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吳挺傳文言文閱讀
『壹』 文言文吳挺傳原因
吳挺施加影響力使戰事得以成功, 最後「挺不自為功,狀彥第一,士頗多之。璘亦引嫌,並匿其功。」 這點倒也能看出吳璘也是一位優秀的帶兵人。
『貳』 有沒有類似與天同獸的修仙小說,就是一群人一起奮斗的,有萌寵最好
138號異獸萌寵店
『叄』 誰有《宋史 趙方傳》的翻譯,謝謝!
趙方傳翻譯
趙方, 字彥直, 衡山人。他的父親趙棠, 少年時跟胡宏學習, 慷慨有大志。曾在督府見到張浚, 張浚很敬佩他的才能,想以右選使他做官, 趙棠不被屈服。他多次上策談論兵事, 張浚認為他是奇才,讓兒子張木式和趙棠交往, 趙方就跟張木式學習。
趙方在淳熙八年( 1181 )被推舉參加進士考試, 調為蒲圻縣尉, 有疑問的案件多被他解決。他被授予大寧監教授, 這里風俗鄙陋, 趙方選出可教的學生親自教導, 人們都受到感染勉勵, 從此才有進士。趙方為青陽縣知縣, 他對知州史彌遠說「: 催租不騷擾,是催租合乎撫恤;刑罰無差錯, 是刑罰符合教化。」人們把這話作為名言。
趙方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 京湖帥李大性徵召他為隨州知州。南北剛講和, 旱災蝗災相繼發生, 趙方親自到郊外祈禱, 一晚上天降大雨, 蝗蟲全都死了, 當年糧食豐收。恰好達成和議, 各地都漸漸地放鬆警備, 趙方獨自招兵選將,提拔土豪孟宗政等補給官職。趙方任提舉京西常平兼轉運判官、提點刑獄。當時劉光祖因年老有德為統帥, 趙方對他如老師, 趙方自己說:「我性情太剛烈, 每次見到劉公, 使人變得和緩。」他曾請劉光祖寫了「 勤謹和緩」四個字, 懸掛在座位上作為座右銘。他以金部員外郎的身份被召用, 不久加官為直秘閣, 改為湖北轉運判官兼鄂州知州。他升為直煥章閣兼權江陵府, 在江陵府增修了三海八櫃,使形勢更壯觀。他升為秘閣修撰、江陵知府, 主管湖北安撫司事兼權荊湖置司。當時金兵逼近, 趙方估計他們一定南來, 就日夜做准備。荊門有東西兩山險要處, 趙方在上面修築堡壘, 增加守兵以扼守要沖。他升為右文殿修撰。金國的樊快明謀求歸宋, 金的追兵到達襄陽,趙方派孟宗政、扈再興率一百騎兵去截擊, 殺敵一千多人, 金人逃走。趙方任權工部侍郎、寶謨閣待制、京湖制置使兼襄陽知府。他偵知金人決定進犯邊境, 就下達防夏的命令。金國宰相高琪和樞密烏古倫慶壽進犯陳、光化、隨、棗陽、信陽、均州, 趙方半夜叫起他的兒子趙范、趙葵說「: 朝廷和戰的主張還不確定, 看目前的情況能擾亂人們的想法, 我已決定了, 只有率軍去邊境和金人決戰來報效國家了。」於是就上疏主戰, 親自前往襄陽。
金人圍棗陽很緊急, 趙方派孟宗政、扈再興等救援棗陽, 仍增加光化、信陽、均州的守軍, 以便聯成聲勢。不久棗陽守將趙觀在城外打敗金人, 孟宗政、扈再興到來, 和趙觀夾擊金人, 又打敗了金人, 棗陽被解圍。趙方告誡眾將, 應該把金人阻擋在邊境上, 不能讓金人入境而後再在城下阻擋他們。當時麥子正熟,趙方派兵保護百姓收割, 下令堅壁清野等待敵人。又上疏極力陳述不能和金人講和的七條理由, 和金人作戰的主張就決定了。
