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老頭子文言文閱讀答案

老頭子文言文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0-11-22 23:49:28

『壹』 文言文閱讀答案

成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自相矛盾
造句:辯論賽中,正方抓住反方觀點進行反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大獲全勝。
應:回答

『貳』 狗監文言文閱讀答案

狗監,漢代內官名。主管皇帝的獵犬。 司馬相如因狗監薦引而名顯,故後常用以為典。典出《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
譯文資料供參考: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
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與諸生同舍,相如得與諸生游士居數歲,乃著子虛之賦。……居久之,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游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相如以「子虛」,虛言也,為楚稱;「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為齊難;「無是公」者,無是人也,明天子之義。故空藉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其卒章歸之於節儉,因以風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說。[1]
譯文
司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長卿。他少年時喜歡讀書,也學習劍術,所以他父母給他取名犬子。司馬相如完成學業後,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憑借家中富有的資財而被授予郎官之職,侍衛孝景帝,做了武騎常侍,但這並非他的愛好。正趕上漢景帝不喜歡辭賦,這時粱孝王前來京城朝見景帝,跟他來的善於游說的人,有齊郡人鄒陽、淮陰人枚乘、吳縣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見到這些人就喜歡上了,因此就借生病為由辭掉官職,旅居粱國。粱孝王讓相如這些讀書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機會與讀書人和游說之士相處了好幾年,於是寫了《子虛賦》。……過了較長一段時間,蜀郡人楊得意擔任狗監,事奉漢武帝。一天,武帝讀《子虛賦》,認為寫得好,說:「我偏偏不能與這個作者同時。」楊得意說:「我的同鄉人司馬相如自稱,是他寫了這篇賦。」武帝很驚喜,就召來相如詢問。相如說:「有這件事。但是,這賦只寫諸侯之事,不值得看。請讓我寫篇天子游獵賦,賦寫成後就進獻皇上。」武帝答應了,並命令尚書給他筆和木簡。相如用「子虛」這虛構的言辭,是為了陳述楚國之美;「烏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為齊國駁難楚國;「無是公」就是沒有此人,以闡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這三個人寫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賦的最後一章主旨歸結到節儉上去,藉以規勸皇帝。把賦進獻天子後,天子特別高興[2]
釋義
「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馬相如 自言為此賦。』」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主獵犬也。」 司馬相如因狗監薦引而名顯,故後常用以為典。漢代內官名。主管皇帝的獵犬。

【注】①繆(miù):假裝。②褌(kūn):褲子。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使從者謝吉謝:拒絕
B.臨邛令前奏琴曰奏:彈奏
C.長卿第俱如臨邛第:只要
D.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更:輪番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①以貲為郎②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
B.①因病免,客游梁②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
C.①相如與俱之臨邛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D.①卓王孫聞而恥之②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司馬相如在朝廷做武騎常侍期間,孝景帝不喜歡辭賦,批評他愛好文學,於是司馬相如就借口有病而辭了官職,旅居梁國。
B.卓家的宴會司馬相如本不願去,後由於臨邛縣令的殷勤,不得已而勉強前往,而這次宴會恰恰促成了他和卓文君的愛情。
C.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卓王孫十分生氣,不願在經濟上給以資助,後兩人買了一間酒店來維持生計,生活倒也平靜。
D.卓王孫聽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開酒店謀生,感到恥辱,後由於兄弟及長者們的勸說,還是資助了他們,使女兒女婿成了富人。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梁孝王卒,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3分)
譯文:
(2)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3分)
譯文:
(3)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4分)
譯文:

答案
答案:
【小題1】B
【小題1】C
【小題1】A
【小題1】(1)正趕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貧寒,又沒有可以維持自己生活的職業。(會,無以,自業)
(2)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亡,馳)
(3)大王您不怪罪年成,那麼天下的百姓就會歸順您啊。(罪、歲、斯、至)
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 B項「奏」應為「獻上」之意。下文有「相如辭謝,為鼓一再行」,可見是獻上琴,請相如奏。
考點:本題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層級為B級。
點評:本題所選詞不錯,充分考慮到了語境的重要性。
【小題1】試題分析: A、介詞,因/連詞,表修飾;B、介詞,由於/連詞,於是;C、動詞,去;D、 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折
考點:本題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層級為B級。
點評:課內虛詞,既有選自高中所學課文,又有選自初中課文的,所以學生平時對所有已學課文都要熟悉。
【小題1】試題分析:「批評他愛好文學」屬於無中生有。司馬相如旅居梁國的原因是很喜歡鄒陽、枚乘等人。
考點:本題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層級為B級。
點評:本題是文言文閱讀中的常見題型。
【小題1】試題分析:(1)「會」是常見詞,如「會天大雨,道不通」;「無以」也是常見詞,「無以至千里」;「自業」由句子結構可推出,「業」為名詞活用作動詞,「謀生」「維持生活」。 (2)「亡」是常見詞,「奔相如」是動賓結構,所以應譯為「投奔相如」;「馳」與「夜馳之沛公軍」中的「馳」意思一樣。
考點:本題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層級為B級。
點評:本題不僅有選文句子的翻譯,也有課內句子的翻譯,這是一種創新,有利於學生重視課內文言文的學習。

『叄』 紀曉嵐妙釋"老頭子"閱讀答案

紀曉嵐是清乾隆年間的大才子,他聰穎睿智,出口成章,風趣幽默,連皇上也十分喜歡。
乾隆素知紀曉嵐體態肥胖多汗,怕熱,夏天總喜歡脫衣納涼,因此就想戲弄他一下。這日,紀曉嵐正赤著上身與人聊天,乾隆忽然走進,紀曉嵐猝不及防,衣不蔽體,情急之下,鑽入案底。乾隆心知紀曉嵐藏於桌下,便假意要走,紀曉嵐不知就裡只顧問下人:「老頭子走了?」一句話被皇上抓個正著。
乾隆坐了一個時辰,不走,也不說話。紀曉嵐趴在地上,屏氣凝神,心裡發慌,加上天熱,不覺大汗淋漓。
這一下乾隆也忍俊不禁,說:「你如此無禮,說出這樣輕薄話。你給我解釋清楚,有理則可以,沒有理可就要殺頭了!」
紀曉嵐說:「臣還沒穿衣服,怎麼回聖上的話呢?」
乾隆讓太監給他穿上衣服,說:「虧你還知道跟我說話要穿衣服。別的不講,我問你,』老頭子』是怎麼回事?」
趁穿衣服的時候,紀曉嵐已經想好了說辭,他十分恭敬地對皇上說:「皇上萬壽無疆,還不是』老』嗎?萬物之首,皆為』頭』,您老人家頂天立地,是百姓之』頭』呀!帝王以天為父,以地為母,對於天地來講,就是』子』,而且』子』乃聖人之稱,孔子、孟子皆稱為』子』,連在一起就是』老頭子』。」
說的都是好話,乾隆也龍顏大悅,紀曉嵐鬆了一口氣,想:日後可不敢隨便稱呼皇上了。

