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的定位
(一)理論意義
學校管理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不僅它自身需要發展和完善,人們對它的認識和掌握也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學習學校管理學,一方面可以分析學科本身的缺欠,注意相關學科的發展,借鑒其中的有益之處,另一方面可以深入研究學校管理學已經總結出的科學理論,深刻認識學校管理學對有關規律的揭示,進而指導學校管理實踐。
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於自然界和社會知識的有系統的結論。這種概括難免受人們價值觀念、評價標准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也難免出現語義表達上的誤區或障礙。鑒於此,對於理論也需要有一個鑒別的過程,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習學校管理學有利於以批判的態度反思學校管理理論,促進學校管理理論的逐步完善。
(二)實踐意義
學校管理活動在許多情況下並不是自覺地依據規律、應用理論的,甚至還有的學校管理者會將方針政策、經驗方法等都混同於規律或理論。這些片面的認識和做法會給學校管理活動帶來負面影響。為避免和糾正學校管理工作的許多偏差,學校管理者應當自覺地學習、掌握、運用有關的學校管理理論,認識學校管理規律,區分方針政策、理論、規律之間的關系,避免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教育改革的速度越來越快,學校管理亦隨之出現許多變革。諸如學校領導體制、學校用人制度、教學管理等都出現了新的轉機。變革要求學校管理者學習新理論,產生新思想,形成學校管理的創新能力。否則,將會被迅速變革的浪潮所淘汰。
B.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科定位
面對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挑戰,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不斷明確學科發展的方向。學院擔負著雙重使命:進行外國語言文學文化研究以及相關的跨文化研究,培養外國語言文學文化領域的高素質人才;為北京大學的研究和教學社區,乃至為全社會提供外國語言文學文化課程。
本學科是北京大學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文學科的其他院系互依互補。本學科的研究不僅有助於中國了解世界,也是中國學術與文化積累的重要部分。本學科研究、翻譯、介紹外國文化和學術成果,以拓展中國文化和學術的國際視野,促進人類社會的文化和學術發展。與研究目標相適應,教學也應該有較高的研究含量,使學生在第一時間接觸到國內外最新的一流研究成果。本學科致力於為中國社會和國際社會培養能夠適應全球化工作環境的合格公民和專家,以傑出的外文和中文能力,以對外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而服務於人類社會。
與其他人文學科一樣,本學科極端重視研究工具的作用,而最重要的研究工具就是外國語言。為深化與擴展研究領域,也為了適應研究的日益國際化,本學科將不斷強化語言要求,而精通專攻語言是基本要求。而所謂「精通」,就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流利,而且需要能用專攻語言來思考、研究、解決重要的問題,能夠置身於其文化和學術語境而沒有陌生感。精通一門語言,就是能以這種語言,與用這種語言進行思考的最縝密、最復雜的頭腦進行交流。同時,以數門語言進行研究和交流是本學科的重要要求。對於英語專業的學生,要求學習另外一門外語;而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則需要熟練地掌握英語。本學科的學者,往往需要運用兩門以上外語來進行研究。有了語言工具的支撐,就可以全方位地、深入地研究和介紹中國以外的世界,也可以將中國實實在在地介紹給世界;使中國真正地了解世界,也使世界真正地了解中國。
我們致力培養的是合格的世界公民和外語專家。他們不僅具備與非專業人員不可同日而語的外語技能,包括口語交流和書面表達的能力等;而且更重要的是,藉助於語言、文學、國別研究等方向的專業訓練,他們能夠完全進入外語的世界,從而完全進入外國文化的世界。與只具備一個本族語言和文化世界的人們不同,一個真正具備跨語言、跨文化的多重世界的人,可以較為自如地工作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任何一個角落,可以以更寬廣的視野、更博大的胸懷來應對一切事物,可以以更為深邃的洞察力參透人生、哲理和學理。這樣的「外語人才」不僅能在外語專業之內出類拔萃,而且一旦進入其他專業領域,也將憑借自己已經受過的嚴格的、系統的、正規的理論和技能訓練,迅速進入角色,成為各個領域的專家。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將以更多的語言為工具,對更廣泛的區域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以促進中國對世界各民族語言與文化的了解。我們將會以更為現代化的手段和設施,為其他學科,也為整個社會的對外交流提供語言資源和服務。
C. 南京大學軟體學院的學科定位
