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西遊美術風格

西遊美術風格

發布時間: 2020-11-23 09:48:04

⑴ 夢幻西遊這個畫面是什麼風格怎麼變的

這個是夢幻西遊裡面風格國韻風格 你點ALT+S 系統設置 界面風格 裡面有國韻 水晶還有一種是普通風格 另外對方用的版本是融合美術版的 也就是Q版人物 唯美地圖這個需要2個資源都有才能選擇

⑵ 《大鬧天宮》中的美術風格融入了哪些特有的中國民族文化

影片是根據《西遊記》原著前七回改編而成的,講述了《西遊記》中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將孫悟空這個具有猴的特徵、神的威力、人的感情的中國式的神話英雄,生動地再現於銀幕,藉助獨出心裁的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手法,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得到了完美結合。影片公映後,在國際上產生巨大轟動,回響非凡,並先後榮獲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第二十二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厄瓜多第五屆基多國際兒童電影節三等獎,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臘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中國第二屆電影百花獎。
《大鬧五宮》的藝術特色:
動畫片《大鬧天宮》在把握了原著精髓的同時,又能夠根據兒童的欣賞心理來進行情節的編排和形象的刻畫。因此,整部影片色彩濃重,造型奇異,場面雄偉壯麗,形象特徵鮮明,情節跌宕有致,具有獨特的藝術色彩,這也是《大鬧天宮》堪稱中國動畫片不朽之作的主要原由。
《大鬧天宮》的民族風格
動畫片《大鬧天宮》是一部民族風格鮮明而成熟的傑作。1983年在法國公映時《世界報》介紹說:「《大鬧天宮》不但具有一般美國迪斯耐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斯耐藝術所做不到的,即是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大鬧天宮》的民族風格是一種濃重、華美的格凋,就像中國民間的喜慶樂曲一樣,給人以歡快、活躍、熱烈的情緒。宏偉的場面、奇特的形象、絢麗的色彩等等,都給觀眾一種強烈的的形式美,這種形式美主要表現為造型的裝飾美。影片從中國古代銅器漆器等出土文物、敦煌壁畫、民間年畫、廟堂藝術等方面汲取了豐富養料,通過設計者的精心設計,推陳出新,創造了一種既是民族的、又是新穎的藝術風格。

⑶ 秦漢美術的主要風格是什麼

秦漢美術
開放分類: 中國、藝術
中國秦漢時代(221BC∼AD220)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與鞏固時期。美術被統治者作為表彰功臣、維護封建統治的有力工具,獲得巨大發展。近十年來的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秦代美術作品,從陝西鳳翔、長安、臨潼等地出土的動物紋瓦當和射獵、衛士、宴飲紋畫像磚,咸陽秦宮遺址出土的人物車馬壁畫及畫像磚等可見當時建築藝術已講究華麗的裝飾。湖北雲夢與江陵秦墓出土的勇士刺豹紋銅鏡、鳥魚紋漆盂及舞樂相撲紋漆梳篦也顯示秦代工藝美術的特色。臨潼秦俑坑出土數千件排列有序、形體高大的陶塑兵馬俑,近年又從秦始皇陵西側出土兩乘銅車馬,兵馬都雄健昂揚,人物神情生動。是秦代雕塑藝術與冶鑄技術取得高度成就的光輝例證。

漢代宮廷壁畫興盛,西漢在未央宮承明殿繪「進善旌」、「獬豸木」。魯恭王(劉餘)興在靈光殿「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漢宣帝甘露三年(51BC)在麒麟閣繪霍光等功臣像。東漢明帝劉庄永平年間(58∼75)在南宮雲台畫開國功臣圖(即雲台二十八將)。這些畫跡已無留存,但從考古發現可以了解到當時的繪畫成就。長沙馬王堆和臨沂金雀山的西漢帛畫表現了墓主在世時的生活及死後祈求升天的情景。形象准確,線條嫻熟,顯示了漢初繪畫的卓越技藝。漢墓壁畫發現較多。洛陽燒溝61號墓、卜千秋墓及傳出洛陽八里台的空心磚壁畫墓均屬於西漢晚期,壁畫內容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引魂升仙、驅鬼避邪、日月星象等;山西平陸與陝西千陽的漢墓壁畫,繪庄園塢壁及天象四神,約當新莽時期。河北望都與安平、河南洛陽與密縣、山東梁山、遼寧遼陽與金縣、內蒙古和林格爾等地的東漢壁畫墓繪車騎出行、宴飲祭祀、樂舞百戲、孝子烈女等內容。

