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來源
動畫片最早誕生於法國。1877年,巴黎的光學家兼畫家E.雷諾根據「視覺暫留」的原理,製成一種新的玩具活動視鏡。1878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里獲獎。1879年他對活動視鏡又作了改進,根據動畫片的基本原理,利用一隻餅干筒,發明了活動視鏡影戲機,可以使連續圖畫的畫帶無限地延長,能夠表現更長的活動圖畫。雷諾繪制了《喂小雞》、《游泳女郎》、《猴子音樂家》等20多個動畫小節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動畫片。隨著後來幻燈放映機的發明,1888年10月,雷諾運用幻燈機的技術,製成了光學影戲機。他繪制的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成為在電影發明以前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動畫片。此片描寫一個遊客在鄉下一家小酒店裡胡鬧的故事,共有 700多幅畫面,畫帶長32米,以每秒 3個畫面的速度放映,可放12~15分鍾。之後,他又繪制了許多動畫片。1892年10月,雷諾將這些片子在巴黎格雷萬蠟像館公開演出,獲得成功。雷諾以他非凡的創造,成為世界動畫片的最早創始人。他在動畫片製作技術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人物和布景分開繪制,每張畫面上打兩個洞眼使人物位置得到固定,用透明紙疊在一起描繪人物動作演變及動作重復等等,為後來動畫電影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電影發明以後,動畫片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而發展。1906年,美國的J.S.勃拉克頓攝制了第一部拍攝在膠片上的動畫電影《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從此,動畫電影首先在美國發展起來。W.迪斯尼可以稱為美國早期最有代表的著名動畫藝術家。1923年,他拍攝了動畫片《愛麗絲漫遊仙境》,從此走上了動畫藝術的道路。他的大量作品,不僅在美國,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響。法國動畫先驅者E.科爾於1917年根據福爾頓的有名漫畫攝制了動畫系列片《鍍鎳的腳》,漫畫家B.拉皮埃攝制了《糖果》,沃迦洛普攝制了《小山雞》等,開創了法國動畫片的歷史。蘇聯在十月革命勝利後,動畫片發展迅速,1922年在莫斯科國立電影專科學校成立動畫片實驗工作室,同年,攝制了蘇聯第一部動畫片《炮火中的中國》,這是一部政治雜文式的動畫片。30年代初期,蘇聯產生了有聲動畫片。1936年以後,開始攝制彩色動畫片。40年代初期,布倫別爾格姐妹導演的《沙皇薩爾坦的故事》,是蘇聯早期動畫片中一部有影響的長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動畫片迅速發展起來,在數量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手治蟲導演的系列片《鐵臂阿童木》、松本零士導演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大康生導演的《太陽王子》、浦山桐郎導演的《龍子太郎》等,都是有影響的影片。此外,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動畫片創作都很發達。
中國動畫電影開始於1920年。動畫先驅者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從中國的走馬燈、皮影戲和美國卡通中得到啟發,試制動畫廣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們的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1934年他們拍攝了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在技術上有了較大進步。1941年萬氏兄弟攝制了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片長80分鍾。