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歐洲中世紀美術特點

歐洲中世紀美術特點

發布時間: 2020-11-23 09:25:55

⑴ 誰知道中世紀歐洲基督教繪畫特點

呵呵,我說不了詳細的,大概說幾句。
歐洲中世紀的繪畫其實就是基督教繪畫,其他題材非常少。而基督教繪畫也因為基督教在中世紀時極端保守的作風,呈現出呆板、單調的缺陷。中世紀繪畫基本以人物畫為主,主要是聖經故事畫,而聖經故事畫跟文藝復興時期比,完全就是兩個世界,除了風格不如文藝復興時期靈動外,人物非常臉譜化,一味追求庄嚴肅穆,失去了對人物心理活動和表情的描寫。而且很奇怪,中世紀的繪畫甚至對形體的把握也發展得非常緩慢,人物動作普遍比較僵硬。唯一可以稱道的是中世紀繪畫在色彩運用上的成就,中世紀繪畫在色彩上還是比較明艷的,這也為以後文藝復興時期的色彩運用打下了基礎。
呵呵,以前學的西方美術史能記住的就這些了,可能有記錯的地方,請高手指正。
今天奢侈了,竟然能在沙發上等答案。

⑵ 中世紀歐洲美術分為哪幾種風格

它以一種非寫實的、平面化的象徵風格 竭力營造宗教情緒和氣氛. 歐洲的中世紀美術一般分為早期基督教美術、 拜占庭美術、早期文藝復興美術、羅馬式美術和哥 特式美術等幾個,。

⑶ 歐洲中世紀美術是如何發展的

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世紀文藝復興運動開始的一段時期,史稱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人為了反對宗教神權的統治,推崇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傳統,並且認為從羅馬帝國覆滅之後到文藝復興之間的歷史是野蠻黑暗的時代,是處於文明與復興之間的時代,故稱「中世紀」,後來這一名稱被歷史學家沿襲下來。

在歐洲中世紀文化中,基督教的影響佔有統治地位,決定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充當著上帝與教會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將歐洲中世紀藝術稱為基督教藝術。但是,中世紀的藝術仍然是豐富多彩的,是多種文化源流的綜合,並為近代歐洲文化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基督教起源於中東,當它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在歐洲確立時,也帶來了東方的一些文化特徵。同時,古羅馬帝國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時,並不可能完全放棄已經根深蒂固的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傳統,尤其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式樣上,而是有一個漫長的融合改造的過程。最後,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確立之後,在向西歐擴展的過程中,又吸收了當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謂「蠻族藝術」,產生了一些新的樣式,直到公元10世紀前後,才形成了相對統一的基督教藝術風格。因此,歐洲中世紀藝術不能單純理解為宗教藝術而是在東方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和蠻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藝術。

⑷ 歐洲中世紀美術的特點和發展歷程

中世紀:歐洲歷史上的古代與文藝復興之間的時期,通常被認為是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世紀文藝復興運動開始的一段時期。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人為了反對宗教神權的統治,推崇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傳統,並且認為從羅馬帝國覆滅之後到文藝復興之間的歷史是野蠻黑暗的時代,是處於文明與復興之間的時代,故稱「中世紀」,後來這一名稱被歷史學家沿襲下來。

在歐洲中世紀文化中,基督教的影響有統治地位,決定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充當著上帝與教會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將歐洲中世紀藝術稱為基督教藝術。

中世紀的藝術仍然豐富多彩,是多種文化源流的綜合,並為近代歐洲文化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基督教起源於中東,當它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在歐洲確立時,也帶來了東方的一些文化特徵。同時,古羅馬的文化傳統,尤其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式樣上,有一個漫長的融合改造的過程。最後,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確立之後,在向西歐擴展的過程中,又吸收了當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謂「蠻族藝術」,產生了一些新的樣式,到公元10世紀前後,才形成了相對統一的基督教藝術風格。

因此,歐洲中世紀藝術不能單純理解為宗教藝術,而是在東方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和蠻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藝術。

中世紀是一個基督教盛行和羅馬天主教會主宰社會的時期,基督教的婚姻觀念和性觀念統治了當時歐洲的與性有關的一切活動。宗教禁慾主義這一特點被統治階級利用了,因為否定性慾、否定對今世幸福和快樂的追求,民眾就不會奮起反對壓迫和剝削,統治階級的地位就鞏固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教會利用所掌握的權利,強制推行教士獨身制和苦修制,教徒們禁絕性行為,基督教反對性甚至發展到反對婚姻。

第一節 早期基督教美術 (公元2世紀—5世紀)

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並宣布這一曾經長期遭到羅馬帝國鎮壓的新宗教為國教。這時的羅馬帝國已處於分崩離析的前夜,基督教作為下層人民的信仰和意識,為結束古羅馬的千年帝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取得了合法地位之後,又作為統治者的工具來控制人民的思想。早期基督教藝術就反映了這個過渡時期的一些典型特徵。

基督教在公元1世紀開始秘密流傳於羅馬帝國的疆域。因為處於非法地位,信徒們只能在私人宅邸內舉行宗教儀式,這種早期的秘密宗教場所被稱為「民古教堂」。

後來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這種儀式便轉移到一種公共地下墓窟,這種墓窟是用於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頂和牆壁上畫滿了各種聖經題材的壁畫,因此它成為早期基督教藝術的寶庫。這種形式主要流行於羅馬城區,如羅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約建於公元3世紀,其聞名於世的是天頂壁畫《善良的牧人》。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它的集會和儀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開始興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教沒有自己的建築傳統,只好借用羅馬現成的建築形式。羅馬有一種常見的公共建築,平面呈長方形,中廊較寬,兩旁有列柱分隔出過廊,平時供市民集會使用,稱為「巴西里卡」。基督教徒把它直接搬用過來,在一端加上祭壇,並飾以宗教題材繪畫,這種形式為以後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樣式定了基調。公元320年前後開始興建的聖彼得教堂是規模最大的"巴西里卡"教堂之一。

