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經驗
❶ 幼兒對美術作品經驗層面的把握一般可分為哪幾種水平或類型
你可以查看《藝術與視知覺》一書,或許能得到答案~~~
❷ 教師怎樣關注和檢驗小班幼兒美術經驗的發展
每個星期有3天讓她們畫畫。不過有些孩子不喜歡畫。又不能強求。
❸ 教幼兒畫畫的心得怎麼寫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已經多年,由於自己美術方面較好,所以自然而然每教一個班,班裡熱愛美術,喜歡畫畫的小朋友都很多,她們沒有跟著老師學,自己也會自學,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們最美麗的寄託。
慢慢地,開始趨向幼兒美術鑽研工作,很想能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所以,辦起了幼兒美術興趣班,挺好的,一路走來,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喜愛,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可得到了同行的肯定。雖然不是學美術出生的,但是在教授過程中,我都在不斷地總結,歸納,反思,總是有一些新發現的,現在就把我在美術活動中的體會和感覺總結一下。
首先,我認為要想學好繪畫,調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非常關鍵。
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越差,如果不感興趣就很難調動起他們的主動學習興趣。如何調動起孩子們的主動學習積極性呢?我用過:唱歌、表演、講故事、編兒歌、講常識等一些方法,效果都還不錯。記得有一次,我教孩子們畫母雞和小雞寶寶,有的小朋友注意力不夠集中在一旁低頭說著悄悄話,我靈機一動唱起了歌:「雞媽媽呀數小雞,一、二、三、四,五、六、七,少了一隻小黑雞,雞媽媽呀真著急……」,孩子們一聽頓時來了精神也跟著唱了起來。隨後,我又利用故事的形式,一邊講故事一邊帶領孩子們進行繪畫創作,孩子們的積極性被激發了,很快發揮了很高的繪畫水平,圓滿的完成了繪畫的任務,他們自己也從中得到了繪畫帶來的樂趣。還有一次,畫春姑娘,孩子們說:老師我們不會畫春姑娘的身體,我就披上一塊紗巾扮演春姑娘,孩子們看著我一個個興致勃勃,然後我在適當的引導,很快孩子們畫出了各種姿勢的春姑娘,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我真是太高興了。當然,調動孩子積極性的辦法還有許多,這要細心的老師用心來設計才行。
其次、我認為要想學好繪畫,注意由淺入深、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也非常重要。
孩子有了學習的興趣,接下來就要實際操作,如果孩子一試很難,久而久之也就會失去興趣。所以,我認為第二步就是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適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孩子感覺容易掌握,學起來就會有興趣。例如:我在中班的時候教孩子們畫人物他們就感覺比較難,而喜歡讓我教畫小白兔或小花貓,而到了大班孩子們就願意畫人物或比較難的動物了,所以繪畫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最近發展區,這樣孩子們就會比較願意學也更加容易掌握了。
第三、我認為要想學好繪畫,還必需讓孩子掌握一些繪畫技能。
我們在以往的繪畫活動中,總是習慣讓孩子們跟隨我們一起畫,而從來不單獨拿出一定的時間來講一講繪畫的技能和重點和難點,如果我們每次在進行繪畫活動時,都先研究一下,把的重點和難掌握的繪畫技能教一教孩子們,這樣孩子們學起來就會更容易、更得心應手了。例如:有一次,我教孩子們畫鯨魚,孩子們對鯨魚的掌握感到並不難,但難的是畫不出起伏的海水與身體連接的部分來,總是把他們分開,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就先在課前教孩子們畫海水,各種個樣的海水,並把實際的東西放進水裡讓孩子門觀察,孩子們學會了海水的畫法之後在添畫鯨魚、帆船、海豚等等就都不成問題了。還有各種各樣的樹枝、樹葉等等也都是這樣完成的。
