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生物學科核

生物學科核

發布時間: 2020-11-22 16:19:13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學科素養是用來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服務於高考的選拔功能的

生物科學的素養是考生未來走向社會進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個不具備生物學素養的公民,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對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則是高考生物學科所定義的關鍵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層次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離不開考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017年試題的設計在圍繞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實踐和現代生物科技等展開的同時,對生物學科的素養、關鍵能力、核心價值也進行了考查。試題不但從一般層面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也嘗試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這種設計理念不但有利於區分和選拔學生,也是2017年生物高考的一個亮點。面對紛繁復雜的生命過程是否能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衡量考生生物學科素養高低的一個指標。如理綜全國Ⅰ卷的第30(1)題其答案的設計即有所創新,關於「密閉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CO2的濃度的降低」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於呼吸作用釋放CO2的量,使密閉小室中CO2濃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隨之降低。」才是比較全面的。第30(2)題也是同樣的要求,對於「密閉在無O2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光下植物光合作用釋放O2」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釋放的O2使密閉小室中O2增加,而O2與有機物分解產生的還原型輔酶Ⅰ發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個環節,所以當O2增多時,有氧呼吸會增加」才是比較完善的。

❷ 高中生物 核基因是什麼意思

有核基因,質基因

教學中怎樣深入落實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1、生命觀念
生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高中課本涉及到的大的方面主要是: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並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
生命觀念聽起來很高大上,仔細分析發現,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其實就囊括了生物學的基本知識。生命觀念的形成也一定是以掌握生物學的基本知識為載體。要通過具體的知識學習,將這些觀念滲透在具體知識的學習中,去認識這些觀念,並用這些觀念去解釋生命現象。比如在細胞的結構這一節,就滲透了結構和功能觀念:因為綠色植物含有葉綠體,所以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有機物,人和動物細胞不含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種類越多,其功能就越復雜等,在這些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意滲透結構決定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讓學生逐步將這些觀念內化於心,從而能夠進一步運用這個觀念去解釋生命現象:如為什麼肌肉細胞與其他組織細胞相比,含有更多的線粒體?
在三年一貫制的教學過程中,教研組可以分工合作,將教材中與這些觀念相對應的知識板塊分類挖掘整理出來,形成屬於我們自己的校本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滲透這些觀念。
2、理性思維
崇尚並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從2016年高考題可以看出,對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考查的意向非常明確。高中生物對理性思維要求較高知識版塊如:必修一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綜合題型,必修二的遺傳規律(假說演繹法、類比推理法),製作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數學模型」等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些問題,特別是遺傳規律問題,有些學生直至高三最後的復習階段可能都無法攻克。我認為這樣的需要思維的問題,是相對較難的問題,需要反復強化逐步提升,不能操之過急,不能指望通過新課學習就全部掌握。但是碩大的果實不是一天長成的,如果沒有前面的逐步積累,也肯定不會有最後的豐收。要把三年看成一個整體,新授課、復習課設置循序漸進的目標,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強化,不斷積累,提高認知水平,逐步打破學生思維障礙,從而實現突破。
3、科學探究
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在開展不同的工作中,都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
生物課本中的實驗內容非常多,把課本中的實驗利用好,就是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最好的培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如觀察質壁分離復原實驗,色素的提取實驗,觀察有絲分裂的實驗,要盡可能讓學生動手去操作,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去觀察,去思考。當然在實驗之前,要認真預習,做足准備,理清實驗思路,讓學生真正以探究者的身份動去觀察、去思考,而不是單純的享受前人實驗結果,照著葫蘆畫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對於孟德爾的遺傳規律部分的實驗,以往,我們只注重直接使用規律去解題,往往忽略了規律的形成過程。如:假說演繹法,學生都知道孟德爾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遺傳定律,也熟知遺傳規律。可是對於假說是什麼,是怎麼演繹的,卻一頭霧水。在突出對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考查的趨勢下,我們也必須藉此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他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社會責任
生物學科的社會責任是指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學生應能夠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
生活即生物。前不久,網上流傳著無毛雞、多翅雞多腿雞,稱這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而用激素等手段催生出的怪物。有了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這樣的流言,你會信嗎?激素能催生出多餘的腿和翅膀?生物體的性狀由基因決定。而如果說要對基因進行改造,且不論成本,像肢體數目形態這樣重大的改變,如何能保證不發生突變、畸形甚至死亡?
在技術和成本的雙重考慮下,相信很多關於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問題的謠言,也終會被科學知識所粉碎。
知識不僅教會學生去理性判斷、粉碎謠言,也要讓學生學會關愛生命、關注健康、愛護環境。例如:通過免疫調節的學習,了解艾滋病,自主自覺潔身自好,遠離疾病,並傳播預防相關知識。認識免疫系統的功能,從而積極主動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因為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學習、工作。通過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的學習,從生物學角度認識環境問題,自覺保護環境。

❹ 生物學科四大核心素養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

❺ 核工程學科和生物科學類(含生物科學 生物技術 生態學 生物工程)在大學算不算熱門專業

是熱門專業,尤其是核工程現在核電復甦又有熱門趨勢,生物工程也不錯還有其中關於生物制葯的方向也比較火。
至於錄取得看這個專業是不是這個學校的強勢專業或者是不是專業的學科排名很靠前,如果是的話當然要高出提檔線不少。核工程專業就業對於女生多少會有歧視的。
至於為什麼不選生物應該是指學理科方面的生物科學不好就業,而對於應用來說不存在這樣問題,也許人們對有些方面不了解就像對核工程擔心有輻射一樣害怕有危險所以不去學。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❻ 生物學科核心價值是什麼

利國利民。通過生物學知識與科技相結合,轉化為生產力,服務社會

❼ 生物核物質是指什麼

DNA是核物質的一部分,DNA只是單純的脫氧核苷酸鏈,而核物質包括染色質、與蛋白質、酶、還包括主要的核仁、其中還有RNA.他們共同控制了生物的代謝和遺傳,還DNA只是遺傳物質、在遺傳過程中DNA要以染色體為載體_

❽ 怎樣理解科學素養和生物學科核心

生物科學素養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學領域中核心基礎內容掌握的情況,我們可以用它來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這些內容不僅可開闊學生的眼界、勇於實驗,同學們對科學的產生過程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在生物學實驗的過程中,關注和參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生物學的核心基礎內容至少包括以下5個方面。經過這樣反復多次的運用和訓練,社會的相互關系,技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生物學知識,希望學生們能更多。
科學技術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科學技術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生活的熱點之一、實踐能力是科學素養的五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驗結束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科學思想:「生物科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還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對科學,形成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習慣、建議和設想。

熱點內容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
優化的英語 發布:2025-07-12 07:23:08 瀏覽:772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
初一下學期地理 發布:2025-07-12 06:27:41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