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生學科素養

生學科素養

發布時間: 2020-11-23 04:11:00

教師學科專業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一.師德素養
「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教師的師德素養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靈魂。因此,教師作為育人的主體,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去影響學生。以人格影響人格,以素質造就素質。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師的師德素養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肩負的是培養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的神聖使命,我們必須樹立偉大而高尚的理想,努力做到「熱愛教育、獻身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專業知識素養
教師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員,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具備專業知識素養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的。
教師的勞動是一個復雜的勞動、創造性的勞動,要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全部內容有深入的了解。「資之深,則左右逢源」。一個教師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的血液,連自己也變得陳舊了。作為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麼編,無論課程怎麼變,你必須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這樣你才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學生。「知識用時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
三.學習素養
馬卡連柯告訴我們,教師的技巧,並不是一門需要天才的藝術,但它是一門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專業。學習是發展之本、進步之源。學習是教師發展進步的第一要務。當前,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人,教師要熟悉和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果不加強學習,不主動地去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就無法勝任本職工作。教師擁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了,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師要學為人先,與時俱進,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做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習型教師。
教師終身學習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陶行知說得好:「要想學生學得好,必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這指出了教師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更應當把學習作為一個長期的,永不間斷的工作來做,活到老,學到老的教師才能有進步、有創新。
四.心理素養
教師肩負著神聖的育人使命,教育人者必須先受教育,要讓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首先要消除心理方面的疾病障礙。有一個豁達的心腸,健全的性格,愉快的心境,融洽的人際關系和百折不撓的勇氣,面對困難,樂觀向上,正視自己,控制不良情緒,樂於助人,與人為善,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帶動學生。
當然,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有很多方面,努力踐行才是最真。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在談學科素養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什麼是學科素養。學科素養是指在學科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徵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它由四部分組成:學科基礎知識、學科基本技能、學科基本經驗、學科基本品質。其中,學科基礎知識由學科基本符號、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和基本結構組成。而技能實際是個人習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識並按這套程序去辦事的能力。所謂學科基本經驗是指學生在學科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體驗。是學生在親自或間接經歷了活動過程而獲得的體驗。學科教學中,在幫助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形成學科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必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質,即學科基本品質。
首先我們來看概念,通過了解概念我們可以知道學科素養包含的范圍很大,並且它將獲得知識與運用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新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培養有用的人,而不是高分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學科素養的培養一直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的吧。
其次,我們在教學中怎樣去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呢?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是這樣理解的,以下是我的一點看法。
一、扎扎實實備課,扎扎實實講課。
作為一名老師傳授知識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備課講課是教師主要的工作,我們不僅要做並且要做好。
二、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其實語文的應用能力有很多方面,不過對於小學生來說其實就是會讀,會寫,會說,會看。別小看這四看,它裡麵包含了很多語文基本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也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見效的,必須堅持不懈。
三、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人受益終生。
四、隨時滲透素質教育
以上是我的一點小看法。

⑶ 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1)讓學生參與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教學中,教師應採取各種措施,讓學版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工具,權用於解決本學科以及學科涉及的一些問題。教師還應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教學的主體。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學要製造機會,鼓勵學生參與數學文化(數學情感、數學史和數學沒)的探討,激發學生研習數學文化的激情。

(2)增強學生學習數學文化的榮耀感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採用數學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從數學發展史、現狀以及數學未來的發展方向等方面,引導高中學生探索數學文化體系,加深對數學文化的認知,並引導其建立數學文化榮耀感。

(3)啟迪學生領悟數學美,培養提高數學文化素養

數學一門包含了豐富的美學因素的科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把學生引入到欣賞數學美的情景中,讓學生在感悟、體念美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

⑷ 如何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

1,要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這是基礎,你要引起學生們的好奇
2,要培養學生求知精神,引導他們多去自己了解查詢自己喜歡的生物學知識,培養這方面習慣,讓他們多交流。上課時也別40分鍾的照本宣科,要適當拓展交流,這也利於培養學生興趣
3,要培養學生嚴謹精神和辯證精神。要知道,生物學不管初中時再像文科,到頭來是一門理科學科,這就需要嚴謹的探究精神,同時也要有辯證精神。上課時可以提出一些自編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利用自己的材料資源進行辯證,這又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4,在培養興趣之餘,還要對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主要培養思維方法,讓他知道怎麼樣去全面嚴謹地考慮生物學問題
基本上這樣就差不多了,這也只是我的一些小見解,祝你桃李滿天下!