金軍將領完顏賽不入境, 軍隊號稱十萬。趙方部署眾將, 進犯棗陽的金人,被孟宗政在尚家川打敗; 進犯隨州的, 被劉世興在磨子平打敗。兩軍相持一年多, 趙方調劉世興移兵, 和許國、扈再興救援棗陽; 張興、李雄韜救援隨州。隨州解圍後, 扈再興等轉戰進入棗陽。當時是孟宗政守棗陽, 他在城東設伏兵, 金人遇到伏擊敗走。不久金人又來進攻, 扈再興又打敗了他們, 從此雙方天天交戰。金人從三面來進攻, 孟宗政從東門出戰,扈再興從南門出戰, 劉世興從北門出戰,三路合兵打敗金人。金人早晨進攻晚上退走, 力不能支; 宋眾將里外策應, 許國從南山進攻, 張威從氵襄河進攻, 劉世興、李琪出城同許國會合。扈再興出城和張威會合, 他們形成犄角之勢, 追擊金人,金人潰敗。光化守將潘景伯也設伏兵在趙家橋打敗金人, 孟宗德又在隨州的鴨兒山攻破金人, 活捉完顏賽不的內弟王丑漢, 金人就誅殺了賽不。趙方因功升為龍圖閣待制, 被封為長沙縣男, 賜給封地。
金人又大舉進攻, 命令訛可包圍棗陽, 在城外挖塹壕, 圍上土城。趙方估計金人會傾巢而來, 如果進攻他們空虛的地方, 那麼自然就能解除棗陽之圍。於是就命令許國往東去唐州, 扈再興往西去鄧州, 命令兒子趙范為監軍, 趙葵殿後。當時孟宗政在棗陽城中, 同金人日夜鏖戰, 焚燒金人的攻城器具, 金人不敢靠近城池。宋的西路軍從光化出發, 在三尖山扎營, 攻破順陽縣, 金人率眾仰攻, 大敗。扈再興和許國兩路並進, 掠金人佔領的唐、鄧二州, 燒金人的城柵和糧草。棗陽城很堅固, 金人在城下停留八十多天, 趙方知道他們的士氣已竭, 就召回許國、扈再興, 並讓東路軍隸屬扈再興, 限期合兵作戰。扈再興在氵襄河打敗金人, 又在城南打敗他們, 孟宗政從城中出兵夾擊敵人, 殺敵三萬, 金人大敗, 訛可單騎逃跑, 繳獲金人的糧草、器甲不可勝計。趙方進升為煥章閣直學士。趙方上奏請求政府給官軍和民兵的糧食要平均, 對自備馬發放的糧食加倍。又上奏說「: 讓民兵夏季歸農, 來節省每月的費用, 秋季再來駐屯守御。」皇上允許。趙方料想金人在棗陽多次不得志,必將同時進攻各城, 應該先發制人。他命令許國、孟宗政向唐州出兵, 扈再興向鄧州發兵, 告誡他們說:「不要深入, 不要攻城, 只要擊潰他的保甲兵, 燒毀他的城寨, 使他的糧草空乏就行。」孟宗政攻破湖陽縣, 捉金人的千戶趙興兒; 許國派部將耶律均和金人在比陽交戰, 殺死金將李提控; 扈再興攻破高頭城, 大敗金兵,於是逼近鄧州。唐州金兵來援, 被扈再興打敗, 投降的接踵而至。不久金兵到樊城, 趙方命令扈再興嚴陣以待, 趙方檢閱他的軍隊; 金人三天不敢有什麼舉動,就逃走了。
金將駙馬阿海進犯淮西, 樞密完顏小驢駐屯在唐州為後援。趙方先進攻唐州破壞敵人的計劃, 並派扈再興率棗陽兵攻敵人的西部, 許國率桐柏兵攻敵人東部。扈再興在唐州城下打敗金人, 殺死完顏小驢, 對唐州形成了五層包圍圈,差點攻下唐州。正巧蘄、黃二州相繼陷沒, 詔命趙方派兵救援, 趙方立即命令許國保衛鄂城, 扈再興救援淮西。許國回鄂州保衛長江; 扈再興率軍到蘄州的靈山, 趁金人回來的機會攻擊他, 土豪祝文蔚沖入敵陣, 金人大敗, 許國派張寶帶兵來會合, 李全等也率兵趕到, 金人潰敗,扈再興追擊六十里, 捉住金兵監軍合答。趙方進升為顯謨閣直學士、太中大夫、權刑部尚書。
不久趙方得病, 進升為徽猷閣學士、京湖置制大使。回朝後, 他勉強支撐病體犒勞軍隊, 排列他們的功勞上奏給朝廷。他病重, 說:「一日不死, 就應該立一日紀綱。」他把扈再興叫到卧室, 勉勵他忠心報國。趙方給宰相寫信, 論述邊疆大計。不久趙方去世。當晚有顆大星在襄陽隕落。趙方以端明殿學士、正議大夫的身份辭官, 他被贈官為銀青光祿大夫, 累贈為太師, 謚號為「忠肅」。