『肆』 文言文《巧釋「老頭子」》的翻譯

清朝大學士紀曉嵐(姓紀名昀,曉嵐是他的字),體態肥胖,特別怕熱,每逢夏天,他往往汗流浹背、苦不堪言。因而,他和同僚們在朝堂值班時,常常找個地方脫了衣服納涼。


乾隆皇帝知道後,成心想戲弄他們一番。這天,幾個大臣正光著膀子聊天,乾隆突然從遠處走來。大夥都急急忙忙穿衣服,可紀曉嵐眼睛近視,等他看到皇上,已經來不及穿了,他只好鑽到桌案底下,趴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


乾隆早已看到紀曉嵐鑽在桌案底下,就嘮起閑喀,故意不走。紀曉嵐雖然在桌子底下很難受,但沒有穿上衣,也不敢出來見皇上。乾隆於是想出個辦法:君臣都不說話,讓紀曉嵐以為皇上走了,這樣他就會出來,大家便可以看到他的狼狽相了。


紀曉嵐鑽在桌子底下,地方狹窄,加之天氣炎熱,早已被憋悶得汗上加汗了。他半天沒有聽到皇帝的說話聲,以為皇帝走了,就悄悄地問道:「老頭子走了沒有?」


這一下皇上和大臣們都聽到了。乾隆於是裝作很惱怒樣子,大聲地喝道:「大膽的紀昀,竟敢如此無禮,說出這等淺薄的話來。什麼是『老頭子』,你一定要給聯解釋清楚,否則以欺君罪論處!」


紀曉嵐只好從桌子下爬了出來,說:「臣還沒有穿衣服,怎麼好回聖上的話呢?請皇上賜臣衣服穿!」

乾隆讓太監給紀曉嵐拿衣服穿。並說:「虧你還知道跟朕說話要穿衣服,這樣吧,別的朕就不追究了。你就說說這『老頭子』是怎麼回事?」

趁穿衣服的時候,紀曉嵐已經想好了詞兒。便十分恭敬地對皇上說:「皇上稱『萬歲』、『萬萬歲』,臣等都期望聖上能『萬壽無疆』,這能活到萬歲的人定然是很『老』了;皇上身為一國之君,是一國的首腦,這『首腦』至高無上,當然就是『頭』了;皇上貴為天子,天子者,以天為父,以地為母,對於天和地來講,皇上自然就是『子』了。如此,將三字連在一起,不就成了『老頭子』了嗎?皇上,臣說的難道有錯嗎?」


說的都是阿諛奉迎的好話,皇帝聽了高興,當然不會錯了。可紀曉嵐卻嚇出了一身冷汗。試想,如果不是他機智善辯、巧妙地運用別解,靠牽強附會來自圓其說,還真有可能犯下大不敬的欺君之罪呢。

『伍』 老頭子 文言文中衣的意思

①<名>上衣。古代上衣稱衣,下衣稱裳。《孫雀東南飛》:「何不作~裳,莫令事不舉。」
②<名>衣服。《曹劌論戰》:「~食所安,弗敢專也。」【又】<名為動>為(給)…穿上。《資治通鑒?周紀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單解其裘而~之。」
③<動>穿(衣)。《<論語>十則》:「願車馬,~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廉頗藺相如列傳》:「乃使其從者~褐,懷其璧,從徑道亡。」

『陸』 文言文閱讀答案 謝啦

寄:居住 曉:告知,使知道 。使動用法。 只使:只是讓它,省略句,省略代詞其。 舍:結果就。
杞國有個人擔心天崩地裂,自己沒有可以居住的地方,因此而擔憂到廢寢忘食。【此句是判斷句】
那麼大地會壞嗎?【此句為倒裝,正確語序是。奈何地壞?】
現代科學角度不用擔心,宇宙的重力問題和宇宙本身就是無上下之分的,天掉不下來。心理學角度,這是潛在的危險意識,憂患感,無關於必要性,只是個人的心理狀態和思想,以及目光的長遠,深淺。

『柒』 文言文《老頭子》的譯文

紀文達公(紀曉嵐死後謚號文達,人稱文達公。)體態肥胖,特別怕熱,夏日,常常汗流浹背,衣衫全部濕透。當時去南書房(位乾清宮西南,又名南齋)值班,每次出來到直廬(古代侍臣的休息住宿處),總要脫光衣服,赤膊納涼,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高宗(乾隆)皇帝從太監口中聽說紀昀的這種情況。某一天,就打算設法戲弄他一番。 碰巧,紀昀與幾位同僚,都在書房裡赤膊談笑。忽然間,高宗皇帝(乾隆)走出內宮,同僚們看見,慌忙披上衣衫,唯獨紀昀因為近視,直到高宗皇帝走到他面前時,才發覺,此時已經不及穿衣,急忙躲在皇帝的座位下,喘著氣,動也不敢動。高宗皇帝坐了兩個小時,也不說話。因為天氣暑伏酷熱,紀昀沒法忍耐,便伸出頭來向外窺探,問同僚:「老頭子走了嗎?」高宗皇帝聽了不覺發笑,同僚們也笑。高宗皇帝開金口:「紀昀無禮,如何能口出這般輕薄之語?如果你有說法則可以(赦免),沒有則死。」紀昀說:「臣沒穿衣服。」高宗皇帝就吩咐太監幫他把官服穿好。乾隆再一次用嚴厲的口氣問,「老頭子」三字到底怎麼解釋?!紀昀從容地摘下頂戴,磕頭,說道:「萬壽無疆,這就叫做『老』;頂天立地,至高無上,這就叫做『頭』;天父與地母是皇上的父母,故而叫『子。」高宗皇帝很高興(如此高級馬屁,安能不悅!)。

