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現狀
現如今,我國的基礎教育工作進入了全面推廣素質教育階段,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美術教育在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其中最具代表的要數初中美術教育.美術作為一門教育工作的重要學科,它不僅是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還是促進學生德、智、體全方面發展的必修課程.但是由於教育發展水平不均衡等原因初中美術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
㈡ 淺議怎樣上好初中美術課
中學美術審美意識情境創設美術課是普通中學的一門基礎文化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徑。美術課作為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徑在中學教育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初中美術教育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培養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提高審美意識,陶冶情操。那麼怎樣上好美術課呢?
一、通過美術欣賞,讓學生對美術有初步的了解和認知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觀確立、社會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時候接受美術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一美術課程安排第一節課的內容是《在美術世界遨遊》。這是一節欣賞、評述課,課本列舉了各種圖片,畫種較多,內容涉及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等。怎樣上好這堂課,讓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為此後的教學打好基礎呢?我認真鑽研教材大綱,深入領會每幅畫的含義,對學生講解時,注意難易程度,抓住重點,深入講解評述,比如在講解繪畫的種類時,給學生帶了每個畫種的作品,向學生展示美術世界的豐富多彩,並讓學生觸摸材質感受不同材質表現的不同效果。適時地把美術概念、不同的門類藝術特徵介紹給學生。通過多次欣賞,逐漸提高他們的藝術鑒賞力,培養他們熱愛美術、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熱愛世界的博大胸懷。
二、創設愉悅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美術課一直深受學生歡迎是因為美術課「輕松」、有趣。作為一線美術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更喜歡上美術課。如:在上製作裝飾畫一課時,要求學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東西製作裝飾畫,我沒有講述裝飾畫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將閑暇時從網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裝飾畫,展示給學生,那獨具匠心的創意讓他們不由自主地發出贊嘆。受此感染,學生也躍躍欲試,我因勢利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構思、討論製作的內容,需要的材料,然後分頭行動。通過這節課,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良好的範例,對學生不僅具有啟發、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種學習動力的催化劑。
三、利用鄉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眾所周知,上美術課,要准備很多材料,如橡皮泥、卡紙等,要購買這些材料對於有的家庭來說花費不小,如果沒有這些材料,美術課便難以開展。為改變現狀,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學習美術的興趣,我提倡學生將隨處可見的材料引入課堂,使用在我們臨夏隨處可得的紅色黏土,還有雞蛋殼、毛線、碎布來製作手工藝品,讓學生在體驗學習活動快樂的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操。
四、利用實地寫生,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學習美術有很多課需要走出教室,實地寫生,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很多東西僅憑教師說教,學生是表現不出來什麼的,要想表現得真切,學生必須有實地的體驗,認真的觀察才行,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如七年級在上《手繪線條——物象的空間表達》時,我要求學生選擇適合而簡潔的畫面畫一幅校園景色,在室外讓他們感受空間表達的多樣性。當我把學生帶到室外創作時,他們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態度,讓我驚訝,再觀察他們的作品,比平時在教室里畫的要仔細、形象得多。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多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的實踐中搭起過渡的橋梁。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效喚起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如在《墨與彩的韻味》中我將中國傳統的墨色與孩子們喜歡的動畫聯系起來,通過Flash生動的將墨與彩的韻味展示給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讓他們認識、理解中國畫,並接受、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六、給學生一個平台,多展示自己
