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新境美術

新境美術

發布時間: 2020-11-22 16:16:33

A. 現實主義美術是怎樣誕生的

現代主義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國的印象主義。
19世紀80年代,法國的後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畫家們提出的「藝術語言自身的獨立價值」、「繪畫不作自然的仆從」、「繪畫擺脫對文學、歷史的依賴」、「為藝術而藝術」等觀念,是現代主義美術體系的理論基礎,所以,法國後印象主義畫家P.塞尚這位在作品中追求繪畫語言的幾何結構和形體美感的畫家,被人們稱作「現代繪畫之父」。
較為明顯的現代主義繪畫風格首先是在法國野獸主義畫家們的作品中出現的。以H.馬蒂斯為代表的一群年輕畫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龍中,展出了一批風格狂野、藝術語言誇張、變形而頗有表現力的作品,被人們稱作「野獸群」,由此「野獸主義」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輕畫家以P.畢加索、G.布拉克為代表,在法國推出立體主義繪畫。立體主義的原則最初出現在畢加索的油畫《亞威農少女》中。這幅畫被認為是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分水嶺。立體主義用塊面的結構關系來分析物體,表現體面的重疊、交錯的美感,是立體主義追求的目標。野獸主義和立體主義都從非洲雕塑中吸收了養料,它們的藝術語言與傳統法則相去甚遠,標志著現代主義已進入自我確立的階段。與此同時,在德國1905年組織的橋社、1909年成立的青騎士社等表現主義社團崛起。它們的美學目標和藝術追求與法國的野獸主義相似,只是帶有濃厚的北歐色彩與德意志民族傳統的特色。如果說表現主義受工業科技的影響,表現物體靜態的美,那麼在義大利興起的未來主義則在現代工業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體的方法來表現運動的場面和動的感覺。他們還熱衷於用線和色彩描繪一系列重疊的形和連續的層次交錯與組合,並且試圖用線來描繪光和聲音。
上述思潮和運動,特別是未來主義,在雕塑領域內均有所反映。未來主義的畫家和雕塑家U.博喬尼於1912年4月簽署關於雕塑藝術的宣言,並把未來主義的原則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為《在空間連續的形》(1913)。 相應的現代主義美術思潮在20世紀初的俄國也相當活躍。除了受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影響產生的一些社團外,俄國的構成主義對現代藝術探討如何表現工業美方面有獨特的貢獻。
抽象主義的美術作品最早於1910年前後產生。首先從事抽象主義藝術創造的是參與德國青騎士社活動的俄國畫家W.康定斯基。他用點、線、面的組合、構成,參照音樂的表現語言,用繪畫來傳達觀念和情緒。他的著作《論藝術中的精神》(1912)、《點、線、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義的理論基礎。作為實踐家,他主要從事抒情抽象繪畫的創造,但同時也在幾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國的畫家K.C.馬列維奇於1913年左右創建的至上主義,屬於幾何抽象的范疇。至上主義在平面構成上的努力,在探討藝術的虛、空、無方面的嘗試,應該說是有意義的。真正奠定幾何抽象主義理論基礎和在藝術實踐上有突出貢獻的是荷蘭畫家P.蒙德里安創建的風格派(或稱新造型主義)。在整個20世紀,抽象主義基本上遵循著抒情的抽象和幾何的抽象兩個方面發展,只是在各個階段有所變化而已。
康定斯基:《第一抽象水彩畫》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瑞士蘇黎世出現的達達主義社團,影響波及歐美各國。在法國、德國都有達達美術社團。達達主義反對戰爭,反對權威和反對傳統,同時也反對藝術,反對一切,作為社團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達達的虛無主義和反傳統的精神,貫穿在整個西方現代文藝的進程之中。在平面的繪畫中採用拼貼手法,把偶然性、機遇性運用在美術創作中,是達達對現代美術的貢獻。
超現實主義的社團是從達達內部分化出來的。它用建設性的態度對待藝術創作,以取代達達主義的破壞和挑戰。它直接從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中汲取思想養料,並以弗洛伊德的理論作為這一藝術運動的指導思想。超現實主義的美術家們從兒童、精神病患者、夢境中汲取靈感,致力於探討人類經驗的先驗層面,試圖突破現實觀念,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糅合,以達到一種絕對的和超現實的境界。超現實主義者常常採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結合、無意識的發現、現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寫實與抽象的語言在他們的作品兼而有之。從1924年以後到30年代末,是超現實主義美術的活躍期。30年代以後,作為藝術運動,超現實主義逐漸冷寂,但許多重要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仍然活躍於歐洲和美國畫壇。
波伊斯:《向兔子解釋圖畫》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曾在美國產生的抽象表現主義(又稱行動繪畫或紐約畫派),是集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視個性、重視風格的現代派繪畫頂峰。抽象表現主義強調創作者行動的自由性、自動性和無目的性,把創作行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經孕育著以創作者的行動作為藝術傳播媒介的因素。
杜尚:《乾燥的便盆》