基督教曾遭受了200餘年的迫害,不少信徒為之殉身,對「殉教者」的崇拜是教徒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徒們在死去的教友親人的石棺上刻上宗教內容的雕刻,寄託自己的信仰和對死者的祈禱,但在表現手法上與古羅馬石棺的雕刻風格無大差別。

第二節 拜占庭美術 (公元5世紀—15世紀)

拜占庭帝國的首府君士坦丁堡(現為伊斯坦布爾)原是一個希臘化城市。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遷徙至此, 逐漸代替了羅馬城的地位,成為集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城市,成為中世紀東、西方貿易交流中心。拜占庭帝國不但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同時也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拜占庭帝國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政體的產物,為宗教和王權服務。

拜占庭的建築主要繼承羅馬風格,早期教堂建築主要沿用羅馬陵墓圓形或者多邊形平面結構和萬神廟式的圓穹頂。現存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教堂」是拜占庭建築藝術的代表。它有復雜而條理分明的結構系統。高60米、直徑33米的大穹頂高聳於中央,覆蓋主要空間,與前後的穹窿頂及更小的兩側穹窿頂所覆蓋的空間連接為一整體,並通過列柱與側廊相連。在主穹頂的底部一周密排著四十個採光窗口,每當陽光照射時,教堂穹窿猶如在空中升騰一般,給人以神秘莫測之感。15世紀土耳其入侵君士坦丁堡之後,把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

鑲嵌畫在拜占庭藝術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中以義大利拉文納的「聖維他爾教堂」的鑲嵌畫最為著名。

第三節 羅馬式美術 (公元10世紀—12世紀)

10世紀之後,西歐經濟水平提高,封建制度穩固。十字軍東征和大規模的傳道活動擴充了教會的勢力和影響。經濟的發展和宗教的狂熱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層出不窮,為了追求更壯觀的效果,這些建築普遍採取了類似古羅馬的拱頂和樑柱結合的體系,並大量採用希臘羅馬時代的「紀念碑式」的雕刻來裝飾教堂,因此,這個時代的風格被稱為「羅馬式」。

羅馬式美術仍以教堂建築為重點。

羅馬式教堂興起正值封建割據狀態,所以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徵,石牆很厚,窗戶小而且距地面高,教堂前後往往建有碉堡似的塔樓,以防禦外來攻擊,高聳的塔樓使羅馬式教堂在一般建築中特別突出,加強了它作為紀念性建築的效果。後來,塔樓逐漸固定在西面正門的兩側,成為羅馬式建築的一個標志。羅馬式建築著名遺構,以《比薩教堂建築群》最馳名。

第四節 哥特式美術 (公元12世紀—15世紀)

義大利文藝復興學者把12、13世紀到他們的時代之間的藝術稱為「哥特式」。

哥特式美術,是公元12世紀末首先在法國開始,隨後流行於全歐的一種建築形式。哥特式建築代表了封建中世紀最光輝最偉大的成就,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顯著的價值,從工程技術到藝術手法都達到了驚人的高度,它是當時人們智慧的結晶。

哥特式教堂的建築師利用羅馬式建築中曾出現的矢狀券,並把過去所有的拱架作以改進,產生了作為骨架的曲肋拱,並使其向上延伸,利用尖拱使它的跨度可以大小自由,整個建築物內部幾乎沒有牆壁,骨架之間是一個個又高又大的窗戶,這就便其內部既高大而又明亮,再加上從窗子的彩色玻璃畫上透過來的富於變化的彩色光線,使人產生一種騰空而起,飛向天國的神秘的宗教情感。最典型代表有:法國「巴黎聖母院」、法國「夏特爾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等。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

1,平面是「十字架」形。

2,外部多用高高的尖塔樓。

3,內部輕盈、空曠。

4,窗戶多是五彩的玻璃鑲嵌畫圖案。

⑸ 結合具體作品,談一談你對文藝復興與歐洲中世紀美術差異的看法(大家幫幫忙,美術史補考呵呵)

文藝復興的繪畫是作為歐洲中世紀繪畫的對立物出現的。如果對於歐洲中世紀的美術特徵和美術原則缺乏了解,那麼對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反過來,如果掌握了歐洲中世紀的美術原則和美術特徵,文藝復興的繪畫在哪些方面突破了歐洲中世紀美術的陳規,有所創新。人文主義是整個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文藝復興在繪畫領域的創新肯定閃耀著人文主義的光芒。我想,從文藝復興繪畫的創新上入手,這是一個分析文藝復興繪畫名作張揚人文主義精神的切入點。 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美術大師達·芬奇應米蘭公爵莫羅的邀請,為馬利亞·德烈·格拉契修道院食堂大廳繪制一幅巨大的壁畫──《最後的晚餐》。達·芬奇通過象徵真理的耶穌和象徵邪惡的猶大戲劇性的對比,揭示了正義戰勝邪惡的斗爭。這幅宗教題材的壁畫與其說是宣傳基督教義,倒不如說是宣傳人間的正義更為貼切。處在義大利資本主義上升階段的人文主義藝術大師達·芬奇的民主主義立場是堅定的。歷史已經證明,這幅傑出的壁畫一直激勵著世界人民為反對邪惡勢力而斗爭。 注重寫實,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與人文主義精神內容的統一,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基本特徵。 哥特式教堂里牆壁面積很小,不用裝飾,這使得那些為教堂做裝飾壁畫的畫家們失業了,同時,這也使得繪畫從教堂的牆壁上分離出來。畫家們開始嘗試在木板上或皮革上製作繪畫。這種繪畫作品既可以懸掛在教堂的神龕里,也可以懸掛在私人宅第里。為了生計,畫家們開始為顧客服務,顧客希望畫什麼,畫家就畫什麼。那時候,認識到人類擁有創造力的人,沖破基督教反對偶像的禁忌,請畫家為自己或親人畫像。肖像畫,又稱活人畫出現了。活人畫的出現,意味著繪畫開始真實寫照人們自己的生活。真正的現實主義萌生了。 歐洲中世紀繪畫的基本特徵是呆板、僵直、生硬、缺乏真實性,沒有立體感,非常程式化。造成這種基本特徵的原因在於受基督教觀念的支配,畫家創作所遵循的美學原則不是描繪「所見」的東西,而是描繪」所想「的東西。

