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引發文言文

引發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16:48:15

① 一人吃的東西導致全國遭殃用文言文怎麼

「一人吃的東西導致……」這句話裡面的現代漢語詞語用文言詞語可以這樣說,「一人」文言詞語可以用「獨者」。「吃的東西」用文言詞語可以是「食之物」。「導致」文言詞語可以用「致」。「…國」文言詞語可以用「整域」。「遭殃」文言詞語可以用「禍」。「一人吃的東西……」用文言文可以這樣說:獨者食之物致整域禍也。

② 文言文中哪個字代表「」導致

導致

《網路文言文翻譯》

③ 經典文言文

去找本《古文觀止》吧,多是經典篇章。中學課本中的古文多出自此書。

卷一
周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 二 周鄭交質 左傳 三 石碏諫寵州吁 左傳 四 臧僖伯諫觀魚 左傳 五 鄭庄公戒飭守臣 左傳 六 臧哀伯諫納郜鼎 左傳 七 季梁諫追楚師 左傳 八 曹劌論戰 左傳 九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傳 十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十一 齊桓下拜受胙 左傳 十二 陰飴甥對秦伯 左傳 十三 子魚論戰 左傳 十四 寺人披見文公 左傳 十五 介之推不言祿 左傳 十六 展喜犒師 左傳 十七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十八 蹇叔哭師 左傳
卷二
周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鄭子家告趙宣子 左傳 二 王孫滿對楚子 左傳 三 齊國佐不辱命 左傳 四 楚歸晉知罃 左傳 五 呂相絕秦 左傳 六 駒支不屈於晉 左傳 七 祁奚請免叔向 左傳 八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左傳 九 晏子不死君難 左傳 十 季札觀周樂 左傳 十一 子產壞晉館垣 左傳 十二 子產論尹何為邑 左傳 十三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左傳 十四 子革對靈王 左傳 十五 子產論政寬猛 左傳 十六 吳許越成 左傳
卷三
周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祭公諫征犬戎 國語 二 召公諫厲王止謗 國語 三 襄王不許請隧 國語 四 單子知陳必亡 國語 五 展禽論祀爰居 國語 六 里隔斷罟匡君 國語 七 敬姜論勞逸 國語 八 叔向賀貧 國語 九 王孫圉論楚寶 國語 十 諸稽郢形成於吳 國語 十一 申胥諫許越成 國語 十二 春王正月 公羊傳 十三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傳 十四 吳子使札來聘 公羊傳 十五 鄭伯克段於鄢 穀梁傳 十六 虞師晉師滅夏陽 穀梁傳 十七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禮記 檀弓 十八 曾子易簀 禮記 檀弓 十九 有子之言似夫子 禮記 檀弓 二十 公子重耳對秦客 禮記 檀弓 二十一 杜簣揚觶 禮記 檀弓 二十二 晉獻文子成室 禮記 檀弓
卷四
戰國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蘇秦以連橫說秦 戰國策 二 司馬錯論伐蜀 戰國策 三 范雎說秦王 戰國策 四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五 顏斶說秦王 戰國策 六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七 趙威後問齊使 戰國策 八 庄辛論幸臣 戰國策 九 觸詟說趙太後 戰國策 十 魯仲連義不帝秦 戰國策 十一 魯共公擇言 戰國策 十二 唐雎說信陵君 戰國策 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十四 樂毅報燕王書 戰國策 十五 李斯諫逐客書 李斯 十六 卜居 屈原 十七 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
卷五
漢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五帝本紀贊 史記 二 項羽本紀贊 史記 三 秦楚之際月表 史記 四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 五 孔子世家贊 史記 六 外戚世家序 史記 七 伯夷列傳 史記 八 管晏列傳 史記 九 屈原列傳 史記 十 酷吏列傳序 史記 十一 游俠列傳序 史記 十二 滑稽列傳 史記 十三 貨殖列傳序 史記 十四 太史公自序 史記 十五 報任少卿書 司馬遷
卷六
漢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高帝求賢詔 漢高祖 二 文帝議佐百姓詔 漢文帝 三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漢景帝 四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 漢武帝 五 過秦論上 賈誼 六 治安策一 賈誼 七 論貴粟疏 晁錯 八 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 九 上書諫獵 司馬相如 十 答蘇武書 李陵 十一 尚德緩刑書 路溫舒 十二 報孫會宗書 楊惲 十三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漢光武帝 十四 戒兄子嚴敦書 馬援 十五 前出師表 諸葛亮 十六 後出師表 諸葛亮
卷七
六朝唐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陳情表 李密 二 蘭亭集序 王羲之 三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四 桃花源記 陶淵明 五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六 北山移文 孔稚珪 七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八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 九 滕王閣序 王勃 十 與韓荊州書 李白 十一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 十二 弔古戰場文 李華 十三 陋室銘 劉禹錫 十四 阿房宮賦 杜牧 十五 原道 韓愈 十六 原毀 韓愈 十七 獲麟解 韓愈 十八 雜說一 韓愈 十九 雜說四 韓愈
卷八
唐文篇次 篇目 出處 一 師說 韓愈 二 進學解 韓愈 三 圬者王承福傳 韓愈 四 諱辯 韓愈 五 爭臣論 韓愈 六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 七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 八 與於襄陽書 韓愈 九 與陳給事書 韓愈 十 應科目時與人書 韓愈 十一 送孟東野序 韓愈 十二 送李願歸盤谷序 韓愈 十三 送董邵南序 韓愈 十四 送楊少尹序 韓愈 十五 送石處士序 韓愈 十六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韓愈 十七 祭十二郎文 韓愈 十八 祭鱷魚文 韓愈 十九 柳子厚墓誌銘 韓愈
卷九
唐宋文 柳宗元 1、駁復仇議 2、桐葉封弟辯 3、箕子碑 4、捕蛇者說
5、種樹郭橐駝傳 6、梓人傳 7、愚溪詩序 8、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9、鈷鉧沄西小丘記
10、小石城山記 11、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王禹偁 1、待漏院記 2、黃岡竹樓記
李格非 書《洛陽名園記》後 范仲淹 1、嚴先生祠堂記 2、岳陽樓記
司馬光 諫院題名記 錢公輔 義田記 李覯
袁州州學記 歐陽修 1、朋黨論 2、縱囚論 3、釋秘演詩集序