它根據中國神話小說《西遊記》改編而成,曾在日本、東南亞地區產生較大影響東北電影製片廠1947年和1948年先後完成的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瓮中捉鱉》是標志中國美術片復興的代表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術電影得到迅速發展,並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要影響。中國漫畫家特偉從1949年開始從事美術電影工作,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術電影的主要開拓者和領導人之一,也是動畫片的著名導演。1954年和1956年,他先後導演的《好朋友》和《驕傲的將軍》,是50年代有代表性的動畫片。1955年,錢家駿導演的《烏鴉為什麼是黑的》,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1960年攝製成功的水墨動畫片是一項重大成就,它把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形式搬上了動畫片銀幕,由於水墨畫沒有明確的邊緣線,打破了動畫片歷來的繪制方法,是動畫電影史上的一個創舉。特偉、錢家駿分別擔任藝術和技術指導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和1964年由他們導演的《牧笛》,在國際影壇上獲得很高獎譽。1961~1964年萬籟鳴導演的《大鬧天宮》是一部長達 120分鍾的動畫片,分上下兩集,繪制10萬余張畫面,是一部規模巨大的作品,它創造的孫悟空形像,聞名世界。1979年,王樹忱、嚴定憲、徐景達導演的《哪吒鬧海》(第一部寬銀幕長片),1980年徐景達導演的《三個和尚》,1982年唐澄、鄔強導演的《鹿鈴》等動畫片,都是有世界影響的作品。 木偶片是動畫電影產生後發展起來的一個片種,它在創作方法和藝術形式上與動畫片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20世紀初,美國動畫電影的創始人J.S.布萊克頓曾運用動畫片「逐格攝影」的方法拍攝了一把小刀自動切一條臘腸和一支鋼筆自動進行繪畫的鏡頭。逐漸變動小刀和鋼筆的位置,拍成許多畫格,連續放映時同樣能獲得動的視覺印象。這兩個簡單的實驗,概括了拍攝木偶片的基本原理。1910年,法國的動畫片先驅者E.科爾攝制了木偶片《小浮士德》。17世紀以後,木偶戲在捷克民間廣泛流行。20世紀初,他們的木偶戲藝術已有較高水平。1929年,捷克的K.特律姆爾博士攝制了一部以舞台木偶戲明星卡許帕雷克為主角的木偶片,很有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捷克的木偶電影藝術居世界首位。J.特倫卡是捷克木偶電影家的主要代表,他導演的《好兵帥克》和《仲夏夜之夢》是優秀的代表作。H.梯爾洛娃和K.齊門導演的《聖誕夢》、梯爾洛娃導演的《玩具暴動》、B.波耶爾導演的《多喝了一杯》等。都是捷克木偶片發展史中的重要作品。蘇聯的木偶片也產生較早,1935年,A.普圖什柯將木偶與一個真人演員組合在一起,攝制了《新格利佛游記》,是第一部木偶與真人合成的大型有聲木偶片。此外,法國、德國、匈牙利、日本等,在木偶片創作上也較有影響。
中國木偶電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發展起來的。美術家靳夕是木偶片研製的領導人和著名導演。他導演的《神筆》(1956)、《孔雀公主》(1963)、《一隻鞋》(1959)、《誰唱得最好》(1958)和《阿凡提》(1979,與劉蕙儀合作)等木偶片,在創造木偶藝術風格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尤磊導演的《半夜雞叫》(1964),章超群、詹同導演的《奇怪的球賽》(1979),方潤南導演的《愚人買鞋》(1979),虞哲光、章超群導演的木偶紀錄片《掌中戲》(1962)等都是木偶片中的優秀作品。 剪影片起源於歐洲。受古老的人影戲影響。人在一塊白色的幕布後面表演,通過燈光將演員表演形像投射到幕布上。這種藝術稱為「人影戲」。動畫電影發明後,產生了類似人影戲形式的剪影片。它只能通過一個黑影來演戲。藝術家們必須嚴格而精細地設計人物的每個動作和姿態,以表達角色的情緒。德國的動畫先驅者L.賴尼格從1919年開始,拍攝了《阿赫邁德王子歷險記》、《巴巴格諾》和《卡門》等著名的剪影片。法國的動畫藝術家羅爾培克和歇伐從1920年開始合作,每月攝制一部名叫《電影中的鴨子》的剪影系列片。這是最早的一批剪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民主德國攝制了如《魔鬼的名字》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歐洲的剪紙片主要用於動畫片,在繪畫形式上與動畫片基本相同,有時在一部動畫片中採用一部分剪紙的方法,目的是運用這種簡易方法來代替動畫片中繁重的工作。