西漢晚期出現用畫像石營造的墓室及享祠;東漢此風尤甚。出土畫像石最多的是山東、蘇北、豫南、陝北、晉西、四川等地。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是昭帝元鳳年間的沂水鮑宅山鳳凰畫像石;唐河湖陽天鳳五年漢郁平大尹馮君孺人畫像古墓結構宏偉,雕刻豐富。東漢時期以肥城欒鎮村建初八年畫像石,肥城孝堂山郭氏祠與嘉祥武家林武氏祠,及南陽楊官寺、唐河針織廠、綏德王得元墓、襄城茨溝、山東安丘與沂南、徐州茅山、成都揚子山一號墓等出土的畫像石較為重要。畫像磚以河南、四川出土最多,皆為築墓預製件。洛陽、鄭州等地出土西漢畫像空心磚,模印著門闕衛士、車騎狩獵、主賓揖見、舞樂百戲、禽獸嘉樹、神話人物及幾何圖案等畫面,形象雄渾簡練。成都、德陽等地出土的東漢方形畫像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較多,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漢代的雕刻藝術也很發達。興平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及卧馬、伏虎、卧象、卧牛、怪獸吃羊、野人抱熊等石刻組雕風格古樸,氣勢雄大。咸陽石橋與山西安邑的西漢石虎具有相似的風格。東漢的大型石刻人像有登封中嶽廟前及曲阜漢樂安太守墓前的石翁仲、四川灌縣出土的李冰石像等。雅安高頤墓和南陽宗資墓前的石天錄;洛陽伊川、孫旗屯及咸陽沈家村出土的石避邪,昂首雄視,豪邁挺拔,標志著雕刻技藝益趨成熟。咸陽楊家灣西漢早期墓出土的大批將士、騎士俑軒昂肅穆;河南孟津及西安出土的西漢彩繪舞女俑與女坐俑形貌娟秀。濟南無影山出土的西漢樂舞雜技陶俑盤和洛陽燒溝儲運站第14號墓出土的東漢樂舞俑群,把高超的演技與歡樂的氣氛,表現得淋漓盡致。四川郫縣出土的東漢說唱俑把興會淋漓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成都天回山出土的東漢大陶馬、輝縣出土的東漢陶羊和陶狗,造型也很生動。此外,咸陽出土的西漢羽人騎天馬玉雕,滿城西漢竇綰墓出土的鎏金「長信宮燈」,晉寧石寨山出土的西漢二虎搏豬及俘獲銅扣飾,武威雷台東漢墓出土的行空天馬等亦為匠心獨具、造型別致的雕鑄珍品。漢代在陶瓷、絲織等工藝方面也獲得了高度成就。

⑷ 美術風格有哪些

美術風格(Beaux-Arts style)
又稱第二帝國風格(Second Empire style)或第二帝國巴羅克風格(Second Empire Baroque style)。
在巴黎的美術學校發展起來的建築風格。這一風格於19世紀末在國際上佔有主導地位,並很快成地為擴張中的城市和各國政府新建公共建築的正式風格。該風格的特徵是,建築宏偉,按軸向排列的房間分布對稱,有大量古典主義的裝飾細部,建築末端或中心處常有前凸的亭閣。巴黎歌劇院是美術風格最傑出的代表。

樓主……

美術風格與流派是作者在長期藝術創作中自然形成的藝術現象。我們了解這種現象的實質和特點,對於欣賞和分析作品都有益處。

當我們欣賞各種美術作品的時候,往往覺得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有的雄偉渾厚,有的秀麗雅緻,有的富麗堂皇,有的天趣自然,有的怪誕離奇,有的平淡簡潔,有的長於抒情,有的富於哲理等等。總之,它們的藝術形象、感情色彩、韻律節奏等都各不相同,藝術特色便迥然有別,因而使我們在欣賞時,更能體會其中的精華和情趣。徐悲鴻的作品給人以氣勢磅礴、渾厚奔放的感受;齊白石的花卉大有清新樸素、天趣自然的特色;黃賓鴻的山水畫濃郁蘊藉、酣暢淋漓;潘天壽的繪畫雄渾奇特、氣勢不凡。

作品的風格,與藝術家本身具有密切的關系。馬克思引用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話:「風格即人。」劉勰也說:「各師成心,其異如面。」這就是說,由於藝術家不同的創作個性,因而產生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形成藝術家的個人風格的原因,是由於藝術家的生活閱歷、思想性格、審美趣味、藝術才能以及文化修養等等各不相同。長期生活在巴黎近郊巴比松的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他的作品有如泥土、田野那樣,醇厚自然,和諧優美。一生遭遇坎坷不平的羅丹,他的雕塑品總是呈現一股矛盾復雜的悲劇氣質。

畫家的藝術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任何的個人風格都與時代風格和社會思潮有密切的關聯。現代著名畫家畢加索,在早期的貧困生活中,形成了藍色時期(1901~1904年)的風格,其代表作是《人生》。在1925~1936年,畫家進入了夢的分析時期,他在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之下,有意反對均勻、和諧、優美的傳統美學觀,而採取不協調的表現手法,專事製作一些怪誕的形象,給觀眾以精神上的刺激,發泄了自己內心對社會的不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即1937年是畫家憤怒時期,他為了揭露西班牙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權,繪制了《格爾尼卡》。1944年,巴黎解放,畫家開始了牧歌時期,為保衛世界和平大會製作了《和平鴿》。畢加索在1923年曾經這樣解釋道:「人們反復問我,我的繪畫是怎樣演變過來的,對於我來說,藝術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藝術本身不會演變,人們的觀念在變化,表現方法也就隨之而變化……」。

