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譯
㈠ 千金市骨 原文譯文
千金市骨--[戰國策·燕策一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國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①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嘿,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②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於燕矣。」
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賣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若④。
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注釋】
①詘指:折節。
②呴:通「吼」。
③涓人:養獸官。
④若:同「苦」。
【譯文】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之後,登上了王位。他謙卑恭敬,以厚禮重金招聘賢才,准備依靠他們報仇雪恥。於是,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我國內亂,發動突然襲擊,打敗了燕國。我深知國小力弱,不可能報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乾的人,與他們共同管理國家,來洗雪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願望。請問要報國家的大仇,應該怎麼辦?」
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師,同朝共事;成就王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業的國君,以賢者為臣,同朝共事;亡國的國君,以賢者為奴僕,則不能保有國家。折節屈尊侍奉賢者,面向老師接受教導,那末,才幹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會到來;先於別人去勞役,後於別人去休息,先於別人向人求教,別人已經不求教了,自己還求教不止,那末,才幹超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靠著幾案,拄著手杖,頤指氣使,指手劃腳,那末,干雜活、服苦役的人就會到來;如果對人暴虐粗野,隨便發怒,任意呵斥,那末,只有唯唯諾諾,唯命是從的犯人、奴隸就會到來。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大王如果能夠廣泛選拔國內的人才,親自登門拜訪,天下人聽說大王親自拜訪賢臣,天下的賢士一定都會奔赴燕國。」
昭王說:「我應當拜訪誰才合適呢?」
郭隗先生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君王,想以千金求購千里馬,經過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內臣對國君說:『請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三個月後他找到了千里馬,可是馬已經死了,就以五百金買了那匹死馬的頭,回來報告國君。國君大怒,說:「我要找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還白白花了五百金。』內臣回答說:『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會認為大王善於買馬,那末千里馬就會買到。』於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馬就送上門來。現在大王果真想招攬人才,就先從我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尚且被任用,何況比我更有才乾的人呢?難道他們還會嫌千里為遠而不到燕國來嗎?」
在這時,燕昭王專為郭隗修建了官宅,並且尊他為師。不久,樂毅從魏國來了,鄒衍從齊國來了。劇辛從趙國來了,有才乾的人都爭先恐後地聚集到燕國,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著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後,燕國殷實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適,都樂意為國而戰。於是,昭王就任命樂毅為上將軍,與楚、秦、趙、魏、韓等國合謀討伐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往國外。燕國的軍隊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攻下齊都臨淄,把那裡的寶物全部掠去,燒毀了齊國的宮殿、宗廟。齊國的城邑沒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兩處。
㈡ 千金市骨翻譯: 原文: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
翻譯:
從前有個想用千金重價徵求千里馬的國君。過了很多年,仍無收獲。這時,宮里一位太監對君王說:「請您把這個差使交給我吧!」國君派遣他短短幾個月內買到千里馬。
出處:出自劉向編訂的《戰國策·燕策》
原文: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馬者至者三。
白話譯文:
從前有個想用千金重價徵求千里馬的國君。過了很多年,仍無收獲。這時,宮里一位太監對君王說:「請您把這個差使交給我吧!」國君派遣他短短幾個月內買到千里馬。侍臣用五百金將死千里馬的屍骨買了回來。
返回把這件事給國君復命時,國君非常生氣,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馬,哪裡用得著用五百金買這死馬的屍骨?」侍臣說:「死馬的屍骨您都願意用重金買了,何況是活的馬?人們必定會認為您是真心想買馬的國君。一定有人自己上門獻馬。」
在這以後,不到一年,國君果真得到了好幾匹別人主動獻來的千里馬。
(2)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賞析:
《千金市骨》選自《戰國策·燕策》。文中敘述了燕王用千金求千里馬而不得,而地位卑下的涓人以五百金買得死千里馬的馬骨,由此引來多人獻千里馬的故事。文中對「君」與「涓人」兩個人物刻畫得十分生動,且妙趣叢生。
「君」求千里馬「三年不能得」,而對「涓人」以五百金得死馬首則「大怒」;而「涓人」面對君主的責難卻從容應對,並信心十足地預言「馬今至矣」。事實證明,「涓人」的做法與預言都是正確的。短短百餘字,兩人的外在神態、內在特徵被描述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令人喟嘆,發人深思。