⑸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學科素養是用來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服務於高考的選拔功能的

生物科學的素養是考生未來走向社會進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個不具備生物學素養的公民,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對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則是高考生物學科所定義的關鍵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層次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離不開考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017年試題的設計在圍繞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實踐和現代生物科技等展開的同時,對生物學科的素養、關鍵能力、核心價值也進行了考查。試題不但從一般層面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也嘗試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這種設計理念不但有利於區分和選拔學生,也是2017年生物高考的一個亮點。面對紛繁復雜的生命過程是否能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衡量考生生物學科素養高低的一個指標。如理綜全國Ⅰ卷的第30(1)題其答案的設計即有所創新,關於「密閉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CO2的濃度的降低」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於呼吸作用釋放CO2的量,使密閉小室中CO2濃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隨之降低。」才是比較全面的。第30(2)題也是同樣的要求,對於「密閉在無O2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光下植物光合作用釋放O2」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釋放的O2使密閉小室中O2增加,而O2與有機物分解產生的還原型輔酶Ⅰ發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個環節,所以當O2增多時,有氧呼吸會增加」才是比較完善的。

⑹ 如何理解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
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
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標上,核心素養的概念指向的是對「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的回答
由於它的范疇超越了行為主義層面的能力,涵蓋態度、知識與能力等方面,因此體現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國傳統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學」的特色育人觀,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 的教育質量根本標准一致,有利於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完成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務。
2.在性質上,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共同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
每個人在終生發展中都需要許多素養,以應對各種生活的需要,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養可以分為核心素養,以及由核心素養延伸出來的其他素養,其中,最關鍵、最必要且居於核心地位的素養就稱之為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代表了個體普遍應達到的共同必要素養,代表應該達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個個體都必須學會獲得的不可或缺的素養。
正因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世界教育發達國家都十分強調核心素養的教育價值,把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的未來課程作為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通過核心素養的建構來優化教育改革的質量。
3.在內容上,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加寬廣。
「知識」與「技能」主要涉及具體學科領域的知識,或者具有「聽」「說」「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而素養指向的則並不是某一學科知識,它既包括傳統的教育領域的知識、能力,又包括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因此,核心素養是一個復雜的結構,其所涉及的內涵並非單一維度,而是多元維度的。
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綜合表現。
這一超越知識和技能的內涵,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統地反映教育目標和素質教育理念。
4.在功能上,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素養」一詞的功能超出了「職業」和「學校」的范疇,核心素養的獲得可以使學生升學或更好地進行未來的工作,但是素養的功能不僅僅包括升學和就業,素養的獲得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為終生學習、終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且能夠達到促進社會良好運行的目的。
因此,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是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的重要素養。
5.在培養上,核心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綜合後天環境的影響而獲得的,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來形成和發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盟等把教育過程中的素養界定為通過學習而來,即使某些素養存在先天潛能的發展,這些素養也必須是可教、可學的,需要通過有意識的教育過程進行培養,經過學生的學習積累獲得。
因此,核心素養主要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可以通過各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加以培養。
培養的過程側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體驗,更多地依靠學生自身在實踐中的摸索、積累和體悟,是個體認知與元認知建構的過程,是在外界引導下的自發展、自超越、自升華的過程。
6.在評估上,核心素養需結合定性與定量的測評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核心素養具有可教、可學的外顯部分,同時也存在無聲、無形但可感、可知的內隱部分。
前者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下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能夠有效地對其進行定量的測評;
而後者則偏向於一種潛移默化的隱性滲透過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進行評估,強調對核心素養形成過程的高度關注,關注個體在此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悟。
7.在架構上,核心素養應兼顧個體與文化學習、社會參與和自發展的關系
各國在核心素養選取時都涉及文化學習領域、個體自發展領域和社會參與互動領域。
這三大領域具有較大的普遍性與概括性,基本能夠涵蓋多個發達國家所提出的核心素養內容,反映了個體與自、社會和文化的關系。
8.在發展上,核心素養具有終生發展性,也具有階段性
核心素養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發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終生的連續性。
最初在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發展完善。
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發展的連續性並不否認其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
核心素養在個體不同人生階段中的著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對某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養在特定的教育階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這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
9.在作用發揮上,核心素養的作用發揮具有整合性
核心素養的整體特性不僅決定了其學習獲得具有系統性,也決定了它們可以在實踐應用中相互交叉與整合,共同發揮價值。
這對於教育教學的啟示是,核心素養的功能是整合性的,每個核心素養都具有獨特的重要價值,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需要基於情境進行整合性的作用發揮,不能單獨地進行價值比較。

⑺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教師每節課都要認真備課 每個學科的學科素養是不同的 當然也不是一節二節課就能完成的 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熱點內容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