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原因
1、工藝美術運動在世界設計史上開創了一個先河,主要體現在歐洲,對我國的影響還是在20世紀後。
2、這場運動的時代意義通俗的講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改變了人們的設計理念;
二是改變了人們的審美理念和評價理念,對後來的美術設計有了新的看法;
三是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B. 簡述工業美術運動產生的原因
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 & Crafts Movement)產生的背景是,工業革命以後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和維多利亞時期的繁瑣裝飾兩方面同時造成的設計水準急劇下降,導致英國和其他國家的設計家希望能夠復興中世紀的手工藝傳統。
當時大規模生產和工業化方興未艾,大批量工藝品投放市場,然而設計卻遠遠落後,美術家不屑於產品設計,工廠只重視生產和銷量,設計與技術相對立。當時產品出現了兩種傾向:1、工業產品外形粗糙簡陋,沒有美感;2、手工藝人仍然以手工生產為權貴使用。工藝美術運動意在抵抗這一趨勢而重建手工藝的價值。要求塑造出「藝術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藝術家」。雖然該運動具有對設計風格水平重視的優點,但從採用的方式而言,則是一個復舊運動,因此不但是退步的,同時也不可能成為現代設計的啟迪和開拓型運動。
C. 工藝美術運動的特點
工藝美術運動的特點是:
1、強調手工藝生產,反對機械化生產;
2、在裝飾上反專對矯揉造作的維多利亞屬風格和其他各種古典、傳統的復興風格;
3、提倡哥特風格和其他中世紀風格,講究 簡單、朴實、風格良好;
4、主張設計誠實,反對風格上華而不實;
5、提倡自然主義風格和東方風格。
工藝美術運動的理論指導是作家約翰·拉斯金,而運動的主要人物則是藝術家、詩人威廉·莫里斯。這場運動是針對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工業批量生產所導致的設計水準下降的局面,開始探索從自然形態中吸取借鑒,從日本裝飾(浮世繪等)和設計中找到改革的參考,來重新提高設計的品位,恢復英國傳統設計的水準,因此稱為——工藝美術運動。
D. 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背景
抄別人的:
工藝美術運動 (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其名字來自約翰·拉斯金 (John Ruskin)的作品,運動的時間大約從1880年至1910年。
其起因是針對裝飾藝術、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因為工業革命的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而開始的設計改良運動。
運動的理論指導是約翰·拉斯金,運動的主要成員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察爾斯·馬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iosh)、C·F·A·沃塞(Charles Francis Annesley Voysey)和拉菲爾前派(Pre-Raphaelite)等。由沃爾特·克蘭(Walter Crane)和C·R·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傳到美國。
工藝美術運動是英國19世紀末最主要的藝術運動。
重要著作
《美國工藝美術運動,1876-1916》羅伯特·克拉克(Robert Judson Clark)
工藝美術運動:引發世界共鳴的英國特產
兩個世紀前在英倫三島掀起的工藝美術運動塑造的理念一直延續至今,堅持著對美麗的最樸素的追求。英國著名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藝術館(V&T)正在進行世界上第一個囊括了世界范圍內工藝美術運動發展全景的展覽,從1880年工藝美術在英國的初步興盛,到傳遍歐洲和北美的輝煌,再到20世紀初的引發日本「民藝」(mingei)藝術革新運動的尾聲,展露無遺。法國《藝術文本》雜志特地為此做了大專題,追溯工藝美術運動的歷史圖卷,也藉此向這一試圖在機器化了的世界中保持基本美感的藝術運動致敬。
工藝美術運動是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產生受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JohnRuskin)、建築師普金(A.W.Pugin)等人影響。時間大約從1859年至1910年,得名於1888年成立的藝術與手工藝展覽協會()。在裝飾藝術、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領域,因為工業革命的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試圖通過自覺的設計改良運動來改變頹勢。當時大規模生產和工業化方興未艾,工藝美術運動意在抵抗這一趨勢而重建手工藝的價值,要求塑造出「藝術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藝術家」。
大不列顛——搖籃