假若千金才會招來千里馬的話,那麼千里馬的成本可謂相當的高昂,而在擁有一大群千里馬後不合理的安置它們,或讓其耕於農田,或讓其老死槽間,或讓其日行十里,這顯然就是浪費千里馬的腳力了,也有悖於千金市骨的初衷。因此不但要樹立人才觀念,更要合理的優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發揮人才優勢。
㈢ 翻譯《千金市骨》中的句子「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天下人必定會認為大王您善於買千專里馬。這樣一來,一屬定有人自己上門獻馬。
全文翻譯:
有個想用千金重價徵求千里馬的國君。過了三年,仍無一點收獲。這時,一個侍臣,對國君說:「請您把這個差使交給我吧!」國君同意了。不到三個月,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馬,可是這匹千里馬死了。他仍然花費500金,將死馬的屍骨買了回來。他帶著千里馬的屍骨回宮,國君非常生氣,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馬,你買這死馬回來有何用?不是損失我500金嗎!」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馬您都用500金買下了,更何況是活馬呢?天下人必定會認為大王您善於買千里馬。這樣一來,一定有人自己上門獻馬。」後來,不出一年,國君得到了多匹別人獻來的千里馬。
㈣ 千金市骨這篇文言文中於是的是是什麼意思
「千金市骨」qiān jīn shì gǔ,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於,在;是,這。
【原文】版古之君王,有以權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馬者至者三。
【翻譯】古代有個國君想用千金購買千里馬,過了很多年仍找不到。一位近侍之臣對國君說:「請讓我來找它吧!」國君派遣他出去尋找了三個月,之後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可是)馬已經死了,他花費500金買了死馬的頭顱,回來報告國君。國君非常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白費五百金買這死馬的屍骨回來有什麼用?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馬您都願意用五百金買下,況且是活的馬呢?天下人都一定會認為大王是用重價買千里馬的。很快就會有人獻馬!」在這種情況下,不出一年,國君得到了多匹別人獻來的千里馬。
出自《詠李伯時摹韓干三馬次蘇子由韻》。
㈤ 千金市骨文言文理解
一、重金買死千里馬的骨頭,可以讓人看到君主買千里馬的誠心,不難想像,千里馬到這樣的主人座下,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得到愛惜的。
二、重金買死千里馬的骨頭,可以鼓勵活著的千里馬不用為自己的將來和後路犯難,有一天跑不動了、生病了或有了其它困難,不至於被卸下馬鞍殺肉吃。
三、重金買死千里馬的骨頭,可以折射出君主的公道正派。沒有為君主效勞過的死千里馬,尚且受到禮待,而效勞於君主的庸馬卻未得到如此待遇,千里馬有了這樣不循私情的主人,不用疑慮千里腳力被刁難打壓成五百里,也不用擔憂只有負重奔跑的份兒利益卻沾不上邊兒。
四、這個故事對我們今日的啟示無非是重視人才,體現人才為本的思想。從對人才的認識是否端正,看有無識才的慧眼;從對人才使用是否得當,看官德是否正派;從人才是否得到應有的尊重,看愛才的感情深不深厚;從人才的走與留,看聚才措施是否得力
㈥ 千金市骨原文及翻譯及注釋
原文:
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白話釋義:
古代的國君,有一個想用千金買千里馬的,(尋求)了很多年也沒有得到。
(一個)近侍之臣(對國君)說:「請讓我去尋求千里馬吧。」國君派遣他去做這件事。過了多個月尋到了千里馬,(但是)馬已經死了,(近侍之臣)用五百金買下了這匹千里馬的骨頭,返迴向國君報告。
國君大怒,說:「(我)所想尋求的是活著的千里馬,怎麼用五百金買了一匹死千里馬?」
近侍之臣回答說:「死的千里馬尚且用五百金來買,何況活馬呢?天下(的人)一定認為國王您能有交易千里馬的誠意,千里馬很快就要到了。」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馬到了很多。
注釋:
⑴涓人:宦官。
⑵請:請讓我。
⑶遣:派遣。
⑷反:通「返」,返回。
⑸安:怎麼。
⑹事:做(這件事)。
⑺ 對:回答。
⑻以:認為。
⑼能市馬:這里指識貨(的人)。
⑽市:買。
⑾期(j ī)年:一周年。
⑿.以:用。
⒀.且:尚且。
⒁不能:不到,不滿。
此文出自西漢劉向所著的《戰國策》
(6)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根據戰國時期的史料編訂,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總共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合為一、中山一。
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
雖然習慣上把《戰國策》歸為歷史著作,但是與《左傳》、《國語》等有很大不同。有許多記載,作為史實來看是不可信的。
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寫唐雎在秦廷中挺劍脅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一類內容,與其說是歷史,還不如說是故事。
《戰國策》的思想觀念,就其主流來說,與《左傳》等史書也有截然不同之處。劉向序說:「戰國之時,君德淺薄,為之謀策者,不得不因勢而為資,據時而為畫。故其謀扶急持傾,為一切之權;雖不可以臨教化,兵革救急之勢也。」
戰國時代,是春秋以後更激烈的大兼並時代,過去還勉強作為虛飾的仁義禮信之說,在這時已完全被打破。國與國之間,如今講的是以勢相爭,以智謀相奪。那些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適的買主換取功名利祿,朝秦暮楚,毫不為怪。
《戰國策》善於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於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國社會的重要史料。
西漢末年,劉向校錄群書時在皇家藏書中發現了六種記錄縱橫家的寫本,但是內容混亂,文字殘缺。於是劉向按照國別編訂了《戰國策》。
因此,《戰國策》顯然不是一時一人所作,劉向只是戰國策的校訂者和編訂者。因其書所記錄的多是東周後期時諸國混戰,縱橫家為其所輔之國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因此劉向把這本書名為《戰國策》,而該時期亦因此被史家稱為戰國時代。
㈦ 千金市骨 古文是:郭隗先生對曰:"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於燕矣."
