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君子文言文

君子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3 13:20:25

文言文中的君子什麼意思

一、稱有才德的人。「博文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禮記、曲禮)
二、稱在位的人。
三、竹、蓮花、菊花的別名。四、梅、蘭、竹,菊稱四君子。
五、妻稱夫。「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詩經、召南)
六、對先人的尊稱。
七、指男子。「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
八、在上位者。「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詩經、伐檀)「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孟子、滕文公)
九、好學者。「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學而)大致而言,君子一詞非只一義。有多種解釋,亦頗容易含混。
在儒家思想里,君子一詞具有德性上的意義。「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此似為君子一詞在德性上最具體的意義。

❷ 古文中那些字是用來形容君子的

文質彬彬、玉樹臨風、鶴立雞群、一表人材、風度翩翩、儀表不凡、清新俊逸
、品貌非凡、
才貌雙絕
、驚才風逸
、雅人深致
、城北徐公、貌若潘安、
面如冠玉、目如朗星、鼻若懸膽、唇若塗脂、風流倜儻、朗眉星目
、長身玉立
氣宇軒昂
、溫文爾雅
、淑人君子、
雅人深致
暫時找到這些,都是在網上到處搜的,另外,不好分朝代啊。

❸ 「君子「一詞在古文中的含義

1. [gentleman]∶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常與「小人」或「野人」對舉。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少欲。
2. [a man of noble character]∶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周容《芋老人傳》

啟功書法[1]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
3. 對別人的尊稱 [honorific title to thers],猶言先生。
君子書敘。——唐·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君子觀王約告仁宗之言,可謂不負厥職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屢見於史冊者,謂非王約輔導於其始可乎。若 王約者貽仁宗之哲命者也。——四庫全書《御批續資治通鑒綱目》卷二十四
4. 舊時妻對夫之稱。
《詩·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進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賢註:「君子,謂夫也。」 唐 李白《古風》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雙飛鸞。」 清 孫枝蔚《采蓮曲》之一:「妾采蓮,采蓮寄君子。」
5. 指 春秋 越國的君子軍。
《國語·吳語》:「﹝越王﹞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為中軍。」 韋昭註:「私卒君子,王所親近有志行者,猶 吳 所謂賢良,齊所謂士。」 明 梁辰魚《浣紗記·被擒》:「 越王親率兕甲十萬,君子六千,直渡太湖。」參見「君子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越王勾踐聞吳王已出境,乃與范蠡計議,發習流二千人,俊士四萬,君子六千人,從海道通江以襲吳。」
6. 美酒。
《類說》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醉鄉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為君子。」
7. 竹之雅號。
宋 蘇轍《林筍復生》詩:「偶然雷雨一尺深,知為南園眾君子。」參見「君子竹」。

以上來自網路

❹ 樑上君子古文翻譯

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

譯文:陳寔在鄉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百姓爭執時,陳寔判決公正,告訴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後沒有埋怨的。

譯文:大家感嘆說:「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當時年成不好,民眾沒有收成,有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裡,躲在房樑上。

志乃嘆曰:"寧為刑罪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

譯文:陳寔暗中發現了,就起來整頓衣服,讓子孫聚攏過來,正色訓誡他們說:「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

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樑上君子者是矣!」

譯文: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壞的,(壞)習慣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養而形成,於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樑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

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

譯文:小偷大驚,從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誠懇認罪。陳寔開導他說:「看你的長相,也不像個壞人,應該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這種行為當是由貧困所致。」

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

譯文:結果還贈送二匹絹給小偷。從此全縣沒有再發生盜竊。

出自《後漢書·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

(4)君子文言文擴展閱讀:

樑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

基本釋義:梁:房梁。躲在樑上的君子。竊賊的代稱。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貶義詞。

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近日頗多賊;兩夜皆來入吾室。吾近護魏王葬;得數千緡;略已散去;此樑上君子當是不知耳。」

譯文:最近很多賊;兩個晚上都來進入我的家。我最近護魏王葬;得到幾千緡;幾乎已經散去;這個竊賊一定是不知道罷了。

近義詞:

偷雞摸狗 :指偷竊的行為。也指不正經的勾當。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雞盜狗的勾當,幾時是了;跟隨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卻不好?」

反義詞:

正人君子: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現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的人。

出處:《舊唐書·崔胤傳》:「胤所悅者闒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

譯文:我所高興的品格卑劣的人,所厭惡的正人君子。人人恐懼,朝不保夕。

❺ 君子之學整篇文言文翻譯

履窪趣思原文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經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翻譯:
清代文學家劉蓉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裡讀書。他專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
這屋有處窪坑,每經過,劉蓉總要被絆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別扭,時間一長也習慣了,再走那裡就同走平地一樣安穩。劉蓉父親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著對劉蓉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么?」隨後叫仆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劉蓉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裡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他心裡一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他別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
劉蓉不禁感慨道:「習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意思是說:一個人學習時,初始階段的習慣非常重要,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

❻ 古代君子高尚品德的詩或文言文。

1、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這兩句說,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一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一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志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採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條小路來.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慾的修養,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麼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一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沉淪: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干,好事即使細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採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斗,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准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❼ 君子在文言文中指什麼意思

君子
「君子」觀念在中國各家中,「君子」一語,廣見於先秦典籍,在版先秦典籍中多指權「君王之子」,著重強調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後孔子為「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的含義,自此,「君子」一詞有了德性。
1.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儒家思想)
2.對統治者和貴族男性的通稱,常與「小人」或「野人」對舉。
3.古代指地位高的人。
4.對別人的尊稱,猶言先生。
5.舊時妻對夫之稱。
摘自《網路》『君子』詞條。

❽ 文言文中的君子什麼意思

一、稱有才德的人。「博文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禮記、曲內禮)
二、稱在容位的人。
三、竹、蓮花、菊花的別名。四、梅、蘭、竹,菊稱四君子。
五、妻稱夫。「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詩經、召南)
六、對先人的尊稱。
七、指男子。「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
八、在上位者。「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詩經、伐檀)「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孟子、滕文公)
九、好學者。「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學而)大致而言,君子一詞非只一義。有多種解釋,亦頗容易含混。
在儒家思想里,君子一詞具有德性上的意義。「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此似為君子一詞在德性上最具體的意義。

❾ 古文中那些字是用來形容君子的

文質彬彬、玉樹臨風、鶴立雞群、一表人材、風度翩翩、儀表不凡、清新俊逸
、內品貌容非凡、
才貌雙絕
、驚才風逸
、雅人深致
、城北徐公、貌若潘安、
面如冠玉、目如朗星、鼻若懸膽、唇若塗脂、風流倜儻、朗眉星目
、長身玉立
氣宇軒昂
、溫文爾雅
、淑人君子、
雅人深致
暫時找到這些,都是在網上到處搜的,另外,不好分朝代啊。

熱點內容
護膚老師菲菲 發布:2025-07-08 15:21:12 瀏覽:720
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師誰最優秀 發布:2025-07-08 15:12:29 瀏覽:490
英語日記例文 發布:2025-07-08 14:54:10 瀏覽:973
全國卷英語2017年 發布:2025-07-08 14:44:12 瀏覽:921
與老師聊什麼 發布:2025-07-08 14:31:26 瀏覽:134
漣水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8 14:30:17 瀏覽:157
初中科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8 14:24:10 瀏覽:100
教師不知道 發布:2025-07-08 14:09:07 瀏覽:788
教師曬禮物 發布:2025-07-08 13:58:41 瀏覽:17
羅森歷史 發布:2025-07-08 13:20:04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