英國在工業革命發展上走在前面,同時在平面印刷和設計方面具有良好基礎。工藝美術運動產生伊始,英國出現了重要的促進因素,即1888年在倫敦成立的工藝美術展覽協會(TheArts&CraftsExhibitionSociety),連續的一系列設計展覽,提供了一個了解優良設計和高雅設計品的機會。
工藝美術運動的先驅一般說來有兩個,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和藝術家、詩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莫里斯認為「美就是價值,就是功能」。他的名言:「不要在你家裡放一件雖然你認為有用,但你認為並不美的東西。」其含義自然是指功能與美的統一。莫里斯的設計不僅包括平面設計,也有室內設計、紡織品設計等等。他認為要復興中世紀歌德式的風格,只有上述風格的設計才是「真摯」的。以莫里斯為首的工藝美術運動設計家創造了許多以後設計家廣泛運用的編排構圖方式,比較典型的有將文字和曲線花紋擁擠地結合在一起,將各種幾何圖形插入和分隔畫面等等。
查爾斯·羅伯特·阿什比(CharlesRobertAshbee),則是另外一個投入的藝術家。他對原來的鄉村生活和田野創作有著深深的眷戀,帶領藝術公司雇員們和家人搬到鄉間,逃避剛剛到來的工業時代,實踐自己的「工藝美術運動的真正領地是鄉村」的理念。查爾斯創辦的藝術公司極大地推動了工藝美術運動在世界各地的傳播。英倫三島上的工藝美術大家還有查爾斯·雷尼·邁金托什(CharlesRennieMackintosh)和格拉斯哥流派。
歐洲——播散
從倫敦開始,工藝美術運動迅速傳播到了維也納、布達佩斯、赫爾辛基等歐洲的新興工業城市。由於各國工業發展的水平,歷史傳統的沿襲和社會構成特色的千差萬別,工藝美術運動迅速本土化。當挪威、芬蘭和俄羅斯還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工藝技術的革新和對傳統美學因素的挖掘時,德國已經在傾力探索一種工藝、藝術和工業之間的平衡。德國的藝術家們認為英國的同行過於反工業化了,他們只要能夠找到一種平衡就心滿意足。德國的藝術家們在貴族和有權者的支持下在達姆斯塔特(Darmstadt)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社區,他們在其中共同生活創作,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德國的領軍人物是亨利·凡·德·維爾德(HenryVanDeVelde)。
工藝美術運動到了維也納,分離派運動如日中天,歐洲各地的藝術家經常齊集維也納。這次,奧地利人這次輕易地擺脫了德國同行的影響。1903年,約瑟夫·霍夫曼(JosefHoffmann)創辦了維納·渥克斯達特(WienerWerkstatte)藝術館,成為了工藝美術運動的一個中心。當時法國的代表人物則是阿爾芒·普安(ArmandPoint)。
美國——尋找
工藝美術運動理想緣起於一種盎格魯-薩克森的思源和風情,因此迅速地傳播到了美國,但即便這樣,具有了新大陸視野的美國藝術家也毫不猶豫地在其中添加了社會和自然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比如,印第安因素在美國一些藝術家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美國工藝美術藝術家們一方面在作品中表達出了強烈的美國式的愛國熱情,刻意追求一種新大陸新興強國的自我身份認同;另一方面,也積極追尋自己獨立的個人特性。雖然他們都被看作來自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干將,但是其個性都十分充足。古斯塔夫·斯迪克里(GustavStickley)霸佔了美國東海岸,而弗蘭克·黎羅德·懷特(FrankLloydWright)和「草坪流派」則牢牢控制住了美國中西部地區,加州西海岸,則是建築師查爾斯·格林和亨利·格林(CharlesandHenryGreene)兄弟的天下。
日本——「民藝」革新
1926年到1945年,工藝美術運動在日本四島收尾。一方面日本的工業化已經成型,為運動的落地發芽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日本人依然毫不猶豫地向西方靠攏,希望自己的中產階級能夠適應東西方結合的生活方式。日本第一個為工藝美術運動添加了東方的靈感和色彩。
工藝美術運動是世界進入現代工業社會後第一個有廣泛影響的設計運動。對其歷史功績有一些辯證的評價,有人說工藝美術藝術家們走的是一條回到中世紀手工業時代的設計老路,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工業化之後擺在設計和現代工業之間的矛盾。其設計盡管十分精美,但仍復雜繁瑣,給印刷和裝訂造成了困難,人們還需要更合乎現代技術和人們思想情感的語言表達形式。
另一些人則認為,工藝美術藝術家們從審美角度反對工業化時代生活用品的機械生產及其造型樣式,號召人們把生活用品的設計與其功能相結合,並身體力行。因此,實際上是在引導人們對產品(不論是手工還是機器產品)設計與其功能的關系予以特別重視,指出了正確的設計方向,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產品設計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
E. 工藝美術的運動特點
工藝美術運動風格特點:強調手工藝生產,反對機械化生產;在裝飾上反對矯揉造作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其他各種古典、傳統的復興風格;提倡哥特風格和其他中世紀風格,講究簡單、朴實、風格良好;主張設計誠實,反對風格上華而不實;提倡自然主義風格和東方風格。
