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D
小題:A
❷ 古文翻譯:不能肅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
意思是不能夠將凶惡罪逆之人清肅消滅,才會使王室皇族到了如此這個地步,對此抱恨九泉之下,既然知道是這樣還有什麼好說的。
出自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編撰的《北史·來護兒傳》。
節選原文:
及宇文化及構逆,深忌之。
是日旦將朝,見執。護兒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執矣。」護兒嘆曰:「吾備位大
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乃遇害。
護兒重然諾,敦交契,廉於財利,不事產業。至於行軍用兵,特多謀算,每覽兵法,曰:「此亦豈異人意也!」善撫士卒,部分嚴明,故鹹得其死力。
譯文:
等到宇文化及謀叛時,對護兒甚為忌恨。那天早晨將去上朝,被叛賊捉住。護兒說:「陛下現在在哪裡呢?」身邊的人說:「現在已經被捉住了。」護兒嘆息說:「我是大臣,擔負國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惡悖逆之人,終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於黃泉之下,還能再說什麼呢!」於是被殺害。
護兒重信用,講交情,淡泊財利,不經營產業。在行軍用兵方面,計謀特多,每次閱覽兵法,就說:「這難道也是異人的想法!」善於安撫士兵,處分嚴明,所有士兵都願意為他效力。

(2)來護兒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北史》上起北魏登國元年(386年),下迄隋義寧二年(618年),記北朝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
《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李延壽撰寫這兩部書,本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未竟的事業。
李大師熟悉前代歷史,又長於評論當世人物,青年時代就產生了撰寫一部編年體南北朝史的志向。但他著手做這件工作時,已是唐朝武德初年了。不久,他因生活條件的變化,又曾一度中輟了這件事。
當他再次獲得從事於此種撰述機會時,已是武德九年(626年),而他在貞觀二年(628年)就去世了。他在臨終之前,因「所撰未畢,以為沒齒之恨」。父親的事業和遺恨,深深地影響著李延壽,對他產生了一種感召的力量。
李延壽貞觀初年參與《隋書》編撰工作,從這時起,他就決心把南北朝史寫出來。以實現父親的遺願。李延壽用了十五、六年的時間搜集資料,而在貞觀十七年(643年)因參與修撰《五代史志》的工作,便得以廣泛閱讀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八朝正史,於是正式開始撰寫《南史》《北史》。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大業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到619年王世充廢隋哀帝,隋朝滅亡,享國38年。
從建國到覆國雖然只有38年,但卻南下滅陳統一南北朝,北破突厥,征服林邑,馴服契丹,收復琉球,震服伊吾,攻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平定各方叛亂,隋朝涌現出的名將比起其他朝代也是毫不遜色。
來護兒早年投奔隋軍,參與平定陳朝,累功至上開府,後來跟隨楊素平定高智慧起義,升任大將軍。隋煬帝繼位後,來護兒進封右翊衛大將軍、榮國公。
大業八年(612年),隋軍一征高句麗,來護兒率水軍逼近平壤,因為輕敵致敗。大業九年(613年),來護兒隨軍二征高句麗,但因楊玄感造反,遂回軍平叛。大業十年(614年),來護兒率軍三征高句麗,迫使高句麗王請降。
義寧二年(618年),宇文化及發動兵變,弒殺隋煬帝,來護兒一同被叛軍殺害。
❸ 文言文《隋書.來護兒傳》原文加翻譯
原文
來護兒,字崇善,江都人也。幼而卓詭,好立奇節。初讀《詩》,至「擊鼓其鏜,踴躍用兵」、「羔裘豹飾,孔武有力」,舍書而嘆曰:「大丈夫在世當如是。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安能區區久事隴畝!」群輩驚其言而壯其志。護兒所住白土村,密邇江岸。於時江南尚阻,賀若弼之鎮壽州也,常令護兒為間諜,授大都督。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進位上開府。從楊素擊高智慧於浙江,而賊據岸為營,周亘百餘里,船艦被江,鼓噪而進。素令護兒率數百輕艓徑登江岸,直掩其營,破之。時賊前與素戰不勝,歸無所據,因而潰散。智慧將逃於海,護兒追至泉州,智慧窮蹙,遁走閩、越。進位大將軍,除泉州刺史。時有盛道延擁兵作亂,侵擾州境,護兒進擊,破之。