中國的剪紙片來源於中國皮影戲和窗花剪紙等民間藝術。皮影戲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戲劇,相傳在10世紀宋代以後已在民間流行。它用驢皮或牛皮鏤刻成各種人物形像,在白色幕布上由人用支棒操縱表演。演出的節目都是中國傳統戲曲,因此人物和布景的造型具有中國戲曲藝術的裝飾美。中國民間剪紙是反映民間風俗的裝飾圖案。中國剪紙片開始於1958年。藝術家萬古蟾是剪紙片的主要創始人。他導演的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一舉成功。之後他導演的《金色的海螺》(1963)、《人參娃娃》(1961)等,在世界上獲得好評。錢運達導演的《紅軍橋》(1964),胡雄華導演的《狐狸打獵人》(1979),周克勤導演的《猴子撈月》(1981),胡進慶導演的《鷸蚌相爭》(1983),王桕榮導演的《火童》(1984)等。都是中國剪紙片的優秀代表。
中國折紙片開始於1960年。虞哲光導演的第一部折紙片是《聰明的鴨子》。它和1980年拍的《小鴨呷呷》,都是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折紙片情節簡單,具有兒童情趣。
中國台灣省的美術片自70年代後有所發展,1979年蔡明欽導演了動畫長片《三國演義》。
㈡ 美術的起源
美術的起源
要鑒賞美術,就要了解和懂得美術的一些基本規律和美術史知識。美術是怎樣產生的, 是首先應當了解的。當然,這個問題如同整個藝術的起源問題一樣,還在不斷地探索研究之 中。學術界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這里只是結合已發現的人類最早的美術遺物,簡要地談一 談對美術的初步看法。 在考古學和美術史上,人什常常把原始社會早期的石制生產工具,稱作原始美術或原始 造型藝術。這些經過加工的石制生產工具,雖然與天然的石塊大不相同,而且其中物化著人 的智慧和才能,體現著人的意志和願望,包含著藝術活動的因素,也同時孕育著人類早期審 美意識的胚胎,但是,它完全是為著實用目的而製造的,並不是作為純粹審美意義的藝術活 動而出現的。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它並不是人類最早的美術遺物。 現已發現的真正的人類最早的美術遺物,最重要的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一些裝飾品 (如我國「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和歐洲的洞穴壁畫,以及一些小型雕刻。這些東西產生的 時間約在公元前四、五萬年到公元前二、三萬年之間。在這些人類最早的美術遺物中,最突 出的是歐洲的洞穴壁畫和一些小型雕刻。下面,就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下這些人類最早的美 術遺物。 先看洞穴壁畫。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和法國拉斯科洞穴壁畫,是現已發現的歐洲 許多洞穴壁畫中最著名的兩處。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是1879 被發現的。當時的一個西班牙工程師為了在業余時 間收集化石,帶著四歲的女兒來到了這個洞穴。由於洞口很低,大人不便入內,工程師的小 女懷著好奇心點燃了一支蠟燭,進人了這個洞穴。突然她被一隻直瞪瞪的公牛的眼睛嚇壞了, 於是叫來了父親。原始社會洞穴壁畫的寶庫就這樣偶然地被人發現了。這個洞穴很大,長約 270 米,壁畫則集中在入口處長18 米、寬9 米的地方。上面畫的主要是各種動物,包括十 五頭野牛、三隻野豬、三隻母鹿、兩匹馬和一隻狼。其中有些動物畫得比真的還要大。各種 動物形象之間雖無內在聯系,但它們形態生動,繪畫技法簡練;並已使用多種顏色。由於阿 爾塔米拉洞穴壁畫所表現的驚人的生動性,使得當時歐洲許多學者都不承認是出於原始人的 手筆,有人甚至反誣發現這個壁畫的西班牙工程師為騙子,污衊他是僱傭了當代畫家畫下的。 直到這位工程師去世後,在1895 年又在法國多爾多涅地區的山谷中相繼發現了不少同樣性 質的洞穴壁畫,才使人們逐漸確認這些壁畫是原始社會晚期的產物,是現已發現的人類最早 的繪畫遺跡。 