一、工藝美術運動的風格特點
1、工藝美術運動:起源於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也叫做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其廣泛影響了歐洲大陸的部分國家,是對工業化的一種巨大反思,它為之後的設計運動奠定了基礎。
2、其運動主要針對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工業的批量生產,而造成設計水準下降的局面,它從自然形態中吸取借鑒並開始探索,在日本裝飾和設計中尋找改革的參考,使設計的品位重新提高,從而恢復英國傳統設計的水準。
3、沃賽
作為建築家出身,長期以來從事室內與傢具的設計,受到莫里斯思想的影響。其代表作有《果園住宅》,其在「工藝美術」運動鼎盛時期完成。其主要思想有:
(1)對中世紀哥特式風格不會畢恭畢敬。
(2)設計的傢具非常簡約、朴實,主要以實現批量生產。
(3)在實踐上,其實質更接近「工藝美術」運動,主要為大眾設計。
F. 新藝術運動形成原因
新藝術運動開始在1880年代,在1892年至1902年達到頂峰。新藝術運動的名字源於薩穆爾·賓(Samuel Bing)在巴黎開設的一間名為「現代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他在那裡陳列的都是按這種風格所設計的產品。此藝術運動是在20世紀之初,位於大眾文化最高點的藝術和設計風格。
當時,它只是被簡單地稱為現代風格,就象洛可可風格在它那個時代的稱呼一樣。另一方面,很多小范圍團體的互相聚集,稍微改良了當時矯飾的流行風格,形成20世紀現代主義的前奏。其中包括因時髦的先鋒派期刊《青年》(Jugend)而得名的德國青年風格;維也納的維也納分離派運動,那裡的高瞻遠矚的藝術家和設計師脫離主流的(一年一度在巴黎舉行的)沙龍畫展,而把風格一致的作品集合在一起展覽。在義大利,用倫敦商店的櫥窗為來源於工藝美術運動,又歸於好的現代設計,命名為自由風格。其包括新藝術運動的商業外觀,同時又保留了義大利重要特色標志。
這種風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滿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象是使傳統的裝飾充滿了活力,表現形式也象是從植物生長出來。
作為一種藝術運動,它與拉菲爾前派和象徵主義的畫傢具有某些密切的關系,就像某些名人如奧伯利·比亞茲萊(Aubery Beardsley)。可以把阿爾豐斯·穆卡(Alfons Mucha)、愛德華·伯納-瓊斯(Edward Burne-Jones)、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和讓·圖洛普(Jan Toorop)歸入多於一種風格中。不像象徵主義畫家,無論如何,新藝術運動具有一個自己的特殊形象,而且不像保守的拉菲爾前派,新藝術運動沒有躲避使用新材料、使用機器製造外觀和抽象的純設計服務。
玻璃製造使這種風格找到一個可以展示驚人表現力的領域,例如:路易斯·蒂凡尼(Louis Comfort Tiffany)在紐約的作品、艾米里·加利(Emile Gallé)和法國南西市的Daum兄弟。
新藝術運動在建築風格和室內設計方面,避開維多利亞時代折衷的歷史主義。通過新藝術運動設計師的挑選和「現代化」某些洛可可風格中萃取的元素(例如火焰和貝殼的紋理),代替從歷史衍生和高維多利亞風格的根本結構或寫實自然主義的裝飾。新藝術運動主張運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為創作靈感和擴充「自然」元素的資源,例如:海藻、草、昆蟲。
相應地,其開始廣泛使用有機形式、曲線,特別是花卉或植物等。日本木刻畫以其曲線、圖案外觀、強烈對比的空間和平坦的畫面,同樣啟發了新藝術運動。自此以後,從在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作品中,都能發現其中某些線條和曲線圖案成為繪畫中的慣用手段。一個重要事實是新藝術運動沒有象某些其它運動(例如:工藝美術運動)那樣否定機器的作用,而是發揮其所長。根據材料的使用(主要是使用玻璃和鍛鐵),使建築風格方面,也能找到象精雕細琢般的品質。
新藝術運動中好的一面,是其考慮了完整的風格。這意味著它無論是在建築風格、室內設計、傢具和織物設計、器皿和藝術品、燈具等方面,都有了一個等級尺度。
新藝術運動發展的最高峰是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現代風格在各方面都獲得了成功。在此後十年,新風格因為在最普通的大批量產品中迅速地普及,導致新藝術運動在大約1907年以後就開始被忽視。
就象表現主義、立體派、超現實主義和裝飾藝術運動那樣,如今,新藝術運動被視為20世界文化運動中最有創新力的先行者。
G. 「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原因
工業革命是人類文明的應該重要的轉折點,人類的生產方式從手工勞作發展為機械化大生產,生產方式的轉變隨即也帶來了思想狀態,生活方式等的改變。曾經在農業社會的手工也生產中承擔設計與生產兩項重任的手工藝人無法再勝任工業生產,曾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技術與藝術因為工業大生產和社會分工而分離,技術工人從事生產,藝術家只關心藝術,對生產漠不關心。久而久之,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品位嚴重下降,缺乏藝術性和文化性,消費者面對的往往是些粗製濫造,不倫不類的產品。這一問題在1851年的世界博覽會上集中暴露出來,並引起消費者和一些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的不滿。由於不滿而引起的理性思考成為了現代設計生產的理論源泉,為解決藝術與技術的分離問題而進行的不懈探索則成為現代設計生產的最初動力,也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直接原因。
