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學科
一 年 級
(每周4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數與計算
(1)20以內數的認識。加法和乘法。
數數。數的組成、順序、大小、讀法和寫法。加法和減法。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式題。
(2)100以內數的認識。加法和減法。
數數。個位、十位。數的順序、大小、讀法和寫法。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步計算的加減式題。
(二)量與計量
鍾面的認識(會看整時)
元、角、分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三)幾何初步知識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和直觀認識。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
(四)應用題
比較容易的加法、減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要求
1.通過數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3.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加法和減法的關系。熟練地口算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會計算加減法兩步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愛護人民幣。
6.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
7.培養學生認真做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 年 級
(每周6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數與計算
(1)6~9的乘法和表內除法。
除法的初步認識。6~9的乘法口訣。用乘法口訣求商。乘法、除法豎式。有餘數除法。兩步計算的式題。
(2)萬和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數數。百位、千位、萬位。數的讀法、寫法和大小比較。
(3)加法和減法
加法,減法。用湊十的方法計算豎式連加。加法驗算,用加法驗算減法。
(4)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
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0的乘法。連乘。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0除以一個數。用乘法驗算除法。連除。
(5)混合運算。
先乘除後加減。兩步計算和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式題。
(6)珠算加法和減法
認識算盤。在算盤上記數和讀數。珠算加法,減法。
(註:這部分內容也可以安排在其他年級。)
(二)量與計量
時、分、秒的認識。
分米、毫米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千克(公斤)、克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三)幾何初步知識
角的初步認識。直角。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平行四邊形的直觀認識。
(四)應用題
加法和減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乘法和除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要求
1.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熟記全部乘法口訣,能夠熟練地用口訣求積、求商。熟練地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2.認識計數單位「百」、「千」和「萬」,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數、寫數,會比較數的大小。
3.掌握加、減法的筆演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會用豎式計算比較簡單的連加式題。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在100以內),會口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和幾百幾十加、減整十或整百的數。會用交換加數的位置驗算加法和用加法驗算減法。初步培養學生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4.掌握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乘、除法筆演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會口算簡單的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包括有餘數的除法)。
5.認識算盤,掌握撥珠方法。會珠算加、減法。
6.初步掌握混合運算順序,會計算兩步和比較容易的三步式題。
7.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會進行長度的簡單計算。
8.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公斤)、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會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
9.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知道1小時=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10.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11.初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12.會解答加、減、乘、除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會書寫答案。會分步列式解答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三 年 級
(每周6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數與計算
(1)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讀法和寫法。數的大小比較。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
(2)加法和減法。
加法,減法。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
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3)乘、除數是兩、三位數的乘、除法。
乘數是兩、三位數的乘法。積的變化。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演算法。乘法驗算。
除數是兩、三位數的除法。商不變的性質。被除數和除數末尾有0的簡便演算法。
*乘、除計算的簡單估算。
標有「*」的內容為選學內容(下同)。這些內容不作為共同要求,也不作為考試內容。
連乘、連除的簡便演算法。乘數接近整十、整百的簡便演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4)四則混合運算。
三步計算的式題。小括弧的使用。
(5)分數的初步認識。
分數的初步認識,讀法和寫法。看圖比較分數的大小。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二)量與計量
千米(公里)和噸的認識。
年、月、日。平年、閏年。世紀。24時計時法。
面積單位。
(三)幾何初步知識
面積的含義。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四)統計初步知識
簡單統計圖表的初步認識。平均數的意義,求簡單的平均數。
(五)應用題
常見的數量關系。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和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初步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的數。會根據要求把一個數用四捨五入法省略尾數,寫出近似數。
2.會筆算多位數加、減法。會口算整萬數的加、減法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學會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能夠靈活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會根據這種關系求未知數x。3.掌握乘、除法的筆演算法則,比較熟練地筆算乘數、除數是兩位數的乘、除法。會筆算乘數、除數是三位數的乘、除法。會用交換被乘數、乘數的位置驗算乘法。知道商不變的性質。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會口算乘數、除數是整十或整百的乘、除法。會口算兩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學會一些簡便演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會根據這種關系求未知數x。
4.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比較熟練地計算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弧。
5.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初步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6.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7.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與閏年以及各月的天數。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8.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頃、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積觀念。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9.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通過統計材料,使學生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10.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會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和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口述解題思路。