繼抽象表現主義之後產生的硬邊抽象、後繪畫性的抽象是幾何抽象主義在新形勢下的變化和發展,也說明藝術從強調主觀感情到側重於客觀表現的轉變。這種轉變在與抽象表現主義完全相悖的波普藝術中表現得更為明顯。波普藝術的興起,說明西方的現代主義向後現代主義轉變。當然,對於後現代主義這一概念,西方美術史論家們的論說很不一致。首先在建築中使用的後現代主義,當然是一個相對的、模糊的、充滿著爭論的概念。嚴格地說,後現代主義是不能與現代主義截然分開的。後現代主義加以弘揚的許多方法與原則,在現代主義的美術中已經嘗試過、試驗過,只是在後工業社會里把個別的方法和原則加以極端的發展和誇張。後現代主義在某些方面也確實是現代主義的反撥。然而,現代主義的審美原則仍然強烈地影響著當代西方的美術家們。新表現主義、新超現實主義、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興起,多少說明了這個問題。在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美術思潮的變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藝術中的主觀與客觀、理性與感性、人性與共性、風格特徵的加強與消失、人性與機械性、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藝術的審美與反審美,永遠是使藝術家困惑並驅使他們去不斷探索的課題。在藝術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常常會產生此長彼消或彼長此消的狀況,尤其在工業化社會和後工業化社會,這種狀況更是常見。觀念藝術及其他後現代派思潮之所以那末驚世駭俗,就是因為它們不僅和傳統藝術背道而馳,而且在向現代主義挑戰。但是,歷史本身似乎在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藝術發展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藝術的本身進程猶如社會本身的進程一樣,本身具有一種自我調節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舉的種種兩極之間尋求平衡。當然,平衡是短暫的、臨時的,不平衡則是絕對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滿著矛盾,藝術才不斷向前發展。即使在發展過程中充滿著矛盾和曲折,整個趨勢則是向前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主義藝術應該被認為是對現實主義的一個有力補充。或者說,現代主義是一個新的藝術表現體系,它有別於現實主義,更與現代工業社會的時代節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經獲得了與現實主義共存的力量。
雷斯:《法國式的場景》
特徵 既然現代主義美術是西方進入壟斷主義時代以後產生的,是伴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這個時代政治、經濟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變革,反映了這個時代人們極其復雜、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極為深刻的哲學思考。不同於現實主義的是,現代主義的美術在對待社會、人、自然與自我的關繫上失去了平衡,關系是扭曲的。這樣,現代主義的美術家似乎是超脫社會、超脫自然的人,他們不直接描寫社會和人生(少數藝術家例外),但他們的作品影射著社會和人生,採用的語言是荒誕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們的作品中,可以感覺到這些藝術家表現了現代人們(包括藝術家們自己)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感覺到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消極、悲觀和失望的情緒,感覺到他們思想上強烈的虛無主義。正是現代主義美術作品的這些特徵,使它們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歷史的和審美的價值。因為它們正是西方現代社會和現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寫照。
對現代主義美術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現代主義的美術家們對待現代科學和機械文明的心理和態度是復雜的。在有些藝術家的實踐(如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和構成主義)中,試圖反映社會的這一深刻變革,而在大多數美術家的作品中,對工業文明採取迴避和超然的態度。他們對工業社會人性的貶值、機械的升值表示不滿。但這絲毫並不意味著現代主義美術的主流與工業社會的進程相反。事實上,工業、科技文明劇烈地改變著現代社會的面貌,從精神上有力地推動了現代藝術的迅速變化。
現代主義藝術最早從康德的先驗唯心主義武庫中汲取了養料,同時又受到現代哲學思潮,特別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榮格、薩特等人的哲學、心理學的強烈作用。尼採的學說,不僅對德國的表現主義運動起過推動作用,也對整個現代主義的文藝運動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他否定權威,主張發揮以人的意志、本能為基礎的創造力,蔑視中產階級的文明和虛偽道德,對無意識和本能的推崇,對世界前途的悲觀主義,在現代主義的各個流派的理論和實踐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他的「無意識才是精神的真正實際」,是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理論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論的引導下,超現實主義以及其他流派的美術家們用多種手法挖掘人們精神世界的深層,其後果是一方面開拓新的藝術表現領域,另一方面使藝術語言趨向荒誕和怪異。自然不少作品創造了荒誕、怪異的新境界。
現代主義美術比起以寫實和模仿為基礎的傳統美術來,具有象徵性、表現性和抽象性的特點。現代主義多流派標榜自己是反傳統的,實際上它可能完全拋棄傳統。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含有學院派特徵的寫實主義傳統。在對待歷史遺產方面,它們更重視對原始社會藝術、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美術、希臘古風時期美術、歐洲中世紀美術的研究。自印象主義之後,西方美術家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繪畫、工藝品的表現語言上,探索寫意的表現手法。野獸主義、
立體主義的美術家們直接受益於非洲雕塑。同時,中東的伊斯蘭教美術和大洋洲的藝術遺產,也是現代主義藝術家們研究的對象。上述人類歷史上的美術遺產均為現代主義美術家們提供了有益的養料。
總的說來,20世紀以來西方的現代主義美術,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的需要,創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類經典文化的作品,但遠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論都是無可非議的,更不用說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傾向頗值得研究。對於現代主義美術不加分析地一味贊揚是不可取的,而視現代主義為洪水猛獸、拒之於門外,不讓人們接觸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國80年代以來藝術創造和理論的繁榮、活躍,除了社會、經濟的推動這些主要因素之外,與包括西方現代主義在內的外國文藝提供的可用來參考、借鑒的豐富資料不無關系。
夠嗎?