但是,在多種風格的變化中,畢加索是以立體主義聞名於世的。他的分析立體和綜合立體異軍突起,給人以強烈的印象,對現實主義美術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藝術風格是通過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而表現出來的。所以,即使有的作品思想傾向不好,形式荒謬怪異,然而假如它的內容與形式是有機的統一,又具有本身的特色的話,仍然會呈現自己的風格。例如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作品就是如此。所以藝術風格也有健康和病態之分。

時代風格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向前發展的。而民族風格,是一個民族在長時期的發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藝術特徵,它是一個民族的社會結構、經濟生活、自然環境、風俗習慣、藝術傳統,以及共同的心理狀態、審美觀點等諸種因素所構成的。藝術家創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不但為本民族的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也可以為其他民族的讀者所理解,從而進入世界藝術寶庫。

隨著藝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自然而然產生了各種流派。所謂流派,一般來說,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由一些在思想傾向、藝術傾向、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方面相接近的藝術家,為了突破某種藝術上的束縛,因而結合起來的一個畫家集體。當然,有的派別比較嚴密,有理論、組織、宣言,還定期舉辦展覽,出版雜志等等;有的則比較鬆散和自由,沒有密切的聯系。有的與當時的政治運動的關系比較直接,有的則比較疏遠,或者僅僅表現在藝術上的創新和藝術風格上的競爭。有的還可能兼有各種因素。

以歐洲的美術為例。歐洲的古典主義美術流派,是17世紀時在法國興起的。這個美術流派的創作原則是以古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為範例的,它崇尚理性,講究共性,強調統一,要求表現愛國主義思想。在藝術表現上則要求典雅、均衡、和諧統一。當時,路易十四組建了法國皇家學院(包括繪畫與雕塑);普桑成為這個流派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有(阿爾卡迪亞的牧人)。新古典主義的代表是大衛和安格爾。他們的繪畫發展了古典主義冷靜的氣質,具有嚴謹的形體結構、宏偉的場面、隱喻式的主題思想等等。然而,19世紀初,浪漫主義運動以德拉克洛瓦為代表,提倡以感情代替理性,強調內心感受、個人精神,崇尚大自然。《自由神引導人民》是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他以充滿運動感的構圖、強烈激動的個性、奔放有力的用筆等等表現手段,突破了古典主義均衡而沉悶的構圖、嚴謹而僵化的造型和細致但較呆板的用筆。他創造了熱情奔放、強烈生動的格調,在當時法國畫壇上蔚然成風。由於這個畫派與法國大革命曾有深刻的聯系,所以,它自然具有強有力的藝術氣質。但是,後期的浪漫主義運動逐漸脫離了現實基礎,追求獵奇,沉湎於虛無的幻想和個人的傷感情調之中,便逐漸走向低潮。

20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藝術興起,離開了19世紀現實主義傳統的軌道。當時,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大部分知識分子對矛盾重重的資本主義社會感到不滿,但又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和光明的前途,所以內心旁徨,似乎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另一方面,自然科學、城市和工業建設以空前的規模獲得迅速進展,伴隨著這些社會變化,出現了要求個性自由解放的思潮。表現在藝術上,就涌現了野獸派、表現派和立體派。野獸派認為「准確描繪並不等於真實」,客觀事物是可感覺而不可表現的,因而強調表現主觀感受。表現派宣稱:「繪畫不是說明書,而是表現我們的感情。」進一步強調藝術是藝術家的本能的表現。超現實主義宣言提出:「超現實主義是一種純粹的精神自動主義,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建築在某些聯想形式的超現實的信仰上……。」以達利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就是以弗洛伊德「夢的分析」為依據,在繪畫中進行夢的紀錄。而原來是德國表現主義的康定斯基,由於進一步強調藝術家的自我主觀表現,主張藝術創作從內心出發,通過非具象的「色彩與形體」訴之於讀者的心靈,於是抽象主義繪畫宣告誕生。他在1911年所作的《第五號印象》,以明快的原色、流動的線條、躍進的形體,使人眼花繚亂,但不能識別任何具體的形象。他本人甚至認為,「調色板比任何作品都美」。由此看來,現代派表現為重主觀表現,重形式新奇,重任意幻想,重直覺本能和非理性等等。用瑞士的一位現代派畫家克利的話來概括:「這個傾向就是不去反映物質世界,而去表現精神世界。」一般說來,現代主義美術是脫離或否定客觀現實,片面強調主觀性;現實主義美術則主張在客觀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高度發揮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流派在思想上的根本區別。