又從蒲山公李寬破汪文進於黟、歙,進位柱國。仁壽三年,除瀛州刺史,賜爵黃縣公,邑三千戶。尋加上柱國,除右御衛將軍。煬帝即位,遷右驍衛大將軍,帝甚親重之。大業六年,從駕江都,賜物千段,令上先人冢,宴父老,州里榮之。數歲,轉右翊衛大將軍。遼東之役,護兒率樓船,指滄海,入自壩水,去平壤六十里,與高麗相遇。進擊,大破之,乘勝直造城下,破其郛郭。於是縱軍大掠,稍失部伍,高元弟建武募敢死士五百人邀擊之。護兒因卻,屯營海浦,以待期會。後知宇文述等敗,遂班師。明年,又出滄海道,師次東萊,會楊玄感作逆黎陽,進逼鞏、洛,護兒勒兵與宇文述等擊破之。封榮國公,邑二千戶。十年,又帥師度海,至卑奢城,高麗舉國來戰,護兒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將趣平壤,高元震懼,遣使執叛臣斛斯政,詣遼東城下,上表請降。帝許之,遣人持節詔護兒旋師。護兒集眾曰:「三度出兵,未能平賊,此還也,不可重來。今高麗困弊,野無青草,以我眾戰,不日克之。吾欲進兵,徑圍平壤,取其偽主,獻捷而歸。」答表請行,不肯奉詔。長史崔君肅固爭,不許。護兒曰:」賊勢破矣,專以相任,自足辦之。吾在閫外,事合專決,豈容千里稟聽成規!俄頃之間,動失機會,勞而無功,故其宜也。吾寧徵得高元,還而獲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君肅告眾曰:「若從元帥,違拒詔書,必當聞奏,皆獲罪也。」諸將懼,盡勸還,方始奉詔。十三年,轉為左翊衛大將軍,進位開府儀同三司,任委逾密,前後賞賜不可勝計。江都之難,宇文化及忌而害之。
翻譯
來護兒字崇善,江都人。幼年就卓越不群,好立奇節。剛讀《詩經》,讀到「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和「羔裘豹飾,孔武有力」的詩句時,放下書感嘆說:「大丈夫在世就應該是這個樣子!我要為國殺敵,建功立名,怎麼能碌碌無為老死田間!」同伴聽了都很驚訝,佩服他很有志氣。
來護兒居住的白土村,離長江岸邊很近。
在那時,長江以南還有阻隔,賀若弼鎮守壽州時,常派來護兒做間諜,授給他大都督的官職。
在平定陳國的戰役中,來護兒立了功,升遷為上開府。
他跟隨楊素在浙江攻打高智慧,敵軍盤踞河岸紮下營寨,綿延一百多里,大小戰船覆蓋了江面,擊鼓吶喊向前進軍。
楊素命令來護兒率領數百隻輕快小船,徑直登上江岸,直往敵營掩殺過去,一舉攻破敵軍。
當時敵軍和楊素交戰,不能取勝,退回去又無立足之地,因此就潰敗逃散了。
高智慧將要向海上逃竄,來護兒追趕到泉州,高智慧走投無路,只好逃向閩越。
來護兒升任大將軍,授任泉州刺史。
當時有個叫盛道延的人聚眾叛亂,在州境內侵犯騷擾,來護兒率兵攻打,擊敗了叛軍。
又跟隨蒲山公李寬在黟、歙大敗汪文進,升職為柱國。
仁壽三年(603),授任瀛州刺史,賜予他黃縣公的爵位,食邑三千戶,不久又加升為上柱國,授任右御衛將軍。
隋煬帝即位,來護兒升職為右驍衛大將軍,皇上待他很親近很敬重。
大業六年(611),他跟隨皇上前往江都,皇上賜他千段布匹,讓他上祖墳祭祀祖先,宴請鄉里父老,州郡鄉里都認為很榮耀。
幾年後,他轉任右翊衛大將軍。
遼東戰役中,來護兒率領樓船,直指滄海,進入氵貝水,離平壤六十里,和高麗人相遇。
來護兒進軍攻擊,大敗高麗人,又乘勝追擊直逼城下,攻破他們的外城。
來護兒於是縱恿軍隊大肆搶掠,軍隊紀律漸漸鬆懈。
高元的弟弟建武招募五百人的敢死隊迎戰來護兒,來護兒因此後退,在海浦紮下營寨,等待機會反擊。
後來知道宇文述等人已經兵敗,於是班師回朝。
第二年,又出兵滄海地區,軍隊駐扎在東萊,趕上楊玄感在黎陽叛亂,進軍鞏、洛,來護兒率兵與宇文述會合大敗叛軍。
皇上因此封他為榮國公,二千戶。
大業十年(614),又率兵渡海,到卑奢城,高麗全國人都來迎戰,來護兒大敗高麗人,斬殺一千多人。
將要向平壤進軍時,高元十分害怕,派使者押來隋朝叛將斛斯政,到遼東城下,上書請求投降,煬帝答應了。
煬帝派人拿符節召來護兒回師。
來護兒召集眾人說:「三次出兵,都沒能平定敵人,這一回去,不可能再來。
現在高麗人困窘疲敝,原野都沒有青草了,憑我的部隊作戰,不需多久就可戰勝他們。
我想發兵,直接圍攻平壤,捉住他們的頭領,好回去向皇上獻捷。」來護兒上表請求出兵,不肯按皇上的旨意回師。
長史崔君肅極力同來護兒爭辯,來護兒不答應。
來護兒說:「敵人的氣勢已被打垮,只要軍隊交由我指揮,就足以懲辦他們。
我在朝庭之外,遇事可以獨自決斷,千里之外怎能受制於成規!頃刻之間就失掉機會,勞而無功,所以應當白忙乎。
我寧願征服高元,回去以後受責備,要我舍棄將要獲得的大功,我辦不到。」崔君肅對眾人說:「你們如跟隨元帥,違抗聖旨,我一定告知聖上,你們都要獲罪。」眾將領都害怕了,勸說來護兒回去,來護兒才奉旨回朝。
大業十三年(617),改任左翊衛大將軍,提升為開府儀同三司,皇上對他的委任更多,前後的賞賜不可勝數。
江都變亂中,宇文化及因忌恨他而謀害了他
❹ 求解答過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
1.B 2.C 3.C 4.(1)於是相約一同西去,秦瓊騎著自己的馬前去向王世充告別,說:「我自認為不能侍奉您,版請讓我現在告權辭吧。」 (2)「你不顧念妻子兒女而來歸附於我,並且又立了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應該割下來給你吃,何況是財物、美女呢!」 |