第四、我認為要想學好繪畫,還可以讓孩子們互相欣賞作品,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幼兒通過互相欣賞、評價別人的作品,發現別人優點或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我經常讓孩子們看網上的作品、老師的作品以及各種展覽時的繪畫作品來提高孩子們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說出這幅畫好它為什麼好,哪裡好;這幅畫不好,它為什麼不好,哪裡不好。並讓孩子們互相欣賞、評比,從而共同提高繪畫水平。
第五、我認為要想學好繪畫,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也非常必要。
我常常發現一些孩子畫完了畫,把畫筆、橡皮扔在桌子上不管了,等下一次用的時候就找不到或少了幾樣,所以我要求他們每次用完之後,一定要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把地上的紙揀干凈後再出去玩,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再也沒有丟鉛筆、找橡皮、滿地扔紙的事情發生了,所以孩子們小時候的習慣養成非常重要。
總之,我認為美術教育活動不單只是教幼兒畫幾幅畫,它對幼兒的生長發育等許多方面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它可以陶冶人的素養,提高人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幼兒對生命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作用。
❹ 幼兒園大班美術關鍵經驗點
1、引導幼兒在小班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以手指活動為主的繪畫工具和材料,掌握其使用方法。 2、引導幼兒學慣用各種線條表現感受過的物體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徵。 3、引導幼兒認識和使用12種顏色,配出不同種顏色的深淺,幫助他們學慣用與物體相似或想像的顏色作畫。 4、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添加物品布置畫面,學習裝飾牆面和布置環境,使他們能致意物體的上下、左右關系.。 5、認識紙工材料,掌握撕紙、粘貼,撕出多種形狀並粘貼成手工作品的技能,體驗物體的立體構成。
❺ 經驗分享 如何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
1.給他創造良好的環境 運用鮮艷的色彩對孩子的房間進行布置。同時也可種些花草,養些小動物。多為他創造觀察、探索周圍世界的機會。另外,家長也可經常改變房間的布局,讓孩子獲得不同的空間景象。
2.給孩子好的教材,好的教材能大大的提高孩子對繪畫的興趣;以前我女兒也是對繪畫不感興趣,每次送到培訓班都拉著個臉,一點興趣都沒有,跟我畫畫太枯燥,不願意學,後面經朋友推薦買了一套《AR塗塗樂》繪本,她自己就願意在家畫了,因為《AR塗塗樂》繪本是高科技下的產物,他可以把孩子畫的圖像,通風手機或平板變成4D立體圖形,而且配了相關的中英文解說,這大大的刺激了孩子的成就感,互動性,提高了孩子的繪畫興趣;
3.培養他多觀察多動手的習慣 你可以放心地讓孩子東摸摸,西看看,在此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不斷發展。通常,孩子為了「復習」獲取的新知識會主動地將觀察到的事物畫下來。在畫的過程中,他們對事物又會有新的認識,這樣就形成了孩子智力發展的良好循環。
4.用言語激發想像力 多給孩子講故事,可照著圖畫書邊講邊看,也可給他講報紙雜志上的故事,孩子可以一邊聽著家長繪聲繪色的敘述,一邊在大腦里勾勒出故事情景的畫面。
❻ 幼兒美術應該注重哪些方面的培養呢
關鍵是興趣。不要過早強迫他學習素描和色彩,最好也不要強迫學習國畫。因為幼兒美術講究的是原生態創作。如果你看一下全國性甚至國際性大賽,除了少兒書畫賽以外(書畫比賽就是書法和國畫比賽,不算真正的兒童畫比賽)其他的少兒畫講究的是自我的想像和自由的色彩,這個時候用透視啊明暗啊去束縛孩子的想像和美感是不必要的。這個時期要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要讓他放鬆,愉快。因為原生態性的創作,幼兒的所有情緒和想法都會變成畫的一部分。可以等到上小學開始接觸水彩,但是注意,依然不建議接觸國畫,可以給他看各種畫冊和圖片讓其自由選擇喜歡的圖畫臨摹或者自己創作,最後等他確立偏好以後再選擇是中國傳統美術訓練還是西洋美術訓練。這個可以在小學4~6年紀甚至初1。因為保持良好的興趣和持續的創作,學什麼都不會遲。就怕沒興趣或者不做自己的創作,那麼學起來就會比前者吃力很多。
❼ 少兒美術繪畫輔導心得
成人怎樣指導幼兒進行美術活動
一 幼兒美術作品的特點是什麼?
