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美術作品牆布置
㈠ 幼兒園小朋友的繪畫作品從哪些角度評價
幼兒園的活動,既然要發揮其教育功效,就不能缺少了評價這個環節。幼兒繪畫活動的評價活動是幼兒園繪畫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與幼兒園其它任何一種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相比較,其應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視程度卻較低。而在繪畫活動中,老師對作品的評價態度往往直接影響著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重視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繪畫的表現力及審美能力。 關鍵詞:評價觀 評價體系 發展性評價 多元評價 教育評價:《綱要》將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功能界定為:「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沒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 發展性評價: 發展性評價是以人為本,以孩子的最終發展為目標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是當今世界課程與教學改革評價的最新發展的先進成果,也是今後課程與教學評價的主要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與實用性,對於幼兒園的課程改革與評價改革頗有成效且意義深遠。 塗鴉是孩子的天性,當還不太懂事的孩子抓著蠟筆在紙上隨意地塗鴉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孩子滿臉燦爛的笑容,我們看到的是孩子為五彩繽紛的色彩而感動的神情,這一刻,我們相信孩子愛上了塗鴉。而在幼兒園里,我們看到的是有的孩子,漸漸不愛動手畫畫了,而有的畫的總是那麼些,也許原因有很多,但作為我們幼兒園老師應該反省一下,是什麼抹殺了孩子的天性? 我們發現在繪畫活動中,老師對作品的評價態度往往直接影響著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重視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繪畫的表現力及審美能力。 一、確立正確的評價觀,培養和提高幼兒繪畫興趣 教師要明確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淘汰,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我們不能以哪個幼兒畫的好,或哪個幼兒畫的不好為標准來評價幼兒的作品,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發展性評價這種以人為本,以孩子的最終發展為目標的評價方式有助於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他能依據幼兒的不同背景和個性特點,准確地判斷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及其發展潛力,為每一個幼兒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 如果沒有正確的評價觀,就有可能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孩子有時候是特別敏感的,一次在繪畫評價活動中,我無意中說了文涇的畫畫的不太好看,顏色圖的有些亂,當時孩子也沒有特別的表現。可是在接下來的一次繪畫活動中,當小朋友們都專注於自己的繪畫時,我卻看到文涇拿著筆愣在哪裡,我問他怎麼了,他說老師我不會畫,這時候我明白,孩子不是不會畫,他是不敢畫,他害怕自己的畫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怕老師說他的畫畫的不好看。於是我意識到評價的重要性。又有一次,在《宇宙人游山洞》的美術活動中,佳俊很認真地在山洞裡畫了很多宇宙人,在評價活動中佳俊向同伴們介紹宇宙人在排著隊過山洞,他們要走出山洞回家去,雖然那些宇宙人畫的有些歪扭扭的,但是今天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本來孩子繪畫的時候特別缺乏耐心,總是草草了事,可今天孩子很認真很耐心地完成了作品。於是我在集體面前表揚了他,並把他的作品展示出來了,我發現下課的時候佳俊會去展示區看看自己的作品,還會向同伴介紹,慢慢地孩子喜歡上了繪畫,每次繪畫活動都很認真,每當我們幫他指出一些不足之處時,孩子也會耐心的聽了,孩子的繪畫的興致越來越高了,他的作品也越來越多地贏得小朋友的喜歡了。 這些讓我清楚的明白了評價對孩子的影響,更清楚了確立正確的評價觀的重要性。作為老師不能以片面的眼光來評價孩子的繪畫作品,用畫的好或不好來評價,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也許只會造成部分幼兒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盲目樂觀。