⑹ 歐洲中世紀工藝美術特徵

在歐洲中世紀文化中,基督教的影響有統治地位,決定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充當著上帝與教會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將歐洲中世紀藝術稱為基督教藝術。
中世紀的藝術仍然豐富多彩,是多種文化源流的綜合,並為近代歐洲文化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基督教起源於中東,當它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在歐洲確立時,也帶來了東方的一些文化特徵。同時,古羅馬的文化傳統,尤其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式樣上,有一個漫長的融合改造的過程。最後,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確立之後,在向西歐擴展的過程中,又吸收了當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謂「蠻族藝術」,產生了一些新的樣式,到公元10世紀前後,才形成了相對統一的基督教藝術風格。
因此,歐洲中世紀藝術不能單純理解為宗教藝術,而是在東方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和蠻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藝術。

⑺ 歐洲中世紀設計藝術基督教的藝術特點

歐洲中世紀時期藝術的基本特徵

對《弗拉基米爾聖母像》作詳細的圖解說明
早期基督教美術
公元一世紀中葉正值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在西亞巴勒斯坦一帶誕生了一種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從猶太教的一個教派演化出來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揚平等,道德完善,鄙夷富人,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博得了下層人民的擁護,傳播十分迅速。基督教不崇拜羅馬眾神,也不敬仰羅馬皇帝,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間受到羅馬統治者的的殘酷壓制,基督教徒不能公開建教堂,他們的宗教儀式也只能在私宅或埋葬基督教徒的地下墓室進行。在這些地下墓室的頂部和牆壁上他們畫滿各種聖經題材的壁畫,這些墓室成為早期基督教藝術的寶窟,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堡大帝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後,教徒們才開始在地面上興建基督教堂,早期基督教藝術主要包括墓室壁畫和建築。
地下室壁畫的題材多取自聖經,採用隱喻性和象徵性的手法,例如魚和善良的牧羊人表示基督,鴿子表示聖靈,孔雀代表永恆,心象徵博愛等等。這些墓室壁畫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試圖用新的手法來表現抽象的靈魂和對宗教的虔誠,而不在乎所畫的形象是否真實生動,故有的作品顯得抽象怪異,不夠自然和諧。看來他們還沒有找到恰當的藝術形式,而且也未能完全擺脫希臘、羅馬古典藝術的影響,所以往往作品中借用古典藝術的形象,甚至借用古代神話中的情節。
早期的基督教堂中都有壁畫和鑲嵌畫作為裝飾,5世紀後鑲嵌畫逐步成為教堂主要的裝飾形式。聖康斯坦察教堂拱頂就採用了華麗的玻璃馬賽克作裝飾畫,獲得極佳的效果。聖馬利亞教堂也有以聖經為題材的鑲嵌畫。
二、拜占庭美術
「拜占庭美術」不僅是對東羅馬帝國美術的稱謂,它同時亦指一種樣式,即君士坦丁堡的宮廷美術樣式。在美術史上,這一樣式直到6世紀初的查士丁尼時代初現風采。而拜占庭美術與早期基督教美術之間並不存在任何可明確標定的分水嶺,強烈的傳統感貫穿了拜占庭美術的發展史。
查士丁尼在為時期是拜占庭踢過的黃金時代,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化藝術上,都領到著整個基督教世界。在拉文納的聖維塔里教堂保存著《皇帝查士丁尼與他的亭沉悶》和《皇後狄奧多拉與她的侍從們》。拜占庭美術的獨特個性於此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表達。高度提純的色彩與明暗關系強調了人物作為物質的精神性存在其形式上的抽象性,程式化的人物造型則向我們展示了歐洲藝術中一種新的人向美的理想:瘦高的身材纖巧的雙足,尤其是杏仁形的小臉和凝神諦視著的大眼睛,小嘴、彎眉以及窄長的鼻子——這種理想的相貌將在此後的拜占庭美術中反復出現。扁平的人像「懸浮」在金色的背景前,沒有動作,沒有表情,時間與深度空間的維度在這里都不存在了,於是塵世中流逝的現象(生命及權力)就被升華成了天國永恆的存在。
拜占庭建築中最富創造性的傑作是聖索菲亞大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綜合了集中式空間與把雪利卡式建築造型,後世的拜占庭建築無論是在技術方面還是就美學上的創造性而言,均未超出聖索菲亞大教堂所取得的成就。這座大教堂以曠古未有的氣魄,將過去與未來、東方與西方統一在了它自身之中。

三、「黑暗時期」的美術
公元5世紀,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大規模遷徙到西羅馬帝國境內,最終滅了西羅馬帝國。北方民族有自己古老的藝術傳統和本土接觸的手工藝匠,他們對鳥獸等動物形象特別感興趣,早在銅器時代他們就開始仿造鳥獸形態製作手工藝品,風格獨特,我們稱之為「動物風格藝術」。
公元8世紀,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在文化上竭力恢復羅馬的傳統,讓藝術家仿照古典樣式進行創作,以宮廷為中心,形成了復興古代文化的熱潮,歷史上稱為「加洛林文藝復興」。這是日耳曼精神與地中海文明相結合的文化運動,使歐洲近代文明史的轉折點。
「加洛林文藝復興」的主要藝術成就體現在建築和書籍插圖方面。亞琛王宮是查理曼帝國時代最重要的建築工程。其參照拉文納聖維塔爾教堂,平面布局和結構基本上保持了聖維塔爾教堂的特色,裝飾並不活潑華麗,而是趨於整體統一和庄嚴肅穆的風格。
愛爾蘭僧侶的抄書熱在加洛林王朝得到了發揚光大,手抄本插圖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艾伯總主教福音書》中的聖馬太,馬太穿著布滿衣紋的長袍,手拿聖書坐在椅子上睜大眼睛側望著身後的宗教動物象徵一一帶翼的獅子。人物的頭部有效地運用陰影與強光而塑造的立體感,人物表情是出神的狂喜之狀。這說明中世紀的畫家已經開始表現個人的情感,這在過去是不多見的。查理曼去世後,加羅林王朝也宣告結束。

