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日在文言文里

日在文言文里

發布時間: 2020-11-23 06:52:16

❶ 日在文言文中都有哪些意思,出自哪篇文言文

①<名>太陽.《誇父逐日》:「誇父與~逐走.」
②<名>白晝;白天.《荊軻刺秦王》:「此臣~夜專切齒拊心也.」屬
③<名>一晝夜;一天.《垓下之戰》:「嘗一~千里,不忍殺之.」【又】每天;天天.《勸學》:「君子博學而~參省乎已.」【又】一天天地.《涉江》:「鸞鳥鳳皇,~以遠兮.」
④<名>日子;時間.《過故人庄》:「待到重陽~,還來就菊花.」
⑤<名>往日;從前.《左傳?襄公三年》:「~君乏使,使臣斯司馬.」
⑥<名>他日;以後的某一天.《列子?湯問》:「~以偕來,吾與若俱觀之.」

❷ 「日」在古文中的意思

1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2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3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4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

❸ 文言文中曰的一個意思是說還有什麼的意思是什麼

  • 說:子~詩雲。

  • 為(wéi ),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 叫做:凡樂辭~詩,詩聲~歌。

  • 語助詞,無實義:昊天~明。

  • 英漢互譯

  • call, name, say

  • 各地方言集匯

  • 粵語:joek6jyut6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匯]yad6[寶安腔]jet8[梅縣腔]jat7[台灣四縣腔]jet7[東莞腔]jet8[陸豐腔]jat7[客英字典]jet7[海陸豐腔]ret7

  • 詳細解釋

  • 曰yuē

  • 〈動〉

  •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橫表示聲氣。本義:說,說道)

  • 同本義[say]

  • 曰,言也。——《廣雅》

  • 子曰何其。——《詩·魏風·園有桃》

  • 女曰雞鳴。——《詩·鄭風·女曰雞鳴》

  • 子曰。——《論語·學而》。皇疏:「發語之端也。」

  • 曰有大艱於西土。——《書·大誥》

  • 曰師曰弟子雲者。——唐· 韓愈《師說》

  • 若業為吾所有…曰姑俟異日觀。——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 又如:子曰;國人皆曰可殺

  • 叫做 [call]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書·洪範》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明· 魏學洢《核舟記》

  • 文曰天啟。

  • 文曰初平山人。

  • 有村曰謝庄。——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 樹幟曰謝庄團練馮。

  • 漢字詞性變化

  • 曰yuē

  • 〈助〉句首、句中助詞,無實義

  •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詩·小雅·採薇》

  • 《康熙字典》

  • 《辰集上》《曰字部》·曰·康熙筆畫:4·部外筆畫:0

  • 《唐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說文》詞也。從口乙聲。亦象口氣出也。《注》徐鍇曰:今試言曰,則口開而氣出也。《玉篇》語端也。《廣韻》於也,之也。《增韻》謂也,稱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按《古文尙書》曰若作粵若,曰放勛作曰,蓋訓為語端者與粵通,訓為詞者則如字耳。

  • 說文解字

  • 《卷五》《曰部》·曰

  • 詞也。從口乙聲。亦象口氣出也。凡曰之屬皆從曰。王代切

❹ 日在古文中的意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日:太陽。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日:陽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日:天。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日:時候。
希望採納!!!!

❺ 在文言文里曰的一個意思是說還有沒有這種詞語

曰的近義詞:
雲 白 道 答

曰,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橫表示聲氣。本義:說,說道。
基本字義
1. 說:子~詩雲。
2. 為(wéi ),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3. 叫做:凡樂辭~詩,詩聲~歌。
4. 語助詞,無實義:昊天~明。
5.姓。見曰姓。
同本義
曰,言也。——《廣雅》
子曰何其。——《詩·魏風·園有桃》
女曰雞鳴。——《詩·鄭風·女曰雞鳴》
子曰。——《論語·學而》。皇疏:「發語之端也。」
曰有大艱於西土。——《書·大誥》
曰師曰弟子雲者。——唐·韓愈《師說》
若業為吾所有…曰姑俟異日觀。——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又如:子曰;國人皆曰可殺
叫做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書·洪範》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明·魏學洢《核舟記》
文曰天啟。
文曰初平山人。
有村曰謝庄。——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樹幟曰謝庄團練馮。

❻ 竟日在古文中怎麼翻譯

整天、終日。
竟1. 終了,完畢:繼承先烈未~的事業。
2. 到底,終於:畢~。有志者事~成。
3. 整,從頭到尾:~日。~夜。
4.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然。~至(竟然至於)。~自(竟然)。

❼ 日在文言文中都有哪些意思,出自哪篇文言文

①<名>太陽。《誇父逐日》:「誇父與~逐走。」
②<名>白晝;白天。《荊軻刺秦王》:「此臣~夜切齒拊心也。」
③<名>一晝夜;一天。《垓下之戰》:「嘗一~千里,不忍殺之。」【又】每天;天天。《勸學》:「君子博學而~參省乎已。」【又】一天天地。《涉江》:「鸞鳥鳳皇,~以遠兮。」
④<名>日子;時間。《過故人庄》:「待到重陽~,還來就菊花。」
⑤<名>往日;從前。《左傳?襄公三年》:「~君乏使,使臣斯司馬。」
⑥<名>他日;以後的某一天。《列子?湯問》:「~以偕來,吾與若俱觀之。」

❽ 日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你說的是不是這一首古文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日之與鍾、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於盤與燭也。自盤而之鍾,自燭而之龠,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然則道卒不可求歟?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謂致?孫武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為致也歟!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昔者以聲律取士,士雜學而不志於道;今也以經術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務學。渤海吳君彥律,有志於學者也,方求舉於禮部,作《日喻》以告之。

賞析
賞析
據傅藻《東坡紀年錄》,此文作於元豐元年(1078),時蘇軾任徐州知州。文章旨在說明求知不可像眇者猜日,脫離實際,自以為是。而應像南方弄潮兒日與水居那樣,從學習和實踐中求得真知。文章譬喻生動,說理深入淺出。

這篇文章所闡述的道理,是有蘇軾親身體驗在內的。對於探求真理和鑽研學問的艱苦歷程,蘇軾自己是過來人,所以談起來格外親切有味。我們通過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方面的道理。首先,做學問如果不通過自己刻苦鑽研,親身實踐,只是靠打聽別人,隨便相信別人,就一定不會深入,不僅失於片面,而且還容易犯錯誤。如果只憑主觀瞎猜,危害性就更大。其次,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專靠外力是無濟於事的。探求真理,鑽研學問的內因,就是靠自己學習,不能只撿別人的現成果實。還有第三點,所謂學習,不能只空談理論,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實學,要受過實際鍛煉。盡管蘇軾說,有一天"道"會不用你去求而主動地來找你,實際上他卻正是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你要不下苦功夫,」道」是不會來找你的。這些道理,在今天看來,還是正確的,對我們是有用的,值得借鑒的。

❾ 日在言文言中怎麼讀

日,當然讀ri四聲。意思主要是太陽,比如「鋤禾日當午」「兩小兒辯日」,再就是日期,一天為一日的意思,「日行千里」「節日」「佳日」「吉日」
不要跟「曰」混了,這個是yue一聲。這個自主要是說的意思。比如《論語》種常見到「子曰」

❿ 曰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曰:叫,叫作。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

熱點內容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
高中歷史嶽麓 發布:2025-07-09 02:45:51 瀏覽:353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