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嘗文言文翻譯

嘗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2 16:10:41

A. 親嘗湯葯文言文翻譯仁孝聞天下中聞字解釋

親嘗湯葯:親自品嘗湯葯;

仁孝聞天下:孝順的品行天下皆知。

B. 管寧割席文言文 翻譯

【原文】
管寧、華歆①xīn)共②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③而喜竊見管神色乃擲④去之。又嘗⑤同席讀書,有乘軒服冕⑥(miǎn)過門者,寧讀如故⑦,歆廢書⑧出觀⑨。寧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譯文】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菜,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仍依舊揮動著鋤頭不停,把它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後看到了管寧的神色又扔了它。他們又曾經同坐在同一張座位上讀書,有個坐著華貴車輛帶著官帽的人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釋義】
①管寧:字幼安,漢末魏人,不仕而終。華歆:字子魚,東漢人,桓帝時任尚書令,入魏後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來,舉起 ④擲:扔。 ⑤去:拋去。 ⑤嘗:曾經,從前。 ⑥乘軒服冕:復詞偏義。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華貴車輛。軒:古代的一種有圍棚的車,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這里指貴官。 ⑦如故:像原來一樣。如:像。 ⑧廢書:放下書 。廢:放下。 ⑨觀 :看 ⑩席:坐具,坐墊。古代人常鋪席於地,坐在席子上面。現在擺酒稱筵席,就是沿用這個意思。 ⑾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你

【心得體會】
「管寧割席」的故事傳頌至今,人們一直把管寧作為不慕榮華,不貪金錢的典型加以宣傳。但管寧不能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採取絕交的態度,實在過於片面。
管寧因朋友的一二細節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標准,便斷然絕交,未免苛求於人,也過於絕情寡義。而但僅以這兩件小事就斷定華歆對財富、官祿的嚮往之心,未免以偏概全,片面武斷。但是,他很有定力,而且他發現了與華歆不志同道合,遲早會割席!

C. 卧薪嘗膽文言文翻譯

原文:

勾踐之圍會稽也,嚼然嘆曰:「各終於此乎?」種曰:「湯系夏回台,文王囚麥里,晉重斗答奔翟,齊小白奔苦,其卒王霸。①由是觀之,何速不為福乎?」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②女志會稽之恥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織,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賓客,贓貧弔死,與百姓同其勞。

譯文:

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中,他長嘆道:「我在這里完了嗎?」文種說:「商場曾被關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晉文公重斗(曾遭攙言)出奔翟國,齊桓公小白避亂到苔國,他們最終建立了霸業,由此看來,(憂患)為什麼就不能轉化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後,越王勾踐返回國土,於是親身經歷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膽放在座位旁,坐處卧處抬頭就看到苦膽,吃飯也嘗苦膽,常自語:「你忘了會稽失敗的恥辱了嗎?」他親自去耕種,他夫人親自織布,吃飯不放肉,不穿有兩種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禮待賢士,厚待賓客,救濟貧窮的人家,慰問死者的家人,與百姓一樣勞苦。

D. 愚人食鹽,文言文翻譯

從前,有一個愚人,到別人家去做客。主人請他吃飯,愚人覺得菜的味道太淡。主人聽了之後,立刻在菜里又加上一些鹽。愚人吃了後,感覺這菜餚十分美味。於是對自己說:「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為有了鹽。很少就如此美味,何況多了?」愚人他沒有智慧,就只吃鹽(不吃菜)。(只吃鹽)味覺敗壞,反而成為他的禍患。

(4)嘗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原文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反為其患。

字詞翻譯

昔:從前

聞已:聽罷

益:增加

所以:表原因

緣:因為

口爽:味覺敗壞

道理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變成了謬誤。

"返"通「反」,是通假字,意為「反而,反倒」。

E. 白居易嘗因論事文言文的翻譯

【甲文】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節選自《史記·陳涉世家》)
【乙文】白居易嘗因論事,言「陛下錯」,上①色庄而罷,密召承旨②李絳,謂:「白居易小臣不遜,須令出院③。」絳曰:「陛下容納直言,故群臣敢竭誠無隱。居易言雖少思,志在納忠。陛下今日罪之,臣恐天下各思箝④口,非所以廣聰明,昭聖德也。」上悅,待居易如初。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①上:指唐憲宗李純 ②承旨:官名③出院:指離開翰林院④箝:夾住,今寫作「鉗」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今或聞無罪( )
(2)故群臣敢竭誠無隱 (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扶蘇以數諫故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B.二世殺之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C.昭聖德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B.居易言雖少思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翻譯下列句子。
(1)上使外將兵
譯句:
(2)陛下今日罪之
譯句:
4.扶蘇因「 」而當立不立;白居易雖因「 」引得唐憲宗不快,但唐憲宗最終「待居易如初」,這說明唐憲宗是個 的人。