四、羅馬式美術
「羅馬式」的藝術,雖然在各種造型藝術領域內都有成就,但仍舊是以教堂建築為主。羅馬式教堂建築採用典型的羅馬式拱券結構。羅馬式教堂的雛形是具有山形牆和石頭的坡屋頂並使用圓拱。他的外形像封建領主的城堡,以堅固、沉重、敦厚和牢不可破的形象顯示教會的權威。公元1096年,封建主對宗教的狂熱達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他們全力為自己的領地興建規模壯觀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式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而這個時期的其他造型藝術如雕塑和繪畫等都成為與教堂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在美術史上統稱為「羅馬式」。「羅馬式」是指公元10世紀至公元12世紀的教堂建築結構採用羅馬時代的拱圓和樑柱結構體系,教堂個部分大量採用雕刻裝飾,這些雕刻重新恢復了希臘和羅馬時代的風格,並和蠻族時代的誇張變形相結合,著重渲染宗教精神的崇高與神秘。

五、哥特式美術
越過中世紀的黑暗時期,是宗教文化的繁榮期。這一繁榮期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羅馬式美術」,第二階段是「哥特式美術」。
經濟上的富裕,城市的繁榮,宗教理論的發展,促成了新的藝術風格的出現。各個城市競相建教堂,唯恐在規模和裝飾上落後於他人,把教堂作為城市繁榮和富足的象徵,於是新的藝術風格——哥特式藝術產生了。哥特式藝術是以建築為主體的藝術,也包括雕刻和裝飾繪畫。
哥特式教堂建築的主要特點是變羅馬式的半圓形拱為矢狀券,將所有的內部空間已骨架券連接為整體,尖頂便的比較輕巧從而使牆變薄。內部空間增大,牆上設計了許多高大的窗戶。中廳頂部加高後,外牆採用了飛券,以承擔高屋頂的側推力。這樣,哥特式建築內部變得寬敞明亮,窗上飾以彩色玻璃窗畫,當信徒步入教堂,置身於高大肅穆的空間,沐浴在透過窗戶射入教堂的彩色光線中時,就會產生一種恍如天堂的感覺,對上帝的崇拜之情也會油然而生。哥特式建築的外表飾有各種精美的雕刻,每床頂部變為矢狀形。哥特式建築有其高大的鍾樓,直沖雲霄的尖塔,眾多的垂直線條,即給人一種輕盈升騰的感覺,又能引發一種虛無飄渺的天國之情。哥特式建築充分體現了當時的宗教意識,即通過他獨特的空間結構形式,象徵性的表現了中世紀人們對上帝崇拜,對天國的嚮往,對人生的輕視,同時,這種建築充分顯示了中世紀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創造精神. 《弗拉基米爾聖母像》
弗拉基米爾聖母像表現的是:它的母親抱著她的左手在他的右臂和分兒童,而兒童在她的脖子,並把它對她的臉頰壓他的左手臂。手勢表示的母親和兒子的親密關系。
它是俄羅斯最有名的圖標之一。根據教會的傳統,這個圖標是畫的聖使徒和傳播者,盧克。

⑻ 歐洲中世紀美術的主要特點和發展歷程

在歐洲中世紀文化中,基督教的影響佔有統治地位,決定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充當著上帝與教會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將歐洲中世紀藝術稱為基督教藝術。但是,中世紀的藝術仍然是豐富多採的,是多種文化源流的綜合,並為近代歐洲文化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基督教起源於中東,當它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在歐洲確立時,也帶來了東方的一些文化特徵。同時,古羅馬帝國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時,並不可能完全放棄已經根深蒂固的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傳統,尤其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式樣上,而是又一個漫長的融合改造的過程。最後,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確立之後,在向西歐擴展的過程中,又吸收了當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謂「蠻族藝術」,產生了一些新的樣式,直到公元10世紀前後,才形成了相對統一的基督教藝術風格。因此,歐洲中世紀藝術不能單純理解為宗教藝術,而是在東方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和蠻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藝術。

發展歷程:早期基督教美術[公元2世紀——5世紀]
拜占庭美術[公元5世紀——15世紀]
蠻族藝術和加洛林文藝復興[公元5世紀——11世紀]
羅馬式美術[公元10世紀——12世紀]
哥特式美術[公元12世紀——15世紀]

