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文言文散文
❶ 唯美古風散文
煙雨深處,一枕藍夢獨自消瘦。
誰的畫筆,蘸了月色,將湄水彼岸渲染成一抹藍,疏煙輕裊,籠住水畔小院,也籠住一汪染藍的心事,雲煙散去,又聚攏,那些深深淺淺的藍,便濃了又淡,淡極反濃。
卻憶當年,同樣的藍月下,一襲青衫自萬水千山之外打馬而至,風塵起,竹簾卷,來不及抬眸的驚詫,在水意幽然的弦上,劃出一波輕顫,水藍點點飛濺,素白的裙擺上,芝蘭漸次開放。
月色叩窗而入,與燭影對舞。
菱花鏡中眸光流轉,羞紅了一闋婉約,黛眉描罷卻回首,笑問深淺入時無
桃木梳下,長發如瀑,皓腕輕舉,綰綠鬢堆雲,簪一支玉釵,款款間,搖落一地呢喃軟語。
簫聲自蒹葭深處踏露而來,清音綿長,繞著月色織出一方素箋,一筆一劃,書盡心暖,吟遍清歡。
以為這就是一世了,卻不知,月圓月缺幾度,掌心的時光如沙漏盡,秋深時,青衫已杳。
當歲月一遍遍碾過宋詞的韻腳,痛了的不僅僅是期盼。
淡藍夢語在幽怨的侵蝕下,一天天褪色,每當新月初升時,哽咽琴音喚不回逝去的似水流年,憂傷凝成霜花,一寸寸爬上青絲,老了鏡里眉彎。
月色輕寒,涼了書簡里的離愁別緒,沉默的辭藻描不出一城荒蕪。將錦書層層折疊,付與煙塵,只在青鳥眠去之後,用淚痕洗卻舊年。
此去經年,當陽光和細雨將最後一絲微藍抽離,純白夢境安撫著時隱時現的鈍痛。
有疏影斜逸入窗,映著閑置的書卷,在落寞的字里行間,圈出了點點暖意,細碎沾襟。
打開塵封已久的門扉,才明白,久違的晨曦把天際淬成了淡金。輕噓一口氣,睫毛噏動的時候,夢已經輕巧著陸,波瀾不驚。
簫音再起,卷一樹梨花飛雪,成冢,葬了月下的傷,和子夜的寒。
仰首,天的藍;低眉,海的藍。
剪一縷瑩藍在晨光中織夢,綴幾瓣白雲的寧馨和浪花的澄凈,藍底白花的夢帕上,無風也無月,無怨亦無嗔,從此寫滿塵世的安然。
❷ 求古代文言文散文中比較經典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禹錫《陋室銘》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孟子·公孫丑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❸ 求一些名家借景抒情的散文,不要太長,語言古韻唯美一點的,不要敘事的。(不是文言文)直接給原文更好哦
張曉風:春之懷古
餘光中:聽聽那冷雨(比較長,但真好)
林清玄:清凈之蓮
王劍冰:水墨周庄
❹ 拜求用文言文寫的優美散文(初高中教材的除外!)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
弔古戰場文 李華
送孟東野序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韓愈
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
書《洛陽名園記》後 李格非
豐樂亭記 歐陽修
秋聲賦 歐陽修
瀧岡阡表 歐陽修
喜雨亭記 蘇軾
後赤壁賦 蘇軾
《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
西湖一 袁宏道
西湖二 袁宏道
西湖三 袁宏道
西湖四 袁宏道
此外袁枚、張岱的小品文非常不錯,可欣賞。另外,南北朝時期的散文賦也不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等選自《藝文類聚》的感性美文令人陶醉,很美。
❺ 文言文散文名篇
莊子的《秋水》《逍遙游》,柳宗元的《永州八記》,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版司馬遷的《報任少權卿書》,李密的《陳情表》,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蘇軾的《赤壁賦》,蘇洵的《六國論》,賈誼的《過秦論》,杜牧《阿房宮賦》……好多的,墨子的也很不錯啊。。
借用這位朋友的信息~以上確實都是非常不錯的文言文散文了!!而且都非常有名!另外還有就是荀子的《勸學》這些也是屬於這個范圍
❻ 拜求用文言文寫的優美散文(初高中教材的除外!)
