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省事

文言文省事

發布時間: 2020-11-23 06:50:23

A. 文言文翻譯 1,而當事者不省,不二十年,二屬遂相繼不保 。2,其所志學,蟠天際地,曾不得以百一

  1. 但是主管事情的人沒有醒悟,不到二十年,兩個屬下便相繼不保。

  2. 他所記載和學習的,極天際地,當時都不能找到百分之一。

    可不可以把語境給出來,「二屬」和「志學」都是因為沒有語境這樣猜著翻譯的。

B. 文言文翻譯:周行郡國,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斷理冤獄,以六條問事

周行郡國,省來察治源政,黜陟能否,斷理冤獄,以六條問事。
翻譯:
(刺史的職責是)巡視各級地方政府【郡國:郡和諸侯王的封地,泛稱地方行政區域】,考察(地方官員的)治政狀況,根據其實際能力政績決定提拔或降免【黜陟:罷免提拔】【能否:有無能力】,重新審理判定冤假錯案,在「六項規定」范圍內檢查官員的紀律作風。
「六條」內容附後,不做翻譯:一條,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淩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三條,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托所監。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令也。

C. 古文翻譯:「諸稱律令式,不便於事者,皆須申尚書省議定奏聞;若不申議,輒奏該行者,徒二年。」

這是復《唐律疏議·職制律》關制於修改法律的程序規定。
「諸稱律、令、式,不便於事者,皆須申尚書省議定奏聞;若不申議,輒奏該行者,徒二年。」
律、令、格、式等,是唐朝法律的基本形式。律是關於定罪量刑的基本法典;令是國家政權組織制度與行政管理活動的法規,其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格是用以「禁違止邪」的「永為法則」,即皇帝針對「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臨時頒發的各種敕令,經過匯編編錄之後上升為法律,稱為「永格」;式是國家機關的公文程式和活動細則,具有行政法規性質。
諸稱律、令、式:所有的法律法典;
不便於事者,皆須申尚書省議定奏聞:(內容有)不適合執行的地方,都必須申報尚書省議定;
若不申議,輒奏該行者,徒二年:若不申議,將上奏該擅自行事者,徒刑二年。

D. 求文言文翻譯:竇從直至,省所陳賀……奏權減俸及修造陂堰並勸課種蒔粟麥等事宜,……皆合其宜,並依所奏

當地的縣衙派人表示祝賀 上表請求縮減俸祿以及修建堰塘並鼓勵人們種植糧食等事, 都是利民之事。根據他的建議進行處理、

E. 古文翻譯。遇事迎刃而解,諸吏惟日不足,繪未午率沛然。2,官閣,台省之士,朝廷所素養者不之遣,顧獨遣...

1、遇事迎刃而解,諸吏惟日不足,繪未午率沛然。

遇事迎刃而解:處理事情(就象用刀劈竹子一樣,竹子碰到刀刃就開)很順利。

諸吏:同僚或者下屬。
惟:只;
足:夠;
繪:楊繪(1032~1116年),字元素,綿竹人。
未:沒有;
午:古同「忤」、「迕」,逆,背;
率:爽直坦白
沛然:令人感動的樣子。
本句意思:(楊繪每次)處理事情都非常順利,這讓同僚(或下屬感到)時間總是不夠用【和楊繪比】,楊繪卻沒有違背率真的性格,這很讓人感動。

2、官閣,台省之士,朝廷所素養者不之遣,顧獨遣
館閣:北宋以後掌管圖書、編修國史之官署;
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機構;
所……之遣:「所……遣之」的倒裝,之,素養者;
顧:文言連詞,反而、卻;
獨:單單,只;
中人:普通官員,中等官職的人。

譯文:官閣,台省里的要員,都是朝廷日常供養的人,(皇帝)沒有派遣他們,為什麼反而派遣中等官職的人呢?
(楊繪勸宋神宗的話,他反對「向傳范安撫京東西路,繪請易之,以杜外戚干進之漸。」)

F. 文言文翻譯:諸職事官,年七十以上,聽致仕,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聞

各位有職務在身的官員,年紀在七十歲以上的,退休與否聽憑自願,五品以上的需要上奏表給皇上,而六品以下由官員所在的管轄部門接受申請,事後奏明皇上即可

G. 翻譯文言文: 世宗朝,遷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設張理具,稱盡力吏。天祿五年六月,河東使請行冊禮,帝詔

世宗朝,遷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設張理具,稱盡力吏。天祿五年六月,河東版使請行冊禮,帝詔
世宗入權朝,升任南府宰相,建立行政省,設置管理工具,為盡力的官吏。天賜五年六月,河東使者請求舉行冊封禮,皇帝下詔
《網路文言文翻譯》