11.結合解題和計算,進一步培養學生檢查和驗算的學習習慣,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四 年 級
(每周5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數與計算
(1)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關系和運算定律。
自然數與整數。十進制計數法。讀法和寫法。
四則運算的意義。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整除和有餘數的除法。運算定律。簡便運算。
(2)小數的意義、性質和四則計算。
小數的意義、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移位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的近似值。
加法和減法。乘法和除法。積和商的近似值。循環小數。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3)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中括弧。四則混合運算。
(註:小數如果分段教學,可以把小數的初步認識安排在前面的適當年級。)
(4)數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奇數和偶數。質數和合數。100以內質數表。分解質因數。約數和倍數。公約數和公倍數。求最大公約數。求最小公倍數。
(5)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分數大小的比較。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和假分數。帶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二)代數初步知識
用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ax眀=c,ax眀x=c)。列方程解應用題。
(三)量與計量
角的度量。
單名數和復名數。(計算面積或體積一般不使用復名數)
(四)幾何初步知識
直線的測定。測量距離(工具測、步測、目測)。
射線。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垂線。畫垂線。平行線。畫平行線。
三角形的特徵。*三角形的內角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組合圖形。
(五)應用題
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相遇問題。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比較容易的四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要求
1.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多位數。
2.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能應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會使用中括弧。
3.掌握整除、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會分解質因數(一般不超過兩位數)。會求最大公約數(限兩個數的)和最小公倍數。
4.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四則筆算和簡單的口算。會用四捨五入法截取積、商的近似值。會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以三步為主)。
5.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6.會用字母表示數、常見的數量關系、運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7.掌握常用的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名數和復名數的互化。
8.初步學會用測量工具在地面上測定直線和測量較短的距離。認識射線和角,知道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數畫角。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垂線、平行線、長方形和正方形。
9.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10.掌握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應用題。能初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 年 級
(每周5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數與計算
(1)數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奇數和偶數。質數和合數。100以內質數表。分解質因數。約數和倍數。公約數和公倍數。求最大公約數。求最小公倍數。
(2)小數的乘法和除法。
乘法和除法。積和商的近似值。循環小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3)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分數大小的比較。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和假分數。帶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4)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分數加、減法的意義。同分母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簡單的帶分數加、減法。加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二)代數初步知識
用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ax眀=c,ax眀x=c)。列方程解應用題。
(三)量與計量
體積單位。
單名數和復名數。(計算面積或體積一般不使用復名數)
(四)幾何初步知識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組合圖形。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含義,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五)統計初步知識
數據的收集和分類整理。簡單的統計表。根據收集的數據求平均數。
(六)應用題
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相遇問題。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比較容易的四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要求
1.掌握整除、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會分解質因數(一般不超過兩位數)。會求最大公約數(限兩個數的)和最小公倍數。
2.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會用四捨五入法截取積、商的近似值。會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以三步為主)。
3.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正確地進行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4.會用字母表示數、常見的數量關系、運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5.掌握常用的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名數與復名數的互化。
6.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7.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知道體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8.初步學會收集數據和分類整理,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會根據收集的數據求平均數。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
9.掌握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應用題。能初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六 年 級
(每周5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數與計算
(1)分數的乘法和除法。
分數乘法的意義。分數乘法。乘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倒數。
分數除法的意義。分數除法。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3)百分數。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義和性質。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幾何初步知識
圓的認識。圓周率。畫圓。圓的周長和面積。*扇形的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
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圓錐的認識。圓錐的體積。*球和球的半徑、直徑的初步認識。
(四)統計初步知識
統計表。
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五)應用題
分數四則應用題(包括工程問題)。百分數的實際應用(包括發芽率、合格率、利息的計算)。
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整理和復習