卷十
宋文 歐陽修 1、梅聖俞詩集序 2、送楊寘序 3、五代史伶官傳序 4、五代史宦官傳序 5、相州晝錦堂記
6、豐樂亭記 7、醉翁亭記 8、秋聲賦 9、祭石曼卿文 10、瀧岡阡表

蘇洵 1、管仲論 2、辨奸論 3、心術 4、張益州畫像記

蘇軾 1、刑賞忠厚之至論 2、范增論 3、留侯論 4、賈誼論 5、晁錯論

卷十一
宋文 蘇軾 1、上梅直講書 2、喜雨亭記 3、凌虛台記 4、超然台記
5、放鶴亭記 6、石鍾山記 7、潮洲韓文公廟碑 8、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剳子 9、前赤壁賦
10、後赤壁賦 11、三槐堂銘 12、方山子傳 蘇轍 1、六國論
2、上樞密韓太尉書 3、黃州快哉亭記 曾鞏 1、寄歐陽舍人書 2、贈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1、讀孟嘗君傳 2、同學一首別子固 3、游褒禪山記 4、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

卷十二
明文 宋濂 1、送天台陳庭學序 2、閱江樓記 劉基 1、司馬季主論卜 2、賣柑者言
方孝孺 1、深慮論 2、豫讓論 王鏊 親政篇 王守仁 1、尊經閣記
2、象祠記 3、瘞旅文 唐順之 信陵君救趙論 宗臣 報劉一丈書 歸有光 1、吳山圖記
2、滄浪亭記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貞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袁宏道 徐文長傳 張溥 五人墓碑記

④ 古文運動是什麼導致的

第一時期(618~741),是古文運動的發軔期。武德、貞觀年間,是駢文的一統天下,高祖、太宗出於施政的需要,提倡公文疏奏,實錄切用。在一些史書和魏徵、傅奕、馬周等人的奏疏諫議中,已出現以散間駢的徵兆。

高宗武後之世,四傑的駢文指責朝政,褒貶時事,抒發志向和牢騷,內容充實,氣勢宏大,有漢賦余響;詞藻華麗,仍六朝積習。適應武周改制稱帝的需要,一些阿世取容的御用文人(如李嶠、宋之問之流)所作的文章,從內容到形式,近於南朝文學侍從之詞,而陳子昂的直言極諫,則顯得不合時宜。他為人任俠使氣,又精習縱橫,所作論議疏奏,陳王霸之術,揭時政之弊,讜言直論,凌厲風發,行文也多用散體,因此,盡管他的「道」與後世古文家所倡言者內涵不同,文風也有別,而且他的表序頌祭,仍有俳偶陳習,但後世還是尊之為古文運動的先導者。

⑤ 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文言文啊,古代的人說話都念文言文嗎文言文是怎麼產生的