B. 西方美術的不同時期美術的特點

西洋美術(英語:Western art)以西方造型藝術為主,包含繪畫、雕刻和建築等
1.奴隸社會時代
進入奴隸社會,那些文明古國譜寫了人類美術史的輝煌篇章。
美索不達米亞(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又稱兩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倫王國的「漢漠拉比法典」浮雕,亞述王國那些表現戰爭和狩獵的緊張場面、手法極為寫實、充滿激烈動勢的浮雕。
古埃及的龐大金字塔建築,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嚴的獅身人面像。
古希臘的自由民主創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築、雕刻和繪畫作品,其中留存於世的不少健美而優雅的雕刻形象,如《擲鐵餅者》、《米洛斯的維納斯》等,尤其具有無窮的魅力。
古羅馬美術承繼著古希臘的傳統,但羅馬人的美術更傾向於實用主義。規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競技場和萬神廟是古羅馬建築的傑出代表。而曾被維蘇威火山灰掩埋達1700多年的龐貝壁畫,則給我們展示了古羅馬繪畫的獨特面貌。

2.封建社會時代
自公元476年開始,歐洲歷史進入封建中世紀。受基督教制約,中世紀美術不注重客觀世界的真實描寫,而強調所謂精神世界的表現。建築的高度發展是中世紀美術最偉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藝術上的創造性。與宗教建築相結合,雕刻、鑲嵌畫和壁畫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3.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美術以堅持現實主義方法和體現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在追溯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精神的旗幟下,創造了最符合現實人性的嶄新藝術。
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美術的三位代表。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其傑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皆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基羅則在雕刻、繪畫和建築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藝復興藝術水平的典範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偉健壯,氣魄渾宏。拉斐爾則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聖母形象最為成功。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

4.17世紀時期
17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巴洛克美術,它發源於義大利,後風靡全歐。其特點是追求激情和運動感的表現,強調華麗絢爛的裝飾性。這一風格體現在繪畫、雕塑和建築等各個美術門類中。佛蘭德斯的魯本斯是巴洛克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熱情奔放、絢麗多彩的繪畫對西方繪畫具有持久的影響。同時代的現實主義大師如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5.18世紀時期
18世紀羅可可風格在法國興起,隨後波及歐洲其他國家。羅可可美術的特點是追求華麗纖巧和精緻。代表畫家有法國的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納爾。隨著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到來,進步的美術家們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臘古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開展了一場新古典主義藝術運動。其代表畫家是法國的大衛和安格爾。浪漫主義隨著新古典主義的衰落而興起。法國的熱里柯的《梅杜薩之筏》被視為浪漫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而這一運動的主將卻是德拉克洛瓦,其繪畫色彩強烈,用筆奔放,充滿強烈激情,代表作有《希奧島的屠殺》和《自由引導人民》等。法國呂德的《馬賽曲》和卡爾波的《舞蹈》都是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塑作品。

6.19世紀時期
19世紀中期是現實主義美術蓬勃興旺的時期。法國畫家庫爾貝是現實主義的倡導者,他的代表作《奧南的葬禮》堪稱繪畫中的「人間喜劇」,而《石工》則深刻揭示了社會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勤勞朴實的農民畫家米勒,以醇厚真摯的感情,歌頌了辛勤勞作的農民。政治諷刺畫家杜米埃創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誇張的石版畫和油畫。德國女版畫家柯勒惠支,以社會民主主義思想和鮮明的個人風格創作了反映工人運動和農民革命的系列銅版畫和石版畫。俄羅斯的批判現實主義產生了列賓、蘇里科夫等傑出畫家。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品質。
19世紀後期在法國產生了印象派。此派繪畫以創新的姿態出現,它反對當時已經陳腐的古典學院派的藝術觀念和法則,受到現代光學和色彩學的啟示,注重在繪畫中表現光的效果。代表畫家有馬奈、莫奈、雷諾阿、德加、畢沙羅、西斯萊等。繼印象派之後還出現了新印象派(代表畫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後印象派(代表畫家是塞尚、梵高和高更)。而實際上後印象派與印象派在藝術主張並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繪畫著力於表現自己強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線條奔放。高更的畫多具有象徵性的寓意和裝飾性的線條和色彩。法國畫家塞尚(1839-1906)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都有新的創造,他的繪畫則追求幾何性的形體結構,他因而被尊稱為「現代藝術之父」。他的繪畫源泉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現實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話。

7.20世紀時期至今
20世紀以來,現代美術呈現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態的局面。1905年誕生的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繪畫,強調形的單純化和平面化,追求畫面的裝飾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繪畫繼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則,將自然物象分解成幾何塊面,從而從根本上掙脫傳統繪畫的視覺規律和空間概念。隨著德國1905年橋社和1909年藍騎士社的先後成立,表現主義作為一種重要流派登上畫壇,此派繪畫注重表現畫家的主觀精神和內在情感。1909年在義大利出現了未來主義美術運動,此派畫家熱衷於利用立體主義分解物體的方法表現活動的物體和運動的感覺。抽象主義的美術作品大約於1910年前後產生,其代表畫家有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和荷蘭畫家蒙德里安,而兩人又分別代表著抒情抽象和幾何抽象兩個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產生的達達主義思潮,此派藝術家不僅反對戰爭、反對權威、反對傳統,而且否定藝術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上胡須,並將小便池作為藝術品,便是達達主義思想的體現。隨著達達主義運動消退,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此派畫家以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夢幻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力圖展現無意識和潛意識世界。其繪畫往往把具體的細節描寫與虛構的意境結合在一起,表現夢境和幻覺的景象。代表畫家有恩斯特、馬格利特、夏卡爾、達利、米羅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產生的以波洛克、德"庫寧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綜合了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的特點,強調畫家行動的自由性和自動性。
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的波普藝術,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和各種報刊圖片作拼貼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代表人物有美國畫家約翰斯、勞生柏、沃霍爾等。
而70年代興起的超級寫實主義(或稱照相寫實主義)運動,其主要特徵是利用攝影成果,進行客觀的復制和逼真的描繪。代表畫家有克洛斯、佩爾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漢森最為著名。除上述之外,可以歸入現代藝術范疇的還有偶發藝術、大地藝術等。其許多藝術活動已經超出了美術的范圍。

