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國家大學科
㈠ 中山大學有哪些科系
中山大學文科專業強,法律,英語都很好。
㈡ 中山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
我是中國醫大的,這邊呢,臨床是比較好一些,相對基礎難考一些,基礎呢,相對來說好考,基本都是過線的分數,有的考得高的,是報考時候不知道自己能考那麼高,基礎有幾個專業可以,病理是最好,分也高一些。還有法醫也可以,我就是學法醫的。其它還有遺傳啊,細胞啊,組培啊,但是現在好考意味著將來畢業的也多,而且來到這里就知道了,基礎最不賺錢了。基礎的大教授還不如臨床的小大夫呢。相比來說中山大學可能將就好許多吧,我也是聽說而已,身邊同學有的考到那邊。而且中山大學的臨床是非常厲害的,比中國醫大高出一大截,可以說和協和北醫是一個級別的。看的出來你想學基礎,但是中國醫大基礎沒啥錢,除非個別的科主任啊,還有有基金的教授,沒錢的話基礎是不會有啥發展的。我學的法醫雖然屬於基礎,但是老師以鑒定為主,科里做實驗的條件極差,我們也是幹活就行了。中山能好一些吧,有錢的話,實驗設備啊,硬體啊都能上去,我建議你還是去考中山,退一步說就是不行的話,也能調回來醫大的基礎,那邊的復試比中國醫大的復試早將近一個月呢,中國醫大的復試在四月底進行,五一過後通知結果,萬一有什麼不測,調都調不了,因為別的地方都招完了。比如說沈陽醫學院和錦州醫學院年等醫大的調劑生過去,可是年年都等不起。
㈢ 中山大學文科有什麼專業
中山大學文科的專業有: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英語,法學,德語,法語,新聞學,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學。
㈣ 中山大學的文科專業哪個最好
中山大學文科方面的重點學科有: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工商管理;
二級內國家重點容學科:邏輯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人類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古代文學、英語語言文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行政管理;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中國哲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歷史學、會計學、哲學、人類學、行政管理;
廣東省重點學科(攀峰):哲學、理論經濟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廣東省重點學科(優勢):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民族學、考古學、世界史、基礎心理學(二級學科);
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中山大學哲學一級學科得分87,排名第3;社會學得分82,排名第4;中國史得分84,排名第5;工商管理得分87,排名第3;公共管理得分83,排名第5。
綜合來看,中山大學的工商管理、哲學、社會學、中國史、公共管理都是非常強勢的學科,在國內處於頂級水平。
㈤ 中山大學工科專業
我認為是光信息更好
中大的工科專業特點是門類不齊全,但很多是精品版,這三個專業都屬於精品之列權,區別在於學科所學側重點不同,這個可以從名字上理解,或者到官網上具體查詢。不過也不是說三個專業完全不通,畢竟都是物理類工科。我有個光信息的師兄,讀完光信息的碩士然後去了廣州愛立信總部當通信工程師
另外一點,光信息的學科實力是這三個中最強的。我無意貶低其他兩個,可是事實上,光信息排名全國第三,是全國重點學科,更重要的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是傳統強勢學科,教師隊伍穩定,強大。
基於以上,我更推薦光信息。
一切都是相對來說的,其實另兩個專業中大開設幾年以來,發展很迅猛,就業很好
在下也是中大的,一家之言,樓主定奪吧
㈥ 中山大學有什麼科
人文科學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 歷史學系 哲學系 人類學系
嶺南學院
國際商務系 經濟管理系 經濟學系 金融系 財政稅務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 日語系 德語系 法語系 英培中心 澳大利亞研究中心
外語教學中心
大學英語教學部 研究生外語教學部 應用英語教學部 大學外語教育研究所
法學院
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政治科學系 行政管理學系 社會學系 國際關系學系 公共傳播學系 社會工作系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系 會計學系 旅遊酒店管理系 市場學系 財務與投資系 管理科學系
教育學院
社會科學教育系(兩課) 心理學系 體育教育系
傳播與設計學院
新媒體與影視製作學系 新聞傳播學系 藝術設計學系
國際交流學院
對外漢語系
旅遊學院
翻譯學院
翻譯系 商務外語系 對外漢語系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數學系 統計科學系 科學計算與計算機應用系
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
物理學系 應用力學與工程學系 微電子學系 光學工程系
工學院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化學系 應用化學系 高分子與材料科學系
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城市與區域規劃系 遙感與地理信息工程系 國土資源與環境系(河口海岸研究所) 水資源與環境系
規劃設計研究院 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系 大氣科學系 環境工程系
地球科學系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生物化學系 生態學系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通信工程系 計算機科學系 軟體研究所 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軟體學院
資訊管理系
中山醫學院
臨床醫學一系(長學制) 臨床醫學二系 麻醉學系 醫學影像學系 康復治療學系 檢驗醫學系 視光學系
基礎醫學院
法醫學系 生物醫學工程系
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系 婦幼衛生系 營養學系 醫學統計與流行病學系
光華口腔醫學院
護理學院
葯學院
實驗動物中心
高等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
㈦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學校隸屬關系:國家教育部
學校所在地: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電話:系辦公室020-84113619,84112390,84112171系主任:020-84111068
郵政編碼:510275傳真:020-84112390
網址:http://gs.zsu.e/
一、地質類本科專業設置
地質學專業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結構、物質成分、運動和演化歷史及相關科學技術問題的學科,與人類生存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承擔著支持、維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系統的任務。
根據學科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求,現在重點培養如下方向的人才:①基礎地質、地球化學方向,面向地質地球化學理論,為國內外碩士、博士點提供優質生源;②地球科學信息化技術方向,面向信息時代,培養地球科學與計算機應用結合的人才;③岩土工程方向,面向城市建設和各類基礎工程,培養從事岩土工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地基基礎處理和施工監督管理方面的人才;④礦物材料與寶玉石方向,面向建材、冶金、化工、寶玉石(含金銀貴金屬)等行業,培養礦物材料研究與開發利用、寶玉石資質鑒定與商貿方面的人才。此外,系裡鼓勵部分優秀學生輔修其他專業。畢業生主要去向有科研、教育、國土資源規劃與管理、路橋規劃設計、城市建築工程、地質資源調查與管理、環境保護、寶玉石貴重金屬質檢、經濟實業等部門。一部分繼續攻讀更高學位或出國留學。
