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弓滿
A. 用弓箭最好的古文怎麼說
以弓矢為最
矢:箭
B. 宣王好射 文言文翻譯,齊宣王用過的弓「不過三石」,為什麼左右卻說齊宣王用弓「不下九石」
1、齊宣王用過的弓「不過三石」,為什麼左右卻說齊宣王用弓「不下九石」
左右在投齊宣版王「說權人之謂已能用強弓」的愛好,來討好齊宣王。
2、「豈不悲哉?」齊宣王究竟悲在哪裡?
齊宣王的可悲之處就在他被人蒙騙,自己卻終生不知道。
3、本文要說明的道理是什麼?
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彼知己,洞察秋毫。
C. 在文言文中思源弓繳而射之的之的意思
您說的這一句話應該是「思援弓繳而射之」。
之:人稱代詞,它,指代鴻鵠回(即大雁)。
【原答文】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選自《孟子·告子》)
【譯文】
譬如下圍棋,只是小技術; 但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是不會會下棋的人有很少,不專心致志的學就不能學好。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大師。他曾經教了兩個徒弟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徒弟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完全按照弈秋說的去做;另一人(樣子)雖然也在聽講,心裡卻老想著將要有大雁飛過來,該怎麼樣拉開弓箭將它射下。雖然兩人一起跟弈秋學習,他卻遠不如人家。這是因為他不如人家聰明嗎?當然不是啊!
D. 文言文驚弓之鳥的翻譯
驚弓之鳥
出處:《戰國策》
原文:
異日(1)者,更羸(gēng
léi)(2)與魏王處京台(3)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4)魏王曰:「臣為王引(5)弓虛發(6)而下鳥(7)。」魏王曰:「然則(8)射可至此乎(9)?」更羸曰:「可。」
有間(10),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11)也。」王曰:「先生何以(12)知之?」對曰:「其飛徐(13)而鳴悲。飛徐者,故(14)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15),而驚心未去(16)也。聞弦音引(17)而高飛,故(18)瘡(19)隕(20)也。」
譯文:
從前,更贏(人名)和魏國國王在一個高台之上,仰望看見飛鳥,更贏對魏王說:「我可以為您(表演)拉(空)弓發虛箭但使鳥掉下來。」魏王說:「是嗎,射箭的技術可以達到這種程度嗎?」更贏說:「可以。」
一會,有大雁從東邊飛過來,更贏用虛發使(大雁)掉下來了。魏王說:「啊,射箭的技術可以達到這種程度啊?」更贏說:「這鳥是遭過殃(受過箭傷)的。」魏王說:「先生你怎麼知道呢?」回答說:「它飛得慢並且鳴叫的聲音悲涼。飛得慢的原因,是有舊傷,鳴叫悲涼的原因,是離群的時間很長了。老傷沒好那麼驚懼的心就沒過去。聽到弓弦的聲音,努力舞動翅膀往高處飛,老傷發作就掉下來了。」
注釋:
(1)異日:往時,從前。
(2)更羸:戰國時的名射手。
(3)京台:高台。
(4)謂:對…說。
(5)引:拉。
(6)虛發:只拉弓不放箭。
(7)下鳥:使鳥落下。
(8)然則:既然如此。
(9)乎:嗎
(10)有間:過了一會兒
(11)孽:通「櫱」,病,孤獨。
(12)何以:就是「以何」,憑什麼、怎麼就。
(13)徐:慢慢地,緩慢。
(14)故:原來。
(15)未息:沒長好。
(16)去:消除。
(17)引:展翅伸長
(18)故:所以。
(19)括弧中的「發而」兩字是根據文意補充的。
(20)隕:從高處墜落。
E. 文言文:整弓復制中之,觀者誦讀嘆。帝親賜酒勞之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何灌,字仲源,開封祥符人。
陪遼使射玉津園,一發破的,再發則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禮讓客耳。」整弓復中之,觀者誦嘆,帝親賜酒勞之。
(何灌)重新拿起弓又射中了(紅心),看的人都贊嘆不絕,皇帝親自賞賜美酒慰勞他
F. 近以示弓工 文言文翻譯
近以示弓工:近來把它給造弓的工匠看。
脈理皆邪:木頭的紋理都不正。脈理,指木紋。
數延見:經常召見。數(shu ),屢次。
務:事務。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G. 文言文驚弓之鳥的譯文
選自:《戰國策》驚弓之鳥作者:未知
[文言文/古文原文]:異日者,更贏與魏王處京台之下,仰見飛鳥,更贏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鳥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可。」
[文言文翻譯/解釋]:從前,更贏(人名)和魏國國王在一個高台之上,仰望看見飛鳥,更贏對魏王說:「我可以為您(表演)拉(空)弓發虛箭但使鳥掉下來。」魏王說:「是嗎,射箭的技術可以達到這種程度嗎?」更贏說:「可以。」
[文言文/古文原文]:有間,雁從東方來,更贏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
[文言文翻譯/解釋]:一會,有大雁從東邊飛過來,更贏用虛發使(大雁)掉下來了。魏王說:「啊,射箭的技術可以達到這種程度啊?」更贏說:「這鳥是遭過殃(受過箭傷)的。」魏王說:「先生你怎麼知道呢?」回答說:「它飛得慢並且鳴叫的聲音悲涼。飛得慢的原因,是有舊傷,鳴叫悲涼的原因,是離群的時間很長了。老傷沒好那麼驚懼的心就沒過去。聽到弓弦的聲音,努力舞動翅膀往高處飛,老傷發作就掉下來了。」
H. 《弓與矣》古文意思
應該是《弓與矢》
原文:
一人曰:「吾弓良,無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無所用弓。」後羿聞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大意:
一個人說:「我的弓精良,什麼箭都不用。」另一個說:「我的箭特好,什麼弓都用不著。」後羿聽後說:「沒有弓,你怎麼能把箭射出去?沒有箭,你又怎麼能射中靶子呢?」於是叫他們把弓和箭合在一起,然後教他們射箭。
I. 文言文《唐太宗論弓矢》的翻譯
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動而發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注釋 皇上對太子少師蕭瑀說:」朕小時侯喜好弓箭,擁有好弓十幾把,自己覺得沒有比這些再好的了,近來把它給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卻說」都不是好弓」,朕就問他原因.他說:木頭的紋理都不正,射出的箭也不會直.」朕才想到熟悉的卻東西也不能達到分辨出好壞.朕靠著弓騎平定四方統一全國,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更何況天下大事了,哪能夠全都知道?」於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員輪換住在在中書省,多次召見,問他們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J. 求:古文形容一個人的弓箭很利害的詞句
唐代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四首之一: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形容漢代飛將軍李廣射箭技術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