另一方面,現代主義熱衷於新的藝術形式的探求。畢卡索和布拉克從塞尚的繪畫理論出發,追求多層次多體面的結構的表現手法,用多觀點透視代替傳統的單一的焦點透視。畫出來的作品好像是從敲碎了的鏡子中所反映的形象,即所謂「分析立體」。爾後又採用實物拼貼方法,把不同的實物如布片、硬紙片、報紙、樹葉、玻璃片等等拼貼在畫面上,然後用繪畫加工,製作一種具有空間感的想像中的新形態(好像把一些分散了的字母拼成一個詞彙),以引起觀眾的聯想。這種作品被稱為「綜合立體」。後來,60年代前後的視覺藝術(光效應)和機動藝術(動與光的藝術),也屬於形式的追求和形態的變革。

在實際上,現代主義的各種派別是十分復雜的。他們的作品離奇詭譎,神秘怪誕,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好像萬花筒一樣不斷地處在變化之中。雖然它們都反傳統,傾向於表現主觀精神世界,但彼此之間差異很大,甚至相互矛盾。有些作品也多少曲折地反映了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並且有所揭露批判,但是往往局限於渲泄個人郁憤的情緒。有的如達達派對一切社會制度採取否定的態度,甚至對藝術本身也予以否定。於是杜桑的尿盆居然也作為雕塑作品公開展覽。有的如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因為受到弗洛伊德下意識學說的影響,內容多數是不健康的,或是荒誕詭秘,或是色情的暗示。他們在藝術表現形式的探討上,採取多種多樣的手段,沒有任何常規的約束。對於這樣復雜的藝術現象,我們應該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具體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

⑸ 簡述十七世紀西方美術的藝術風格特徵

主要是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的主要特徵有這么幾方面:由於它服務於教會上層和貴族,為了宣揚宗教和滿足享樂的慾望,不惜重金建造豪華宮殿、住宅和大量裝飾繪畫、雕刻,使其顯得壯觀和華麗。文藝復興的美術強調理性的寧靜與和諧;而巴洛克藝術則強調非理性的無窮幻想與幻覺,極力打破和諧與平靜,在雕刻和繪畫中都充滿了緊張的戲劇氣氛。
總的說來,17世紀的歐洲美術繼承和發展了文藝復興的優秀傳統,形成了巴洛克風格,它是這一歷史時期的風格主流。與此同時,古典主義和現實主義都放射出自己燦爛的光輝。

⑹ 西方美術風格流派的特點

美術設計風格與流派

一:美術的起源
繪畫在巫術中誕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是否依然隱藏在天空的角落中?地中海的海風至今仍在輕撫著人們的靈魂。
二:古希臘羅馬時期
誰用流暢的線條將古希臘偉大的靈魂封印在堅硬的大理石中,兩千多年以後仍然是我們心靈.無比。古羅馬穹頂的光輝使人們的心靈迷失在天地之間。
三:歐洲中世紀時期
宗教是藝術的催化劑,拜占庭是神秘東方藝術的藏寶盒,哥特本是野蠻的民族,但哥特本卻是文明的尖峰。
四: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古典油畫起源於義大利卻發軔於北歐;西歐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成就主要在建築與裝飾。
五:人類歷史上最華麗浪漫的時期(17,18世紀的藝術)
巴洛克時代的幻想;洛可可時代的浪漫;維多利亞時代的華麗。

六:優雅與簡約(19世紀的藝術)
優雅的簡約,圈月地優雅。缺少簡約的優雅向絮叨的淑女,而失去優雅的簡約只是粗鄙的漢子。優雅和簡約之間的和諧是藝術和人生的境界。
七:二十世紀繪畫雕塑
內心的表現不再拐彎抹角,現實與夢境也不再截然分開。現代的物質比古代豐富多了,但古人的情懷卻遠比今人純真。
八:當代繪畫與服裝服飾
藝術從沒有任何時候能夠象現在這么豐富多彩和相得益彰。繪畫,服裝在藝術的高層次共同鳴響。

⑺ 秦漢美術的藝術風格有什麼不同

http://flzx.pcjyw.net/website/sxzx/upload/courseware/%C7%D8%BA%BA%C3%C0%CA%F5123_5.ppt