在法國發現的許多原始洞穴壁畫中,最著名的是1940 年在一次偶然事件中發現的拉斯 科洞穴壁畫。拉斯科洞穴壁畫位於法國西部比勒高省的多爾多涅附近,全洞由主洞、後洞、 邊洞和聯系這三個部分的走廊所組成,是已發現的洞穴壁畫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在洞內的壁 畫上,畫了許多野馬、大牡牛、馴鹿、山羊等動物。主洞岩壁的正面所畫的大牡牛長達五米, 充分顯示了原始繪畫的巨大氣魄。 至於小型雕刻,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在法國上比利牛斯山的羅爾特洞內發現 的、雕刻在碎骨片上的正在渡河的鹿群。它雖然只是一個殘片,但對鹿群過河的情況作了生 動而有趣的刻劃。骨片的邊緣上可以看出一隻跑著的鹿的後腿,後面跟著另一隻鹿,最後— 只大鹿回過頭來警惕地向後看,好像在呼喊落在後面的小鹿。這時期的人們大約還不會描繪 河中的流水,他們就聰明地畫了幾條游動的魚,以此來表示鹿正在渡河 小型雕刻的另一類代表作,是一些婦女雕像(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它們是最早的雕塑作 品)。例如在法國組賽爾出土的《手持牛角的婦女》,它是雕刻在一塊石板上的女性裸體浮 雕,表現—個手拿牛角主持原始宗教儀式的婦女其它還有—些散見於歐洲廣大地區的女性裸 體雕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奧地利維林多夫出土的石雕女裸體像(歐洲學者稱之為《維林多 夫的維納斯》。這些雕像,從形象塑造上看當然還很幼稚,甚至顯得有些丑。但值得注意的 是,它已經能夠突出地表現出婦女的主要生理特徵。 當然,上面所舉的只是現已發現的人類最早的美術遺物的少數實例,並非它的全部。這 些人類最早的美術遺物,對於我們了解美術的起源有些什麼幫助呢? 眾所周知,原始社會早期的石制工具,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雖然並不能算作人類最早的 美術品,但它已經包含著藝術活動的因素,蘊藏著藝術品的萌芽,同時也孕育著人類早期審 美意識的胚胎。這說明美術的幼芽起源於勞動。原始社會的人類從最早的只會製作石器工具,發展到能用自己的手生動地描繪像阿爾塔 米和拉斯科洞穴壁畫中的許多動物,刻畫渡河的鹿群,表現婦女形體的生理特徵。這在很大 程度上取決於手的靈巧性,只有這樣才能象恩格斯指出的:「在這個基礎上它才能彷彿憑著 魔力似地產生了拉斐爾的繪畫、托爾瓦德森的雕刻以及的格尼尼的音樂。」而手的這種靈巧 性和高度的完善,也正如恩格斯在同一著作中指出的「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它還是勞動的 產物。」這說明正是勞動為藝術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礎。 同時,也正是由於勞動的需要,促進了美術的產生。 大家知道,人類最早的美術品產生的時候,當時的人們還處在漁獵生活階段。能不能捕獲到 足夠食用的動物,是關繫到原始獵人的生存的大問題。因此,關於捕獲動物的一些必要的知 識對原始獵人是至關重要的。這些知識從何而來呢?主要靠他們的實踐,特別是靠他們在同 各種動物的接觸中,通過長期的觀察研究,掌握這些動物的特性和生活方式,以便有效地捕 獲它們。而當時還沒有文宇,這些有關捕獲動物的知識只能依靠圖畫來表達。所以,原始社 會的繪畫藝術,它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了使人們了解怎樣才能捕獲到他們所需要的動物。 正因為這樣,原始社會的繪畫藝術的內容,幾乎沒有例外地都是野獸——可供人食用的野獸 的形象,而且據考古學家們研究,歐洲的許多洞穴壁畫中的動物形象的位置的安排是按照當 時人類與哺乳動物關系的遠近以及熟悉的程度,而把他們的狩獵對象分別畫在洞穴的不同位 置上。如,在拉斯科洞穴中,原始獵人居住的洞穴中央畫著野牛、野馬;在中央住處的外圈, 畫的是野鹿、猛獁、象和大角山羊;而犀牛、獅子、熊則被畫在洞穴的最深處。總之,它描 繪的動物的重點,是當時的狩獵技術所能獵取的動物。也有人認為象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 具有原始巫術的作用,即畫出這些動物是為了通過原始的宗教儀式祈求狩獵的勝利。但它歸 根結底還是為了勞動生活的需要至於上—節談到的那些裸體的婦女小雕像之所以在那個階 段出現,而男子雕像則發現得極少,這正是當時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制度下的原始人類崇拜女 性的反映。同樣的象阿爾塔米拉、拉斯科洞穴壁畫中的動物形象所表現出的驚人的寫實能力, 也決不是偶然的,因為處在狩獵生活階段的人們,獵獲動物幾乎是他們唯一的生活手段,而 牛、馬、鹿在當時還是野生動物。為了獵獲它們,人們必須對牛、馬、鹿的動作、習性非常 注意。