永州八記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時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式,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鑽鉧潭記
鑽鉧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峻,盪擊益暴,嚙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願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
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台,延其檻,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潀然。尤與中秋觀月為宜,於以見天之高,氣之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鑽鉧潭西小丘記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鑽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卧,則清冷冷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已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記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鑽鉧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岩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為「渴」。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而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樟柚,草則蘭芷。又有奇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飃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記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墮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余,睨若無窮,然卒入於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於是始窮也。
石澗記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為底,達於兩涯。若床若堂,若陳筳席,若限閫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龍鱗之石,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之日,與石渠同。
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後石澗;由百家瀨上而來者,先石澗,後石渠。澗之可窮者,皆出石城村東南,其間可樂者數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
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奇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點評:《小石潭記》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游記,是柳宗元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中的一篇。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是作者被貶永州時所作。本文先寫所見景物,然後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通過對小石潭四周環境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愛貶後所產生的清寂凄苦的心情。語言優美,形象生動,寄託頗深。
其中《小石潭記》是學過的,其他的都不是。
❼ 25首白話詩歌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
現給你推薦幾篇名家散文:
抒情散文《杜鵑花開了》,以擬人的手法采寫,運用杜鵑花與人生的坎坷道路相結合寫作技巧,描寫了杜鵑花,色彩繽紛,強大的生命力,不畏嚴寒酷暑,不因失去滋養的水分而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堅強地活下去。經過九年的苦熬,等來了生命的春天,重新綻放生命的光彩,表達一個人人生中不平凡的經歷,給人之感嘆與回味。文章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寄寓深遠。
記敘文《故鄉的羅猛塘》,該文主題思想好,描寫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故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故事情節感人,尤其是那個美麗傳說,深深打動人心。該文詞句簡潔優美,品味十足,是2015年「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大賽一等獎。有空點擊看看。
情感散文《郊外的秋》,描述主人翁從省機關被流放到郊外,心中感到絕望,於是,借景言情,以物寄意,感嘆前景像秋天一樣,葉子開始飄落了,前途渺茫。可是,到郊外生活一段時間後,感覺到郊外的秋,並不像自己心中所想像的那樣失落,而是充滿著一片飄逸的情景,郊外那一片充滿詩意般的田園生活,深深吸引著他,使他感悟到,盡管秋天是落葉的季節,可是,它象徵著成熟和收獲。從此,他重新點燃起生活的火花……有興趣可點擊《派派網》聽聽這精彩的朗誦。
優美散文《故鄉的十月》;首句總起,生動忙碌的鄉村場景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向我們走來,「雞、鵝、鴨子的啼叫聲,匯成歡樂的樂曲,鄉親們懷著一張張笑臉,挑著一擔擔金黃的稻穀歸來」。作者以心理變化為線索,展開行文,家鄉人民在不同時期生存狀態和生活狀況為主線,分層描述。抗戰時期,土城的痛,痛在家鄉人民的心間,也痛在我的心裡,特殊年代,一道道傷痕讓人民沒有了歡笑。現在的十月,正是收獲的季節,看「鄉親們懷著一張張笑臉,心頭上不再感到痙攣,再不受到悲愁的壓力。」而當我「從土城歸來,看著那鋪滿綠葉的銀色小路,心顯得情意切切。」心理變化的起伏亦可照見時代變遷的過程。
結尾,作者提升了主題,「故鄉的十月,盡管已從貧困線上擺脫出來,可是,與我心中所想像的十月,相差得還遙遠。那種雲雀歡歌、機器隆隆、陽光和煦,那種風吹草低牛羊壯的十月,什麼時候才能到來呢?」這個結尾有點出人意料,作者往往停留在對現有沸騰豐收景象的贊美上,作者宕開一筆,點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藍圖,讓故鄉的十月,更加令人憧憬。
作品如散文詩,文筆優美清新,如詩如畫場景中穿插對過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變化,結構嚴謹,欣賞拜讀佳作!可點擊《派派網》聽聽這精彩的朗誦。
❽ 有喜歡唯美古文,詩句,散文得等等!可以交流一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內。 恨不生同時,容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❾ 文言文散文怎麼寫
樓主你好,關於古體散文的發展歷程我就不說了,在網上可以搜索得到。其實不管是白話散文還是古體散文,重要的還是要有自己所想表達的思想,但古體散文多了一份講究,即語言上的優美,有韻味,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又不是像賦那樣一味的追求辭藻的華麗、對仗工整。古散文大多是駢散結合的,乍看如古賦,其實不然,因為它比古賦更容易讓人看懂,個人的感情融入很重要。下面是我曾寫過的一片古散文《游黃鶴樓記》,被收錄於由中國散文學會創辦的《當代寫作》之中,本人也有幸在不久前申請加入了中國散文學會和中華詩詞學會。 己丑仲夏,擇天朗氣清之日,游黃鶴樓。匆瞥而歸,應愛姐之迫,閉目思忖。須臾,遂拾筆塗此拙作以記之。 漢水疲乏,投於長江,互滲互融,洶涌奔騰,無涇渭清濁之嫌隙,承華夏兼容之博懷。 割現三鎮,山水相映,草木蔥蘢,舟楫鱗櫛。近卻止步,仰而觀之,展檐如欲飛之鶴,棲矗蛇山之巔。沃水滌其清秀,日月增其靈華。千年毀興屢屢,雖其制有所變改,而雄偉未遜往昔。 置身其內,似仙幻游,壁畫楹聯,雅緻脫凡,古韻溢然,疑時逆返。輕踏木階,斂氣而上,憑弔古賢,悾悾悼亡。子安遺鶴於壁,報暢飲美酒之恩;太白左遷經此,嘆仕途跌宕之憤;崔顥詩題黃鶴去,孰能與之競才思?騷客接踵不息,江水滾滾不竭,文人叩崇此地,似豪俠拜往長城。華裝綷縩,和清風搖葉之微聲;鴻儒咳吐,逐江水推浪之璧珠。未經弄璋之雅趣,得於鍾靈成毓秀。 攀高登頂,雌霓可觸,樓宇峻挺,憑欄騁目。濤聲鳴濺,喚古之雄魂;楚天袤闊,容今之粟渺。隔岸晴川,抵訪蒼穹,不見炊煙裊裊,但聞蟬語嘈嘈。向東之水何時停?卧盤之山何日平?血淚注江續其源,骸骨埋石添其巒。一世春秋數十載,怎與江山賽不衰? 嗚呼!乘黃鶴消入日暮,古今皆是此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