⑼ 歐洲中世紀美術與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美術
歐洲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和初步發展時期的美
術。首先在義大利發生並達到盛期,以後傳播到尼德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席捲全歐洲。
概 念
詞源和定義 文藝復興一詞,源出義大利語rinas-
cita,意為再生或復興。14世紀時,新興資產階級視中
世紀文化為黑暗倒退,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
達的典範,力圖復興古典文化,遂產生「文藝復興」一
詞,作為新文化的美稱。這種提法在詩人F.彼特拉克和
小說家G.薄伽丘的作品中已經出現,15~16世紀流行。
1550年,G.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
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ce,17
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
它作為14~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它標志著歐洲近代
歷史文化發展的第一階段。
成就和意義 文藝復興雖以學習古典為特點,卻絕
非單純的復古,實質上是通過學習古典的途徑創造新文
化。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由於中世紀的長期破壞,已
經相當殘缺,雖極力恢復,所得仍屬有限。然而文藝復
興時代的人們學習古典,並不是簡單仿效,而是取其精神。
古典藝術的具體形式固然予人以啟發,但更重要的是從中領悟到現實主義的方法和古典社會的民主思想。中世紀被教會控制的美術基本上是非現實主義的,宗教神學籠罩一切;反封建的文藝復興新美術主要以貫徹現實主義和體現反對宗教禁慾主義的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而古典美術也正是在這兩方面成了新美術的良師益友。因此,文藝復興美術之學習古典不同於其他時代的復古、仿古傾向;也不同於中世紀美術中偶爾可見的慣用古典形式的個別現象。與此相關的是,從具有現實主義這個本質特徵看,某些西歐的早期文藝復興美術(如尼德蘭美術),雖然學習古典這方面尚無多大發展,卻同樣應被認為是新美術的一個傑出代表。
文藝復興美術的現實主義方法和人文主義思想,在
創作實踐上是密切結合的。人文主義強調人性崇高與身
心的全面完美,重視世俗的現實生活,反對神學權威和
封建特權。新美術創作的真實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動豐
富的現實情景,就最能體現這種思想,產生最為廣泛和
強烈的反應。加以在當時具體條件下,新美術創作是較
易為廣大群眾和新興資產階級接受的文化形態,因此美
術變成文藝復興文化最受歡迎的代表,成果也最為豐富。
文藝復興美術作為西方近代美術的源頭,它的基本風格和表現技法構成了西方近代美術的主要傳統,影響極其深遠。在造型藝術方面,它以寫實傳真為首務,開創了基於科學理論和實際考察的表現技法,如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從而使它得以達到古典藝術之後一個新的高峰,在風格和技法上它和東方藝術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藝術有本質區別。在建築藝術方面,它以恢復古典建築傳統為首任,同時著重探討建築美感的理性法則,從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築延續數百年的典範形制。在社會身份和專業教育方面,文藝復興的藝術家也經歷了從中世紀轉向近代的演變。14~15世紀,藝術家猶組織在行會里,等同工藝匠師,學藝亦在作坊中採取師徒傳授形式。
16世紀起漸有改變,藝術家成為類似近代的知識階層的一員,行會變為學會或藝術學院,藝術家的個性、個人才能與風格特色得到承認。有關藝術家的傳記、評述以及藝術史的研究也從此時開始涌現。
分期 文藝復興美術發生的時代背景,是歐洲封建
社會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城市工商業的繁
榮及其政治上的相對獨立或自治。在中世紀的最後階段,西歐地區出現上述情況比較明顯的有兩處:南為義大利,特別是其中的佛羅倫薩;北為尼德蘭,包括今荷蘭及比利時。16世紀,法國、英國和西班牙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王權,城市經濟也有發展,王權和市民階級為反對封建割據有一定的聯合,文藝復興美術遂傳播到那裡。根據各國各地具體情況,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分期各有不同:在義大利(以佛羅倫薩為主要代表)可分為3期:初始期(14世紀)、早期(15世紀)和盛期(16世紀);在尼德蘭則為 2期:15世紀和16世紀;在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國主要為16世紀1期,一般不再細分。17世紀時,西歐各地續接文藝復興美術的是巴洛克美術。由於巴洛克美術有不少繼承文藝復興傳統之處,過去有人也把它歸入文藝復興美術的范疇,認為整個西方藝術直至19世紀皆屬文藝復興階段。目前則普遍認為17~18世紀各有新創,皆可自成一體而與文藝復興有別。
發 展 概 況
義大利 早在13世紀後半期,義大利中部以佛羅倫
薩為中心出現了新的美術動向,意味著以中世紀美術向
文藝復興美術的過渡。
這一時期的代表有畫家是奇馬布埃和雕刻家N.皮薩
諾。後者於1260年完成的比薩洗禮堂講經台,被認為是
最早一件仿效古典風格的文藝復興作品,浮雕人物體形
壯偉,具有古羅馬風度,雖有幼稚之處,卻透露出新時
代的曙光。
N.皮薩諾:比薩洗禮堂講經台
初始期 自奇馬布埃以後,佛羅倫薩畫派成為新美
術最主要的流派,14世紀時產生了偉大藝術家喬托。喬
托的藝術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他的作品雖屬宗教