『捌』 紀曉嵐智解「老頭子」文言文翻譯

原文如下:
老頭子
紀文達體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浹背,衣盡濕。時入直南書房,每出,至直廬,即脫衣納涼,久之而後出。高宗聞內監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戲之。會紀與同僚數人方皆赤身談笑,忽高宗自內出,皆倉皇披衣,紀又短視,高宗至其前,始見之,時已不及著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動。高宗坐二小時不去,亦不言。紀以酷熱不能耐,伸首外窺,問曰:「老頭子去耶?」高宗笑,諸人亦笑。高宗曰:「紀昀無禮,何得出此輕薄之語,有說則可,無說則殺。」紀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內監代衣之,匍匐於地,高宗厲聲繼問「老頭子」三字何解。紀從容免冠頓首謝曰:「萬壽無疆之為老,頂天立地之為頭,父天母地之為子。」高宗乃悅。

第五十二回老頭子紀昀妙解女孩兒福公祝壽
卻說乾隆帝有一種古怪脾氣,凡是他相信的人,任你如何橫行不法,便是親眼看見,也總是說他好的。那楊瑞蓮,還只是一個小貪官,獨有那和珅,卻是越老越貪。他常常派自己親信的家丁,到江南湖廣各省去敲詐勒索;沿路督撫大員,迎接和相國的家丁,好似迎接皇上一般。這種風聲傳到京里,那班御史老爺,誰敢說一句閑話!獨那劉相國,他是正人君子,便忍不住奏了一本,說和相國在外面如何招搖撞騙,貪贓枉法。乾隆帝看了,便勃然大怒,說劉相國有意挑撥,把他傳進宮去,當面訓斥了幾句,氣得劉相國鬍子根根倒豎。

嘉郡王十分敬重劉相國,那日便親自到相府去勸慰了一番。說起和珅,嘉郡王說道:「這個奸賊!小王總有一天收拾他。」當時嘉郡王悄悄地打發人到各省去,把和珅家人在外面招搖納賄的事體,一樁一樁地察訪出來,記在冊子上,預備將來查辦他。可笑那和珅還睡在鼓裡,他見皇上喜歡嘉郡王,也天天在一旁稱贊嘉郡王如何忠孝勤學。那乾隆帝聽了越發高興,便與和珅商量,說自己年紀已老,打算趁此余年,享幾日清福,把這皇位傳給嘉郡王。

和珅聽了皇上的話,也竭力慫恿乾隆傳位。他想:如今他幫了嘉郡王的忙,他年嘉郡王登了位,少不得也要算他一位開國元勛,自己的權勢,將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乾隆帝雖打定主意,又因自己皇子眾多,一朝宣布出去,怕要鬧出亂子來;便吩咐和珅暫守秘密,如今是乾隆五十七年,須要到六十年上,才下這讓位的聖旨。如今先下諭把毓慶宮修理起來,命嘉郡王帶了家眷,搬進宮里去住,是防備意外的意思。又親筆寫「繼德堂」三個字的匾額,給嘉郡王懸掛在宮中,暗藏著傳位的意思。

那嘉郡王見父皇在他身上如此費心,不知是禍是福,又不好問得。心中正惶惑的時候,外邊忽然傳說和相國請見;嘉郡王因他是個貪官,十分看不起他,平日也少和他來往。如今聽說他親自上門求見,心中覺得詫異,又因他是父皇第一親信的大臣,又不好怠慢他,只得迎出去相見。那和珅見了嘉郡王,搶上來打了一個躬,開口便說:「恭喜王爺!」接著袖子里拿出一個如意來,雙手獻上。嘉郡王接了如意,心中越發詫異。

原來當時宮中規矩:凡是秀女們點中了封妃子,妃子們點中了封皇後,那向她賀喜的人,不便說明,見了面便獻一個如意,一來是向她賀喜的意思,二來是暗地裡報一個喜信給她的意思。如今和珅要討嘉郡王的好,便來獻這個如意,也是暗地裡報一個喜信的意思。嘉郡王見了如意,便說道:「王爺有什麼喜事,卻要煩相國的駕。」那和珅又打了一個躬,悄悄地說道:「王爺還不知道嗎?如今皇上已內定傳位給王爺了。王爺倘然不信,只看皇上親手寫的『繼德堂』三字。這『繼德』二字,便可以明白了。皇上昨天曾和下官商量過來,打算到六十年上,讓位給王爺;所以把王爺預先留在宮里。」嘉郡王聽了,心中雖止不住歡喜,但因為和珅與聞這宮廷的機密事體,心中越發嫌惡他。當下免不過說了幾句感謝的話,把他送了出去。回進宮來,自言自語地罵道:「這個老奸賊!他到俺手中來賣弄玄虛么?將來總要他看看俺的手段。」和珅從毓慶宮出來,心想俺如今已巴結上新皇帝,將來的祿位,可以無憂的了。只是老皇帝待我幾十年恩寵,如今他快要退位了,俺也要想一件事體出來報答老皇的恩德。他回府去,把自己這個意思,對幕友們商量了一番。

內中一胡師爺獻計道:「當今皇上,是好大喜功的。他如今的傳位給皇子,也是要學堯舜禪讓的故事。

如今相爺不如上一本奏摺,先稱頌皇上一番,再奏請交翰林院編一本紀皇上功勞的書,為傳名萬代之計。」和珅聽了胡師爺的話,不禁拍掌稱妙。

當下便由胡師爺擬了一個奏章,第二天早朝,和珅當殿遞上。奏章上大概說:

皇上登極六十年以來,海內澄清,功蓋環宇,宜舉行登極周甲慶祝大典;命內閣翰林院,編撰紀功書冊,曉之天下,傳之萬世。

乾隆帝看了奏章,起初是謙遜了一番。當時文武百官,誰不願討皇上的好。便你一本,我一本,都跟著和珅奏請皇上舉行慶祝大典,又交文學大臣編撰紀功書冊。後來,和珅又獨上一本奏章,說皇上登極以來,有十件大功:

兩次打平準部;兩次掃平金川;平定回部,平定台灣;收服廓爾喀;收服安南,招降緬甸;平定貴州,等等。這十回成功,都是皇上親授機宜,恩威並用,因此須發交翰林院,把這十回戰功,詳細記敘。一面由百官們共上尊號,稱為「十全大帝」。聖旨下來,「紀功書」著交和珅、紀文達率領南齋各翰林詳細記敘,不得過事鋪張;至上尊號一節,著無庸議。那班文學大臣得了這個聖旨,便忙著起草的起草,修正的修正,繕寫的繕寫。那乾隆帝也常常親自到南書齋里來察看。

南書齋里,以紀曉嵐為首,凡是皇帝進出起坐,都是紀曉嵐陪奉著。看看到了大熱天氣,那部紀功書,快要完工,紀曉嵐是怕熱,為了這編纂的事體,他只得忍著熱,天天到南書齋里來督看著。他每到午後,打量皇帝不出來了,便赤膊盤辮,高坐在炕床上,拿著一柄大蒲扇搖著風,嘴裡嚷著熱。

有一天,他正脫去衣裳,把辮子盤在頭頂上,正盤到一半的時候,忽聽得院子里有唵唵幾聲喝道的聲音,知道皇帝來了,慌得那班翰林,各各在坐位上站了起來,低著頭候著。紀曉嵐已來不及穿衣服了,一時無可躲避,急向炕床底下一鑽。屏聲靜息的縮著。只聽得一陣靴腳響,乾隆帝與和珅說著話。

和珅又說了許多恭維皇上戰功的話。乾隆帝又吩咐:這紀功書編纂完了,趕著再編六巡江浙的游記。著和珅紀曉嵐兩人督率各翰林,細細地編纂;總須實事求是,不可過意鋪張。那和珅聽了,口稱「領旨」。

接著,皇帝問道:「紀曉嵐到什麼地方去了?」那領班的大臣奏稱;有私事去去便來。乾隆帝又問道:「這部紀功書定了名目沒有?」和珅奏稱:

暫時定名《十全大武功記》。乾隆帝聽了,呵呵大笑,說道:「如此說來,朕便稱『十全老人』罷!」接著皇帝便下座來,走到各大書桌前隨手翻著看那文稿。這時滿屋子靜悄悄的,連咳嗽聲兒也沒有。紀曉嵐這時趴在炕板底下,氣悶得厲害,那汗珠兒似下雨一般直淋下來,熱得他撐大了嘴喘著氣。

半晌,他側著耳朵聽聽,外面毫無聲息,他以為皇帝已經去了,再也忍不住了,便伸出頭來,大聲問道:「老頭子去了嗎?」把滿屋子的人,齊嚇了一跳。

乾隆帝十分詫異,連問:「誰在那裡說話?」嚇得大家不敢說話。到底是和珅的膽大,回奏說:「聽去好似紀曉嵐的口音。」乾隆轉過身來,對著炕床喝問:「誰在裡面?」只聽得炕下面有人說道:臣紀文達在炕下。皇帝問:「為什麼不出來?」紀曉嵐回奏說:「臣赤身露體,不敢見駕。」乾隆帝說道:「恕你無罪!快出來說話。」紀曉嵐聽了,巴不得一下,從炕板下面鑽出來。紀曉嵐的身體高大,爬了半天才出來;看時,他上身赤著膊,渾身汗珠兒淌著,滿粘著灰塵泥土。乾隆帝上炕去坐下,紀曉嵐嚇得只是跪在地下磕著頭。隔了半晌,乾隆帝冷冷地問道:「你這『老頭子』三字,是給朕取的綽號嗎?」紀曉嵐不敢作聲。乾隆帝又說道:「你是文學侍從大臣,肚子里是通的;如今且把這『老頭子』三個字講解給朕聽聽,若講得不差,便恕你無罪。」那紀曉嵐到底是和皇帝親近慣的,便大著膽奏說道:「皇上莫惱,且聽臣解說。老頭子三字,是京中喚皇上的通稱。皇上又稱萬歲,這不是『老」嗎!皇上是一國的元首,這不是個『頭』嗎!皇上又稱天子,這不是個『子』嗎!『老頭子』三字是尊敬皇上的稱呼,並不是誹謗皇上的綽號。」紀曉嵐說到這里,乾隆帝忍不住說他解說得好。從此以後,這老頭子三字,宮里人人喚著;乾隆帝有時聽得,也不生氣。

一轉眼,到了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暗暗的把讓位的典禮籌備舒齊。這年九月初一早朝,眾大臣在勤政殿上朝,乾隆帝下諭說:「朕即位之初,便對天立誓:如能在位到一周花甲的年數,便把皇位傳給太子,不敢和聖祖在位六十一年的數相同。如今已是乾隆六十年了,朕已遵照列祖的成例,把太子的名字寫好,預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額後面。」便立刻派滿、漢兩位相國,帶同內監們,到正大光明殿上去,把那儲藏太子名字的金盒拿下來。當殿打開一看,見上面寫著:「冊立皇十五子嘉郡王顒琰為太子。以乾隆六十一年為嘉慶元年。」有承宣官當殿把詔書宣讀過,文武百官一齊跪賀過;退朝下來,又趕到毓慶宮去賀太子的喜。那嘉郡王一面接過詔書;一面接待眾官員。又自己對眾人說了許多德薄寡能的客氣話。百官退出宮以後,忙趕到父皇宮中去謝恩。那時太子的生母魏佳氏,已封為第一貴妃;見了他兒子,又勸勉了一番。

到了第二年元旦早朝,乾隆帝御太和殿,行過禪位禮,把那傳國寶璽親自授給嘉慶皇帝,稱做仁宗睿皇帝;又尊乾隆帝為太上皇帝。嘉慶雖說做了皇帝,那臣下上奏章,都稱著太上皇、皇上;所有一切奏章,都須送給太上皇閱看。便是那軍國大事,也須由嘉慶皇帝去請過太上皇的訓,才可以執行。