教學要求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演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乘、除法。會口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百分數在實際中的應用。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會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過比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4.認識圓。會畫圓。掌握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5.認識圓柱和圓錐。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6.會製作簡單的統計表,利用作圖紙繪制簡單的統計圖。會對統計圖表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使學生受到國情教育。繪制統計圖表要注意整潔、美觀。
7.會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最多不超過三步)。會用比例的知識解答基本的應用題。會看地圖上的比例尺。進一步提高用算術方法和用方程解應用題的能力。會有條理地說明解題思路。
8.通過系統的整理和復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比較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按照題目的具體情況選擇簡便的解答方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附錄
關於教學要求用語的說明
有關知識的教學要求分為知道、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
知道:是指對所學的知識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夠說出它指的是什麼,並能識別它。表述詞還有「認識」等。
理解:是指對所學的知識有一些理性的認識,能夠用語言表述它的確切含義,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或計算,能說明一些道理。
應用:是指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表述詞還有「運用」。
有關技能的教學要求分為會、比較熟練、熟練三個層次。
會:是指能夠按照規定的方式、方法進行測量、畫圖、製作和正確的計算等數學活動。
比較熟練:是指對讀數、寫數、口算、筆算等,通過訓練達到正確、比較迅速的程度。
熟練:是指對讀數、寫數、口算、筆算等,通過訓練達到正確、迅速的程度。有時還能選擇簡便的方法,合理、靈活地計算,從而形成能力。
② 現在小學都有哪些學科啊
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品德與社會,科學,自然,信息
③ 小學科目有哪些
小學設有的科目:
主要科目:語文、數學、英語(三年級及以上)、品德與生活(或品德與社會)、科學。
附屬科目:體育、藝術(音樂和美術)、健康、法制,信息技術,綜合實踐。
小升初考試有關事項:
小升初考試大體可以總結為兩種主要形式,即筆試和面試。其中筆試考查主要是數學和語文兩個科目,一般來說每科平均考試時間為60分鍾。
考試時間最長為二十分鍾,最短為五六分鍾。小升初考試是由各個學校半公開組織的選拔性考試。因此它具有不穩定性和多樣性。
(3)小學一年學科擴展閱讀:
現代學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傳教士引入中國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庭的視野。
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式學堂。宣統元年(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真正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④ 現在小學都有哪些學科
基本的語數外,科學,美術,音樂,自然,政治等學科。
⑤ 中小學學科分類
在小學低年級,提供來道源德和生活,語言,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藝術)課程;在小學,高中和道德,社會,語言,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藝術)等中高級課程。
初中是綜合性課程的綜合,包括思想與道德,語言,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和綜合練習活動。
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性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提供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言,美術和美術課中,應加強寫作教學。
(5)小學一年學科擴展閱讀;
設置中小學學科的相關要求:
一、根據每門課程的特點制定國家課程標准,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二、加強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增強思想素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生活觀和價值觀。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指導學生的創新和實踐。
⑥ 小學有什麼學科
小學設有的科目: 主要科目:語文、數學、英語(三年級及以上)、品德與生活(或品德與社會)、科學。 附屬科目:體育、藝術(音樂和美術)、健康、法制,
⑦ 小學的全部學科有哪些
1、小學的全部學科抄有語文、數學襲、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信息技術即計算機基礎、體育、音樂、美術。
2、台灣小學課程的學習領域主要有語文學習領域,包含國語文、英語、閩南語、客家語與原住民語,國語文在小學稱作國語,中學稱作國文、生活課程即小學1、2年級的科目,為自然與生活科技與社會的合並科目、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彈性、綜合活動,
以及重大議題,如資訊教育、環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家政教育,其使用課本因學校而有所不同。
(7)小學一年學科擴展閱讀:
小學《道德與法治》科目的重要意義:
1、在學生能感受、能觀察、能體驗的日常生活中滲透法制教育,採取適合小學生接受能力的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初步了解法律,引導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2、在學生思考和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滲透基本的法律知識教育,理解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認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學習運用法律知識思考和分析一些簡單的社會生活現象,學習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規范自身行為,從小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公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學
⑧ 各年級各學科的新課標小學
語文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⑨ 小學語文一年級學科工作總結
小學語文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在本學期里,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認真批改作業、講評作業,課後,對學生進行恰當輔導,廣泛吸收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做到教學相長,並順利完成育教學任務,注重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爭取較高優秀率。 下面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鍾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二個星期里,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慣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說說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年級里、科組里的老師經常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里,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農遠資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
如何讓學生能從「閱讀」變為「悅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像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經過一年的實驗,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的變化。首先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了,對學習語文有了比較高的興趣。這不僅體現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方式上,還體現在學生在課外學習上。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語文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的需要。不僅學習了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引進了許多課外資源,學習了許多課外的知識。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學會了如何自主學習。也應該加強聯系。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准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積極投身教研活動之中,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如一些學生只會說而不會寫等,這都有待於進一步去提高。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使自己成為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
⑩ 小學有哪些學科
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社會(品德和生活)、科學、
音樂、體育、美術、手工製作、健康與環境教育、計算機、
綜合實踐、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班隊活動、
一共15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