趙方起身於儒生, 統帥邊防十年, 以戰為守, 把官軍、民兵合為一體, 使經制司、總制司通為一家。治軍嚴謹, 每每命令諸將不要喝醉酒, 使他們天天能作戰。淮、蜀沿邊屢遭金人的禍害, 而京西卻能獨自保全。他曾向劉清之詢問做宰相的道理, 劉清之回答說應該留意人才。所以知名士如陳日亥、游九功等都被提拔為高官, 很多名將都在他的麾下。像扈再興、孟宗政都起身於土豪, 趙方對他們推誠布公, 進行提拔, 使他們為國效死力,守衛一方, 使朝廷無北顧之憂。因此趙方去世, 人們都很惋惜。趙方有兒子趙董、趙鑊、趙范、趙葵。趙范、趙葵有傳。
『肆』 繼續奮斗猜三個數
答案是: 689
奮斗[ fèn dòu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fèn dòu ]
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艱苦~。為實現偉大理想而~。
『伍』 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努力奮斗事業賺錢攢錢,老了沒房沒車沒存款 連個饅頭錢都沒有 這人是不是垃圾
奮斗是漢語詞語,拼音fèn dòu,是指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奮斗是為一個目標去戰勝各種困難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充滿壓力、痛苦、挫折。出自《宋史·吳挺傳》:「金人舍騎操短兵奮斗,挺遣別將盡奪其馬。」清·黃軒祖《游梁瑣記·劍術》:「約食頃,翁又來,女奮斗益厲,至夜終無勝負。」。[1]
中文名
奮斗
拼音
fèn dòu
釋義
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到最好
出處
《宋史·吳挺傳》
基本信息
【詞目】奮斗
【示例】中國人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進行了前仆後繼的英勇奮斗。
引證詳解
1.奮力格鬥。
《宋史·吳挺傳》:「金人舍騎操短兵奮斗,挺遣別將盡奪其馬。」
清·黃軒祖《游梁瑣記·劍術》:「約食頃,翁又來,女奮斗益厲,至夜終無勝負。」
2.多指奮力與對方作斗爭。
孫中山《自傳·討袁之役》:「自二年至於五年之間,與袁世凱奮斗不絕。」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知識階級》:「因為我去年親見易先生在北京和軍閥官僚怎樣奮斗,而且我也參與其間,所以他要我來,我是不得不來的。」
3.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到最好。
毛澤東《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
『陸』 一個人的奮斗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奮斗:奮斗是漢語詞語,拼音fèn dòu,是指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奮斗是為一個目標去戰勝各種困難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充滿壓力、痛苦、挫折。出自《宋史·吳挺傳》:「金人舍騎操短兵奮斗,挺遣別將盡奪其馬。」清·黃軒祖《游梁瑣記·劍術》:「約食頃,翁又來,女奮斗益厲,至夜終無勝負。」。