題材,卻開始真實表現世俗生活情景,注重空間深遠關
系與人物的立體表現,傑出地體現了現實主義與人文主
義相結合這個文藝復興美術的基本特點。喬托之後,佛
羅倫薩畫派人員眾多,並影響於整個托斯卡納地區。在
雕刻方面,皮薩諾之後有其子G.皮薩諾以及佛羅倫薩的
雕刻家和建築家阿諾爾福·迪坎比奧(1232~1302),在
G.皮薩諾主持下開始了佛羅倫薩城內的兩大建築工程:
市政廳大廈和大教堂,前者1299~1311年建成,後者自
1296年動工後,至15世紀中葉才完工。
喬托:《猶大之吻》
早期 從15世紀開始,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進入蓬
勃發展階段,佛羅倫薩仍然是最大中心,但其他地區也
出現了重要流派。15世紀初年,佛羅倫薩藝術首先從建
築和雕刻方面掀起高潮,建築家F.布魯內萊斯基首倡實
地考察古典遺跡,運用古典風格與柱式,在完成佛羅倫
薩大教堂圓頂之後,又建育嬰堂(1419)和聖克羅切教堂
的帕齊禮拜堂(1430~1440)等,空間開闊,比例和諧,開
創了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他還發明透視畫法,引起造型
藝術的革命。與布魯內萊斯基一起赴羅馬實地考察的雕
刻家多納太羅則竭力追慕古典藝術的寫實手法,潛心研
究人體實物,開始創作完美的裸體形象,如《大衛》。另
一位佛羅倫薩雕刻家L.吉貝爾蒂窮畢生之力製作了佛羅
倫薩洗禮堂的兩座青銅門,技藝精美絕倫。其中一座被
譽為天堂之門,並在浮雕藝術中首次使用透視。佛羅倫
薩畫家馬薩喬將上述諸人成果用之於繪畫,第1次以科學
手法構圖著色,人物形象堅實雄偉,富於人文主義精神。繼他之後,佛羅倫薩人才輩出,產生不少一流大師,如F.安傑利科、P.烏切洛、F.利皮、A.del卡斯塔尼奧、A.波拉尤奧洛、S.博蒂切利、D.吉蘭達約等。他們都從不同角度發揚了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相結合的傳統,風格雄偉秀麗各有所重,呈現百花齊放、美不勝收的局面,注重空間透視表現和人物堅實造型,以及善用線條則是他們作為佛羅倫薩畫派代表人物共有的特色。在佛羅倫薩美術界具有特殊地位的還有藝術理論家兼建築師L.B.阿爾貝蒂,他的《繪畫論》(1435)、《建築論》(1452)等書是新美術最重要的理論著作。
安傑利科:《哀悼基督》
博蒂切利:《誹謗》
在佛羅倫薩影響下,義大利中部先後出現了幾位大
藝術家:畫家弗朗切斯卡、雕刻家 J.della奎爾恰,以
及前者的門徒L.西尼奧雷利和梅洛佐·達福爾利。奎爾
恰的雕刻粗朴壯偉,別具一格;梅洛佐·達福爾利的繪畫
則在其師嚴謹風格的基礎上更秀逸精緻,以情真意切取
勝。與佛羅倫薩鄰近的地區還形成了另外畫派:錫耶納
畫派和翁布里亞畫派。錫耶納畫派14世紀最為繁盛,其創
始者杜喬·迪博寧塞納取得了可和喬托相比的名聲,只
是寫實方面略為保守,15世紀的代表則有薩塞塔等。翁
布里亞畫派的主要代表是拉斐爾的老師佩魯吉諾,風格
靜雅秀美;另一代表則是平托里喬,用色鮮艷華麗,他
的藝術在羅馬甚受歡迎。
義大利北部15世紀也開展了新美術運動。早期的大
師是彼桑奈羅,他擅長寫生,風格優雅,並善於雕刻徽
章。後期大師則是A.曼泰尼亞,他精於透視,並以鑽研
古典文物著名。經他們帶動,加以佛羅倫薩的影響,北
部也出現了兩個畫派:弗拉拉畫派和威尼斯畫派。弗拉
拉畫派主要代表有C.圖拉和F.科薩,他們服務於弗拉拉
公爵宮廷,以裝飾性的華美取勝。威尼斯畫派,15世紀
的代表是貝利尼父子三人。威尼斯畫派雖屬晚起,前途
卻未可限量,在喬凡尼·貝利尼努力下,威尼斯畫派到
15世紀末已充分發展了自已善用色彩的特點,並在意大
利各畫派中首先掌握油畫技法,已有超越各個地方流派
而與佛羅倫薩爭雄的實力與氣勢。
盛期 義大利美術在16世紀達到了繁榮的頂點。在
此以前,15世紀的文藝復興美術已基本完成了掌握現實
主義表現方法的任務,透視法則與人體結構的科學知識
已相當豐富,在此基礎上,16世紀的藝術家們遂可集中
全力於藝術典型的創造。更有甚者,此時的藝術大師雖
在藝術修養與技藝上達到更高水平,時代環境卻日益動
盪不安,義大利經濟停滯,城市共和政治難以維持,外
國武力入侵頻繁,面對危機四伏的現實,藝術家思想上
不免矛盾重重,而偉大的藝術創作要求作者對現實中的
逆流展開頑強的斗爭。因此,16世紀為盛期文藝復興大
師們准備了優異條件,也提出了嚴峻要求,正是這種復
雜情況產生了輝映千古的藝術繁榮。
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 3位主要代表是L.達·芬奇、
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前兩位都是佛羅倫薩藝術家,拉
斐爾雖師從安布里亞畫派,也主要在佛羅倫薩完成學業,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但他們 3人的活動都不限於佛羅倫薩,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主要活動於羅馬,達·芬奇前期在米蘭,後期遠走法國,他們的藝術也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代表了義大利的民族成就。達·芬奇的特點是熔藝術與科學於一爐,他既是大藝術家又是大科學家,藝術典型的加工與科學研究的深邃緊密結合,相得益彰,因此他的作品在體現人文主義思想和掌握現實主義手法上較之前人有了極大提高,傑作如《最後晚餐》、《莫娜麗薩》等皆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琪羅則在雕刻、繪畫和建築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藝復興水平的典範創作。他的人物形象雄偉壯健,氣魄渾宏,意志強烈而力量無窮,顯示了藝術家在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拉斐爾則以秀美、典雅的風格著名,構圖和諧,情態自然,尤以聖母形象的塑造最為成功。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除了造型藝術外,他們 3人都曾從事於建築設計構思和實踐,達·芬奇景慕中心型的圓頂廳堂結構,拉斐爾崇向嚴謹和諧的古典風格,米開朗琪羅晚年主持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工程時設計的大教堂圓頂,更成為日後歐美各國所有圓頂建築的樣板。