正因為這樣,幾萬年前的人們就有可能很好地抓住每種動物的主要特徵,把它們描繪 得生動活潑。這說明,正是勞動、生活創造了藝術。勞動創造了世界,也產生了最早的美術 品。勞動人民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㈢ 『美術』這個詞的由來
美麗的藝術,名稱是起源於外國,畫畫當時只是一種無所事事的表現,但當一次次驚為天畫的圖出現後,被承認為藝術一面,又由於能抓住一瞬間的美,所以被稱為「美麗的藝術」,簡稱美術!
(1)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採用多種手段來啟發學生,如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可以針對美術作品、美術現象,用有關的音樂、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加深對歷史、文化以及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
(2)根據課題選取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或藝術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發現他們之間的相同處和不同之處去引導學生體會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的動機與內涵。
(3)技能類的教學,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的電影、電視、錄像或圖片,讓學生了解各種技法的來龍去脈,尤其是對我國的一些民間藝術,有許多製作技法已經面臨滅絕的危機,更需要讓學生去了解,甚至也可以請一些藝術家或當地的藝人,來學校進行講座、演示,加深學生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認識。
(4)教師創造性地使用美術教材,根據學生、學校和當地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改變和再創造,靈活地利用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增強美術教學與當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聯系。
(5)注重每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的連貫性和滲透性,啟發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你身邊。繪畫作為一種美的語言,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提高審美和鑒賞能力才是美術課最終的學習目的。
㈤ 藝術的起源有那幾種
1、模仿說
這是一個最古老的理論, 藝術的起源, 開始與古希臘哲學家。這一理論認為, 模仿是人類固有的本質和本能, 藝術源於人類對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臘哲學家看來, 所有的藝術都是模仿的產物。
2、游戲說
游戲說, 藝術源於游戲, 它是一個更有影響力的理論, 在藝術的發生理論, 包括藝術, 其代表性的特點是著名的德國美學家席勒和英國學者斯賓塞, 所以人們也稱之為游戲"席勒-斯賓塞理論"
3、表現說
這一理論認為, 藝術源於人類表達和交際情感的需要, 情感表達是藝術最重要的功能, 也是藝術發生的主要動力。這一理論主要由英國詩人雪萊、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等以及歐洲和英國的一些現代和當代美學家持有。
4、巫術說
巫術說是西方關於藝術起源的理論中最有影響、有勢力的一種觀點。這種理論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藝術作品與原始宗教巫術活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最早由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