當今世界,計算機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已經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單個學科的概念已經無法概括計算機技術的科學、工程、技術及應用特性,單一的教育模式無法適應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在這種形勢下,國際上,IEEE於2001年提出了計算學科的教學規劃,把傳統的計算機學科上升到計算學科,並把計算學科劃分為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軟體工程、信息系統、信息技術、以及其它有待發展的子學科,各自設計了獨立完整的教學計劃CC2001;在我國,國家計委和教育部於2001年底在一流大學中批准設立了35所國家級示範性軟體學院,開設了軟體工程本科專業和碩士專業,開展與CC2001-SE和CC2001-IT相關的教學。教育部還將於2005年推廣計算機科學、軟體工程、信息技術、計算機工程等4個方向的計算學科人才培養分流。
軟體工程專業與計算機科學專業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方式和所關心的知識領域方面有較大的區別。下圖給出了兩者在學科領域上的區別。
D. 精神學的學科定位
詩+理念世界+形而上學≈精神學
蘇格拉底語:哲學就是最高的詩。
柏拉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
亞里士多德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
而精神學與唯物辯證法的結合更適合辯證法專家去做。
E. 環境地質學的學科定位
從環境地質學產生的歷史背景中可以看出,環境地質學是環境科學在發展中與地質科學匯流、交融的新學科,具有多學科綜合、滲透的鮮明特色。與其他傳統學科不同,它不是沿著獨立的發展道路成長起來的,而是藉助於各分支學科的發展而發展的。如果不刻意強調「環境地質」術語出現的年代,就會發現,早在環境地質學被公認為一門學科之前,就已有許多學科以其傳統的專業視角向環境地質領域擴展,出現了一系列的課程,如環境水文地質學、環境工程地質學、環境地球化學、農業環境地質學、地質災害學、環境礦產資源學等。直到今天,這一勢頭仍未減弱,新的課程門類還在增加,如理論環境地質學、綜合環境地質學、部門環境地質學、社會環境地質學、環境地質技術方法等。由此可見,多學科理論的綜合,科學與技術的一體化應是環境地質學的基本特點。
促使環境科學與地質科學交匯、地質科學內部各分支學科相互滲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當今人類面臨著地質環境問題的嚴重挑戰。這些挑戰不僅影響著當代社會經濟穩定健康地發展,而且對子孫後代所應享有的生存、發展的權利也造成了威脅。所以,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環境地質學必然要擔負起研究地質環境問題的重任。
在人們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中,雖然許多具體的地質環境問題已被人們知曉,但真正成為專門學問,深入系統地開展研究,在學術界仍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新課題。之所以「新」,是因為對這些現象不再局限於現象的野外描述、歸納和某單一專業知識的運用和分析,而是要求從多學科綜合的角度探索其成生機理和發生規律;不僅僅就事論事,簡單查明原因,而是要求從人-地關系或者說站在社會經濟與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全局性高度,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由當前的問題轉向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在理論上,要求突破原有的靜態、平衡的思維模式,探索地質環境系統的演化規律以及遠離平衡條件下的預測理論。總之,要求研究者站在新的起點上,視野更加開闊,知識結構更完善,認識更加深刻。
(一)環境地質學的理論體系
基於上述認識,環境地質學的理論體系大致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礎理論,第二層次是專業理論。
正如有些學者所指出的,「環境地質學的發展關鍵是必須准確把握地質環境的本質特徵,而地質環境本質特徵的把握,必須從科學思維方式的變革與突破上來解決」。新概念的創立,先進思維方法的引領,也是地質環境問題研究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正所謂,概念是科學的基石,先進的思維方式是科學發現的先導。因此,環境地質學的基礎理論必然具有強烈的科學方法論的色彩,以達到多學科的綜合及普適性規律認識的目的。環境地質學的基礎理論是運用系統科學的觀點和分析方法,研究地質環境系統。包括地質環境系統的概念、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特徵,地質環境系統演化規律,關於地質環境問題的發生及其防治的哲學思考以及構建研究思路的基本方法等。這部分內容又被稱為理論環境地質學,是系統科學、地質科學、環境科學三者結合的產物,也是研究和解決地質環境問題、建立人-地和諧關系的基本指導思想。