因此這位嘉慶帝,卻十分不自由。嘉慶帝是很孝敬太上皇的,便也不以為意。

這一年是太上皇八十六歲萬壽,不但文武百官都來賀壽,便是那滿蒙回藏各盟旗的貝勒台吉,以及各外國使臣,都來上壽。皇上下旨,在太和、中和、保和三個大殿上賜宴;又召集各省官紳,年在六十歲以上的三千多人,在圓明園中舉行千叟宴。太上皇在宮中,帶領妃嬪皇帝皇後各皇子福晉開一個家宴。嘉慶皇後,便是喜塔臘氏,當時皇後拜過太上皇的壽,太上皇便親自將孝賢皇後遺留下來的帽珠和朝珠賞給喜塔臘後,又把許多珍寶賞給各皇子福晉。這時只有那春阿妃還活著,陪坐在一旁;太上皇見了春阿妃,想起從前少年時候許多風流韻事,便忍不住傷心起來。

乾隆正凄涼的時候,忽然外面太監捧進一個小楠木盒子來,說是兩廣總督福文襄孝敬太上皇的小玩意兒。嘉慶帝看了,不知是什麼東西;忙吩咐太監打開盒子。一看,原來裡面一座小屋子,屋子中間擱著一座小屏風,屏風前面有一張書桌,桌上筆墨紙硯都擺設齊全;盒子後面安著一個小機括,把那機括輕輕一轉,忽然屏風後面轉出一個西洋女孩兒來。先走在屋檐口,向外行過三跪九叩首禮,轉身過去,站在書桌前面;慢慢的拂著桌子,又注水在硯池裡,磨著墨;從書架上取下一幅硃砂箋來鋪在桌上。這時又一個碧眼紅髯的人從屏後出來,手裡拿著筆,醮著墨,在紙上寫「萬壽無疆」四個字;接著,第二行又寫「萬壽無疆」四個滿字。寫完了,那機括也停住了,盒子里的人也不動了。太上皇看了,十分歡喜,忙吩咐賞福文襄十萬兩銀子;又御筆寫一個「壽」字,下面注著「十全老人」的款字,一並賞給了福文襄。

那福文襄雖得了太上皇的賞賜,但因為造這個小玩意兒,花去的銀子也不下十萬;裡面還送了一個人的性命。原來造這個玩意的人,是福文襄的一個心腹隨從;他知道總督打算送太上皇一件出色的壽禮。那親隨原有小聰明的,他早在半年以前,天天爬在屋頂上,拿一匹布緊緊地扎住他自己的頭想著。今天想,明天想,居然被他想出這巧妙的玩意來。他關著門,細細地造成了,便去獻給總督看。福文襄看了,十分稱贊。看那萬壽無疆四個字,只有漢字,怕太上皇看了不喜歡,又吩咐那親隨加上滿字。那親隨又爬上屋去,想了二十多天,便給他想通了機括,加上滿字。福文襄也十分歡喜,便賞他二萬銀子。那親隨雖得了銀子,一時里卻把他的聰明用盡,從此便痴痴獃獃的,回家去不上兩個月,便一病死了。

這里福文襄特打發人把這玩意兒送進京去。第一道關口,逃不過那和珅的手,花了五萬銀子,才替他送進宮去。誰知那寧壽宮總管太監,又向他要錢。說:倘然不給錢,那機括走到『萬壽無』第三個字上停住了,那時太上皇動了氣,俺卻不管。福文襄聽了害怕,便也送他三萬銀子。

這種情形,嘉慶帝統統知道;他早已要著手查辦和珅了,只因礙著太上皇的面子,只得暫時忍著氣。但他因為從前和珅遞過如意,便也嫌惡如意這種東西。滿洲風俗,凡是過年過節,一班王公大臣都要遞一柄如意,算祝頌他一生如意的意思。到了嘉慶帝手裡,便特意下旨,禁止遞如意的禮節。他諭旨里有兩句道:「諸臣以為如意,在朕觀之,轉不如意。」那文武百官接了這個諭旨,見皇上痛恨如意,大家弄得莫名其妙;只得奉旨免了這個禮節。

有許多善於奉迎的大臣,還上奏章稱頌皇上崇尚儉德;獨有那劉相國,知道嘉慶帝的心事。因此,嘉慶帝便重用劉相國,有事便和劉相國商量。

到這時,和珅才慢慢地有點覺悟嘉慶帝和他不對了。他想如今仗著太上皇的勢力,諒皇上也沒奈我何;將來太上皇過世,俺便辭官不做。因此,他常常進宮去伺候著太上皇。那太上皇也非他不可。裡面有個春阿妃,外面一個和珅,終日陪伴著乾隆帝。那乾隆帝年紀也大了,沒有精力遊玩,便十分相信喇嘛的經咒。常常盤著腿兒,坐在炕上,默念著經咒。

嘉慶帝每天早朝回宮來,便到太上皇宮里去商量朝政。乾隆帝向南坐著,嘉慶帝向西坐著;和珅也站在一旁,參議大事。有一天,他三人正商議的時候,忽然乾隆帝盤腿合眼,坐在炕上不作聲了。嘉慶帝看了,也不敢說話。

停了半晌,便見太上皇的嘴一開一閉的動著,慢慢的喉嚨里有聲音,說出話來。嘉慶帝留心聽時,卻一句也聽不出來,只見他喃喃的念著,半晌半晌,忽聽太上皇大聲喝道:「什麼人?」和珅在一旁忙跪下來,回奏道:「高天德,苟文明。」接著太上皇又喃喃吶吶地念了一陣,把手一揮,叫嘉慶帝出去。嘉慶帝只得退出來。

但是,太上皇這種古怪形狀,嘉慶帝看在眼裡,心下十分疑惑,問又不好問得。到第二天,悄俏去問劉相國;劉相國也說不知。後來嘉慶帝忍不住了,在沒人的時候去問和珅。和珅說道:「這是喇嘛教的密咒,凡是在念咒的時候,有人喊著名字,那被喊的人,便要立刻死去。如今外面正鬧著白蓮教,臣知道太上皇要咒死那白蓮教的首領;所以太上皇問什麼人時,臣便把那白蓮教兩個首領的名字回奏上去。」嘉慶帝聽了,心中也是害怕,想這和珅也懂得咒語,這種奸臣,不可不除,因此心中越發容不得和珅。要知和珅日後如何結局,且聽下回分解。