C. 美術有哪些基礎知識

1、三度空間。指由長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縱深)三個因素構成的立體空間。繪畫中,為真實地再現物象,必須在平面上表現出三度空間的立體和縱深效果。

2、量感。藉助明暗、色彩、線條等造型因素,表達出物體的輕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覺。如山石的凝重,風煙的輕逸等。繪畫中表現實在的物體都要求傳達出對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實在感。運用量的對比關系,可產生多樣統一的效果。

3、空間感。在繪畫中,依照幾何透視和空氣透視的原理,描繪出物體之間的遠近、層次、穿插等關系,使之在平面的繪畫上傳達出有深度的立體的空間感覺。

4、體積感。指在繪畫平面上所表現的可視物體能夠給人以一種佔有三度空間的立體感覺。在繪畫上,任何可視物體都是由物體本身的結構所決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塊面所組成的。因此,在繪畫上把握被畫物的結構特徵和分析其體面關系,是達到體積感的必要步驟。

(3)新境美術擴展閱讀

美術來源

歐洲17世紀開始使用「美術」這一名詞時,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活動。及其產物,如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舞蹈等。

也有 認為「美術」一詞正式出現應在18世紀中葉。18世紀產業革命後,美術范圍益見擴大,有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東方還涉及書法和篆刻藝術等。中國五四運動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近數十年來歐美各國已不大使用「美術」一詞,往往以「藝術」一詞統攝之。

工具材料

油畫是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畫成的。以油劑(亞麻仁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操作的的一個畫種。

表現方法

傳統的油畫家採用焦點透視法作畫。在畫面構成上,它講究畫面景物充實,按自然的秩序布滿畫面,呈現出自然的真實境界。

D. 請問什麼是新的視覺藝術領域

汗~這是比較抽象的一句話
就是在視覺藝術原有方面發展出來的新的可以歸為視覺藝術的領域
這個領域是個很概括的詞 可以指視覺藝術的一個范圍
也可以指視覺藝術的一個時間段

視覺藝術是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直觀形象的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築藝術、實用裝飾藝術和工藝品等。 視覺藝術是一種感受的方式,它也就是造型藝術。它的特點是所選用的材料是多方面的,木、泥、銅、布多種多樣;所表現的形態主要為三維的立體形態,既或是平面的兩維繪畫作品,也會因為色調變化和透視原則的運用,而使人們有三維感覺;視覺藝術的另一特徵是它的靜態的、凝固的特點,是在某一時間斷面上凝固的審美客體。不過靜態的視覺藝術也可以產生動態的效果。 除了國畫、油畫、版畫、攝影等大類別,其他的如漆畫、粉畫、速寫、根雕、木雕、剪紙等等,均具備以上所談及的藝術特徵

E. 西方藝術流派主要有哪些

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風格、新印象畫派、攝影流派、立體派。

藝術流派,是一定歷史時期內,思想傾向、審美趣味、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某些藝術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結合而成的統一體,或稱藝術集團或派別。它在嚴格意義上指有共同的思想傾向、藝術觀點,並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結社名稱的藝術家團體或畫家群體。

中國流派有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江西詩派、香山九老、尋根文學、戰後派、新興藝術派。

外國流派有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風格、新印象畫派、攝影流派、立體派。

(5)新境美術擴展閱讀

19世紀後半期~20 世紀初期流行於法國、歐美乃至世界的一種藝術流派和文藝思潮。

19世紀西方美術的中心在法國,主宰法國畫壇的仍然是有勢力的官方學院派。

19世紀下半葉法國畫界有一部分青年畫家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墨守成規,由於自己的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而強烈反對官方的審查制度,他們要求藝術上的革新和創作自由,經常聚集在巴黎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自由交換對藝術的見解,共同尋求藝術創新道路。

19世紀後後半期形成於法國的一個重要的繪畫運動,包括1867~1886年期間一批持有相近的觀點和採用相近技巧的畫家的活動。

這些畫家個性十分鮮明,非常講究實際,沒有確定的共同遵守的具體原則。但印象主義最明顯的特點則是,力圖客觀地描繪視覺現實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現純粹光的關系。