文言文是書面用語,而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特徵的口語。
古人說話多是白話,相對於現在當然語是一種古文了。在書寫上,有文言文也有白話文,文言用於書面用語,白話文用於普通交往,在歷代都是這樣。漢以前就可以肯定有普通百姓間的白話,比如先秦時期的《論語》,其中有些就完全是口語,而不是《尚書》《詩經》那類文化詞。在漢代烽燧考古發現的一些書簡,其中的內容多是口語,沒有那麼復雜,可以很容易讀懂。在唐時就記錄各種曲子詞,已經開始接近白話,到五代時期有了白話文,就是民間口語,後來記錄到書面的有各種「話本」,就是後來「評書」藝術的前身。宋、元、明各時期都是這樣,到了清代則基本接近於近代的白話文了。
各個時期白話口語與書面用語差別很大。
先秦口語文體主要表現在《論語》上;
漢的表現是各種民間簡櫝,有考古實物為證;
魏晉時期可以看《世說新語》,都是當時人的語錄,既然是語錄,就包含了很多口語內容;
唐、宋主要表現在話本和小說上,同時有二程、朱熹等人的語錄,都是記錄當時生活中的語言交往,還有唐中期到宋代都流行的禪宗語錄,也是日常生活中說話的記錄;
元代出名的雜劇,如果你去看就可以發現很多都是普通口語,有些還很象現代的語句呢;
明清時期是小說文體最流行,市井文化已經超過了書齋文化,淺顯、通俗是流行口味,比如水滸、三國、西遊記、紅樓等,基本都很容易懂,其中的三國則略有些古文,因為它是以三國志正史為基礎再攙加宋元以來的話本小說改編的;
這些都相當於那些時代的白話文。
當然,古代的白話文也是在發展變化中,與後來的白話有極大差別,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比如我們現在每年都出現很多新詞語,這些在二十年前的人去看,就覺得很驚異,而我們再看幾十年前的文字,也會覺得有些詞很奇怪。
文言文,或者說是真正的經典用的古文,是隨著宗法制、集權、宗教祭祀等形式產生的,也就是將當時的話語文字修改,舍棄各種不雅的難聽的俗語,舍棄使用范圍窄的地方話語,而後增加各種修辭手段變成一種有目的、有范圍使用的規範文體,後來由於時代變遷,民族交融,這些古老的文體反而使用的人少了,造成生僻字越來越多,我們才覺得古奧難懂,其實都是從普通交流語言中形成的,是時代造成的差異。

⑥ 無意識的犯了錯誤,導致.....文言文怎麼講

無心之過,而致……

⑦ 所有的事我其實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的古文意思怎麼說

【現代文】所有的事我其實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
【古文】凡事我實乃欲致君側目
(凡事我實則使汝關注)

