
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
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
是故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春一秋,物故者新。
急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深谷。
——劉基《司馬季主論卜》
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
——方孝孺《深慮論》
❽ 古文中有什麼比較容易激勵人生的文章,要文章不要
報任安書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遺風矣。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抑鬱而無誰語。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若仆大質已虧缺,雖材懷隨和,行若由夷,終不可以為榮,適足以發笑而自點耳。
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賤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從上雍,恐卒然不可諱。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請略陳固陋。闕然不報,幸勿為過。
仆聞之,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托於世,列於君子之林矣。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丑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昔衛靈公與雍渠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爰絲變色:自古而恥之。夫中材之人,事關於宦豎,莫不傷氣,況忼慨之士乎!如今朝雖乏人,奈何令刀鋸之餘薦天下豪雋哉!仆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輦轂下,二十餘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備行伍,攻城野戰,有斬將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積勞,取尊官厚祿,以為宗族交遊光寵。四者無一遂,苟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可見於此矣。鄉者,仆亦嘗廁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議。不以此時引維綱,盡思慮,今已虧形為掃除之隸,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衛之中。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夫仆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歡。然仆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仆以為有國士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仆誠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強胡,昂億萬之師,與單於連戰十餘日,所殺過當。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賢王,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李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流涕,沫血飲泣,張空弮,冒白刃,北首爭死敵。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後數日,陵敗書聞,主上為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仆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慘凄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彼,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漢。事已無可奈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於天下。仆懷欲陳之,而未有路。適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未能盡明,明主不深曉,以為仆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遂下於理。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為誣上,卒從吏議。家貧,財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壹言。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此正少卿所親見,仆行事豈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仆又茸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悲夫!悲夫!
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仆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勵也。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士有畫地為牢,勢可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於圜牆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且西伯,伯也,拘於羑里;李斯,相也,具於五刑;淮陰,王也,受械於陳;彭越、張敖,南鄉稱孤,系獄抵罪;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於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於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已稍陵遲,至於鞭箠之間,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
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於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上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瑑,曼辭以自飾,無益於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書不能盡意,略陳固陋。謹再拜。
❾ 表達一個人必須努力奮斗的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表達一個人必須努力奮斗的文言文句子有;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4、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5、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6、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 列傳》
7、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8、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9、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誠廉》
10、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曹 學《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❿ 鼓勵的文言文句子
鼓勵人心的古文句子
1.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鶴林玉露》
2.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格言聯璧•處事》
3. 天下之事常成於困約,而敗於奢靡。——陸游
4.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5.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訓俗遺規》
6. 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練兵實紀•剛復害》
7.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8.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9. 丈夫不報國,終為貧賤人。——陳恭尹《射虎射石頭》
10.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11. 。——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12.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13.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
14.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魏徵
15.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16. 命為志存。——朱熹
17.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8.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19.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20.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