選取好的作業、繪畫,利用課堂、課外舉辦小型展覽,讓學生們通過觀摩、評述,來增強審美意識、評價意識,促進更多的學生參加進來,更加努力學好美術課。例如,在七年級開辦卡通畫展覽,特色手工剪紙展覽,在八年級開辦國畫展覽,裝飾畫展覽,在學生展出作品的同時,也將教師的作品一並展出。通過此舉,不僅極大地推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更讓校園增添了一些藝術的氛圍。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關鍵在於老師精心設計每一課,做好引導,做好輔導。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上得有趣,學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想、多練、多比較,找出自己的差距,促進自己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提高,打好基礎,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㈢ 初中學習美術有什麼前途
選擇藝術高中也是一條很不錯的路,你的成績到哪裡可以排的比較靠前,如果專業學的也好,就可以考上一個很不錯的本科。如果上普通高中,到那也是跟不上,到考大學時競爭也非常大。
㈣ 關於初中美術生
其實不需要你文化有多麼好
但你必須上高中吧,然後利用你的美術去考大學
即使你考不上高中,也可以買進去呀,對不對
我美術天賦也好,高中沒考上,然後我媽媽把我買進了高中,開始成為藝術生的
高三藝考通過了好幾個學校,中國美術學院也在其中
雖然最後因為偏科太嚴重,國美又對英語有75分的高要求,最終失之交臂,武漢紡織大學考的分數離滿分只相差40多分卻只排到78名,當藝術生你也要面臨好多潛規則呢
我說這些,只是想告訴你,你即使有很好的美術天賦,也是需要一個將你托起的
好好畫,說不定在高考藝考的時候能考到前3名,對你文化就不會有要求
雖然苦了點,但相對於文化生的錄取分數線藝術生要低很多
想清楚,呵呵。。。加油
㈤ 初中美術
你說的第一幅應該是畢加索油畫作品<格爾尼卡>:
網路的相關介紹:
1937年,西班牙的格爾尼卡小鎮為德國法西斯空軍夷為平地,他聞訊後極為憤慨,就為巴黎世界博覽會西班牙館畫了《格爾尼卡》這幅壁畫,對法西斯暴行表示強烈抗議。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沖向畫中心;左邊一個母親與一個死孩;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手握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畫中央是一匹老馬,為一根由上而下的長矛刺殺,左邊有一頭舉首顧盼的站著的牛,牛頭與馬頭之間是一隻舉頭張喙的鳥;上邊右面有一從窗口斜伸進的手臂,手中掌著一盞燈,發出強光,照耀著這個血腥的場面。全畫用黑、白與灰色畫成。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遭德軍飛機轟炸後的慘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將領和士兵經常出入於巴黎的畢加索藝術館,爭相觀看畢加索的藝術。可是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藝術館的出口處,畢加索發給每個德國軍人一幅他的油畫《格爾尼卡》的復製品。
一位德國蓋世太保頭目指著這幅畫問畢加索:「這是您的傑作嗎?」畢加索麵色嚴峻地說:「不,這是你們的傑作!」
關於敦煌壁畫:
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並衍生出了一門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莫高窟在近代以來受到許多人為的損傷,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
【沿革概述】
莫高窟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它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朝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並逐漸湮沒於世人的視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後,這里才重新為人注意。近代,人們通常稱其為「千佛洞」。
莫高窟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侶修行、居住和死亡後掩埋的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台燈等生活設施。兩區共計492個洞窟存在壁畫和塑像,有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木構崖檐5個,以及數千塊蓮花柱石、鋪地花磚等。
【藝術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並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瑰麗華艷,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像力豐富、造詣高深,而且與壁畫相融相襯,相得益彰。
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於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線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建,並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牆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沖雲霄;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悠悠漫卷。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為人們打造了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像世界。
熾熱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這些西北的畫師對理想天國熱烈和動情的描繪里,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他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才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的想像力量吧!
【風格演變】