郭隗先生回答說:「天下人聽到你真心招募賢人,天下有才之士爭著趨附而來。」昭王問:「我應該怎樣開始呢?」郭隗先生回答說:「我聽說古代賢王有千金求千里馬的,三年沒有得到。王的內侍對王說:「請讓我來擔當。」君王答應了。三個月尋訪到了千里馬,馬已經死了。買個馬頭花了五百金。回去復命。君王大怒說:「我要求的是活馬,怎能為死馬靡費五百金?!」侍從回答說:「死馬都花費了五百金,何況生馬!天下人肯定認為王是真心求馬,千里馬這就會來。」於是不到一年,被兜售的千里馬來了三匹。現在您准備招納賢才,請從我郭隗開始。郭隗都有使用的價值,更何況那些賢能超過郭隗的人呢?難道還能比千里馬更難招致?「
於是昭王為郭隗蓋專家別墅,待以師禮。樂毅自魏國來投,鄒衍從齊國而來,趙國的劇辛也來投奔,賢能者爭相跑到燕國。
㈧ 千金市骨閱讀答案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問題:1、「千金市骨」中「市」的含義_____,第一段中有一個通假字是_____,通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天下幣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2)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3、說說「千金市骨」這個成語的含義。
4、請結合文中橘子,點評一下文中「君人」涓人「各有什麼特點。
答案:1、「市」的意思是「買」,第一段的通假字是「反」,通「返」,意思是「返回」。
2、(1)天下人必定認為大王能夠(真的)買千里馬,千里馬現在就能得到了。(2)於是不到一年,得到了三匹千里馬。
3、「千金市骨」比喻誠心而迫切地招攬人才。
4、「君人」目光短淺,只看到表面現象「以五百金買了匹死馬」,卻看不到其潛在的影響。而「涓人」深謀遠慮,才智過人,採用「以五百金買了匹死馬」的做法,讓擁有千里馬的人感受到其買千里馬的誠心與迫切之情,從而為最後得到千里馬樹立了信譽。
㈨ 千金市骨這篇古文的翻譯
從前,有個嗜好玩馬的國君,想用千金重價徵求千里馬。過了三年,仍無一點收獲。這時,宮里一個職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奮勇地站出來說:「請您把這個差使交給我吧!」國君點頭同意。不到三個月,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馬,可是當他要買馬時,這匹千里馬卻死了。他思慮了一會幾,仍然花費500金,將死馬的屍骨買了回來。他帶著千里馬的屍骨回宮向國君復命時,國君見是馬的屍骨,非常生氣,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馬,你買這死馬回來有什麼用?不是白費了500金嗎!」侍臣笑道:「請國君息怒,金不是白費的。一匹死馬您都願意昂價買了,這消息傳開,人們都會相信您是真心實意喜愛良馬的國君,而且識貨,說話算活。這樣,一定有人自己 上門獻馬。」後來,不出一年,國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別人主動獻來的千里馬。
㈩ 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譯
翻譯:
古代的君主,有個國君想用千金徵求千里馬,過了三年仍找不到。國君的侍臣說:「請讓我來找它吧!」國君送走了他。三個月後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可是馬已經死了,他花費500金買下了死馬的屍骨,回來報告國君。國君非常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白費500金買這死馬回來有什麼用?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馬您都願意用500金買下,天下人都一定會認為大王是肯出重價買千里馬的。很快就會有人獻馬!」於是不出一年,國君得到了多匹別人獻來的千里馬。
(10)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①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②《戰國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③本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