『玖』 文言文"老頭子"的譯文誰有啊

第五十二回老頭子紀昀妙解女孩兒福公祝壽
卻說乾隆帝有一種古怪脾氣,凡是他相信的人,任你如何橫行不法,便是親眼看見,也總是說他好的。那楊瑞蓮,還只是一個小貪官,獨有那和珅,卻是越老越貪。他常常派自己親信的家丁,到江南湖廣各省去敲詐勒索;沿路督撫大員,迎接和相國的家丁,好似迎接皇上一般。這種風聲傳到京里,那班御史老爺,誰敢說一句閑話!獨那劉相國,他是正人君子,便忍不住奏了一本,說和相國在外面如何招搖撞騙,貪贓枉法。乾隆帝看了,便勃然大怒,說劉相國有意挑撥,把他傳進宮去,當面訓斥了幾句,氣得劉相國鬍子根根倒豎。

嘉郡王十分敬重劉相國,那日便親自到相府去勸慰了一番。說起和珅,嘉郡王說道:「這個奸賊!小王總有一天收拾他。」當時嘉郡王悄悄地打發人到各省去,把和珅家人在外面招搖納賄的事體,一樁一樁地察訪出來,記在冊子上,預備將來查辦他。可笑那和珅還睡在鼓裡,他見皇上喜歡嘉郡王,也天天在一旁稱贊嘉郡王如何忠孝勤學。那乾隆帝聽了越發高興,便與和珅商量,說自己年紀已老,打算趁此余年,享幾日清福,把這皇位傳給嘉郡王。

和珅聽了皇上的話,也竭力慫恿乾隆傳位。他想:如今他幫了嘉郡王的忙,他年嘉郡王登了位,少不得也要算他一位開國元勛,自己的權勢,將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乾隆帝雖打定主意,又因自己皇子眾多,一朝宣布出去,怕要鬧出亂子來;便吩咐和珅暫守秘密,如今是乾隆五十七年,須要到六十年上,才下這讓位的聖旨。如今先下諭把毓慶宮修理起來,命嘉郡王帶了家眷,搬進宮里去住,是防備意外的意思。又親筆寫「繼德堂」三個字的匾額,給嘉郡王懸掛在宮中,暗藏著傳位的意思。

那嘉郡王見父皇在他身上如此費心,不知是禍是福,又不好問得。心中正惶惑的時候,外邊忽然傳說和相國請見;嘉郡王因他是個貪官,十分看不起他,平日也少和他來往。如今聽說他親自上門求見,心中覺得詫異,又因他是父皇第一親信的大臣,又不好怠慢他,只得迎出去相見。那和珅見了嘉郡王,搶上來打了一個躬,開口便說:「恭喜王爺!」接著袖子里拿出一個如意來,雙手獻上。嘉郡王接了如意,心中越發詫異。

原來當時宮中規矩:凡是秀女們點中了封妃子,妃子們點中了封皇後,那向她賀喜的人,不便說明,見了面便獻一個如意,一來是向她賀喜的意思,二來是暗地裡報一個喜信給她的意思。如今和珅要討嘉郡王的好,便來獻這個如意,也是暗地裡報一個喜信的意思。嘉郡王見了如意,便說道:「王爺有什麼喜事,卻要煩相國的駕。」那和珅又打了一個躬,悄悄地說道:「王爺還不知道嗎?如今皇上已內定傳位給王爺了。王爺倘然不信,只看皇上親手寫的『繼德堂』三字。這『繼德』二字,便可以明白了。皇上昨天曾和下官商量過來,打算到六十年上,讓位給王爺;所以把王爺預先留在宮里。」嘉郡王聽了,心中雖止不住歡喜,但因為和珅與聞這宮廷的機密事體,心中越發嫌惡他。當下免不過說了幾句感謝的話,把他送了出去。回進宮來,自言自語地罵道:「這個老奸賊!他到俺手中來賣弄玄虛么?將來總要他看看俺的手段。」和珅從毓慶宮出來,心想俺如今已巴結上新皇帝,將來的祿位,可以無憂的了。只是老皇帝待我幾十年恩寵,如今他快要退位了,俺也要想一件事體出來報答老皇的恩德。他回府去,把自己這個意思,對幕友們商量了一番。

內中一胡師爺獻計道:「當今皇上,是好大喜功的。他如今的傳位給皇子,也是要學堯舜禪讓的故事。

如今相爺不如上一本奏摺,先稱頌皇上一番,再奏請交翰林院編一本紀皇上功勞的書,為傳名萬代之計。」和珅聽了胡師爺的話,不禁拍掌稱妙。

當下便由胡師爺擬了一個奏章,第二天早朝,和珅當殿遞上。奏章上大概說:

皇上登極六十年以來,海內澄清,功蓋環宇,宜舉行登極周甲慶祝大典;命內閣翰林院,編撰紀功書冊,曉之天下,傳之萬世。

乾隆帝看了奏章,起初是謙遜了一番。當時文武百官,誰不願討皇上的好。便你一本,我一本,都跟著和珅奏請皇上舉行慶祝大典,又交文學大臣編撰紀功書冊。後來,和珅又獨上一本奏章,說皇上登極以來,有十件大功:

兩次打平準部;兩次掃平金川;平定回部,平定台灣;收服廓爾喀;收服安南,招降緬甸;平定貴州,等等。這十回成功,都是皇上親授機宜,恩威並用,因此須發交翰林院,把這十回戰功,詳細記敘。一面由百官們共上尊號,稱為「十全大帝」。聖旨下來,「紀功書」著交和珅、紀文達率領南齋各翰林詳細記敘,不得過事鋪張;至上尊號一節,著無庸議。那班文學大臣得了這個聖旨,便忙著起草的起草,修正的修正,繕寫的繕寫。那乾隆帝也常常親自到南書齋里來察看。