F. 嘗怎麼翻譯 (文言文)

嘗:曾經 慍:生氣

G. 愛民如子文言文翻譯

愛民如子文言文

《新唐書·循吏傳》出自唐代孫樵。

原文:何易於,不詳何所人及何以進。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與賓屬泛舟出益昌旁, 索民挽纖。易於身引舟。朴驚問狀,易於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勞。」朴愧,與賓客疾驅去。

譯文:何易於,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和通過什麼途徑做官的。他擔任益昌縣令。益昌離州有四十里遠,刺史崔朴曾經在春天帶著賓客乘船路過益昌附近,讓百姓挽纖拉船,何易於親自挽纖拉船。崔朴驚訝地詢問情況,何易於說:「剛到春天,老百姓都在耕種養蠶,惟獨我沒事情做,可以把責任那勞累。」崔朴慚愧,和賓客們急忙騎著馬離開了。



(7)嘗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句子翻譯是文言文考查的重點,翻譯時要落實到字詞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譯有兩種形式: -是直譯,即用現代漢語對原文進行機械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一是意譯, 即不採取實詞虛詞字字都落實的辦法,僅是根據文章的意思翻譯,做到盡星符合原文的意思。但無論是採取直譯還是意譯都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真領會原文,把詞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義。比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絕境」就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現代漢語的「沒有出路的境地」。因為從全文看,那裡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無著落的問題,因此,「絕境」 應是」與世隔絕的地方」。

(二)翻譯時要落實好關鍵詞語。如翻譯《狼》中的"其一犬坐於前」,關鍵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像狗一樣」,才能正確翻譯出這個句子。關鍵詞語落實了,句子翻譯就比較順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較多,翻譯時應注意補充。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譯為」第一次擊鼓,士氣振作;第二次(擊鼓),士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泄盡了。」這里的「再」「三」後應補譯上「鼓" (擊鼓)。

(四)-般用直譯,如直譯不便表達意思時,則用意譯。如」明察秋毫」,直譯為「能看清楚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 這樣翻譯無法表意,應意譯為「能看清楚很細小的問題」。

(伍)有些詞可以略去不譯。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詞只起表達語氣的作用,有時可以不譯;有的助詞只是表示停頓,也無需譯;有的字在句中沒有意義,只是為湊足音節,可略去不譯;有的字只是起某種連接作用,也可不譯。如「夫戰,勇氣也」,此處的「夫"是發語詞,翻譯時應刪去;漢如"久之,目似瞑」,此處的」之」是音節助詞,用在表示時間的詞之後湊足音節,無需譯。

(六)凡屬地名、人名、名、年號、帝號以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都可照抄不譯。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出師表》),"侍中」 「侍郎" 是名,「郭攸之」「費禕」「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義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譯。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語序和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應調整語序,使之與現代漢語的表達順序相同。如介賓短語後置句、賓語前置句、主謂倒裝句、定語後置句等。如「屠懼,投以骨」(《狼》),應譯為「屠戶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啃)"」。

另外,還應注意的是,譯文要保持原文的語氣,是述的應譯成陳述語氣,是感嘆的應譯成感嘆語氣,是疑問的應譯成疑問語氣。



H. 文言文「嘗」一般翻譯成什麼

文言文「嘗」有5種意思:

①<名>祭祀名。

②<動>品嘗。

③<動>試一試,試探。

④<動>經歷。

⑤<副>曾經。

I. 文言文翻譯

阮籍曾從容不迫地對他說:「我平時曾經游歷過東平,喜歡那裡的風土人情。」司馬昭很高興,便授予他東平相的職位。
附:阮籍傳全文選自《晉書》中列傳第十九:

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瑰傑,志
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
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
忽忘形骸。時人多謂之痴,惟族兄文業每嘆服之,以為勝己,由是咸共稱異。
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一言,自以不能測。太
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籍詣都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台之位,
英豪翹首,俊賢抗足。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而下走為首。昔子
夏在於西河之上,而文侯擁彗;鄒子處於黍谷之陰,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韋帶之士,
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禮下之者,為道存也。今籍無鄒、卜之道,而有其陋,猥
見采擇,無以稱當。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餘稅。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
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謬恩,以光清舉。」初,濟恐籍不至,得記欣然。遣卒迎
之,而籍已去,濟大怒。於是鄉親共喻之,乃就吏。後謝病歸。復為尚書郎,少時,
又以病免。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籍因以疾辭,屏於田裡。歲余而爽誅,時人服
其遠識。宣帝為太傅,命籍為從事中郎。及帝崩,復為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高貴
鄉公即位,封關內侯,徙散騎常侍。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
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鍾會數以時事
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於帝曰:
「籍平生曾游東平,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
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殺母者,
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
而以為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
若。」眾乃悅服。
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
恆游府內,朝宴必與焉。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籍沈醉忘作,臨
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
清壯,為時所重。
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
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一蒸肫,
飲二斗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楷弔唁畢便去。或問楷:「凡吊者,主哭,
客乃為禮。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
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時人嘆為兩得。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
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
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鄰家少婦有美
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卧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
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盪而內淳至,
皆此類也。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
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於是賦《豪傑
詩》。景元四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籍能屬文,初不留思。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為世所重。著《達庄論》,敘
無為之貴。文多不錄。
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
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岩谷,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人先生傳》,其
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為目前
檢,言欲為無窮則。少稱鄉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獨不見群
虱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
自以為得繩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虱處於褌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處域
內,何異夫虱之處褌中乎!」此亦籍之胸懷本趣也。

譯文為:
《阮籍傳》譯文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父親阮,魏國的丞相掾,在當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偉,志氣開闊奔放,傲然獨立,任性不受羈絆、喜怒不顯露在表情上。他博覽群書,尤其喜好《老子》《莊子》。嗜酒並能夠長嘯,又很會彈琴。當他得意時,竟忘記了自己的形骸和舉止。當時人多說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長阮文業每每贊揚佩服他,認為他超過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齊稱贊他奇異的才能。
阮籍本有劑世之志,正當魏晉之際,天下多有變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為此不參與世事,便經常飲酒至醉。文帝司馬昭想為武帝司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沒有說話的機會才中止。鍾會多次問他一些時問題,想趁機找出差錯來治他的罪,阮籍以大醉而豁免。在文帝輔政時,阮籍曾從容不迫地對他說:「我平時曾經游歷過東平,喜歡那裡的風土人情。」司馬昭很高興,便授予他東平相的職位。阮籍騎著毛驢到任,拆毀了原來的府宅屏障,以便內外相望。法令輕平簡約,十來天便回京,司馬昭推薦他做大將軍從事中郎。
到了司馬昭辭讓九賜之封的時候,公卿要輔助他登帝位,讓阮籍起草勸進書,阮籍喝得大醉忘記了起草,公卿們臨到公府時,讓人來取,見阮籍在伏案醉眠。使者把這事告訴他,阮籍寫在案上,讓人抄寫,沒什麼改動,言辭十分清正難辯,被當時的人所推重。
阮籍雖然不拘於禮教,但是講話言辭深遠,不評論別人的好壞。天性特別孝順,母親死時,他正和別人下圍棋,對弈者請求中止,阮籍留對方一定下完這一局。事後飲酒二斗,大哭一聲,吐血好幾升,母親下葬時,他吃了一隻蒸豬,喝了兩斗酒,然後與靈柩訣別,話說罷了,又一聲慟哭,於是又是吐血幾升。傷害了身體,骨瘦如柴,幾乎喪了生命。裴楷前往憑吊,阮籍披頭散發,箕踞而坐,醉眼直視,裴楷弔唁完畢就離去。 阮籍又會做青白眼,見到崇尚禮義的世欲之士,就用白眼相對。嵇喜前來吊喪時,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興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聽說之後,便帶著酒,挾著琴造訪了他,阮籍很高興,便現出青眼。因此禮義世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馬昭總是保護了他

熱點內容
什麼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2 11:04:17 瀏覽:624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
優化的英語 發布:2025-07-12 07:23:08 瀏覽:772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