一個人的奮斗又叫做堅持,就是獨自一人燈下苦讀的樣子。
『柒』 什麼叫奮斗過
奮斗是復漢語詞語,拼音fèn dòu,是制指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奮斗是為一個目標去戰勝各種困難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充滿壓力、痛苦、挫折。出自《宋史·吳挺傳》:「金人舍騎操短兵奮斗,挺遣別將盡奪其馬。」清·黃軒祖《游梁瑣記·劍術》:「約食頃,翁又來,女奮斗益厲,至夜終無勝負。」。
中文名
奮斗
拼音
fèn dòu
釋義
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到最好
出處
《宋史·吳挺傳》
『捌』 黃度字文叔文言文閱讀
黃度,字文叔,紹興新昌人。好學讀書,秘書郎張淵見其文,謂似曾恐。隆興
元年進士,知嘉興縣。入監登聞鼓院,行國子監簿。言:「今日養兵為巨患,救患
之策,宜使民屯田,陰復府衛以銷募兵。」具《屯田》、《府衛》十六篇上之。
紹熙四年,守監察御史。蜀將吳挺死,度言:「挺子曦必納賂求襲位,若因而
授之,恐為他日患,乞分其兵柄。」宰相難之。後曦割關外四州賂金人求王蜀,果
如度言。
光宗以疾不過重華宮,度上書切諫,連疏極陳父子相親之義,且言:「太白晝
見犯天關,熒惑、勾芒行入太微,其占為亂兵入宮。」以諫不聽,乞罷去。又言:
「以孝事君則忠。臣父年垂八十,菽水不親,動經歲月,事親如此,何以為事君之
忠。」蓋托已為諭,冀因有以感悟上心。
又與台諫官劾內侍陳源、楊舜卿、林億年三人為今日禍根,罪大於李輔國。又
言:「孔子稱『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夫人主有過,公卿大夫諫而改,則過不
彰,庶人奚議焉。惟諫而不改,失不可蓋,使閭巷小人皆得妄議,紛然亂生,故勝、
廣、黃巢之流議於下,國皆隨以亡。今天下無不議聖德者,臣竊危之。」上猶不聽。
遂出修門,上諭使安職。度奏:「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理難復入。」寧宗即
位,詔復為御史,改右正言。
韓侂胄用事,丞相留正去國,侂胄知度嘗與正論事不合,欲諷使擠之。度語同
列曰:「丞相已去,擠之易耳,然長小人聲焰可乎?」侂胄驟竊政柄,以意所好惡
為威福。度具疏將論其奸,為侂胄所覺,御筆遽除度直顯謨閣、知平江府。度言:
「蔡京擅權,天下所由以亂。今侂胄假御筆逐臣,使俯首去,不得效一言,非為國
之利也。」固辭。丞相趙汝愚袖其疏入白,詔以沖佑祿歸養。俄知婺州,坐不發覺
縣令張元弼臟罪,降罷。自是紀綱一變,大權盡出侂胄,而黨論起矣。然侂胄素嚴
憚度,不敢加害。起知泉州,辭,乃進寶文閣,奉祠如故。
侂胄誅,天子思而召之,除太常少卿,尋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朝
論欲函侂胄首以泗州五千人還金,度以為辱國非之。權吏部侍郎兼修玉牒、同修國
史、實錄院同修撰,屢移疾,以集英殿修撰知福州,遷寶謨閣待制。始至,訟牒日
千餘,度隨事裁決,日未中而畢。