H. 工藝美術運動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工藝美術運動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英國,是針對裝飾藝術、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因為工業革命的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而開始的設計改良運動。當時大規模生產和工業化方興為艾,工藝美術運動意在抵抗這一趨勢而重建手工藝的價值。要求塑造出「藝術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藝術家」。
自己感覺這場運動很有點貴族情操在裡面。
工藝美術運動產生於所謂的「良心危機」,藝術家們對於不負責任地粗製濫造的產品以及其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感到痛心疾首,並力圖為產品及生產者建立或者恢復標准。在設計上,工藝美術運動從手工藝品的「忠實於材料」、「合適於目的性」等價值中獲取靈感,並把源於自然的簡潔和忠實的裝飾作為其活動的基礎。工藝美術運動不是一種特定的風格,而是多種風格並存,從本質上來說,它是通過藝術和設計來改造社會,並建立起以手工藝為主導的生產模式的試驗。
工藝美術運動以裝飾藝術、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為對象,因為工業革命的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而開始的設計改良運動。運動的理論指導是約翰·拉斯金,運動的主要成員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察爾斯·馬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iosh)、C·F·A·沃塞(Charles Francis Annesley Voysey)和拉菲爾前派(Pre-Raphaelite)等。這里主要分析拉斯金和莫里斯對工藝美術所作的貢獻。
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隨著展覽與雜志的介紹,很快傳到海外,並首先在美國得到反響。因此,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在時間上大體與英國平行。盡管美國長期受法國學院派的影響,但仍有許多重要的英派設計師。一些工藝美術運動的著名人物如阿什比等先後訪問過美國,有的還為美國進行了設計,他們向美國設計師傳播了拉斯金和莫里斯的思想。在英國的影響下,美國在19世紀末成立了許多工藝美術協會,如1897年成立的波士頓工藝美術協會等。美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傑出代表是斯蒂克利(Gustar Stickley)。斯蒂克利受到沃賽作品的啟發,於1898年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公司,並著手設計製作傢具,還出版了較有影響的雜志《手工藝人》。他的設計基於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風格,但採用了有力的直線,使傢具更為簡朴實用,是美國實用主義與英國設計運動思想結合的產物。
工藝美術運動對於設計改革的貢獻是重要的,它首先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主張美術家從事設計,反對「純藝術」。另外,工藝美術運動的設計強調「師承自然」、忠實於材料和適應使用目的,從而創造出了一些樸素而適用的作品。但工藝美術運動也有其先天的局限,它將手工藝推向了工業化的對立面,這無疑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由此使英國設計走了彎路。英國是最早工業化和最早意識到設計重要性的國家,但卻未能最先建立起現代工業設計體系,原因正在於此。
工藝美術運動對以後的美術運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工藝美術運動的設計強調「師承自然」、各種植物紋樣和曲線的運用,忠實於材料和適應使用目的。這種思想被新藝術運動所借鑒和使用。體現了工藝美術運動在這一時期的合理性和實用性,但是這一運動對機器生產進行否定這是片面的,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即將到來的工業化大生產所表現出的種種疑慮。我們不能否定其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復雜的心理上對自然的依戀和對中世紀傳統風格的回歸。工藝美術運動作為一種新的設計風格的嘗試,為一以後的現代設計提供了設計的參考和素材。強調產品的實用性也被人們所認可。總之工藝美術運動有利有弊,汲取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