F. 新時期寫實主義繪畫是什麼時候

繪畫作為一門造型藝術和人類的起源一樣古老。它對於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類文明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繪畫的門類豐富,流派眾多,其中寫實主義繪畫是繪畫史中最為輝煌的篇章之一。因此,對寫實主義繪畫進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寫實主義繪畫的由來
寫實一詞的英文是「realistic」,意為寫實主義的。寫實主義又稱現實主義,歐洲的寫實主義繪畫指的是自文藝復興時期至19世紀後半期的西方繪畫。但是寫實主義這個名稱的由來和這種繪畫流派的興盛則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的國。在這個時期它和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等並存,寫實主義藝術的產生和發展逐漸成為西方的主要藝術形式之一。它的興起主要是針對當時藝術的內容和表現手法上的僵化,古板,不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大自然的美麗風景,而提出的一種美術思潮。它認為藝術在創作方法上應真實的描繪生活的場景,在表現技法上,手法應當是寫實的,在表現內容上要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寫實主義繪畫誕生了許多優秀的繪畫大師,在人類的繪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以庫爾貝,米勒最具代表性。
二、寫實和寫意的區別
寫實和寫意是區別與中西方繪畫不同的重要依據。西方是以寫實為主要傾向的繪畫傳統,中國是以寫意為主要傾向的繪畫傳統。比如:在達·芬奇的代表作《最後的午餐》中,明確用了焦點透視,明暗法,和人體解剖等技法對畫面進行了系統,科學的研究,畫中人物的動態和周圍的環境都和日常生活非常相似。而在中國的人物畫家顧愷之的那裡,人物畫強調「以形寫神」,即寥寥數筆人物的形象已盡得風流。在相傳為其作品《女史箴圖》中,畫家的筆墨簡潔,流暢,在這些有限的筆墨中透露出了這些古代宮廷婦女的身份和風采。
三、寫實主義繪畫要求形式服從於內容,強調內容和形式的相結合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組成的內容和存在的形式兩個方面構成的,內容決定形式,並且內容和形式又是統一的。繪畫作品也是如此,創作美術作品既是一種艱辛的體力勞動,更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它要求藝術家運用一定的形式規律把藝術作品的主題思想呈現出來。寫實主義相對於其它的藝術流派如浪漫主義和印象派等藝術流派而言,更注重內容和形式的相結合。寫實主義強調對自然的模仿,及客觀的再現,注重強調作品的內容勝過強調作品的形式,尤其是在描繪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的題材中,內容往往是第一位的,作品內容的形式無論如何的創新,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把作品的主題思想給表達出來。在董希文的《開國大典》中,作者力求把地毯表現的真實可信,創造性的在顏料里加細沙和木屑,把顏料放在紙上吸干,然後再畫上去,使地毯有毛茸茸的感覺。這在當時可謂是一項大膽的創新,在畫面的形式感上可謂是新穎獨到,作者這么做的目的歸根到底還是為了能夠把畫面的主題思想表現的更加明確。
四、寫實主義繪畫受到的沖擊和影響
(一)攝影術對寫實繪畫的沖擊和影響
攝影術發明於19世紀的法國,它的出現給繪畫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動和變革,特別是對架上繪畫的寫實藝術而言,其影響是巨大的。它直接沖擊著以寫實為目的的傳統藝術,有些畫家甚至悲哀的預言繪畫將死亡。繪畫在攝影術發明之前一直是作為一種實用目的而存在的,即能真實的記錄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或是某個英雄人物的風采和他所立下的豐功偉績,亦或是記錄下生活中某個感人的瞬間而存在的。然而攝影術的發明直接打破了繪畫的這一功能。在所有的繪畫流派中,寫實主義繪畫所受的影響可謂是巨大的,寫實主義繪畫強調真實的再現事物的面貌,一切以自然和生活作為創作的源泉,強調作品的真實性。然而攝影術的誕生比繪畫作品更能准確的捕捉事物的真實性,且時間更快,它不需要像繪畫作品那樣進行復雜的描繪,只需輕按快門,發生在眼前的一切就能被記錄下來。
(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對寫實主義繪畫的的沖擊
現代主義藝術產生與20世紀初,它在不少方面充滿了荒誕的意味。20世紀四五十年代,後現代主義藝術就逐漸取代了現代主義藝術。但不管是現代主義藝術還是後現代主義藝術,大都進入抽象藝術的階段,這種藝術蘊涵著反傳統,反理性,甚至是發藝術的意味。它們所關注的更多的是藝術家的思想,而非藝術作品本身。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寫實主義繪畫在西方的地位和發展趨勢日漸式微,甚至成為了一種邊緣藝術。
五、寫實主義繪畫在中國的具體表現
(一)產生期
中國的寫實主義繪畫是從西方借鑒過來的,根據確鑿的文獻記載,西方寫實主義繪畫傳入中國發生在明代萬曆7年。1579年義大利耶酥會傳教士羅明堅首次把油畫攜入廣東境內。當時,西方一些傳教士積極參與天主教在東方的擴張,他們在傳教過程中把西方的科學和文化連同油畫一並傳入中國。但作為西方宗教和商業擴張的副產品,其影響畢竟有限。中國獨立的文化價值觀念,審美體系,以及根深蒂固的本土藝術形式對一切外來樣式具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性。所以,在這一時期寫實主義繪畫並沒有受到主流畫家的重視,在中國的發展十分緩慢。
(二)發展期
十九世紀後期,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面臨著巨大的危機。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推動社會進步,喚起民眾的覺醒,社會各領域開始掀起一場大變革,藝術也包括在其內。由於以追求自娛自樂,「雖逸筆草草,聊以自娛耳」的中國傳統繪畫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格格不入,為了改變這一現象,美術界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變革,以適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和服務於社會大變革發展的需要,美術界大致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方案,其一是以徐悲鴻為代表的美術界人士,提出要引進西方的寫實主義繪畫以改造傳統的中國畫;其二是以林風眠為代表,主張調和中西藝術,在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之外,尋求第三種藝術樣式,從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藝術樣式;其三是以龐薰琹、倪貽德等發起的「決讕社」主張向西方現代主義學習。這三條不同的改革方案,經過不斷的爭論,比較,最終以徐悲鴻為代表的,提出引進西方的寫實主義繪畫來改造傳統的中國畫的方案被廣大的美術界人士以及人民群眾所接受,成為當時藝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三)繁榮期
新中國成立後,寫實主義繪畫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新時期的美術以遵循蘇聯的寫實主義藝術為樣板,政府派出了一批留學生到蘇聯學習,同時新建的各大美術院校中都以教授寫實主義的繪畫方法為主要內容。這一時期寫實主義繪畫呈現出一片如火如荼的發展勢頭,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以寫實主義為創作方法的畫家,如:羅工柳的《地道站》,董希文的《開國大典》,靳尚誼的《塔吉克新娘》,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蔡亮的《延安火炬》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擺脫西方寫實主義繪畫的影響,開始探索符合中國自己的寫實主義繪畫道路。
(四)寫實主義繪畫在當代中國的發展
改革開放隨著西方文化的湧入,西方的各種藝術流派像洪水般涌了進來,促進了中國藝術的繁榮,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局面。一些人在新的形式下盲目跟風,並鼓吹,寫實主義已經過時的驚人話語。西方的寫實主義繪畫發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產生了相當輝煌的藝術成就,且這些都是後人無法年企及的。而中國的寫實主義繪畫發展至今只有100多年的歷史,100年單獨拿出來看似很長,但從歷史的發展長河來說寫實主義繪畫在我國僅僅處於發展的少年時期,還遠沒有達到它應有的效果,和所產生的影響,它還大有可為。多元的藝術環境為寫實主義繪畫的發展既帶來挑戰又提供了機遇,改革開放為藝術發展營造了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大眾的審美理念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當前藝術創作的多樣性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一大特徵,但是我們也應該堅定地認識到:與時俱進的寫實主義繪畫仍將是我國藝術發展的主流!
六、結語
寫實主義誕生於西方,存在有500多年歷史之久,產生了輝煌的藝術成就,大師輩出,佳作不斷,一度成為西方繪畫的主流發展趨勢。但在20世紀以後,由於各種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流派的沖擊,寫實主義逐漸退出西方的歷史舞台。在中國,寫實主義繪畫從引進到發展至今,只有100多年的歷史,還遠沒有達到它所要產生的效果和所要達到的影響。所以寫實主義繪畫必將長期作為我國藝術的主流趨勢發展下去,且大有可為。