因此教師要用發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逐步培養其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懷疑自我價值。這樣,即使教師指出幼兒的不足甚至提出批評,幼兒所感受到的也仍然是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並會由此產生進步的動力。 二、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促進幼兒多元發展 1、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性,讓每個幼兒獲得富有個性特色的發展。 在幼兒園里,老師和孩子是形影不離的,所以相對中小學來說,幼兒園老師和孩子的距離更近些,老師對孩子的各方面了解也更深些。在評價中,不僅要突出「為了孩子的一切」,還要突出「為了一切的孩子」,努力做到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提高不同個性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從而達到促進全體孩子共同進步的目的。 例如:在《森林裡的動物園》這一繪畫活動中,我們對於那些愛繪畫,繪畫線條有力、連貫,圖形、形象清晰完整的孩子來說,在評價中我們應本著「高起點、嚴要求」的原則,為他們的進一步成長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在觀察他們畫面是否完整,小動物們形象是否清晰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考慮畫面是否具有孩子自己的想像,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富有童趣,我們鼓勵他們發揮想像里,讓畫面里的動物活起來,給動物們提供一個活起來的背景或舞台。對對那些喜歡繪畫,但繪畫線條不流暢、形象不完整的幼兒來說,應本著「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評價宗旨,我們更關注的是動物形象是否清晰,孩子有沒有抓住動物的特徵,我們鼓勵他們在活動結束後進入美工區多加練習。對於那些不愛繪畫,繪畫習慣不好的幼兒來說,應從逐步培養喜愛繪畫的情感入手,加強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教師還應當是一個細心的觀察家,要敏銳地捕捉他們的點滴進步與閃光點,並及時予以獎勵和表揚,使他們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2、評價活動由靜態評價變為動態評價,注重活動的過程性。 在以往的繪畫評價活動中,我們往往偏重於作品結果的優劣,靜態的對孩子的繪畫作品實體作出評價。新綱要理念指出我們的評價要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應動態的對幼兒的整個繪畫過程作出評價。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興趣性、主動性、持久性、繪畫習慣等。如觀察孩子是否主動參與美術活動,對美術活動傾注極大的熱情,完全沉浸其中,還是對美術活動遲疑不前,活動中企圖停止或張望別人做什麼等;觀察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注意集中與持久程度;觀察其作品是自己決定完成的,還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如:我們班的小妹妹(鄒琦玥),一開始每次繪畫活動時都不肯動筆,軟硬兼施都無濟於事,後來,我觀察到繪畫活動時她雖然自己不畫,但是她會對邊上的小朋友指手畫腳「你畫的不對」、「不是這樣畫的」、「哎,你畫的太難看了」,通過這些行為,我猜測可能小妹妹其實她並非真的不想畫畫,也許是她對自己缺乏信心,她怕自己畫的不好,所以不敢畫,於是繪畫活動時,我就輕輕的對她說「琦玥是不是怕自己畫的不好?」她點點頭,於是我就繼續鼓勵「沒關系的,老師小時候一開始也畫得不好,多花幾次就能畫得漂亮了,但是如果不練習的話就一直畫不好的哦!」在不斷的鼓勵下,琦玥終於第一次自己動筆畫畫了,在活動評價時我把琦玥的進步告訴了大家,並在集體面前給予了肯定,琦玥靦腆的笑了,接著在以後的繪畫活動中,她開始能獨立完成作品了。可見繪畫活動中的評價要注重活動的過程性,變靜態為動態。 3、增強幼兒與評價活動的互動性 在繪畫活動中,我們往往在無意中就會以教師自己的意願為主,自己決定作品的好壞優劣。教師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雖然也有個別幼兒參與評價,教師總結,但由於教師平時缺乏對幼兒該方面的引導和培養,幼兒缺少該方面的能力,這一切形同虛設。所以
㈡ 幼兒園大班美術作品欄名稱怎麼取
藝術創想、 五彩畫筆、塗鴉天地、我畫我show
㈢ 幼兒園繪畫作品類型
彩筆畫、鉛筆畫、蠟筆畫、剪紙、拼貼畫、拓印作品,很多,看小孩的興趣唄!像剪紙,手圖蠟筆畫,彩筆畫,吹畫,彩筆畫,鉛筆畫
工筆畫,等等.
㈣ 如何將美術作品滲透與幼兒園環境布置中論文
一、多功能的的美術區角環境,讓幼兒主動地尋找創作契機
多功能的區角環境是把活動區劃分成具有各種不同創造功能的活動角,使活動角的活動功能具有多樣化、廣泛化的特點,「包羅萬象」的活動角,給予了幼兒多種選擇的機會和條件。如:既可畫畫、又可創作,既可游戲、又可裝飾。激發幼兒參與環境的興趣和積極性、獲得各方面的美感、經驗和情緒的體驗。