面對現象豐富、成因各異、動力學過程復雜的地質環境問題,僅有基礎理論的知識是不夠的,要解決具體的問題還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特別是地質科學中的岩石學、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等。這些分散在各傳統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構成了環境地質學理論體系的第二個層面。需要指出的是,環境地質學與各傳統學科的關系不是前者兼並後者,也不是前者取代後者,而是以地質環境問題為切入點,進行的知識重組。
(二)環境地質學的研究內容
在現階段,環境地質學主要研究以下四個科學問題:一是地質環境問題出現的原因;二是各種地質環境問題的發生機理;三是地質環境問題的發育規律;四是各種地質環境問題的防治辦法。
在環境地質學中,有關地質環境問題出現原因的討論,主要是依託研究區地質背景和社會經濟或人為活動背景,分析問題產生的因果聯系或時空對應關系。其基本出發點就是揭示人-地關系不和諧的症結所在。
關於各種地質環境問題發生機理的研究是指各個災種或問題的物理、化學作用的理論分析,或者說是對事件發生的地質學機理的論述。
地質環境問題發育規律的研究指區域性連帶出現的多種問題(現象)或某一種問題的時空分布特徵的闡述和預測。
地質環境問題的防治主要是探討防範或化解地質環境問題的辦法,包括工程技術手段的使用和社會管理措施的制定等。
綜合考慮環境地質學的特點、理論體系、任務及研究內容,可以對環境地質學定義如下:環境地質學是研究地質環境問題產生的客觀背景(自然與社會)、地質學機理、時空分布規律,並從地質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和諧發展的理念出發,探索地質環境問題防範、治理對策,以服務於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及人居環境改善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F. 學科定位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翻譯如下
Disciplinary Location
學科定位
例句
Disciplinary Location of Information Studies in the 21~ ( st) Century
21世紀情報學的學科定位
G. 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書中的學科定位是什麼意思
《當代教育科學》 2008年09期 淺析語文學科特性對教師的自我定位雜志上也有不少介紹,注意各科的具體寫法是不一樣的。
H. 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定位
一,不但思想政治教育,任何矛盾亊物和精神思想理論方法,都不會與心理學聯系定位:客觀實際絕對不會有那種事,有的到是與科學的哲理唯物主義辯證法,與形式質量內容實際丶弧立丶偏面丶局限丶靜止性認識與實踐不科學的舊哲學,有著緊密聯系定位。
二,如此這般話怎講?因為,自然物質科學,自然醫科學,哲理唯物主義辯證科學方法,通過社會性實踐檢查驗證:客觀物質和人體大腦物質,根本就不存在有思維認識與實踐解決矛盾亊物的精神思想理論方法作用功能的心理學。
三,心理學及其系列不是一門科學,是以前人們因為對人體大腦高級神經中樞一一思維認識與實踐系統的作用功能不認識,誤以為是從人體心理產生出來的,並大力編寫宣傳之結果而得的心理科學。
有人會說,心理學內容很多都是正確的。
豈不知,客觀正確丶錯誤內容實際,都是從其它各門科學裡面,搬過來的。
唯物主義辯證科學方法認識;人們,因為人們大腦思維認識與實踐系統不具有唯物主義辯證科學方法8種作用功能,不具有唯物主義辯證科學方法正確社會性實踐檢驗真理唯一標准:對假冒牌貨心理學的形式和錯誤質量內容實際,才沒有全面正確的認識。
四,請參看網路哲理科學吧丶哲學論壇吧,南山木魚石的帖子
I. 全球定位是屬於哪個學科研究范圍
全球定位是屬於理工科,屬於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簡稱GPS)是美國國防部研製的一種全天候的,空間基準的導航系統,可滿足位於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間的軍事用戶連續地精確地確定三位位置和三位運動及時間的需要。它是一個中距離圓型軌道衛星導航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簡稱GPS)是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功能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CPS)是利用衛星星座來獲得地面某點經緯度和高程的系統,是當代航天技術、無線電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結晶。美國國防部為滿足軍事部門對海、陸、空設施進行高精度定位和導航的要求,於1994年建成了以定位、導航衛星為依託的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所發射的空間定位信息覆蓋整個地球表面,因此可以對地球表面上的任一點、任一物體進行全天候的精密三維定位和導航。
J. 網路定位屬於哪個學科
網路定位屬於哪個學科?網路定位屬於是高科技的科技電子產品,屬於是計算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