主幹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普通化學、地球科學概論、環境科學概論、古生物與地史學、礦物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岩體力學、水文地質學、城市地質與環境地質、寶玉石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圖示化技術、資料庫、計算機網路技術等。
二、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
1.碩士研究生專業設置
(1)礦物、岩石、礦床學
方向1:寶玉石學(含礦物材料)
方向2:礦床地球化學
方向3:環境地球化學
方向4:旅遊地質資源學與生態地質
方向5:地球信息工程
方向6:珠寶市場評估與營銷
方向7:非金屬礦物材料
(2)構造地質學
方向1:大陸過程及其信息處理
方向2:活動構造與基礎工程
(3)第四紀地質學
方向1:地球表層與環境
方向2:海岸帶沉積與古環境
方向3:湖相沉積與環境演化
方向4:生態環境演化
方向5:環境考古
(4)岩土工程
方向1:岩土力學及工程應用
方向2:軟土工程
方向3:地基處理
方向4:環境岩土工程
方向5:現代岩土工程檢測與分析
方向6:建築地基基礎優化設計
2.博士研究生專業設置
礦物、岩石、礦床學
研究方向有:成礦流體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特殊地質環境與巨量成礦物;環境地質、生態地質與區域;構造與花崗岩成因學。
三、教師隊伍現狀
中大地球科學系是中國綜合性大學中最早創辦的地質學教學和研究機構之一。許多院士和知名學者曾在我系執掌教鞭,為社會各界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講師6人,助教2人,實驗室人員中,高工1人,工程師4人,技術工人1人,黨政人員5人。其中,45歲以下的教授5人,具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16人,許多中青年教師是由法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留學回國的博士。
本系下設5個學科組:地球信息工程學科組;地球化學學科組;寶玉石與礦物材料學科組;陸地與海岸帶環境變化學科組;岩土工程學科組。一個實驗室中心:地球科學實驗教學與測試中心。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創建於1924年。朱家驊院士、謝家榮院士、馮景蘭院士、斯行健院士、樂森院士、孫雲濤院士、楊遵儀院士、陳國達院士以及O.Jackel,A.Heim,P.Misch等許多國內外知名學者都曾在此執掌教鞭或學習,為我國地球科學事業輸送了大批人才。
系內現設有寶石礦物材料研究所、寶玉石研究鑒定中心、岩土工程研究所、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大地構造與花崗岩成因學研究所、第四紀古環境研究中心、嶺南考古研究中心及地質陳列館等機構。擁有岩礦綜合實驗室、成礦流體實驗室、高溫高壓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考古和地質年代實驗室、微體古生物實驗室、第四紀環境實驗室、工程防震實驗室、放射性環境測試等教學和研究實驗室。本系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環境的改善,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除專業實驗室外,建設有現代化水平的計算機工作室,供學生使用,並正在建設地球信息系統實驗室。在國內同行中較早建立了獨立的地球科學系網站(網址:http://gs.zsu.e/)。本系學生除了可以享受學校的各類獎學金外,本系內還設有Diffendal獎學金、謝家榮獎學金、陳其瑞獎研金和高盛獎學金。
四、「九五」以來科學研究簡況
近十年來,承擔和完成了國家級、省部級和地方委託科研項目100多項,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科技攻關、科技部973項目、國家攀登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46項。涉及礦床成因、資源與環境評價、礦產資源規劃、花崗岩成因、礦物物理、礦物材料、寶石學、環境與災害地質、水文地質、新構造分析、大型工程地殼穩定性和地基穩定性評價研究等一大批科研項目,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十餘項。
五、國際交流與合作
本系國際科研合作與交往頻繁,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芬蘭等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與美國地球科學信息中心聯合創辦的中國第一個電子學術刊物《Journal of Geoscience of China》(計算機網路版,http://www.geosciences.net),並建立了相應的專業網站《中國地學信息網》,促進了我國地球科學領域科研成果與國際間的交流。
(撰稿:鄭卓)
㈧ 中山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誰更出名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是由孫中山先生親手創立,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的綜合性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並在廣東全境擁有四大校區,其中三個在廣州,一個在珠海。該校前身為孫中山首創的國立廣東大學,後更名「國立中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後又復前名。[1]2016年2月,在2016國內高校保研率排名中,中山大學排名第28位。2016年2月,中國一流大學百強榜出爐,中山大學排名第九。2016年3月21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6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公布最新2016中國最佳大學排行榜,中山大學蟬聯廣東省最佳大學排行榜榜首,榮膺2016廣東省最佳大學美譽。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是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高校,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辦於1958年,1970年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
㈨ 中山大學有哪些科系
目前,中山大學(
)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葯學和管理科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設有人文科學學院、亞太研究院、嶺南學院、國際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翻譯學院、旅遊學院、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軟體學院、工學院、中山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光華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葯學院等27個學院和地球科學系、資訊管理系,並有研究生院、高等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等。
㈩ 中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廣州科學城園區
廣州科學城園區是與廣州市蘿崗區合作的,該園區位於廣州科學城生物園區,建築面積10524平方米,用於中葯新葯、醫療器械、護膚衛生系列用品、PCR系列診斷試劑盒的研製和開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