幼兒豐富的情感是他們參與到各種活動的原動力,因此在進行幼兒美術教育時,大人應首先考慮到幼兒的情感需要。不是因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幼兒將繪畫作為他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途徑。如果大人依據成人對於美術作品好壞的標准來衡量,其結果只會埋沒了幼兒的創造性。而幼兒美術作品珍貴之處,恰恰就在於她不受任何條框和規則的限制,不用考慮邏輯和比例。正如大師畢加索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要想像兒童畫一般純凈。」因此,大人在看幼兒的美術作品時,要多站在的角幼兒度,用欣賞和發現的眼光來評價。
二 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應尊循的原則
1 要創造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如信任幼兒,減少不不必要的規定,讓幼兒進行不受評價干擾的自由活動等。
2 要豐富幼兒的經驗,多給幼兒欣賞優秀的圖書和藝術作品。
3 不必過分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但適時恰當地幫助幼兒提高藝術表現的技能、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4 要正確認識和使用示範和範例。
我們不妨這樣:開始時,盡量讓幼兒自由地、無拘無束地畫他自己的;之後,大人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滿意的效果而必須的技巧,如通過分析、解決繪畫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最後,在幼兒發展到有一定的繪畫能力和目標後,讓他充分接觸各種偉大的名畫,並意識到繪畫的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鼓勵幼兒有創造性地研究、模仿。
三 幼兒繪畫的特點
1 塗鴉期(2___4歲)
2 象徵期(4—6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畫能在塗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內容。這時期的兒童畫有時要與他們交流,才能了解到他們在畫什麼,他們把畫畫當做喜歡的游戲。
3 圖式期(5—11歲)
也叫高峰期,是兒童表達對世界看法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兒童繪畫興趣濃厚,想像力、創造力達到他人生中的最高峰。在這時期,要不斷地引導兒童觀察生活,留心生活細節。
4 轉折期(11—13歲)
到了這個階段的兒童畫,雖然有了寫實的傾向,也注意了比例大小、結構透視,但畫出來的作品反而沒有了情趣,失去了兒童畫的生動。這個階段,如果引導不正確,會使兒童在這個時期喪失繪畫興趣。所以,這一時期稱為「轉型期」或「危險期」。
四 幼兒美術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1 初步感受周圍環境與美術作品中的形式美與內容美,對美有敏感性。
應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和感受自然環境、美術作品,使他們的感知活動漸漸適應對象世界中對稱、均衡、節奏、和諧等美的活動模式,從而形成對這些模式的敏銳的選擇能力和欣賞能力。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幼的生活經驗和審美經驗。欣賞時,多讓幼兒說一說、摸一摸,感受一下,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它們的色彩、形狀、結構,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2 積極投入美術活動,並通過各種造型要素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美術創造的樂趣。
美術活動是幼兒進行情感表達和交流的工具,在幼兒的情感滿足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美術活動的宗旨就是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與熱愛,使幼兒自主自願地參與美術活動。因此,大人應關注的是「積極投入」、「自由表達」、「體驗樂趣」等字眼,這些意味著「要尊重幼兒的個人意志,給幼兒自己選擇表達內容和方式的自由」,要給幼兒提供寬松的、具有心理安全感的創作環境。
3 初步嘗試不同美術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
多種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如繪畫、剪刀、泥工、膠水,以及水粉、水彩筆、宣紙、線、珠子、面、泥等等,可以大大地刺激幼兒的表現和創造慾望。大人應盡可能地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美工材料,引導幼兒去探索、使用。