米開朗琪羅:《大衛》
除了上述3位主要代表外,盛期文藝復興在建築、繪
畫、雕刻方面還有不少名家,他們的創作共同構成了近
代西方藝術傳統中的典範風格,幾百年間盛行不衰。建
築方面的代表是D.布拉曼特和A.帕拉迪奧,他們在細部
形式和整體風格上都比15世紀更為徹底地仿效希臘羅馬
的古典建築,但又非泥古不化,而是善於以人文主義思
想活用古典形式,以比例和諧風度高雅取勝。布拉曼特
和達·芬奇一樣傾心於研究中心型建築的理想結構,認
為它最適於體現人文主義思想,他在動工興建聖彼得大
教堂之際就決定拋棄傳統的十字型而採用中心型圓頂廳
堂,可是這項大工程剛破土砌牆他就去世,它的完工成
為以後兩世紀間義大利建築的中心任務(米開朗琪羅完
成的大圓頂也是其中一部分)。布拉曼特建築理想的實
際體現則是羅馬蒙多里奧聖彼得教堂中的小廟(1502~
1514),圓形的古典柱廊上置以圓頂,規模雖小卻氣象浩
闊,成為世界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帕拉迪奧則在
建築實踐和理論著述上都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影
響至為深遠。他的傑作圓廳別墅(1550),布局講究對稱
之美,在房屋四面各置一古典柱廊,內部正中構成圓頂
大廳。遠睹近觀皆不失和諧高雅之趣,對日後的西方建
築界極有啟發。在繪畫方面,古典風格的代表還有佛羅
倫薩畫家F.巴爾托洛梅奧和A.de薩爾托。前者雖身為教
士,吸收新風格卻不遺餘力,他深得達·芬奇平衡構圖
和輕柔用色之妙,作品氣勢安詳、布局精微而光照均勻,他的《聖卡塞琳的婚禮》(1512)被認為是集佛羅倫薩畫派大成之作;後者則有無瑕畫家之稱,被同時代人認為在構圖和造型上皆達無可指摘的完善程度,代表作《哈皮的聖母像》以清純崇高著稱,被奉為古典風格的一件樣板。與他們同時的P.di科西莫則富於閑情逸趣,喜歡畫神話題材的幽默作品,在佛羅倫薩畫派中另闢蹊徑,自成一體。此外,達·芬奇在米蘭的長期工作也推動了當地新美術的發展,形成了米蘭畫派。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在羅馬的活動則促成了羅馬畫派。
在盛期文藝復興美術中成果最豐富的另一流派則是
威尼斯畫派。它在16世紀先後出現了喬爾喬涅、提香、
丁托列托和P.韋羅內塞四大家,尤以提香長達70年的創
作活動,為威尼斯畫派贏得了雄視全歐的聲譽。威尼斯
畫派諸家皆以色彩取勝,但個人風格各有所長。例如喬
爾喬涅的富於詩意,提香的健美豐盛,丁托列托的浩大
靈活,韋羅內塞的富麗豪華等,都從不同角度奏出了新
的最強音。由於威尼斯畫派油畫技法的卓絕,它對日後
西方近代藝術的影響甚至較佛羅倫薩畫派尤為直接。
韋羅內塞:《迦南結婚儀式》
在義大利16世紀藝術中異軍突起的一大流派是樣式
主義。它的藝術家都崇奉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盛期文
藝復興大師,但他們只追求風格形式而失其精神實質,且
由於專務新奇而走向程式化,偏離了文藝復興美術的現
實主義方向。樣式主義最早於1515~1520年間在佛羅倫
薩萌發,16世紀中期及後期甚為流行,代表者有「J.da
蓬托爾莫、F.羅索、Il布龍齊諾和G.瓦薩里等。因此當
其流行之際,義大利除威尼斯畫派外,文藝復興美術已
告衰微。樣式主義的出現,反映了義大利16世紀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危機,其服務對象也不是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而是有回潮之勢的貴族宮廷。但是樣式主義的保守傾向並不能代表新美術發展的主流,文藝復興美術的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傳統仍有巨大潛力,從而在17世紀的新形勢下促成了巴洛克美術的興起。
尼德蘭 14~15世紀,西歐北部工商業最發達地區
是尼德蘭。它有繁榮的城市,其中尤以布魯日的紡織業
和安特衛普的國際貿易業最為昌盛,安特衛普從1460年
起建立了歐洲第1個股票市場。在政治上,尼德蘭在15世
紀初期和中期一直是法國伯艮第公爵的領土,與伯艮第
的首府第戎聯系密切;15世紀末尼德蘭轉歸哈布斯堡王
朝,而該朝擁有德國皇帝和西班牙王位,因此尼德蘭在
16世紀與德國-西班牙來往頻繁,雖然政治歸屬復雜,尼
德蘭城市仍獲得一定自治權利,新文化也比較發達。
15世紀 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的興起是在14世紀末
15世紀初,它接受了一些義大利的影響,但主要是從本
地的後期哥特式藝術轉變而來。最初的代表有雕刻家C.
斯呂特爾、畫家M.布羅耶德拉姆和P.de林堡。他們雖成
長於尼德蘭,卻主要工作於法國。斯呂特爾在第戎的占
甫莫爾修道院雕刻的大門井欄(1395~1406)開始擺脫中
世紀的程式而面向生活,人物逼真生動、雄強有力,可
和義大利的大師相比。布羅耶德拉姆也開始在畫幅中注
意空間的深遠和實物寫生,這些新發展到林堡手中更有
重大突破,在他為法國伯里公爵的《時辰書》作的細致
畫插圖(1413~1416)中,對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象和生活
風俗作了前所未有的精采描繪,雪景麥田皆如實刻畫,而
且第1次表現了真實的陰影。在他們之後,尼德蘭美術就
產生了幾位極有成就的現實主義大師:R.康平、凡·愛
克兄弟以及 R.van der韋登。他們在掌握透視畫法和人
體結構方面雖不及義大利藝術家,但寫實的精確細微卻
有過之;他們在西方繪畫史的另一重大貢獻則是首先使
用了油畫技法,然後傳入義大利。
到15世紀後期,尼德蘭繪畫已蜚聲西歐各國,並開
始吸收義大利的新成果。尼德蘭全境形成了幾個地區性
的藝術流派:南部尼德蘭有布魯日的P.克里斯特斯和H.
梅姆靈;在根特有H.van der胡斯;在魯汶有D.包茨。北
部尼德蘭則有聖揚斯的海特亨(聖揚斯的)和15世紀末
最著名的大師H.博斯。這種百花競放的盛況只有義大利
美術可以和它相比。尼德蘭大師的傳真絕技也受到普遍
的稱贊。