進龍圖閣,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賜金帶以行。至金陵,罷科糴輸送之擾,
活飢民百萬口,除見稅二十餘萬,擊降盜卞整,斬盜胡海首以獻,招歸業者九萬家。
侂胄嘗募雄淮軍,已收刺者十餘萬人,別屯數千人未有所屬,度憂其為患,人給錢
四萬,復其役遣之。
遷寶謨閣直學士。度以人物為己任,推挽不休,每曰:「無以報國,惟有此耳。」
十上引年之請,不許,為禮部尚書兼侍讀。趣入覲,論藝祖垂萬世之統,一曰純用
儒生,二曰務惜民力。上納其言。謝病丐去,遂以煥章閣學士知隆興府。歸越,提
舉萬壽宮。嘉定六年十月卒,進龍圖閣學士,贈通奉大夫。
度志在經世,而以學為本。作《詩》、《書》、《周禮說》。著《史通》,抑
僭竊,存大分,別為編年,不用前史法。至於天文、地理、井田、兵法,即近驗遠,
可以據依,無迂陋牽合之病。又有《藝祖憲監》、《仁皇從諫錄》、《屯田便宜》、
《歷代邊防》行於世。婿周南。
『玖』 奮斗的含義
這里是新華詞典與現代古漢語詞典對於奮斗的詳細解釋,希望能給樓主帶來滿意的解內釋,也希望回答能被采容納
【詞語釋義】
注音:奮〔fèn〕斗〔dòu〕
釋義:
1.奮力格鬥。《宋史·吳挺傳》:「 金人舍騎操短兵奮斗, 挺遣別將盡奪其馬。」 清·黃軒祖 《游梁瑣記·劍術》:「約食頃,翁又來,女奮斗益厲,至夜終無勝負。」
2.多指奮力與對方作斗爭。 孫中山 《自傳·討袁之役》:「自二年至於五年之間,與 袁世凱 奮斗不絕。」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知識階級》:「因為我去年親見易先生在北京和軍閥官僚怎樣奮斗,而且我也參與其間,所以他要我來,我是不得不來的。」
3.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毛澤東《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
奮斗 fèndòu
[struggle;strive] 為了達到目的,克服困難或防止邪惡而作的極度的努力或盡力
例句:
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斗。——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拾』 文言文全文翻譯,李蘩
原文:
李蘩,字清叔,崇慶晉原人。第進士,為隆州判官,攝綿州。歲昆,出義倉谷賤糶之,而以錢貸下戶,又聽民以茅秸易米,作粥及褚衣,親衣食之,活十萬人。明年又飢,邛蜀彭漢、成都盜賊蜂起,綿獨按堵。知永康軍,移利州,提點成都路刑獄兼提舉常平。歲凶,先事發廩蠲租,所活百七十萬人。知興元府、安撫利州東路。
漢中久飢,劍外和糴在州者獨多,蘩嘗匹馬行阡陌間訪求民瘼,有老嫗進曰:「民所以飢者,和糴病之也。」泣數行下。蘩感其言,奏免之,民大悅。徙倉部員外郎,總領四川賦財、軍馬、錢糧,升郎中。
淳熙三年,廷臣上言:「四川歲糴軍糧,名為和糴,實科糴也。」詔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聞,蘩奏:「諸州歲糴六十萬石,若從官糴,歲約百萬緡,如於經費之中斟酌損益,變科糴為官糴,貴賤眂時,不使虧毫忽之價;出納眂量,勿務取圭撮之贏,則軍不乏興,民不加賦。」乃書「利民十一事」上之。前後凡三年,蘩上奏疏者十有三,而天子降詔難問者凡八,訖如其議。民既樂與官為市,遠邇歡趨,軍餉坐給,而田裡免科糴,始知有生之樂。會歲大稔,米價頓賤,父老以為三十年所無。梁、洋間繪蘩像祠之。