1.裝飾角:提供給幼兒各種各樣的彩色紙張、雙面膠、剪刀、收集來的各種畫冊和圖片、廢舊紙盒和瓶子。讓幼兒根據的自己的興趣或是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對這些廢舊紙盒等物品進行「改頭換面」,讓其重新具有生命力。2.繪畫角:提供給幼兒紙、記號筆和蠟筆、顏料和毛筆,讓幼兒進行命題或自由創作。3.手工角:幼兒在這里可以進行一些折紙和泥塑的活動,鼓勵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範例和步驟示意圖,自主探索的完成作品。4.合作角:鼓勵幼兒合作畫一幅畫,如「快樂六一兒童節」,幼兒開始在紙上自由的你畫一人、我畫一人,畫完以後一看發現,紙上有許許多多的小朋友,甚至還有外國小朋友。鼓勵幼兒商量怎麼樣進行再次創作。在一邊畫、一邊欣賞、一邊評價中完成畫的構思。內容突出,布局有層次感。在合作中,幼兒欣賞美、評價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了,培養了幼兒團隊合作精神。
二、豐富多樣的材料投放,促使幼兒主動操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亘古不變的規律:動畫片永遠是幼兒的最愛;玩具永遠是幼兒願意拿在手上時間最長的物品;游樂場永遠是幼兒開懷大笑、樂此不疲的場所……是一種什麼樣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幼兒?我覺得,主要是源於這些事物都賦予了幼兒明快可愛的色彩,稚拙和誇張的卡通、動物、擬人形態以及便捷、可塑性強等三個方面的特點,讓幼兒開心的被吸引著。那麼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們也可以融合借鑒以上的特點將美工區成為幼兒想玩、愛玩的小天地。
平時班級中,我就讓幼兒時刻留心收集自己身邊的廢舊物品。如:各種各樣的盒子、瓶子、圖片雜志和舊書等等。當有一天孩子帶來了植物大戰僵屍游戲中的圖片後,我靈機一動。何不讓孩子利用這些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圖片來裝飾廢舊的紙盒。孩子們動了許多腦經,有的把圖片貼滿整個盒子,有的按著圖片上的圖案畫在盒子表面,還有的孩子把各種各樣的植物大戰僵屍裡面的植物和僵屍剪下來,貼在硬紙片上後把其固定的廢舊盒子的蓋子上,做成了立體的裝飾。這個創意讓其他的孩子們為之興奮、為之模仿。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喜歡的喜洋洋和灰太狼裡面的人物也裝飾到了盒子上。
三、主題性美術活動,發展幼兒美術各方面的能力
主題性美術活動有利於幼兒獲得經驗,構建能力。開展主題性美術教育活動對萌發幼兒美感,陶冶幼兒情感,促進幼兒認知、智力及創造性能力的發展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在主題性美術活動中,我們要認真學習並領會綱要精神,樹立正確的教學目的,通過繪畫、裝飾和製作,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在動手的過程當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從培養幼兒的想像能力、求異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著手,在美術中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和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去體會、思考、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在美術區角中好的選材能起到開啟幼兒心靈的作用。老師在選材時,不要擔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們畫的不像,我們評判他們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為「好不好」的標准,而是要使他們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並通過自主的創作過程,建立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紅彤彤的年》主題活動中,相應的美術區角活動就有了《有趣的京劇臉譜》、《各種各樣的面具》、《我畫的面具》等欣賞、繪畫的操作內容。幼兒通過對臉譜的欣賞,以幼兒自身為主體,來引發不同幼兒對同一事物(臉譜)的不同感受和看法以及表達、表現方式。由於沒有固定的造型,幼兒不受「像與不像」的困繞,他們能夠放開手筆大膽表現,從而調動起積極的思維活動,並能大膽發揮想像創造力,表達出自己對事物的感悟。
四、滲透印染藝術,感受當地民族的傳統文化
印染是受絲綢印染的啟發而設計進行的。蘇州自古以有來種桑養蠶的習俗,歷史上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世界和祖國各地的朋友來蘇州,都會把蘇州的絲綢帶回自己的家鄉送給自己的親戚朋友。絲綢在深加工的過程中就有染色這一工序,折紙染色、蠟染、印章染色、拓染等等和絲綢染色本身就有相同相似之處。通過我們美術區角中「印染坊」的活動,可以使幼兒進一步的了解蘇州,體會家鄉曾有的滄桑和現有的自豪,從中也能更好的對幼兒進行人文精神培養。
1.折紙染色
折疊:根據製作的需要,可將紙裁成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半圓形、三角形、梯形或將紙折剪成生活用品的形狀等。由於折疊的方
式不同,最後染出的效果也是多種多樣的。