G. 幼兒中班美術《新房子》教案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版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權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H. 新印象派繪畫有哪些特點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新印象派開始活動是1880年左右及以後。1886年5 月法國巴黎舉辦了第八屆印象派展覽,此次展覽最受矚目的是修拉和西涅克,修拉展出了他的一幅畢生傑作《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獲得極高評價。同年十二月美術批評家亞塞奴·亞歷山大在一家雜志《艾維奴曼》首用「新印象派」一詞,稱呼以修拉為首領的集團。這就是新印象派名稱的來由。把他開創的理論加以發揚的畫家是保羅·西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修拉死後,西涅克成為新印象派的首領。他運用長方形筆觸描繪巴黎城市風光和鄉間景色,特別是許多水上風光。雖然仍然使用純色,但畫面較為活潑,與修拉的古典氣派不盡相同。西涅克還把他和修拉的理論寫成專著《從德拉克羅瓦到新印象主義》,總結了從法國浪漫主義到印象主義再到新印象主義的實踐和理論。

代表人物有喬治·修拉、保羅·西涅克、卡米爾·畢沙羅、M. 呂斯、H.-E. 克羅斯等。

原理----- 運用色彩的分割理論,即分割法作畫。從光學原理看,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分割法是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與明度。畫家們在畫面上使用純色,不在調色板上調混顏色,這樣中間色是在觀賞者(離畫面有一定的距離)的眼中自然混合而產生的。
根據這個原理,他們將色調分割成七種原色——即太陽光的七色,作畫時即純用原色小點排列,利用人們眼睛自行把色彩混合,而把調色的工作直接訴諸視覺作用。例如:桃色是用白和紅色調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紅色擺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觀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離看過去,仍有「桃色」的感覺。他們為了避免在調色盤上調色而造成色彩的混濁,因此嘗試以原色小點直接點在畫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純度和明度,使畫面色調鮮明而活潑。因為完全採用短筆觸點描的技法,所以「點彩派」就成為新印象派的別名。
新印象派的另一特色是在構圖上運用數理的構造,從色彩的細密分割、面全體布局,以至於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人物遠近大小關連,均依固定比例分割、這亦即他們在繪畫上大膽導入希臘有名的「黃金分割比例」。從形態關繫上追求韻律的統一,純然以造型手段表現出一種夢幻的詩的氛圍。

歷史評價-----屬於新印象派的畫家,在創作時不僅應用光線的分析和視覺的生理特徵,以達到最高純度和新鮮的色調,造成明亮輝映的畫面。而且,在畫面上更進一步表現明朗的秩序觀念。
新印象派把西方繪畫史上的點彩法和分割法的因素加以發揚、光大,自成完備的體系,在歷史上的功績是不可抹煞的。新印象派的畫給人以嚴謹的秩序感,自有一番情趣和境界。但是,新印象主義作為一種造型體系有明顯的缺陷,它離開客觀自然,陷入主觀化和概念化。這一派別的早期作品由於發掘了自然美,把這種美感通過一定的秩序和法則表現出來能使人醉心。但一旦脫離自然,沉湎於僵化的法則,作品就成了近似沒有感情的圖解。
新印象派在近代美術史上,只是試驗性的存在了一個短時期,在19世紀末期它興起的當時,並沒有產生重大的影響,但它對現代繪畫卻帶來了不少影響。例如,「歐普美術」(OP Art)在色彩的表現上就是受新印象派的啟示。