南書齋里,以紀曉嵐為首,凡是皇帝進出起坐,都是紀曉嵐陪奉著。看看到了大熱天氣,那部紀功書,快要完工,紀曉嵐是怕熱,為了這編纂的事體,他只得忍著熱,天天到南書齋里來督看著。他每到午後,打量皇帝不出來了,便赤膊盤辮,高坐在炕床上,拿著一柄大蒲扇搖著風,嘴裡嚷著熱。

有一天,他正脫去衣裳,把辮子盤在頭頂上,正盤到一半的時候,忽聽得院子里有唵唵幾聲喝道的聲音,知道皇帝來了,慌得那班翰林,各各在坐位上站了起來,低著頭候著。紀曉嵐已來不及穿衣服了,一時無可躲避,急向炕床底下一鑽。屏聲靜息的縮著。只聽得一陣靴腳響,乾隆帝與和珅說著話。

和珅又說了許多恭維皇上戰功的話。乾隆帝又吩咐:這紀功書編纂完了,趕著再編六巡江浙的游記。著和珅紀曉嵐兩人督率各翰林,細細地編纂;總須實事求是,不可過意鋪張。那和珅聽了,口稱「領旨」。

接著,皇帝問道:「紀曉嵐到什麼地方去了?」那領班的大臣奏稱;有私事去去便來。乾隆帝又問道:「這部紀功書定了名目沒有?」和珅奏稱:

暫時定名《十全大武功記》。乾隆帝聽了,呵呵大笑,說道:「如此說來,朕便稱『十全老人』罷!」接著皇帝便下座來,走到各大書桌前隨手翻著看那文稿。這時滿屋子靜悄悄的,連咳嗽聲兒也沒有。紀曉嵐這時趴在炕板底下,氣悶得厲害,那汗珠兒似下雨一般直淋下來,熱得他撐大了嘴喘著氣。

半晌,他側著耳朵聽聽,外面毫無聲息,他以為皇帝已經去了,再也忍不住了,便伸出頭來,大聲問道:「老頭子去了嗎?」把滿屋子的人,齊嚇了一跳。

乾隆帝十分詫異,連問:「誰在那裡說話?」嚇得大家不敢說話。到底是和珅的膽大,回奏說:「聽去好似紀曉嵐的口音。」乾隆轉過身來,對著炕床喝問:「誰在裡面?」只聽得炕下面有人說道:臣紀文達在炕下。皇帝問:「為什麼不出來?」紀曉嵐回奏說:「臣赤身露體,不敢見駕。」乾隆帝說道:「恕你無罪!快出來說話。」紀曉嵐聽了,巴不得一下,從炕板下面鑽出來。紀曉嵐的身體高大,爬了半天才出來;看時,他上身赤著膊,渾身汗珠兒淌著,滿粘著灰塵泥土。乾隆帝上炕去坐下,紀曉嵐嚇得只是跪在地下磕著頭。隔了半晌,乾隆帝冷冷地問道:「你這『老頭子』三字,是給朕取的綽號嗎?」紀曉嵐不敢作聲。乾隆帝又說道:「你是文學侍從大臣,肚子里是通的;如今且把這『老頭子』三個字講解給朕聽聽,若講得不差,便恕你無罪。」那紀曉嵐到底是和皇帝親近慣的,便大著膽奏說道:「皇上莫惱,且聽臣解說。老頭子三字,是京中喚皇上的通稱。皇上又稱萬歲,這不是『老」嗎!皇上是一國的元首,這不是個『頭』嗎!皇上又稱天子,這不是個『子』嗎!『老頭子』三字是尊敬皇上的稱呼,並不是誹謗皇上的綽號。」紀曉嵐說到這里,乾隆帝忍不住說他解說得好。從此以後,這老頭子三字,宮里人人喚著;乾隆帝有時聽得,也不生氣。

一轉眼,到了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暗暗的把讓位的典禮籌備舒齊。這年九月初一早朝,眾大臣在勤政殿上朝,乾隆帝下諭說:「朕即位之初,便對天立誓:如能在位到一周花甲的年數,便把皇位傳給太子,不敢和聖祖在位六十一年的數相同。如今已是乾隆六十年了,朕已遵照列祖的成例,把太子的名字寫好,預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額後面。」便立刻派滿、漢兩位相國,帶同內監們,到正大光明殿上去,把那儲藏太子名字的金盒拿下來。當殿打開一看,見上面寫著:「冊立皇十五子嘉郡王顒琰為太子。以乾隆六十一年為嘉慶元年。」有承宣官當殿把詔書宣讀過,文武百官一齊跪賀過;退朝下來,又趕到毓慶宮去賀太子的喜。那嘉郡王一面接過詔書;一面接待眾官員。又自己對眾人說了許多德薄寡能的客氣話。百官退出宮以後,忙趕到父皇宮中去謝恩。那時太子的生母魏佳氏,已封為第一貴妃;見了他兒子,又勸勉了一番。

到了第二年元旦早朝,乾隆帝御太和殿,行過禪位禮,把那傳國寶璽親自授給嘉慶皇帝,稱做仁宗睿皇帝;又尊乾隆帝為太上皇帝。嘉慶雖說做了皇帝,那臣下上奏章,都稱著太上皇、皇上;所有一切奏章,都須送給太上皇閱看。便是那軍國大事,也須由嘉慶皇帝去請過太上皇的訓,才可以執行。

因此這位嘉慶帝,卻十分不自由。嘉慶帝是很孝敬太上皇的,便也不以為意。

這一年是太上皇八十六歲萬壽,不但文武百官都來賀壽,便是那滿蒙回藏各盟旗的貝勒台吉,以及各外國使臣,都來上壽。皇上下旨,在太和、中和、保和三個大殿上賜宴;又召集各省官紳,年在六十歲以上的三千多人,在圓明園中舉行千叟宴。太上皇在宮中,帶領妃嬪皇帝皇後各皇子福晉開一個家宴。嘉慶皇後,便是喜塔臘氏,當時皇後拜過太上皇的壽,太上皇便親自將孝賢皇後遺留下來的帽珠和朝珠賞給喜塔臘後,又把許多珍寶賞給各皇子福晉。這時只有那春阿妃還活著,陪坐在一旁;太上皇見了春阿妃,想起從前少年時候許多風流韻事,便忍不住傷心起來。