H. 急!一個文言文翻譯!光以為群臣奉事東宮,太後省政,宜知經術,白令勝用《尚書》授太後。

臣霍光認為:諸位大臣向東宮(殿下)奏請國家大事時,太後(您)主導政務,最好要了解學習一些經典和權謀,於是下令讓夏侯勝將《尚書》(這部經典)傳授給太後您

I. 急求翻譯古文!

【原文】
集賢大學士王彥博(約)為副樞日,有兄弟爭襲萬戶者,弟有父命,兄不肯讓,二十餘年而不能決。公曰:「父命行之一家,君命施之天下。」遂令其兄襲之。又英廟為東宮,禮上樞密使,例須新制鋪陳,事畢,工部復欲取發還官。迴文皆不為准,公為副樞首,回此文曰:「照得上項鋪陳,難同其餘官物。本院除己尊嚴安置外,行下都事廳回呈。」遂絕其事。又湖廣省咨:「蠻洞相殺,合調軍馬征之。」公回咨雲:「蠻夷相仇(讎),中國之幸。行下合屬,固守邊防,毋得妄動軍馬。」公之所行,大概如此,姑識其一二雲。公泰定、天歷間,為三老商議中書省事。(據維基文庫《山居新話/卷三》
【譯文】
集賢大學士王彥博(王約,字彥博,元朝人)為副樞密使的時候,發生兄弟兩人爭著要繼承(世襲的)萬戶官職之事。弟弟有父親(讓他繼承官職)的遺命,但是哥哥不肯相讓,爭持二十多年而(官府)不能決斷。王彥博說:「父親的命令只能在一家之中實行,皇帝的命令施行於天下。」於是讓那人的哥哥繼承了官職。(因為按國法,應由長子繼承。)
又有一事,英宗皇帝(元英宗,名碩德八剌,死後廟號為英宗,故稱英廟)當初為東宮太子時,對樞密使施加禮遇(即按禮儀去見樞密使),(樞密院)照例必須新製作一套陳設用品。完事之後,工部又要取回所用物品歸還官署,樞密院迴文都不被允准。王彥博任副樞密使之首,回復此文說:「經查察而知,上述各項陳設物品,難以同其他官家之物相提並論。本院除以尊崇之心鄭重地予以安置外,行文下達都事廳回復你部呈文。」終於了結此事。
還有一事,湖廣省發來公文稱:「南蠻互相殘殺,應調兵馬征討他們。」王彥博迴文說:「蠻人互相仇殺,是中原的幸事,行文下達全體部屬,固守邊防,不得胡亂調動兵馬。」
王彥博所行之事大致都像這樣,姑且記載其中的一兩件。王彥博於泰定、天歷年間以三老的身分參與商議中書省事。

【補充注釋】
萬戶:官名。金初設置,為世襲軍職。元代相沿。
禮上:意思應即是禮加,以禮加予,加之以禮。
鋪陳:擺設,布置。此指陳設之物品,名詞。
照得:查察而得。舊時下行公文和布告中常用。
行下:行文下達。
都事廳:元代的都事廳所司何職,各書(包括《元史》和《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國古代職官辭典》等)都查不到。從本文內容看,可能與處理太子事務有關,所以把工部嚇住了。
咨:舊時公文的一種,多用於同級官署或同級官階之間(元代的湖廣省和樞密院都相當於「省部級」)。「湖廣省咨」的「咨」,指發咨文,名詞用作動詞。
蠻洞:應同《漢語大詞典》(紙本)中的「蠻峒」,指南方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亦指這一地區的人。「漢典網」也可查到「蠻峒」,釋義同上。
合調:應該調動,應該調集。合:應該。
蠻夷:亦作蠻彝,這里專指南方少數民族。
合屬:全體部屬。合,全。
三老:指上壽、中壽、下壽,分別以120歲、100歲、80歲為界,都是80歲以上,這里指有聲望的老人。王彥博1322年,以年七十致仕。1323年,復拜集賢大學士,商議中書省事,以其祿居家,每日一至中書省議事。(見「王約_網路」)
識:記。此處音(第四聲),意思同當記講的「志」,不讀認識的識。
(另,元代樞密院主要掌軍事機密、邊防及宮廷禁衛等事務。)

[這是第四次修訂,大概不致於有出入。如果滿意,將分改回為100就很不少了。]

J. 自己太省事啦用文言文翻譯

現代文與文言文對譯:自己」用文言詞語可以是「己」。「太」用文言詞語可以是「尤」。「省事」用文言詞語可以是「便」。「啦」用文言詞語可以是「也」。
「自己太省事啦」翻譯成文言文可以這樣說:己尤便也。

熱點內容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
高中歷史嶽麓 發布:2025-07-09 02:45:51 瀏覽:353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