終結----新印象派比不上莫內 塞尚 梵高 的成就

I. 關於美術

代主義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國的印象主義。19世紀80年代,法國的後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畫家們提出的「藝術語言自身的獨立價值」、「繪畫不作自然的仆從」、「繪畫擺脫對文學、歷史的依賴」、「為藝術而藝術」等觀念,是現代主義美術體系的理論基礎,所以,法國後印象主義畫家P.塞尚這位在作品中追求繪畫語言的幾何結構和形體美感的畫家,被人們稱作「現代繪畫之父」。較為明顯的現代主義繪畫風格首先是在法國野獸主義畫家們的作品中出現的。以H.馬蒂斯為代表的一群年輕畫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龍中,展出了一批風格狂野、藝術語言誇張、變形而頗有表現力的作品,被人們稱作「野獸群」,由此「野獸主義」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輕畫家以P.畢加索、G.布拉克為代表,在法國推出立體主義繪畫。立體主義的原則最初出現在畢加索的油畫《亞威農少女》中。這幅畫被認為是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分水嶺。立體主義用塊面的結構關系來分析物體,表現體面的重疊、交錯的美感,是立體主義追求的目標。野獸主義和立體主義都從非洲雕塑中吸收了養料,它們的藝術語言與傳統法則相去甚遠,標志著現代主義已進入自我確立的階段。與此同時,在德國1905年組織的橋社、1909年成立的青騎士社等表現主義社團崛起。它們的美學目標和藝術追求與法國的野獸主義相似,只是帶有濃厚的北歐色彩與德意志民族傳統的特色。如果說表現主義受工業科技的影響,表現物體靜態的美,那麼在義大利興起的未來主義則在現代工業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體的方法來表現運動的場面和動的感覺。他們還熱衷於用線和色彩描繪一系列重疊的形和連續的層次交錯與組合,並且試圖用線來描繪光和聲音。蒙克:《聖母》上述思潮和運動,特別是未來主義,在雕塑領域內均有所反映。未來主義的畫家和雕塑家U.博喬尼於1912年4月簽署關於雕塑藝術的宣言,並把未來主義的原則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為《在空間連續的形》(1913)。相應的現代主義美術思潮在20世紀初的俄國也相當活躍。除了受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影響產生的一些社團外,俄國的構成主義對現代藝術探討如何表現工業美方面有獨特的貢獻。抽象主義的美術作品最早於1910年前後產生。首先從事抽象主義藝術創造的是參與德國青騎士社活動的俄國畫家W.康定斯基。他用點、線、面的組合、構成,參照音樂的表現語言,用繪畫來傳達觀念和情緒。他的著作《論藝術中的精神》(1912)、《點、線、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義的理論基礎。作為實踐家,他主要從事抒情抽象繪畫的創造,但同時也在幾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國的畫家K.C.馬列維奇於1913年左右創建的至上主義,屬於幾何抽象的范疇。至上主義在平面構成上的努力,在探討藝術的虛、空、無方面的嘗試,應該說是有意義的。真正奠定幾何抽象主義理論基礎和在藝術實踐上有突出貢獻的是荷蘭畫家P.蒙德里安創建的風格派(或稱新造型主義)。在整個20世紀,抽象主義基本上遵循著抒情的抽象和幾何的抽象兩個方面發展,只是在各個階段有所變化而已。康定斯基:《第一抽象水彩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瑞士蘇黎世出現的達達主義社團,影響波及歐美各國。在法國、德國都有達達美術社團。達達主義反對戰爭,反對權威和反對傳統,同時也反對藝術,反對一切,作為社團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達達的虛無主義和反傳統的精神,貫穿在整個西方現代文藝的進程之中。在平面的繪畫中採用拼貼手法,把偶然性、機遇性運用在美術創作中,是達達對現代美術的貢獻。超現實主義的社團是從達達內部分化出來的。它用建設性的態度對待藝術創作,以取代達達主義的破壞和挑戰。它直接從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中汲取思想養料,並以弗洛伊德的理論作為這一藝術運動的指導思想。超現實主義的美術家們從兒童、精神病患者、夢境中汲取靈感,致力於探討人類經驗的先驗層面,試圖突破現實觀念,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糅合,以達到一種絕對的和超現實的境界。超現實主義者常常採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結合、無意識的發現、現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寫實與抽象的語言在他們的作品兼而有之。從1924年以後到30年代末,是超現實主義美術的活躍期。30年代以後,作為藝術運動,超現實主義逐漸冷寂,但許多重要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仍然活躍於歐洲和美國畫壇。波伊斯:《向兔子解釋圖畫》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曾在美國產生的抽象表現主義(又稱行動繪畫或紐約畫派),是集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視個性、重視風格的現代派繪畫頂峰。抽象表現主義強調創作者行動的自由性、自動性和無目的性,把創作行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經孕育著以創作者的行動作為藝術傳播媒介的因素。杜尚:《乾燥的便盆》繼抽象表現主義之後產生的硬邊抽象、後繪畫性的抽象是幾何抽象主義在新形勢下的變化和發展,也說明藝術從強調主觀感情到側重於客觀表現的轉變。這種轉變在與抽象表現主義完全相悖的波普藝術中表現得更為明顯。波普藝術的興起,說明西方的現代主義向後現代主義轉變。當然,對於後現代主義這一概念,西方美術史論家們的論說很不一致。首先在建築中使用的後現代主義,當然是一個相對的、模糊的、充滿著爭論的概念。嚴格地說,後現代主義是不能與現代主義截然分開的。後現代主義加以弘揚的許多方法與原則,在現代主義的美術中已經嘗試過、試驗過,只是在後工業社會里把個別的方法和原則加以極端的發展和誇張。後現代主義在某些方面也確實是現代主義的反撥。然而,現代主義的審美原則仍然強烈地影響著當代西方的美術家們。新表現主義、新超現實主義、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興起,多少說明了這個問題。在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美術思潮的變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藝術中的主觀與客觀、理性與感性、人性與共性、風格特徵的加強與消失、人性與機械性、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藝術的審美與反審美,永遠是使藝術家困惑並驅使他們去不斷探索的課題。在藝術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常常會產生此長彼消或彼長此消的狀況,尤其在工業化社會和後工業化社會,這種狀況更是常見。觀念藝術及其他後現代派思潮之所以那末驚世駭俗,就是因為它們不僅和傳統藝術背道而馳,而且在向現代主義挑戰。但是,歷史本身似乎在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藝術發展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藝術的本身進程猶如社會本身的進程一樣,本身具有一種自我調節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舉的種種兩極之間尋求平衡。當然,平衡是短暫的、臨時的,不平衡則是絕對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滿著矛盾,藝術才不斷向前發展。即使在發展過程中充滿著矛盾和曲折,整個趨勢則是向前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主義藝術應該被認為是對現實主義的一個有力補充。或者說現代主義是一個新的藝術表現體系,它有別於現實主義,更與現代工業社會的時代節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經獲得了與現實主義共存的力量。雷斯:《法國式的場景》特徵 既然現代主義美術是西方進入壟斷主義時代以後產生的,是伴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這個時代政治、經濟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變革,反映了這個時代人們極其復雜、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極為深刻的哲學思考。不同於現實主義的是,現代主義的美術在對待社會、人、自然與自我的關繫上失去了平衡,關系是扭曲的。這樣,現代主義的美術家似乎是超脫社會、超脫自然的人,他們不直接描寫社會和人生(少數藝術家例外),但他們的作品影射著社會和人生,採用的語言是荒誕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們的作品中,可以感覺到這些藝術家表現了現代人們(包括藝術家們自己)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感覺到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消極、悲觀和失望的情緒,感覺到他們思想上強烈的虛無主義。正是現代主義美術作品的這些特徵,使它們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歷史的和審美的價值。因為它們正是西方現代社會和現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寫照。