中國從秦朝建立經西漢,至東漢滅亡這一時期的繪
畫藝術,在戰國繪畫發展的基礎上,隨著封建社會的日
益鞏固和上升,社會經濟趨於繁榮和發展,而展現出新
的面貌,更加重視繪畫的政治功能和倫理教化作用。它
將戰國時期地域不同的繪畫風格融合起來,形成雄厚博
大、昂然向上的總的統一的時代風格。由於社會風俗習
慣的改變,戰國時期在繪畫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從遺存
物看)青銅器、漆器上的裝飾性繪畫,讓位於純繪畫的
宮殿壁畫、地上建築壁畫、墓室壁畫及與此相關的畫像
石、畫像磚等。作為用於喪葬的絲織帛畫繼續流行,漆
器上的繪畫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在對外交流中,
不斷吸收域外藝術的新因素。因此,秦漢繪畫在題材內
容和表現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較戰國繪畫有了巨大的豐
富、提高和拓展,呈現出一派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繁榮景
象,為以後繪畫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中
國繪畫史上的第一個發展高潮。
繪畫活動的空前高漲 雖然文獻中早有運用繪畫裝
飾建築的記載,其中也不乏關於戰國壁畫的描述(見戰
國繪畫),但繪畫的廣泛應用於宮室屋宇和墓室,無疑
是在秦漢時期。
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秦每破諸侯,寫放(仿)其
宮室,作之咸陽北坂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
殿屋復道,周閣相屬。(《史記·秦始皇本紀》)」在
這些為了宣揚秦始皇統一大業及其擁有的無上權威,而
建造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內部,繪制有許多壁畫。1979
年在咸陽宮殿遺址殘壁上發現的車馬人物畫像,提供了
關於秦代壁畫的實物憑證。到了漢代,從宮室殿堂到貴
族官僚的府邸、神廟、學堂及豪強地主的宅院,幾乎無
不以繪畫進行裝飾。「富者土木被文錦,貧者常衣牛馬
之衣」,這既是漢代社會生活狀況的如實寫照,也是當
時藻飾彩繪宮室屋宇的社會風習的反映。漢代皇宮中的
壁畫,僅見於記載的就有不少。文帝時未央宮前殿十分
奢華,有「雕文五彩畫」(見應劭《風俗通義》)。武帝
時在甘泉宮內作台室,畫天、地、泰一、諸鬼神。宣帝
時又在麒麟閣牆壁上圖繪功臣像。東漢明帝時,在南宮
雲台四壁上畫中興二十八將像。靈帝時亦曾於鴻都門學
中圖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西漢末年不僅宮殿都繪有
壁畫,貴族府邸內也有不少壁畫。見於記載的有魯恭王
劉余靈光殿內圖畫,有天地、山神、海靈、古代帝王、忠
臣孝子、烈士貞女等形象;廣川王劉去的殿門上也繪有
短衣大絝長劍的荊軻像,以及另一廣川王劉海陽的畫屋
中繪有「男女裸交接」的壁畫等。一般官僚的府舍也都
繪有山神海靈、奇禽異獸之類題材的壁畫。兩漢州郡也
利用壁畫圖繪地方官吏事跡,並「注其清濁進退」以示
勸戒,還利用壁畫來表彰屬吏和進行政治宣傳。在對反抗
者進行鎮壓之時,統治者甚至運用壁畫作為手段。據《後
漢書·劉□傳》記載,王莽在懸賞緝拿劉□期間,就曾下
令「使長安中官署及天下鄉亭,皆畫伯升(劉□,字伯升)
像於塾,旦起射之。」當然,利用壁畫伸張正義的事例
也曾見於史籍記載。東漢時延篤遭受黨錮之禍而死,他
的鄉里人士便將他的形象畫在屈原廟內,以示景仰(《後
漢書·延篤傳》)。
漢代繪畫不僅大量施於宮室屋宇,亦大量施於陵寢
墓室、享堂石闕。漢代習俗事死如生,以厚葬為德,薄殮
為鄙,而且借孝悌的聲譽,還可以博取功名。這就是使得
裝飾墳墓,為死者表彰功德的繪畫活動(包括繪制被認
為能引導死者靈魂升天的帛畫「非衣」),其規模和數
量都達到了空前高漲的程度。東漢趙岐甚至在活著的時
候,就為自己的墳墓准備壁畫,「圖季札、子產、晏嬰、
叔向四像居賓位,又自畫其像居主位,皆為贊頌」(《後
漢書·趙岐傳》)。與此可相印證的是迄今已出土的許多
漢代墓室壁畫、帛畫以及大量的漢代畫像石、畫像磚等
現存繪畫實物。
漢代雜技畫像磚
除壁畫外,在宮殿的屏風上,貴族官僚的車馬、輿服、
器用上都可見到精美的繪畫。漢代還出現一些可以移動
觀賞的繪畫。這些作於木板或絹帛上的繪畫被用來贈送,
甚至可以買賣,當是後來廣為流行的卷軸畫之濫觴。據
記載,漢武帝晚年曾召黃門畫者畫周公輔成王故事以賜
霍光,東漢光武帝在宴見臣下時,被身旁屏風上圖畫的烈
女像所吸引而「數顧視之」,梁皇後「常以烈女圖畫置