16世紀 16世紀是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的第 2個發
展階段,此時的特點是義大利的影響加強,不少尼德蘭
畫家著意追摹羅馬畫派和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因此有羅
馬主義或羅馬派之稱。他們熱衷於透視畫法和人體特別
是裸體表現,尼德蘭美術固有的寫實精神卻有所削弱。
羅馬派的著名代表是J.van斯科列里和J.戈沙爾特,盡管
風格較雜,他們卻在傳播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方面起了
巨大作用。與此同時,一些尼德蘭畫家仍續有新創,如
J.帕廷尼爾之精於風景,P.阿爾申之善畫風俗民情,A.
摩爾之肖像寫生等。但16世紀最有成就的尼德蘭藝術大
師卻是有農夫之稱的P.勃魯蓋爾。他不僅善於描繪民間
的特別是農民的生活情態,而且是西方一位偉大的風景
畫家,不愧為尼德蘭美術集大成者。他雖有豐富的人文
主義學識,卻不機械地仿效義大利的古典風格,作畫意境
高遠,幽默之中隱含譏諷。傑作如《絞刑架下的舞蹈》
(又名《絞架上之鵲》),從空中鳥瞰角度展視林野風
光,近景的舞蹈情節所含的詼諧與遠景山水的幽靜完美
相反相成,富於詩意,在西方風景畫中獨樹一幟。
法國 法國文藝復興美術在15世紀後期受義大利及
尼德蘭的影響開始萌發,代表大師有畫家J.富凱等人;其
蓬勃發展則在16世紀。當時法國軍隊幾度入侵義大利,並
長期佔領米蘭等地,朝野上下皆和義大利接觸密切,達·
芬奇等藝術大師也被邀赴法工作,從而促成了法國文藝
復興運動的高漲。
達·芬奇赴法已在晚年,他居留法國期間沒有進行
什麼創作,但他的到來以及最後在法國去世就已有很大
的象徵意義。以後來法的有羅索、B.切利尼等人,他們
以楓丹白露為據點,對法國美術影響巨大。羅索等雖屬
樣式主義流派,但法國先進人士重視的仍是他們所帶來
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成果。與此同時,不少法國藝
術大師也成長起來,在建築方面有R.de羅姆和勒斯科,雕
刻有J.古戎,繪畫則有F.克盧埃等。作為法國文藝復興
美術的一個最重要紀念物則有盧佛爾宮(1546動工),勒
斯科主建築,古戎主雕刻,堪稱珠聯璧合。他倆的成果
是今盧佛爾宮方形庭院西翼南側樓房,在法國傳統形式
上運用了古典柱式裝飾,風格優美,它不僅為日後盧佛
爾宮的整個建築定了基調,也為法國的古典風格建築定
了基調。
德國 德國文藝復興美術以產生了不少第 1流繪畫
大師而自豪。德國皇帝在文藝復興時代仍一直是義大利
名義上的君主,16世紀且數次率軍隊進入義大利,兩國
在經濟和文化上的聯系也相當密切,許多德國藝術家以
游學義大利作為主要的藝術學業。16世紀也是德國尤其
南部一帶城市工商業興旺發達之時,市民階級和農民群
眾都有強烈的反封建要求,終於促成了宗教改革運動和
偉大的農民戰爭。這些社會背景都是產生傑出藝術大師
的時代條件,使德國畫壇頓時群星燦爛,蔚為壯觀。他
們中最著名的有A.丟勒、M.格呂內瓦爾德、L.克拉納赫、H.荷爾拜因和A.阿爾特多費爾,雖然他們的風格特色各有不同,卻都以現實主義的成就顯示了新美術的巨大進展。德國還是西方印刷術的搖籃和最大中心,使它的藝術家也注意甚至集中主要精力於版畫的創作,丟勒、荷爾拜因等都是西方版畫史上最負盛名的大師。在建築與雕刻方面,德國的藝術家側重於使哥特式傳統和義大利風格互相融合,帶有民族色彩。代表作如海得爾堡的選侯宮(1556~1559),門面遍體裝飾以古典柱式和雕像,但整體比例仍屬傳統形制,它的富麗豪華風格也和後期哥特式建築的精巧細致取得協調。
英國 英國文藝復興美術從16世紀開始發展。由於
此時是都鐸王朝,因此新建築獲得都鐸風格之名,它主要
表現在貴族府邸建築上。代表作如朗格里特府邸(1567~
1579),明窗洞開,布局和諧整齊,細部雖雜以古典柱式
裝飾,整體上卻保持了英國建築傳統的朴實開朗特色。
英國的文藝復興繪畫受德國藝術家荷爾拜因影響甚大,
他作為歐洲最負盛名的肖像畫家兩次來英工作直至去世
(1526~1528,1532~1543),他為王室及宮廷顯貴作畫甚
多,也受到各界人士廣泛歡迎。荷爾拜因精於寫真傳神
的技藝和他的冷靜灑脫的風格啟發了英國一代畫師,其
中最著名的就是肖像畫家N.希利亞德。他的作品小巧玲
瓏,色彩艷麗,在工細筆調中傳出倜儻風流的貴族情態,甚得伊麗莎白朝野上下的喜愛。
西班牙 西班牙文藝復興美術由於其國勢突然強盛
而獲得巨大推動。16世紀的西班牙因哥倫布的發現而占
有美洲新大陸廣大地區,它的王室因屬哈布斯堡王朝而
和德國關系密切,並擁有尼德蘭,占據南部義大利,成
為歐洲最大勢力。這些情況使經濟較落後的西班牙一變
而為歐洲舞台上的要角。西班牙文藝復興繪畫的主要代
表是出生於希臘的El.格列柯。在建築方面的主要建築物
則是埃斯科里亞爾宮(1563~1584),它是一組龐大的包
括王宮、教堂與修道院的建築群,以整齊劃一、浩大嚴謹
取勝,主持其事的是西班牙建築師J.de赫雷拉。雖然最
初設計出自他人,赫雷拉卻是其整體規劃的完成者,它
的規整的古典風格反映了西班牙宮廷文化的特色。
參考書目
朱龍華:《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人民美術出版社,
北京,1960。
布克哈特著,朱龍華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
化》,商務印書館,北京,1979。

熱點內容
美術蟬課件 發布:2024-05-17 14:31:28 瀏覽:384
家庭教師集數名稱 發布:2024-05-17 14:24:33 瀏覽:1000
人民的名義師生戀 發布:2024-05-17 14:09:28 瀏覽:311
獨坐敬亭山教學實錄 發布:2024-05-17 12:59:10 瀏覽:193
高考數學雙向細目表 發布:2024-05-17 11:33:11 瀏覽:743
七年級上冊語文測試 發布:2024-05-17 11:32:22 瀏覽:944
青志生物 發布:2024-05-17 08:59:01 瀏覽:478
2014溫州師德培訓總結鄭 發布:2024-05-17 07:22:52 瀏覽:777
運營商英語 發布:2024-05-17 06:37:12 瀏覽:480
中醫外科學教學視頻 發布:2024-05-17 05:35:15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