染色:用拇指和食指將折好的三角形或方形、扇形的紙捏住,將中指放在食指後面,將一個角蘸到盛有顏色的碟內。由於所用的紙吸水性強,顏色就自然地滲透到裡面去,這樣會出現暈染的藝術效果。蘸顏色時要注意色彩的調配,適當留出空白,如果色彩水分過多,暈染很厲害,可及時在碟邊擋一擋,或用手指用力捏住壓緊,適當控制顏色的面積。由於色彩的冷暖、深淺、明暗、強弱的不同,暈染面積大小、形狀的不同,打開後,就會出現形狀各異具有對稱感的花紋圖案。為了使花紋圖案具有變化,還可以引導幼兒在蘸染的基礎上,用手指、棉簽、毛筆等蘸染顏色在紙上點點、畫畫。
打開:將染好的紙,按紙的折縫一層一層地輕輕打開鋪平待干。
2.藍印花布
簡單、原始的藍白兩色,創造出一個淳樸自然、千變萬化、絢麗多姿的藍白藝術世界,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小小印染坊」通過欣賞和製作藍印花布,增加了幼兒對線條、圖案美和色彩的感受力;也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其圖案(中心、邊緣圖案;花草、動物、還可以是圖形、變化的線條)設計的趣味性及獨特的形式美。
3.印章印染
引導幼兒嘗試自己設計圖形印章或利用各種蔬菜橫截面和現有的印章,在紙的中心和周圍印畫對稱和有規律的圖案。激發幼兒對印染活動的興趣,啟迪幼兒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的靈感。發展幼兒的操作、探索、表達能力。
4.拓印染色
引導幼兒自己設計各種各樣的圖案,將其剪下後對稱或有規律的擺放在紙的中心和周圍,並在其和紙上刷上一種或多種顏料後,將圖案取下。利用其拓印的紙張製作各種手工作品(鏡框、紙球等等),幫助幼兒體驗美術操作活動中成功的愉悅感和美感。
五、生活化、趣味性強的活動素材,讓幼兒敏感地樂於參與
選擇生活化,趣味性強,且幼兒很敏感的活動素材。教師要將美術活動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和鼓勵幼兒發現和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美,將自己掌握或經歷過的知識和事情帶到活動中來,「活」化美術活動的素材。
例如主題活動《綠色的春天》,在和幼兒一起做「春天在哪裡」的游戲時,幼兒在教師的一道下知道可以用眼睛在天空、花叢、草坪上尋找,用心靈感受春姑娘已來到了人間,在區域活動中,幼兒能用畫筆畫出、折紙折出或各種方式的組合等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所見、所知和所感受到的事物。再例如:主題活動《我們居住的地方》,在一系列的觀察和認知了解後,幼兒在美術區域中會嘗試著用泥塑、繪畫、製作等方法來表現自己對居住地方的認識及情感,幼兒也萌發了建設、美化家鄉的美好願望。
六、多元化的作品展示,激發幼兒持續不斷的繪制興趣
幼兒的作品盡量以多種形式,多種角度的展示,不僅能夠帶給孩子積極向上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孩子的作品提供一個很好的展示平台,在添加入幼兒作品元素的環境中,感受環境給他們帶來的自信。
在布置「春天來啦」的主題環境中,天空中吊著幼兒在美工區角製作的柳條、桃花和綵球風鈴。主題牆上有幼兒製作的春姑娘玩偶、蠶的一生小書、繪畫作品組成的百花園和各種幼兒收集來的有關的茶葉的圖片。在自然角的一周,幼兒用蠟光紙、吸管、皮紋紙和撕紙的技能做成一朵朵形態各異的花朵,再將一次性紙杯裝飾做成雅緻的花瓶,裝上沙土,「栽」進花朵後做成盆栽鮮花。
每一次當孩子看到他們的作品都神奇般的化身成不同的裝飾品後,心裡非常的自豪,教室里到處可見他們繪制的作品,「這個是我做的,我下次做多多的,拿回家掛!」這就是孩子,他們喜聞樂見的事物離不開自己熟悉的事物,作品的呈現讓他們覺得教室是屬於自己的,屬於大家一起的,也激發了幼兒更加濃郁的創作**和興趣,創作的目的也許很簡單:讓老師為我把它變成有趣的裝飾!
美術區角不僅僅是一個區角,而更多的是,我們透過區角活動,向幼兒有效學習、自主學習、傳遞情感,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成長。
㈤ 關於美術作品的封面(幼兒園)
恩,紙巾,硬紙板,白膠,顏料,可以塑造很多立體的東西哦~ 紙巾與白膠(漿糊)混合,塗在紙板上,可以高低不平,可以做成很多形狀,幹了以後上色,就ok~
㈥ 如何用畫框進行大班幼兒美術作品的展示
欣賞教學是幼兒園美術教育三大內容(繪畫、手工、欣賞)之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繪畫和手工,忽視欣賞教學,特別是專題欣賞。即使進行欣賞,大多也是為欣賞而欣賞,並不把名畫欣賞活動與繪畫教學結合起來。我們知道,高尚情操的培養需要通過審美教育來實現,而欣賞又是審美教育的一種必不可少的途徑。傳統的繪畫教學,在幼兒繪畫之前大多是讓他們欣賞教師的范畫,這對幼兒的創作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不能因此而完全代替名畫欣賞。教師的范畫由於構圖、色彩、造型的程式化,極易被幼兒模仿
㈦ 幼兒園繪畫作品展示欄名字
叫「溢彩童心」怎麼樣,溢彩指兒童筆下五彩斑斕的畫作,童心指兒童創作時純凈無的天馬行空的創意。或者簡單一點,叫「我們的圖畫城堡」,或者「五彩城堡」。
㈧ 幼兒園大班美術作品橋怎樣畫
看你是創意畫還是```把自己所見的畫出來!!
如果是創意畫你不必在意畫的怎樣``讓她自己發揮自己的想像
如果是實物畫`你不妨帶她看看實物!
㈨ 幼兒園中班手工作品展示欄取個什麼名字好聽
手工空間 掌心裡的風景 小手大創造 我創造,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