於左右,以自監戒」。《西京雜記》上所載羊勝(西漢
時人)所作的《屏風賦》,這樣描述屏風的裝飾:「飾
以文錦,映以流黃,畫以古烈,□□昂昂。」可見即使
是「古烈」題材,於政治教化作用之外,通過藝術加工,
也含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與繪畫活動范圍的擴大以及對繪畫作品的大量需求
相適應,秦漢時期以繪畫為專門職業的畫工日益增多。
被羅致到宮廷的專門畫家被稱為「黃門畫者」或「尚方
畫工」。知名者,西漢時有毛延壽、陳敞、劉白、龔寬、
陽望、樊育等,東漢時有劉旦、楊魯等。據《西京雜記》
所傳,毛延壽「寫人,好醜老少,必得其真」;陽望和
樊育兩人都「善布色」。與商周時期從事繪畫的奴隸工
匠相比,這些在宮廷中執役的畫工不僅專業化程度更高,
也有較多的發展各自特長的可能,這無疑會給繪畫的廣
闊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據文獻記載,上層社會中的一些
文人士大夫(如張衡、蔡邕、劉褒等)也開始染指繪畫,
這意味著繪畫日益受到重視和繪畫者社會地位的提高。
繪畫的政治教化性質 從繪畫的觀念內容與繪畫的
社會功能角度考察,秦漢繪畫的一個主要特徵是直言不
諱地為處於上升階段的封建制社會的政治教化服務。綜
觀漢代繪畫的題材,大致可分為3類:①包括車騎出行、庖
廚宴飲、樂舞百戲、田獵農事、胡漢戰爭以及城郭、衙
署、庄園、樓閣、倉庫等現實內容的社會生活題材;②
古聖先賢,如黃帝、顓頊、堯、舜、禹、文王、武王、
孔子、老子、柳下惠等,以及表現儒家忠孝節義觀念的
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如周公輔成王、丁蘭侍木人、老
萊子娛親、董永孝親、梁節姑姊、齊義繼母、秋胡戲妻、
聶政刺俠累、豫讓刺趙襄子、荊軻刺秦王、二桃殺三士
等;③神仙靈異、祥瑞珍奇,如伏羲、女媧、東王公、西
王母、日、月、星宿、雨師風伯、飛仙羽人、青龍、白
虎、朱雀、玄武、比翼鳥、連理枝等。東漢王延壽在其
《魯靈光殿賦》中對上述題材及其意義有十分清楚明白
的闡述:「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
寫載其狀,托之丹青。……上紀開辟,邃古之初;五龍比
翼,人皇九頭;伏羲麟身,女媧蛇軀……黃帝唐虞……下
及三後,□妃亂主,忠臣孝子,烈士貞女,賢愚成敗,靡
不載敘。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繪畫題材盡管包羅萬
象,有天上、地下和人間,有時間上的回顧和空間上的展
開,但從觀念形態來說,目的只在勸善戒惡,宣傳儒家的
倫理綱常思想。古聖先賢、忠臣義士、孝子烈女無一例
外都是作為世人的楷模來加以表現的。神話傳說、迷信
怪異中的形象,則既體現著漢代社會「天人感應」的宗
教意識、宇宙觀念,也滲透著統治者敬天法祖、神道設
教的意圖。秦漢時期統治階級清醒地認識到繪畫的這種
功利性質,並有意識地加以利用。宣帝時在麒麟閣畫功
臣,明帝時在雲台畫名將,顯然都是意在鼓勵臣下效法
功臣名將盡忠皇室。這種宣傳往往收到明顯效果,王充
《論衡》說:「宣帝之時,圖畫漢列士。或不在畫上者,
子孫恥之。」到東漢後期於中央廟堂「圖像立贊」表彰
功臣名士的方法,被更為廣泛地運用。靈帝時高彪遷內
黃令,靈帝「詔東觀畫彪像,以勸學者」。為了表彰鴻
都文學樂松、江覽等人,靈帝還「詔□中尚書為松等三
十二人圖像立贊,以勸學者。」在東漢時期,不僅用繪畫
表彰官吏,而且也用繪畫表彰孝子孝女。如東漢孝子陳
紀就被「圖像百城,以勵風俗」,孝女叔先雄也受到郡
縣「立碑,圖像其形」的榮譽。實際上漢代墓室壁畫中
普遍流行的車騎出行、歌舞、百戲、宴飲等生活排場的
表現,除了炫耀統治者之聲威顯赫外,其用意也在訓誡
子孫光宗耀祖博取功名。統治階級直接利用繪畫為政治
服務的作法,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繪畫的社會功能,起到
了刺激繪畫發展的作用。
重要的繪畫遺存 秦漢繪畫有較戰國繪畫遠為豐富
的實物遺存。這些珍貴的秦漢繪畫實物資料絕大部分出
自已經出土的地下墓葬,包括壁畫、畫像石、畫像磚、
帛畫、木板畫、漆畫等許多品種,內容豐富浩繁,風格
樣式多姿多采,藝術手法自由大膽,想像力更是無拘無
束。它們洋溢著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生動地展現出中
國封建社會上升期樂觀、開朗、自信的生活面貌和大氣
磅礴、積極進取的精神氣概。
秦代宮殿壁畫殘片
秦都咸陽1號及3號宮殿遺址出土的壁畫殘片,是迄
今已發現的秦漢繪畫中僅有的宮殿壁畫遺存。內容包括
裝飾圖案、車馬出行、人物儀仗、台榭建築及麥穗、竹、