莫高窟現存有壁畫和雕塑的492個石窟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開鑿於北朝時期的洞窟共有36個,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於北涼時期。窟形主要是禪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圓塑和影塑兩種,壁畫內容有佛像、佛經故事、神怪、供養人等。這一時期的影塑以飛天、供養菩薩和千佛為主,圓塑最初多為一佛二菩薩組合,後來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體態健碩,神情端莊寧靜,風格朴實厚重。壁畫前期多以土紅色為底色,再以青綠褚白等顏色敷彩,色調熱烈濃重,線條純朴渾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後,底色多為白色,色調趨於雅緻,風格灑脫,具有中原的風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如,第243石窟北魏時代的釋家牟尼塑像,恭正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頭頂扎扁圓形發髻,保留著犍陀羅樣式。
隋唐是莫高窟發展的全盛時期,現存洞窟有300多個。禪窟和中心塔柱窟在這一時期逐漸消失,而同時大量出現的是殿堂窟、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數量最多。塑像都為圓塑,造型濃麗豐肥,風格更加中原化,並出現了前代所沒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組合多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或四菩薩,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和二天王,有的還再加上二力士。這一時期的莫高窟壁畫題材豐富、場面宏偉、色彩瑰麗,美術技巧達到空前的水平,內容主要有佛像、經變、佛教史跡、佛教故事和供養人等。如中唐時期製作的第79窟脅侍菩薩像中的樣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頭晌合攏的兩片螺圓發髻,是唐代平民的發式。臉龐、肢體的肌肉圓潤,施以粉彩,膚色白凈,表情隨和溫存。雖然眉宇間仍點了一顆印度式紅痔,卻更像生活中的真人。還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脅侍菩薩。一位上身赤裸,斜結瓔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頭微向右傾,上身有些左傾,胯部又向右突,動作協調,既保持平衡,又顯露出女性化的優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薩全身著衣,內外幾層交待清楚,把身體結構顯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線條流利,色彩艷麗絢爛,配置協調,身材修長,比例恰當,使人覺得這是兩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五代和宋時期的洞窟現存有100多個,多為改建、重繪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壇窟和殿堂窟。從晚唐到五代,統治敦煌的張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為莫高窟出資甚多,因此供養人畫像在這個階段大量出現並且內容也很豐富。塑像和壁畫都沿襲了晚唐的風格,但愈到後期,其形式就愈顯公式化,美術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這一時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圖《五台山圖》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畫,高5米,長13.5米,繪出了山西五台山周邊的山川形勝、城池寺院、亭台樓閣等,堪稱恢宏壯觀。
最後一幅作品是波提切利的<春>:
相關介紹:
《春》203×314cm 佛羅倫薩烏菲齊博物館
這幅畫取材於詩人波利齊亞諾的詩歌。藝術家以自己的思想去解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畫面的情節是在一個優美雅靜的樹林里展開的,美麗端莊的維納斯位居中央,她以閑散幽雅的表情等待著春之降臨。在她左右,三位女神(阿格萊亞、賽萊亞、攸夫羅西尼)互相攜手翩翩而舞,在維納斯的左邊,春神弗羅娜正以優美飄逸的健步向觀者迎面而來,她全身披戴著飾花的盛裝身後是春風之神莎菲爾和一位希臘少女。這種對於人性的贊美,在波提切利的作品中具有非凡的美感。而且,波提切利以其秀逸的風格、明麗燦爛的色彩和流暢輕靈的線條,在文藝復興諸大家中獨樹一幟。但在文藝復興後,有較長時期西方人士未能對他作出恰當評價,直到19世紀浪漫主義和英國拉菲爾前派運動中,他才倍受贊揚,被人們推崇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的大師。由於他極善於運用線條,與東方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一點也深得中國及日本研究者的重視。
在這里,人物比前一幅要多些,也是按照詩人波利齊安諾的詩來創作的中間也是一位維納斯,但形象並未比前一幅上的維納斯有更多的歡樂情緒。相反,倒是左邊三位「優美」女神(阿格萊西、塞萊亞、攸美羅西尼)描繪得富有生氣:森林邊,這三位女神沐浴在陽光里,正相互攜手翩翩起舞。右邊的一個象徵「華美」,中間一個象徵「貞淑」,左邊一個象徵「歡悅」。她們將給人間帶來生命的歡樂。
波提切利用中世紀的裝飾風格來展現這三位女性形象,線條富有節奏感,人物的形體美藉助於線條來體現,十分流暢。 在畫的右邊,分別是花神、春神與風神(自左至右)三個形象,象徵「春回大地,萬木爭榮」的自然季節即將來臨。
古羅馬哲理詩人盧克萊修在其長詩《論事物的屬性》里,對這三個形象作過一番描寫,這些詩句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廣為流行,這可能就是波提切利繪畫動機的來源。只是這里的風神沒有貴族氣息,形象比較生動,一定程度上倒很象是中間美神維納斯的僕役,而畫面上唯一佔有顯著地位的男子形象,則是最左邊那個好象在採摘樹上果子的墨丘利(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實際上這位眾神的使者是在用他的神杖驅散冬天的陰雲。他是眾神的信徒,在這里是報春的象徵。
此外,在維納斯的頭上,還飛翔著被蒙住雙眼的小愛神丘比特,他正朝著左邊的人准備把金箭射去。誰要是中了他的金箭,便產生如痴似狂的愛情。這一切,都是波提切利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寫照,他把詩人的贊美以豐富的形象手段象徵性地鋪陳在這一幅畫上。 藝術家對美好事物的願望,總是與他所處的生活境遇發生矛盾。波提切利在畫上展示了那麼多充滿著春的歡欣的天神形象,盡管他們顯得莊重與自信,總不免帶著畫家內心深處所埋藏的一種無名的憂傷。