乾隆正凄涼的時候,忽然外面太監捧進一個小楠木盒子來,說是兩廣總督福文襄孝敬太上皇的小玩意兒。嘉慶帝看了,不知是什麼東西;忙吩咐太監打開盒子。一看,原來裡面一座小屋子,屋子中間擱著一座小屏風,屏風前面有一張書桌,桌上筆墨紙硯都擺設齊全;盒子後面安著一個小機括,把那機括輕輕一轉,忽然屏風後面轉出一個西洋女孩兒來。先走在屋檐口,向外行過三跪九叩首禮,轉身過去,站在書桌前面;慢慢的拂著桌子,又注水在硯池裡,磨著墨;從書架上取下一幅硃砂箋來鋪在桌上。這時又一個碧眼紅髯的人從屏後出來,手裡拿著筆,醮著墨,在紙上寫「萬壽無疆」四個字;接著,第二行又寫「萬壽無疆」四個滿字。寫完了,那機括也停住了,盒子里的人也不動了。太上皇看了,十分歡喜,忙吩咐賞福文襄十萬兩銀子;又御筆寫一個「壽」字,下面注著「十全老人」的款字,一並賞給了福文襄。

那福文襄雖得了太上皇的賞賜,但因為造這個小玩意兒,花去的銀子也不下十萬;裡面還送了一個人的性命。原來造這個玩意的人,是福文襄的一個心腹隨從;他知道總督打算送太上皇一件出色的壽禮。那親隨原有小聰明的,他早在半年以前,天天爬在屋頂上,拿一匹布緊緊地扎住他自己的頭想著。今天想,明天想,居然被他想出這巧妙的玩意來。他關著門,細細地造成了,便去獻給總督看。福文襄看了,十分稱贊。看那萬壽無疆四個字,只有漢字,怕太上皇看了不喜歡,又吩咐那親隨加上滿字。那親隨又爬上屋去,想了二十多天,便給他想通了機括,加上滿字。福文襄也十分歡喜,便賞他二萬銀子。那親隨雖得了銀子,一時里卻把他的聰明用盡,從此便痴痴獃獃的,回家去不上兩個月,便一病死了。

這里福文襄特打發人把這玩意兒送進京去。第一道關口,逃不過那和珅的手,花了五萬銀子,才替他送進宮去。誰知那寧壽宮總管太監,又向他要錢。說:倘然不給錢,那機括走到『萬壽無』第三個字上停住了,那時太上皇動了氣,俺卻不管。福文襄聽了害怕,便也送他三萬銀子。

這種情形,嘉慶帝統統知道;他早已要著手查辦和珅了,只因礙著太上皇的面子,只得暫時忍著氣。但他因為從前和珅遞過如意,便也嫌惡如意這種東西。滿洲風俗,凡是過年過節,一班王公大臣都要遞一柄如意,算祝頌他一生如意的意思。到了嘉慶帝手裡,便特意下旨,禁止遞如意的禮節。他諭旨里有兩句道:「諸臣以為如意,在朕觀之,轉不如意。」那文武百官接了這個諭旨,見皇上痛恨如意,大家弄得莫名其妙;只得奉旨免了這個禮節。

有許多善於奉迎的大臣,還上奏章稱頌皇上崇尚儉德;獨有那劉相國,知道嘉慶帝的心事。因此,嘉慶帝便重用劉相國,有事便和劉相國商量。

到這時,和珅才慢慢地有點覺悟嘉慶帝和他不對了。他想如今仗著太上皇的勢力,諒皇上也沒奈我何;將來太上皇過世,俺便辭官不做。因此,他常常進宮去伺候著太上皇。那太上皇也非他不可。裡面有個春阿妃,外面一個和珅,終日陪伴著乾隆帝。那乾隆帝年紀也大了,沒有精力遊玩,便十分相信喇嘛的經咒。常常盤著腿兒,坐在炕上,默念著經咒。

嘉慶帝每天早朝回宮來,便到太上皇宮里去商量朝政。乾隆帝向南坐著,嘉慶帝向西坐著;和珅也站在一旁,參議大事。有一天,他三人正商議的時候,忽然乾隆帝盤腿合眼,坐在炕上不作聲了。嘉慶帝看了,也不敢說話。

停了半晌,便見太上皇的嘴一開一閉的動著,慢慢的喉嚨里有聲音,說出話來。嘉慶帝留心聽時,卻一句也聽不出來,只見他喃喃的念著,半晌半晌,忽聽太上皇大聲喝道:「什麼人?」和珅在一旁忙跪下來,回奏道:「高天德,苟文明。」接著太上皇又喃喃吶吶地念了一陣,把手一揮,叫嘉慶帝出去。嘉慶帝只得退出來。

但是,太上皇這種古怪形狀,嘉慶帝看在眼裡,心下十分疑惑,問又不好問得。到第二天,悄俏去問劉相國;劉相國也說不知。後來嘉慶帝忍不住了,在沒人的時候去問和珅。和珅說道:「這是喇嘛教的密咒,凡是在念咒的時候,有人喊著名字,那被喊的人,便要立刻死去。如今外面正鬧著白蓮教,臣知道太上皇要咒死那白蓮教的首領;所以太上皇問什麼人時,臣便把那白蓮教兩個首領的名字回奏上去。」嘉慶帝聽了,心中也是害怕,想這和珅也懂得咒語,這種奸臣,不可不除,因此心中越發容不得和珅。要知和珅日後如何結局,且聽下回分解。

熱點內容
2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 發布:2025-07-10 23:36:23 瀏覽:93
活性炭化學式 發布:2025-07-10 16:30:45 瀏覽:437
怎麼雙眼皮 發布:2025-07-10 14:11:37 瀏覽:591
教師師德演講稿集錦 發布:2025-07-10 13:52:59 瀏覽:701
英語培訓翻譯 發布:2025-07-10 10:05:31 瀏覽:823
2014暑期實踐 發布:2025-07-10 09:19:41 瀏覽:982
老師批改作業的圖片 發布:2025-07-10 07:56:40 瀏覽:819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