五 幼兒繪畫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1 初步學慣用造型、色彩、構圖等美術語言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具有創造的意識;
2 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能積極投入繪畫活動;
3 初步嘗試不同繪畫工具和材料的用法,形成良好的繪畫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對於幼兒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繪畫活動中,要求幼兒養成主動整理工具和材料的好習慣,如安置自己的用品,活動結束時主動清理垃圾並收拾自己的用具等。
六 怎樣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美術活動中的觀察指: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形狀、色彩、空間等形式因素,及其表現的對稱、均衡、節奏、多樣統一等形式美的模式上,還集中在事物的主體和背景、情節、形象等。
要遵循這樣的感知順序:先從遠處感知事物的整體和背景;再到近處感知事物的局部特徵和構成;最後,再回到整體的感知上,讓幼兒形成牢固的整體印象。
在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時,不僅通過眼睛來體現事物的特徵,還可以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等多種感官形式來體驗和表現。
七 怎樣讓幼兒大膽地繪畫
1 要給幼兒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首先是信任幼兒,也就是在相信幼兒能畫畫的基礎上,為他提供充分的機會;其次,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觀念。要尊重幼兒不同尋常的提問和想法,肯定其想法的價值,不因為其想法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寬松的心理環境還要求注意減少規定,過多、多細、過於整齊劃一的限制,勢必會阻礙幼兒創造力的發揮。
2 要給幼兒提供多樣的繪畫工具和材料。
多樣的繪畫工具和材料能夠刺激他們的操作慾望,讓他們在「玩工具」、「玩材料」的過程中積極從事美術活動。
3 盡量採用情景、游戲的形式開展繪畫活動。
4 盡量採用「鼓勵法」評價幼兒的作品
畫完後,可以和幼兒一起高興地欣賞作品,引導幼兒說出畫的是什麼,同時給予表揚。評價時要注意不要求幼兒作品和事物的「形似」,而應更多地看重幼兒作品中的神韻。要多表揚鼓勵,對其不足之處也盡量用建議、商量、誠懇的口吻提出。提出意見也應該是具體的、幼兒可以理解和執行的,如「畫上的人物很生動,如果再添上背景就更豐富了」
八 如何培養幼兒的審美想像和藝術創造
幼兒的審美想像和藝術創造如果不正確地加以引導,就會被大人不經意地扼殺。在幼兒繪畫活動中,應盡可能保護、培養好幼兒的想像力合創造力。要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並藉助其他學科領域來幫助幼兒拓展想像的內容。
培養幼兒的審美想像
1有意識地帶他們到大自然去體驗,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與人交往,注意多讓幼兒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和公益活動,這樣他們會有多點生活的體驗和感受;
2欣賞文學作品、音樂作品時,利用作品提供的特有情景空間,對幼兒進行想像的提問;
3經常帶領幼兒觀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動物、植物、風、雨、雷、電)、人造物(車輛、建築物、服裝、櫥窗設計等),利用他們的新奇發現,進行聯想性的解釋;
4可以和幼兒一起做游戲,結合一些有趣的游戲,也能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
1 要為幼兒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要尊重幼兒的創造慾望,不要強迫幼兒接受成人多的創造意圖,不要交代過細,以免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限制幼兒。
2 以啟發式言進行提問和指導。
一定要用啟發式提問,如:「這是什麼?」、「為什麼?」、「可以怎樣做?」,而不要用「是不是這樣」等封閉性提問,這樣的提問幼兒只需答「是」或「不是」,封閉式的提問會造成幼兒思維的惰性。
3 在創造過程中不強迫幼兒模仿。
可以給幼兒提供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這樣可以幫助幼兒打開思路。例如,幼兒畫房子,成人提供各種房屋的圖片——中國的四合院、古代宮殿、高層建築、歌特式建築、羅馬式建築、、、等古今中外的建築,這樣幼兒在進行創造時的思路會很開闊。又比如,畫花。成人提供各種各樣的花卉圖片給幼兒,讓他們自由取材。
4 創造活動宜採用多樣的教學形式和組織方法。
如:畫一畫音樂里說了什麼,畫一畫詩歌的意境,畫出故事的結尾、畫一封給朋友的信,為童話劇設計服裝、製作道具、海報、、、、。
5 盡量正面評價幼兒的作品,多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