這種觀點用實用性來解釋藝術的起源,認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藝術有著極大的實用功利價值。
5、勞動說
人們認為藝術起源於勞動。代表性人物: 比切爾、奇倫、麥克斯·德·蘇、普列哈諾夫。正確性: 首先, 勞動是原始藝術的主要表達對象。其次, 史前藝術在勞動生產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留下了很多印記。然而, 過於關注勞動與藝術的直接關系也有些簡單。
㈥ 美術作品產生的來源是什麼
藝術來源於生活,美術作品都是從現實中來的。
㈦ 美術的由來
美術教學的源泉來源於生活
美術教育的改革,賦予美術教育新的理念與生機,對美術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質方面的獨特作用受到空前的重視,2001年7月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己在全國廣泛推行。教師作為標準的施行者,付諸於《標准》太多的思考,如何領會精神,轉變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美術課程的改革呢?我認為美術教學改革者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美在生活中。《標准》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獨特價值。這一論述充分說明基礎美術教育不是專業美術,而是一種生活的美術教育。學生學的不是專業美術,而是生活美術,它所包含的內容應該有利用於學生未來生活和身心發展。
一、 尋找美術的根
學習是人的社會生活現象,人的學習基礎來源於生活。因為人是生活中的人,人的耳聞目睹都是生活狀態的,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好奇、樂趣、他們習慣於生活中的玩耍、游戲、亂塗亂畫,並視作是輕松、愉快的生活,釋放天真和浪漫,擺脫不快和緊張心理。美術是視覺藝術,學生通過眼睛來觀察生活的千姿百態,通過感悟,運用藝術語言來表現生活的縮影,放大生活的趣味
㈧ 初期基督教美術的由來是怎樣形成的
公元初年,在羅馬帝國的東方行省,現今的巴勒斯坦地區,產生了後來影響著整個歐洲社會的宗教——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統治下,居住在這里的希伯來人,深受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雙重痛苦,在平民和下層勞動者中間,反抗羅馬帝國的佔領,嚮往平等友愛樂園的願望被反映在耶穌•基督所闡明的教義之中。因而它代表了受壓迫的窮苦人民的願望,迅速得到傳播。在它產生的最初3個世紀,羅馬帝國以殘酷的手段鎮壓基督教的活動,所以它只能以秘密的方式傳播。耶穌本人也在公元29年.被羅馬派駐巴勒斯坦的總督彼拉多下令處死,釘在耶路撒冷街頭的十字架上。由於沒落的奴隸制社會腐朽和罪惡的社會現實,使人們普遍感到要尋求一種精神上的依託,因而,盡管遭到殘酷的鎮壓,基督教還是不脛而走,很快在羅馬帝國的廣大領域中傳播開來。公元2世紀末,連首都羅馬也有了基督教徒的地下活動。他們利用羅馬人在住宅地下挖掘的「地下塋窟」(Catacomba)舉行秘密的宗教儀式,在這些場所,為了應付羅馬士兵的搜捕,往往用十分隱晦的象徵手法,畫上雙關的、符號式的圖畫。例如,以魚表示耶穌,孔雀表示永恆,葡萄表示天國,牧羊人表示上帝愛護人民等。
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康士坦丁頒布「米蘭赦令」宣布基督教為合法,325年召開教義辨析會議,確定統一的正宗教義和教會組織,竭力發揚基督教義中的禁慾主義和忍讓精神,對中世紀社會混亂、政治腐敗、戰爭和瘟疫所造成的痛苦生活採取逆來順受、安於現狀的態度,這就為鞏固、維持羅馬和各封建小國的統治,撲滅奴隸和隸農的反抗,提供了精神上的武器,到4世紀末,羅馬皇帝充分認識教會的麻醉作用,宣布基督教為國教。由於經濟窮困,國家拿不出很大的財力支持教會的活動,所以在1世紀-5世紀間,基督教的建築、雕刻、繪畫等方面,還是非常簡陋和樸素的。也不拒絕利用現成的異教建築和雕刻等形式,例如,從希臘神話中帶翅的愛洛斯(Eros),化為天使,赫爾美斯(Hermes)借來作「善良的牧羊人」等。羅馬的公會堂,皇室的陵廟,也曾被借用來做初期的教堂。這是初期基督教美術的特徵。
㈨ 美術作品產生的來源是什麼
主要是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