畫上的基調則是纖弱和略顯悲愁。不難理解,這種傷感情調正是當時貴族文化的通病,如在勞倫佐•美第奇的一首詩中所寫的: 青春雖然歡樂 卻並不長久; 讓我們盡情歌舞吧,莫問明天是否吉祥! ——《亞麗安德妮詠》 波提切利是皮革商人的兒子,排行第七。早期受他的老師們的藝術影響,畫面上還充滿著人生的樂趣,而且帶有明顯的民主氣質。自從得寵進入美第奇宮廷後,由於社會政治形勢的多變,加上自己的身份與眾不同,在急劇的城市貧民與工人革命的斗爭聲中,美第奇被逐,宗教改革家薩伏納羅拉被焚,德國皇帝入侵和城市共和政體瓦解……,這一切,使他感到恐懼與彷徨。而畫家的內心憂郁,似乎都交織在他以後的繪畫創作之中了。
㈥ 初中學段美術學生特點
美術教育是教育者通過美術手段,有機實施培養受教育者形成美術的整體性認識與創造能力的一種社會化行為。在其發展的道路上,其性質、特徵和社會作用不斷地給美術教育家提出挑戰。現如今,其在素質教育架構下的位置、角色以及改革發展方向又給當代教育家提出了新的課題。 本文主要論述了國內外中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歷程,深入分析發展中學美術教育對完善素質教育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並結合推進中學教育新課程改革,對美術教育新的發展趨勢作一分析,並對今後中學美術教育發展的有益取向和思路提出一些看法,對完善提高美術教育水平,實現美術教育與其它學科教育互促雙贏,改進和提升美術教學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本文對西歐國家、德國、法國、日本、美國等具有代表性國家美術教育的發展歷程進行了重點闡述,並分古代、近代兩個時間段對我國的美術教育的觀念、實踐及發展歷程進行了概述,歸納出了各個時期美術教育的基本特點及其歷史演進的必然性和規律性。 其次,本文對美術教育的功用進行了分析總結,歸納出了美術教育在傳遞情感、智力教育、傳遞美術文化等三個方面所具有的獨特而具體的功能價值,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對美術學科教育本質的深入分析。 最後,根據以上探索和研究,對美術教育新課程改革面臨的現狀進行了全面分析,對中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筆者感覺理想的中學美術教學框架方案,並推理闡述了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教育理念,為今後的美術乃至基礎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㈦ 如何改變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困境
引言
美術在人類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項重要課程,美術課程的開設能夠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下,基礎美術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能夠更加深入地貫徹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筆者在文中主要探討的是在新課標下我國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從初中美術教學所面臨的困境中,尋找發展的新思路,希望能夠為我國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1.當前初中美術教學現狀
1.1 美術課程地位低,不受學校重視。在我國的中考考試中,佔有分值的只有語數外、政史地、化物生這就打基礎課程,其他課程都不被列入中考考試科目當中,這就使像美術、音樂等藝術類課程不受學校重視。多數學校雖然在初中都開設了美術課,但也只是形同虛設,被學校束之高閣,成為典型的為應付檢查而設立的裝飾性課程。學校迫於升學率的壓力,基本上會把美術課改為自習課,而這也使得美術課成為眾初中畢業班老師們的必爭之地,在這個層面,也向學生和家長傳達了一個錯誤的信息:美術課不重要。這也使美術課不僅不受學校重視,同樣也不受學生和家長重視,長期如此,美術課的地位已經變得越來越低了。
1.2 教材陳舊,教師知識不全面。雖然新課程已經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查閱這些年的美術教材,並沒有發現有太明顯、太新穎的改變,教材陳舊,已經成為初中美術課程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在各個領域的廣泛運用,美術老師單純有出色的美術功底是遠遠不夠應對當前的實際的。據調查,我國初中美術老師在互聯網的運用上還是十分缺乏的,在目前的教學方式下,很多初中美術老師的知識都不全面,而互聯網方面的知識更是大為的欠缺。未來的美術教學一定是面向多媒體時代的,教師知識的不全面,是我國初中美術課程在教學中面臨的一項重要問題。
2.我國初中美術教學的困境
美術課程的地位低下,不受重視以及教材和師資上的匱乏,給初中美術教學帶來不少麻煩,當前,我國的初中美術教學正處在一個騎虎難下的困境當中,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一方面美術課被提上了初中教學大綱的日程,確立了美術課在初中教學中佔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規定只能成為規定,漠視是學校的自由,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行業潛規則,美術只能在擺設里佔有一席之地,這些原因都讓我國初中美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尷尬處境。
由於軟體和硬體跟不上美術課程的需求,學校的美術課堂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傳統教育中教師本位的思想,更是加劇了學生源的流失,越來越多的學生表示:學校的美術課沒有技術性和欣賞性,不值得浪費時間學習。美術課受忽視的程度日漸加深。觀察我國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不難發現,美術課程的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模式別無二致,同樣的照本宣科。美術課是一門藝術課,是美學課,需要的是創造和靈感,世界上的大畫家哪個是每天拿著課本畫畫就成了大家的呢?美術作為藝術如果都不能有獨創性的話,想要尋求發展更像是天方夜譚。缺乏創造也是我國初中美術教學面臨的一項重大困境。
3.走出初中美術教學困境的途徑