對現代主義美術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現代主義的美術家們對待現代科學和機械文明的心理和態度是復雜的。在有些藝術家的實踐(如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和構成主義)中,試圖反映社會的這一深刻變革,而在大多數美術家的作品中,對工業文明採取迴避和超然的態度。他們對工業社會人性的貶值、機械的升值表示不滿。但這絲毫並不意味著現代主義美術的主流與工業社會的進程相反。事實上,工業、科技文明劇烈地改變著現代社會的面貌,從精神上有力地推動了現代藝術的迅速變化。

現代主義藝術最早從康德的先驗唯心主義武庫中汲取了養料,同時又受到現代哲學思潮,特別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榮格、薩特等人的哲學、心理學的強烈作用。尼採的學說,不僅對德國的表現主義運動起過推動作用,也對整個現代主義的文藝運動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他否定權威,主張發揮以人的意志、本能為基礎的創造力,蔑視中產階級的文明和虛偽道德,對無意識和本能的推崇,對世界前途的悲觀主義,在現代主義的各個流派的理論和實踐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他的「無意識才是精神的真正實際」,是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理論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論的引導下,超現實主義以及其他流派的美術家們用多種手法挖掘人們精神世界的深層,其後果是一方面開拓新的藝術表現領域,另一方面使藝術語言趨向荒誕和怪異。自然不少作品創造了荒誕、怪異的新境界。

現代主義美術比起以寫實和模仿為基礎的傳統美術來,具有象徵性、表現性和抽象性的特點。現代主義多流派標榜自己是反傳統的,實際上它可能完全拋棄傳統。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含有學院派特徵的寫實主義傳統。在對待歷史遺產方面,它們更重視對原始社會藝術、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美術、希臘古風時期美術、歐洲中世紀美術的研究。自印象主義之後,西方美術家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繪畫、工藝品的表現語言上,探索寫意的表現手法。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的美術家們直接受益於非洲雕塑。同時,中東的伊斯蘭教美術和大洋洲的藝術遺產,也是現代主義藝術家們研究的對象。上述人類歷史上的美術遺產均為現代主義美術家們提供了有益的養料。

總的說來,20世紀以來西方的現代主義美術,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的需要,創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類經典文化的作品,但遠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論都是無可非議的,更不用說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傾向頗值得研究。對於現代主義美術不加分析地一味贊揚是不可取的,而視現代主義為洪水猛獸、拒之於門外,不讓人們接觸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國80年代以來藝術創造和理論的繁榮、活躍,除了社會、經濟的推動這些主要因素之外,與包括西方現代主義在內的外國文藝提供的可用來參考、借鑒的豐富資料不無關系。

熱點內容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
優化的英語 發布:2025-07-12 07:23:08 瀏覽:772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
初一下學期地理 發布:2025-07-12 06:27:41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