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大全摘抄

文言文大全摘抄

發布時間: 2020-11-23 04:04:06

『壹』 文言文摘抄,長一點的

1、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4、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7、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

8、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10、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11、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1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3、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4、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5、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6、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

17、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18、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9、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2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22、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宋·葉適)

2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2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2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27、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28、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2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30、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32、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3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34、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36、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3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3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39、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40、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貳』 文言文摘抄

求鴨搦兔 蘇東坡《艾子雜說》
昔人將獵而不識鶻,買一鳧去原上,原上兔起,擲之使擊。鳧不能飛,投於地。再擲之,又投於地。至三四。鳧忽蹣跚而人語曰:"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擲之苦乎?"其人曰:"我謂爾為鶻,可以獵兔耳,乃鴨耶!"鳧舉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這腳手,可能搦得他兔否?"
譯文:買鴨捉免
從前,有一個人要去打獵,可是他不認得鷹隼,買了一隻鴨子,就到野外去了。
一隻兔子突然竄出來,他立即扔出鴨子,要它去追捕。鴨子飛不起來,跌到地上。他抓起來再一次扔出去,鴨子還是跌到地上。這樣重復了三上次,鴨子忽然從地上站起來,一搖一晃地走到主人面前,向他解釋說:"我是一隻鴨子呀,被人殺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為什麼非要讓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
那個人說:"我當你是只鷹隼,可以追捕兔子,沒想到你竟是只鴨子呀!"
鴨子舉起腳掌給主人看,說,"你看我這樣的腳掌,能夠抓到兔子嗎?"
寓意:要正確發揮一個人的作用,必須知道它的長處和短處。

一葉障目
楚人居貧,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否?」妻始時恆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給雲:「不見。」默然大喜。齎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譯文:
楚國有個人非常貧苦,讀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時用一片樹葉把自己遮蔽起來,就可以隱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於是,他便站在樹下仰面朝上,摘取樹葉。當他看見螳螂攀著樹葉偵候知了的時候,他便把這片樹葉摘了下來,結果樹葉掉落在地上,而樹下原先有許多樹葉,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樹葉是他想用來隱形的。於是他掃了好幾斗樹葉回去,一片一片地拿來遮蔽自己,還不時地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
妻子開頭總是說:「看得見。」被他打擾了一整天,已經厭煩極了,丈夫仍然糾纏不休,妻子就乾脆哄騙他說:「看不見了。」這個人嘿嘿地笑了起來,顯得異常高興他還著這片樹葉跑到街上去,當著別人的面偷東西,給官吏抓著送到縣衙門去了。縣官審問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縣官聽了大笑不止,沒治罪就把他放了。 。。。

【說明】這則寓言故事諷刺書獃子,同時也諷刺那些干壞事的人——他們總以為有什麼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擋起來,其實,紙是包不住火的。

宣王好射

原文:

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中關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悅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悅其名而喪其實。

譯文:

齊宣王喜愛射箭,喜歡別人說他能夠使用強弓,其實他用的弓只不過三石。他在大臣面前顯示弓,大臣們都拉著弓試一試,都只拉到滿弓的一半,都說:"此弓不少於九石,除了大王誰能用它?"齊宣王非常高興。但是,宣王用的不過是三石的弓,而他一輩子都以為自己用了九石的弓。三石是真實的,九石是虛名。宣王喜歡的是虛名而失了真實。

『叄』 文言文摘抄

《童趣》
沈復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我回想自己在童年的時候,能夠睜開眼睛對著太陽(視力好極了),我仔細觀察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見到極小的東西,必定仔細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日蚊群發出雷鳴似的聲音,我心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裡這么一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變成仙鶴了;我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都變僵硬了。我又讓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帳子中,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蚊子沖著煙邊飛邊叫,當作一幅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真像鶴群在青雲邊上發出的叫聲一樣,這讓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與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細觀察,把叢草作為樹林,把蟲子、螞蟻作為野獸,把土塊凸出的部分作為山丘,凹進的部分作為山谷,我便在這個世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致正濃厚,忽然有個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吞掉。我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嚇得叫了起來。定了定神,捉住了癩蛤蟆,鞭打了幾十下,把他趕到了別的院子里。

『肆』 有關愛國的文言文摘抄。

有關愛國的文言文如下:

  1.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2.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3.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4.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5.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6.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7. 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

  8.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9. 有憂國者,有愛國者。愛國者語憂國者曰:汝曷為好言國民之所短?曰:吾惟憂之
    之故。憂國者語愛國者曰:汝曷為好言國民之所長?曰:吾惟愛之之故。憂國之言,使
    人作憤激之氣,愛國之言,使人厲進取之心,此其所長也;憂國之言,使人墮頹放之志,
    愛國之言,使人生保守之思,此其所短也。朱子曰:「教學者如扶醉人,扶得東來西又
    倒。」用之不得其當,雖善言亦足以誤天下。為報館主筆者,於此中消息,不可不留意
    焉。

  10.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11.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西不復還。

  12.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13.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4.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5.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伍』 文言文可以摘抄嗎

當然可以摘抄了。

『陸』 文言文摘抄

刻舟求劍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裡,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鄭人買履
[原文]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譯文]
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在家裡量了自己的腳,把尺碼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時候,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才發現自己忘了帶尺寸了)就說:「我忘記帶尺碼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韓非《韓非子•五蠹》)
譯文:從前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一天,一隻跑的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當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

『柒』 文言文上面的佳句摘抄有哪些

1.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 千經萬典,孝悌為先。——《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3.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4.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譯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5.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譯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捌』 古詩文摘抄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____佚名《越人歌》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____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___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溫庭筠《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____李之儀《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玖』 文言文摘抄

刻舟求劍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裡,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鄭人買履
[原文]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譯文] 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在家裡量了自己的腳,把尺碼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時候,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才發現自己忘了帶尺寸了)就說:「我忘記帶尺碼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韓非《韓非子•五蠹》)
譯文:從前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一天,一隻跑的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當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

『拾』 文言文摘抄和翻譯1000字

大道之行也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內信修睦。故人不獨容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鰥 同:矜)
參考翻譯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乾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
文言知識
古今異義大道之行也 古義: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義:寬闊的路男有分,女有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返回,回歸,回到本處鰥寡孤獨古義 :為兩個字。「孤」指幼而無父的人;「獨」指老而無子的人。今義:為一個詞,單一,只有一個,指獨自一個人。盜竊亂賊而不作亂古義:造反今義:「雜亂」,「搗亂」等含義賊古義 :害人

熱點內容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