梅等。從車馬出行殘片可看出有七套四馬一車的車馬,襯
景為道路和樹木,是當時貴族游獵生活的形象反映。從
人物儀仗殘片可看出有頭戴面具身著不同顏色長袍者11
人,據推測這可能是描繪宮中打鬼儀式的《儺儀圖》。
440多塊裝飾圖案殘片,系用黑、赭、黃、大紅、朱紅、
石青、石綠等多種顏色畫出,圖案五彩繽紛,風格雄健。
這批壁畫殘片雖只是當時秦宮大幅壁畫的支離破碎的局
部,但卻可由此推見秦代宮室壁畫的規模、水平及其取
材的廣闊。
和林格爾漢墓壁畫
西漢墓室壁畫遺跡主要有洛陽出土的卜千秋墓壁畫、
61號墓、金谷園墓以及八里台墓室壁畫等處。卜千秋墓
壁畫以粗放的線條勾勒描繪出人身蛇尾的伏羲、女媧,分
別乘騰蛇與三頭鳥閉目飛升的男女墓主人,生動活躍的
青龍、白虎,展翅飛翔的朱雀,內有蟾蜍與桂樹的滿月,
飛著金烏的太陽,打鬼的方相氏,人首鳥身的王子喬,以
及方士、仙女、仙兔、奔犬等眾多異常生動的形象,還
有流動的雲彩穿插連貫其中。線描的流暢灑脫和富於粗
細變化,使得畫中的各種形象生氣盎然,畫面充滿動盪活
躍的氣氛,顯示出一個墓主人死後升仙的浪漫境界。洛
陽61號漢墓中除有辟邪升天的內容外,還有兩幅較完整
的可能是取材於歷史故事「鴻門宴」和「二桃殺三士」的
圖畫。畫中人物造型誇張、神態生動,其粗獷率意的風
格代表西漢墓室壁畫的特徵。金谷園漢墓壁畫內容為日、
月、星宿、靈怪、祥瑞等,其中亦有乘龍升天的形象,手
法與卜千秋墓壁畫相同。八里台墓室壁畫中的《上林虎
圈斗獸圖》現存波士頓博物館,為西漢晚期作品。
東漢墓室壁畫遺存主要有遼寧營城子、北園、棒台
子屯,河北望都、安平,河南密縣打虎亭,山東梁山,內
蒙古和林格爾、托克托,山西平陸棗園村等處漢墓中的
壁畫。在東漢墓室壁畫中,表現墓主身份及經歷的車騎
出行、樂舞、百戲、屬吏、官署、幕府、庄園等現實生
活內容逐漸成為主要題材,而神話與迷信內容則相應減
少。繪畫技法更趨成熟多樣,對人物的身份、性格刻畫
明顯受到重視,因而壁畫中的人物大多生動傳神,這標志
著人物畫發展的新水平,也是三國兩晉至隋、唐時期中
國人物畫大發展的前奏。望都 1號墓室壁畫畫死者生前
僚屬如主簿、功曹、游徼、寺門卒等,其中表現主簿的
悠閑自在、小吏的謙卑恭謹、辟車伍佰勇猛威武,皆躍
然壁上。手法以墨線勾勒為主,兼施渲染以表現明暗體
積,色彩不多,但用筆肯定,畫風嚴整而有氣勢,確能代
表本期人物畫的成就。遼寧遼陽北園墓室壁畫主要描繪
墓主生前的生活情景,有燕居宴飲圖、屬吏圖、樓閣圖、
樂舞百戲圖等。作者具有較高的寫實技巧,亦十分重視
人物性格刻畫。構圖頗具匠心,全墓壁畫有完整的整體
布局,各部分又能獨立成幅,有多樣統一、諧和而富於變
化的藝術效果。在描繪手法上,勾勒、平塗、暈染等方
法靈活使用,還採用了近於後世的沒骨法的畫法,色彩較
為豐富復雜,並著意於表現對象之凹凸感。從馬的飛奔
姿態也可以看出作者已不滿足於裝飾性的描繪,而致力
於追求表現所畫對象的瞬間動態。東漢的和林格爾漢墓
壁畫內容最為豐富,描繪了墓主人由「舉孝廉」至「使持節
護烏桓校尉」時止的全部仕宦經歷。畫面上有繁陽、寧城、
離石、武城等府縣城市,有官署、幕府、塢壁、庄園、
門闕、樓閣等各種建築,有出行、儀仗、飲宴、迎賓、
百戲、庖廚等生活畫面,也有農耕、放牧、蠶桑、漁獵
等勞動場景。還有古聖先賢、烈士豪傑、神話傳說、珍
禽異獸等西漢以來的傳統壁畫內容。該墓壁畫場面壯闊,
人物眾多,全面生動地展現了當時邊塞地區的社會風貌。
整體風格率意灑脫,線條圓潤流轉,渲染賦彩技巧熟練,
人物的身份、姿態、神情的刻畫生動入微。車馬出行與
放牧圖中馬的造型簡練概括尤富意趣。
畫像石是東漢時期重要的美術作品。雖系用雕刻的
方法製成,實為以刀代筆施於石材平面上的繪畫,因此稱
石刻畫。其題材內容與墓室壁畫大致相同。畫像石作為
建築構件,不僅用於地下墓室,也用於地面享堂和石闕。
東漢畫像石有豐富的遺存,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四
川、陝北等地區,江蘇、陝西、山西、安徽、河北、湖
北等省也均有發現。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山東孝堂山畫像
石、嘉祥武氏祠畫像石、沂南畫像石墓、安邱畫像石墓
等,河南南陽畫像石及密縣打虎亭1號漢墓畫像石。四川
畫像石以刻在石闕上的最為精美,著名的有渠縣沈君闕、
雅安高頤闕等。孝堂山畫像石為時間較早的東漢畫像石
遺存,內容有神話、歷史故事、現實生活,其中,以車馬
出行、歌舞、百戲、戰爭、庖廚等現實生活的描繪最為
精采,手法為陰刻線描,較為單純質朴。嘉祥武氏祠包
括武梁、武榮、武班等石室及兩個石闕,計存畫像40餘
石,在東漢畫像石中占據重要地位,為漢代畫像石之典
型代表。其內容較孝堂山更為豐富,以歷史故事及歷史
人物為多,並有榜文及贊語。雕刻手法為在凸起的類似