⑧ 文言文翻譯

譯文:
我七八歲的時候,曾經路過釣台,聽大人們說起釣台的事,心中嚮往它。因為年幼,大人不讓到危險的地方去。前年到睦州,正當腳上有病,而且雨下得大,沒有能夠上去。現在從台盪回來,在六月五日上了釣台。
表情嚴地進入嚴子陵先生的祠堂,古老的柏樹陰森森地,在江兩岸青翠欲滴,形象嚴整峻峭,好像是俯視雲台的意思。由客星廳向右,要經過二十多回折返,上了西台,有個亭子叫「留鼎一絲」。我又從龍脊上騎過到了東台,有個亭子叫「垂竿百尺」。附在東台一個平坦的島上,陡峭得讓人不敢往遠處看。一塊如筍一樣的石頭橫起在幽深的山澗里,歪斜著仰起頭傲世,很像先生的手足。腳下蹬的道路上全是老松古木,風冷得浸入骨脾。這兩台,或許是當日先生的振衣的地方,雖然是空鉤但意在垂釣,何必能否釣著魴鯉呢,我不因為閱歷多少拘泥誰高誰低。
亭子中祠堂中,都被當時的官員們的匾額占完了。那子陵的崇高,哪裡在於別人贊頌呢,到賣菜時是為了求更加熟嗎?人只有一生,有知識的人各有志,論說的人認為皇帝也不足以與他說理。這是沒有看見夢見文叔,又哪裡理解嚴子陵呢?
嚴子陵實在是高啊,可是一定求他所以高不在士的理由,那麼蟠溪的魚竿,不是要扔到爐灶中燒飯嗎?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接受,嚴子陵認為官不足貴,許由認為皇帝不足貴,人們不歌詠許由只是歌詠嚴子陵,是因為皇帝少而官多也。自身常常在官中,可是說話常常在官外。
那蘭花和桂花的味道,如果清口聞到,就是芳香的;如果臭氣聞到,就是污穢的。子陵啊子陵,活著的時候可以有七里明月的睡眠,可是死了卻被萬人在一個祠堂里起鬨,子陵你苦啊。那麼把所有的文章都廢去嗎?回答說:「山高水長,只存范仲淹這一個匾額就可以了。」
賞析:
嚴子陵釣台位於風光秀麗的富春江畔,以其幽靜清雅的自然風光和獨釣澤畔的嚴子陵傳說為世人所瞻仰。文章前半篇記敘游釣台時看到的景觀。作者從小時候私下心儀而欲登不能入筆,敘說對釣台的神往之情,既交待了登台的原因,更是為下文的議論和抒情作了必要的鋪墊。接著按照空間順序描寫了登台的經過:由嚴子陵祠經客星亭上西台,轉而到東台。後半篇是寫由登台而引發的議論,由所見的嚴子陵祠中官宦們題贈之匾,想到嚴子陵的清商品行,並與那些身戀官場卻又標榜自己「清高」者作了鮮明對比,深刻批判了他們裝腔作勢、沽名釣譽的丑惡行徑。全文情景交融,態度鮮明,文勢凜冽。
本文的—個最大特點是以景寫人,借景抒情。寫嚴子陵祠,突出其庄嚴肅穆的氣氛。嚴於陵釣台突兀於寓春江之上,「古柏陰風」,寫其年代久而令人人肅然起敬,「夾江滴翠」寫富春江兩岸群山蒼翠,林木茂盛,綠蔭深深,依次寫出嚴於陵祠周圍環境的幽靜深沉,「有俯視雲台之意』,藉助作者的想像以誇張的筆法寫出了釣台的高峻氣勢。如果說開頭寫了嚴子陵祠所處的「整峻」肅穆的整體環境,那麼下面就選擇了很有代表性的景「一石筍」,「橫起幽澗」,簡直是嚴於陵架在光武帝肚子上的手足,而且高傲自在,恣意妄為。作者寫景,實際上是寫入。景色的清幽、冷峻、孤高,豈不是嚴於陵人格冷峻清蒼、清風高潔的精神風貌的寫照嗎?這里的人和景已經合二為一,作者看到景,實際上就是看到了狷介獨立的嚴於陵,作者寫景.就是在再現嚴於陝的清高人格。文中「留鼎一絲」與「垂竿百尺」是小品的題旨所在。
對比鮮明,文勢凌厲,是本文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文章把嚴於陵與那些虛情假意的官宦們逆行了一次深刻的對比。嚴子睦祠中掛滿了官宦們的匾額,想必是歷朝的官員贊揚嚴子陵的品德高尚,但他們根本不理解嚴子陵高尚在何處。他們只是把嚴子陵不慕虛榮、不求聞達簡單地理解為嚴子陵的清高與脫俗,卻不知道嚴於陵之所以不為官的真正原因。同時,這些贈匾的官僚們之所以贊楊嚴於陵,只不過以借嚴於陵的招牌來標榜自己的清廉與方正,其實是對耿介狂狷的嚴於陵的侮辱,「夫蘭桂之味,以請口出之,則芳;以艾氣出之,則穢」。因此作者感慨道:「山高水長,存范仲淹一額可也。」情緣文生,氣因文存,本文的寫作目的不僅僅在於贊頌嚴於陵,更在於以嚴於陵為鑒,照出世間官宦們的種種丑態,故文章氣勢奪人。文章在描寫釣台景物之後,直接轉入議論和抒情,篇幅佔全文的一半、而且用了對比寫法,美醜分明,好惡瞭然。在句式上,用了一連串的反話語句.酣暢琳漓,充分體現了王思仕小品文「筆悍而神清,膽怒而眼俊」的特點.顯示了文章的凜然風骨,為明清小品文的上乘之作。

祝你學習進步

⑨ 所以導致我受到了懲罰如何翻譯成文言文

(現代文)所以導致我受到了懲罰。
(文言文)顧致我服罪
(顧致我受懲罰)
(顧致懲罰)
(因此致懲罰)

⑩ 用文言文說很好,你成功的引起了我注意

(現代文)很好,你成功的引起了我注意。
(文言文)甚好。汝終於使吾關注於你。

熱點內容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
優化的英語 發布:2025-07-12 07:23:08 瀏覽:772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
初一下學期地理 發布:2025-07-12 06:27:41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