范成大驛疏言:「關外麥熟,倍於常年,實由罷糴,民力稍紓,得以盡於農畝。」孝宗覽之曰:「免和糴一年,田間和氣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守太府少卿。范成大召見,孝宗首問:「糴事可久行否?」成大奏:「李蘩以身任此事,臣以身保李蘩。」孝宗大悅,曰:「是大不可得李蘩也。」上意方向用,而蘩亦欲奏蠲鹽酒和買之弊,以盡滌民害。會有疾,卒。詔以蘩能官,致仕恩外特與遣表,擇一人庶官,前此所未有。
初,蘩宰眉山,校成都漕試,念吳氏世襲兵柄必稔蜀亂,發策雲:「久假人以兵柄,未有不為患者。以武、宣之明,不能銷大臣握兵之禍;以憲、武之烈,不能收藩鎮握兵之權。危劉氏、殲唐室,鮮不由此。」吳挺以為怨。後蘩總餉事,挺謬奏軍食粗惡,孝宗以問蘩,蘩緘其樣以進,挺之妄遂窮。逾三十年,吳曦竟以蜀叛,安丙既誅曦,每語人雲:「吾等焦頭爛額耳,孰如李公先見者乎?」蘩講學臨政皆有源委,所著書十八種,有《桃溪集》一百卷。
譯文:
李蘩, 字清叔, 崇慶晉原人。 考中進士後, 擔任 隆州判官,負責綿州的政事。當年出現災荒, 隆州判官, 負責綿州的政事。當年出現災荒, 李蘩拿 出義倉的糧食低價賣給受災的百姓, 出義倉的糧食低價賣給受災的百姓, 並把錢借貸給貧 又允許老百姓用茅秸換米,他還做了粥和衣服, 民 ,又允許老百姓用茅秸換米, 他還做了粥和衣服 , 親自送給災民吃和穿,被救活的有十萬人。第二年又 親自送給災民吃和穿 ,被救活的有十萬人 。 飢荒之年,邛蜀彭漢、成都盜賊四起, 是 飢荒之年 ,邛蜀彭漢、 成都盜賊四起, 唯獨綿州沒 有受到盜賊的侵害。年景不好, 有受到盜賊的侵害。 年景不好, 他事先打開糧倉賑濟 百姓,並免除他們的租稅 ,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萬人。 百姓 ,並免除他們的租稅,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萬人。 漢中長時間飢荒,劍外的軍隊在老百姓中買糧的情況 漢中長時間飢荒, 特別嚴重。 特別嚴重。李蘩曾經單人匹馬地去田野間訪問老百姓 的疾苦,有位老婦人對他說: 老百姓之所以飢餓, 的疾苦, 有位老婦人對他說 :「 老百姓之所以飢餓, 都是『軍隊強行購糧 』 害的呀。 說著就淚流滿面。 都是 『軍隊強行購糧』害的呀。 」 說著就淚流滿面。 李蘩對她的話深有感觸, 於是 上奏朝廷,免去了「 於是)上奏朝廷 李蘩對她的話深有感觸 ,(於是 上奏朝廷 ,免去了「和 老百姓非常高興。李蘩被調任為倉部員外郎, 糴 」 ,老百姓非常高興 。李蘩被調任為倉部員外郎, 總管四川的稅收、軍馬 、錢糧,後升任郎中。 總管四川的稅收、軍馬、錢糧,後升任郎中。 淳熙三年,朝中大臣上奏: 四川每年買軍糧,名 「 淳熙三年,朝中大臣上奏: 四川每年買軍糧, , 。 為『和糴』 實際是『科糴』」皇上下詔讓制置使范成 和糴』 實際是『科糴』 大和李蘩一起核算一下上報朝廷,李蘩上奏說: 「 大和李蘩一起核算一下上報朝廷,李蘩上奏說: 各州 每年買糧食六十萬石,如果按照官府買糧的價錢算, 每年買糧食六十萬石 , 如果按照官府買糧的價錢算, 一年大約要用錢一百萬緡, 一年大約要用錢一百萬緡, 如果在經費中斟酌一下應 減少和增加的項目,就可以使科糴轉變為官糴。 