剪影的平面形象上,以陰刻線紋刻畫細部。武氏祠畫像
石構圖茂密,人物形體及姿態動作高度誇張;歷史故事
題材往往抓住戲劇性的沖突場面來加以表現,古拙粗獷
而富於激情,充滿力量感及運動感,確有深沉雄大的氣
魄。沂南畫像石時間較晚,因而技法更為細致成熟,陰
刻的線條流暢奔放,樂舞、百戲、祭祀、豐收等人物眾
多的大場面,既雜然紛呈又井然有序,也有一種整體性
的氣勢感,但布局處理上卻較武氏祠畫像石活潑自由,更
帶繪畫意味。
漢代「維蓋軺車」畫像石
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的帛畫「非衣」,內容
豐富,色彩絢爛,帛畫以左右對稱、上下連貫的格局分
三段描繪了天上、人間、地下的景象。眾多的人物、禽
獸、器物被安排得有條不紊,疏密繁簡錯落有致。奇誕
誇張的造型中體現出嚴謹細膩的寫實技巧。線條流暢挺
拔,剛健質朴,設色以平塗為主,技法純熟,使用的礦物質
顏料至今仍十分鮮艷。這幅帛畫是本期繪畫中的傑出作
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體現了中國繪畫在漢代所達到
的高度水平。同類的帛畫也見於馬王堆 3號墓和山東臨
沂金雀山9號墓。馬王堆3號墓帛畫除「非衣」外,尚有
懸掛於棺房的大幅帛畫,保存較好的一幅長2.12米,寬
0.94米,繪車馬儀仗,有官吏、兵卒、騎士等數百人,馬
數百匹,車數十輛,場面宏大。金雀山9號墓所出帛畫,內
容多為進食、歌舞、紡績、問醫、角抵等現實生活場景
(見金雀山漢墓帛畫)。
木板畫遺存有江蘇揚州邗江胡場漢墓所出的兩幅人
物畫。漆畫以湖南長沙馬王堆 1號漢墓及砂子塘漢墓出
土的彩繪漆棺最為精美,堪稱代表。馬王堆漢墓漆棺於
滿布的雲氣紋中用白、紅、黑、黃等色畫出各種怪獸、
仙人,色彩斑斕,色調變化豐富微妙。畫面氛圍神秘,境
界奇特,氣度瀟灑豪放,顯示出漢代漆畫在戰國漆畫基
礎上所取得的極大進步。
成就和影響 秦漢繪畫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繪畫的表
現題材和領域,發展了中國繪畫描繪現實生活及刻畫人
物性格的能力,豐富了中國繪畫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
通過對戰國繪畫的綜合與對外來文化因素的吸收,秦漢
繪畫為形成中國繪畫的民族性特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在秦漢繪畫具有空前規模的藝術實踐的基礎上,中
國傳統繪畫中以傳神論為美學核心、以顧愷之為代表的
三國-兩晉-南北朝繪畫才得以發展起來,而燦爛的外來
佛教繪畫藝術也才得以找到它可能生根開花的豐厚土壤。

參考資料:http://www.artcn.org/neirong1/07/075.htm
http://ke..com/view/909465.html

資料很全,絕對夠你看的了。

⑻ <<西遊記>>運用哪些藝術表現手法

寫作手法:
(一)《西遊記》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神奇的豐富多彩的幻想世界,開拓了我國古代長篇神話小說創作的新領域。
(二)神話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會化的個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實動物的特性結合起來,既反映了社會的真實,又有著神奇色彩。
(三)幽默、詼諧的藝術風格。《西遊記》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結合起來,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和憎。
藝術特徵:《西遊記》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大都有現實生活作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作家與人民的某些美好願望.八十一難,七十二變,各種神魔的本領都充滿幻想色彩;五花八門,奇光異彩的寶貝,顯然是人們為了征服自然或戰勝敵人才假想出來的.《西遊記》構成了浪漫主義的基本藝術特徵.

⑼ 創世停運了,找個和創世西遊美術風格類似的游戲

劍網情緣三!不過不是回合的!

熱點內容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
王瑞娜老師 發布:2025-07-08 18:31:53 瀏覽:456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