3.1 確立地位,給予尊重。美術作為一門藝術課程,不論是在人類發展史上,還是在人類藝術創造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是現實的反映,也是藝術的發明,它應該在人類史上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位,而這個地位在學校教育上受到的尊重上更能體現。在我國的初中教育中,美術課程不只是應該具有形式上的地位,更應該有實際意義上的地位,美術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需要被認可,被尊重。在當前的初中美術教育教學工作中,許多學生甚至部分教師還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主要是對美術學科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1 ]。這種錯誤的認知,很大程度來源與他們對美術缺乏尊重。初中美術課程要想在當前的困境中尋求生存,尋求發展,需要一種新的思路,一種新的思考,而給與它應有的地位,給與它應有的尊重是給美術一條重新在初中教學中生存之路的基礎,這份尊重來自學生,來自家長,更來自學校。
3.2 走出教材,走進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藝術模板,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素材。我國的初中美術教材既然太過陳舊,既然沒有新意,何不帶著學生去生活中尋找靈感。初中生通過美術課程學的不是專業性的美術知識,而是生活性的美術知識[2]。對於初中生學美術,更多地不是如何掌握好作畫技巧,更重要地是要在他們地性格上、心理上,培養和塑造一種對美的鑒賞能力,幫助他們獲得在身心上的健康發展,從而更有利於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如果藝術離開了生活的海洋,任何藝術都會乾涸[3 ]。生活中題材的豐富性可以為他們提供最好的範本,在生活里他們可以汲取到他們所需要的所有養分,所以,當我們的教材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的時候,不能滿足為學生在美術課上提供足夠的素材的時候,把這項重任交給生活,它會給學生,給家長,給學校交出最好的答卷。同時,從生活中取材,可以做到因地制宜,讓學生的作品更加貼切地聯系實際,使得藝術與生活聯系更為緊密,激發學生無限地創造力。
3.3 加大師資,提升質量。美術教師在初中生的美學培養和創造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美術教師教課過程應該是一個讓學生學會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因此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改變和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為了能夠更加出色地完成初中美術的教學任務,學校適時地為初中美術教師提供一定的培訓機會,增加美術教師對新美術 課程標準的觀念、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學習。美術教師要想能夠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需要自身優秀的專業水平而且還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摸索和改進,以找出更適用於初中生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要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通過與各大初中的美術教師進行交流和學習相互之間吸取一定的教學經驗並組織初中生對優秀青年美術教師的美術作品進行觀摩和欣賞再寫出自己的心得和體會。最後,由於新課程的改革對美術教師的計算機水平還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所以初中美術教師還要加強對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的培訓,尤其是多媒體CAI課件的操作和使用可以加深對初中生對美術學的印象。專業的美術軟體能夠為初中生的美術教學提供一個立體的平台,並能夠提高美術課程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學校要加大對初中美術教學的師資力量建設,積極地引進全國各大高校畢業的美術專業的教師或者請大學美術教授來學校講座及現場美術教學示範。師資力量地加大不單純僅指在數量上的物理增加,更需要在質量上得到提升,初中生各項能力都處在一個形成階段,如果他們的老師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自然在老師的耳濡目染下,他們也會慢慢掌握一種創新的能力,這才是新時期所需要的人才。
㈧ 如何改變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困境
在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初中美術教學一直處在教學的邊緣,長期被視為副科,因此,在新的教育時代背景下改變美術教育的現狀尤為重要。隨著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教育發展的要求,改革美術教學勢在必行。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困境;教改思路
一、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學科的滲透性
美術作為藝術的外在表現形式具備了藝術的特點,藝術的本
身具有廣泛的包容性,能夠從各種學問和知識中吸取營養來發展自身。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全面把握美術學科的教學,把美術的教學與語文、歷史、地理、音樂等學科進行相互滲透。例如,在中國國畫的教學中可以貫徹傳統的「詩畫一體」的藝術思想,教師給定學生相應的一首古代山水田園詩,讓學生通過畫作營造出詩
歌的意象和意境。又如,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歷史知識向學生介紹經典的畫作。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網路技術製作畫展PPT,將學生的畫作配以音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總之,通過學科的滲透教學,既能讓學生拓展視野又能達到美術教學改革的目的。
二、在校園中延伸美術教學
校園內很多地方都可以延伸美術教學,最突出的一點在於黑
板報的設計和手抄報的製作。對於美術教師來說,培養學生美術知識的運用能力是其教學的目
㈨ 現在初中,怎麼成為美術生
先考進初中,再發展繪畫興趣,等中考再報考高中美術班,那時才專業訓練。你現在要一邊學習文化課,一邊堅持畫畫,打好兩方基礎,將美術夢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