減少和增加的項目,就可以使科糴轉變為官糴。糧食 價格的貴賤可以看年景,不能讓老百姓吃一點虧; 價格的貴賤可以看年景,不能讓老百姓吃一點虧;支 出和收入要看數量,不要索取蠅頭小利。 出和收入要看數量,不要索取蠅頭小利。這樣軍隊就 會興盛,老百姓也不用增加賦稅。 李蘩就寫了「 會興盛,老百姓也不用增加賦稅。」李蘩就寫了「利 民十一事」上奏給朝廷。前後共三年, 民十一事」上奏給朝廷。前後共三年,李蘩上奏章十 三次,而皇上下詔書責問他有八次,但終究同意了他 三次,而皇上下詔書責問他有八次, 的建議。百姓很樂意同官府買賣糧食, 的建議。百姓很樂意同官府買賣糧食,遠近的人都高 興地前來,軍餉得到了保證,而老百姓免去了科糴, 興地前來,軍餉得到了保證,而老百姓免去了科糴, 才知道有生存的快樂。正遇上豐收年, 才知道有生存的快樂。正遇上豐收年,米價立刻降了 下來,老百姓認為這是三十年來所沒有的事。 下來,老百姓認為這是三十年來所沒有的事。梁、洋 一帶的百姓繪制了李蘩的畫像祭祀他。 一帶的百姓繪制了李蘩的畫像祭祀他。 范成大由驛站傳送奏章說: 關外麥子成熟, 「 產量 范成大由驛站傳送奏章說: 關外麥子成熟, 是平時的兩倍, 是平時的兩倍, 確實是因為免去了『和糴』, 確實是因為免去了『和糴』 民力稍微 得到了緩解, 才得以盡全力進行農業生產啊! 孝宗看 」 得到了緩解, 才得以盡全力進行農業生產啊! 了奏章說: 免去『和糴』才一年, 「 了奏章說: 免去『和糴』才一年, 田野間就出現了這 樣的好景象, 我才知道民力不能過分睏乏啊。 朝廷提 」 樣的好景象, 我才知道民力不能過分睏乏啊。 拔李蘩為太府少卿。 范成大被皇上召見, 孝宗首先問他: 拔李蘩為太府少卿。 范成大被皇上召見, 孝宗首先問他: 「關於糧食的政策可以長期實行嗎?」范成大回奏說: 關於糧食的政策可以長期實行嗎? 范成大回奏說: 「李蘩親自負責這件事,我用自己的性命擔保李蘩 可 李蘩親自負責這件事,我用自己的性命擔保李蘩(可 以做得很好)。 孝宗十分高興, 以做得很好 。」孝宗十分高興,說:「李蘩真是不可 多得的人才啊! 皇上正有意任用他, 」 而李蘩也想上奏 多得的人才啊! 皇上正有意任用他, 免除鹽酒和買的弊病,以便把有害於百姓的事都除去。 免除鹽酒和買的弊病,以便把有害於百姓的事都除去。 李蘩卻恰在這時得了病,後來就去世了。 李蘩卻恰在這時得了病,後來就去世了。 起初,李蘩掌管眉州政事, 起初,李蘩掌管眉州政事,考慮到吳氏世襲兵權 一定會造成蜀亂,就在科舉考試中設題說: 一定會造成蜀亂,就在科舉考試中設題說:「長時間 把兵權交給一個人,沒有不釀成禍患的。 把兵權交給一個人,沒有不釀成禍患的。」吳挺因為 這個很怨恨他。後來李蘩總管餉事,吳挺誣告他, 這個很怨恨他。後來李蘩總管餉事,吳挺誣告他,說 軍隊里的糧食很不好,孝宗拿這事問李蘩,李蘩拿樣 軍隊里的糧食很不好,孝宗拿這事問李蘩, 品呈給皇上。過了三十年,吳曦最終在四川叛亂, 品呈給皇上。過了三十年,吳曦最終在四川叛亂,安 丙殺了吳曦之後,常對人說: 丙殺了吳曦之後,常對人說:「我們在這里急得焦頭 爛額,有誰像李公那樣有先見之明啊! 爛額,有誰像李公那樣有先見之明啊!」 李蘩講學談論政事都有原委,能找到根據,他寫了十八本書,有一百卷本《桃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