❺ 文言文中「區區」的用法
區區:
1、小;少。形容微不足道。《左傳·襄公十七年》:「宋國區區,而有詛有祝,禍之本也。」三國魏曹植《與司馬仲達書》:「今賊徒欲保江表之城,守區區之吳爾,無有爭雄於宇內、角勝於中原之志也。」《舊唐書·張鎬傳》:「臣聞天子修福,要在安養含生,靖一風化,未聞區區僧教,以致太平。」
2、猶方寸。形容人的心。漢李陵《答蘇武書》:「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切慕此耳。」清黃生《義府·區區》:「『區區』少意,蓋指此心而言,猶雲『方寸』耳。」
3、引申謂真情摯意。《玉台新詠·繁欽<定情詩>》:「何以致區區?耳中明月珠。」《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感君區區懷。」宋蘇軾《與陳公密書》之一:「即造宇下,一吐區區,預深欣躍。」
4、形容一心一意。宋梅堯臣《金陵有美堂》詩:「願公樂此殊未央,慎勿區區思故鄉。」清唐孫華《有客》詩:「勿如南郡生,區區慕上京。」
5、自得貌。《商君書·修權》:「今亂世之君臣,區區然皆擅一國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國之所以危也。」《呂氏春秋·務大》:「燕爵爭善處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區區焉相樂也。」高誘註:「區區,得志貌也。」
6、拘泥;局限。《漢書·楊王孫傳》:「且《孝經》曰『為之棺槨衣衾』,是亦聖人之遺制,何必區區獨守所聞?」晉葛洪《抱朴子·百家》:「狹見之徒,區區執一。」《三國演義》第43回:「豈亦效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為政篇六》:「所謂下者,則謂凡學為君子者,便須立志於高明廣大之域……而不區區向一事求精、一行求至也。」
7、愚拙;凡庸。《玉台新詠·無名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隋書·來護兒傳》:「大丈夫在世當如是。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安能區區久事隴畝!」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長相知啊!長相知!這豈是區區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兒女之意哉!」
8、自稱的謙詞。《後漢書·竇融傳》:「區區所獻,唯將軍省焉。」宋李綱《象州答吳元中書》:「區區自過象郡,頗覺為嵐氣所中,飲食多嘔。」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區區嚮往之至。」清李漁《慎鸞交·卻媒》:「在下是當官媒婆……歷科狀元爺,那一個不娶小奶奶,都是區區做媒。」
9、指國家。《新唐書·李揆常袞趙憬等傳贊》:「昔齊桓、秦堅任管仲、王猛,興區區,霸天下。」
10、謂奔走盡力。區,通「驅」。《漢書·竇田灌韓傳論》:「凶德參會,待時而發,藉福區區其間,惡能救斯敗哉!」南唐伍喬《林居喜崔三博遠至》詩:「幾日區區在遠程,晚煙林徑喜相迎。」元楊顯之《瀟湘雨》第3折:「一自做朝臣,區區受苦辛。」清劉大櫆《祭望溪先生文》:「漢氏以來,羣儒區區。六經之道,雖辟而蕪。」
11、匆忙;急忙。區,通「驅」。宋歐陽修《與韓忠獻王》之八:「自去春初到維揚,……自後區區不覺逾歲。」《三國演義》第43回:「虞翻冷笑曰:『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區區求救於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
12、彎曲,曲折。區,通「句」。唐羅隱《秦中富人》詩:「高高起華堂,區區引流水。」
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人,始為隋將來護兒帳內,母喪,護兒遣使襚[注]
1.B 2.C 3.C 4.(1)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應該割下來給你吃,何況是美女回財物呢! (2)每答當敵軍中有勇猛精銳的將士在軍前出入炫耀或在眾人面前耍威風時,秦王就命秦叔寶前去擊敗。 |
❼ 求解答過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
1.B 2.C 3.C 4.(1)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應該割下來給你吃,何況是美女財物呢! (2)每當敵軍中有勇猛精銳的將士在軍前出入炫耀或在眾人面前耍威風時,秦王就命秦叔寶前去擊敗。 |
❽ 高考文言文一般選自哪
高考文言文大多選自二十四史還有諸子百家
但是各種模擬試題文言文會選自古文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