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漢陰文言文

漢陰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3 14:47:37

『壹』 漢陰老父者翻譯

漢江南岸有一位老翁,不知道他是什麼人。漢桓帝在延熹年間,南巡竟陵,經過雲夢,抵達沔水,百姓沒有一個不去看的。唯獨一位老翁沒有停下耕種的活。尚書郎南陽人張溫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問老翁:「大夥都在觀看聖駕南巡的盛況,你卻自顧耕作不停下來,是何緣故?」老翁笑了笑,沒有回答。張溫從車上下來,在田間行走百步,親自找老翁交談。老翁說:「我是個草野之人,聽不懂這樣的話。請問是天下動亂才設立天子呢,還是為了天下大治設立天子呢?天子應該像君父那樣(關愛)天下百姓呢,還是要天下百姓像奴僕一樣來侍奉天子呢?當初賢明的聖王在位,所住的房子用茅草作頂,用樹枝作椽,卻給普天下的百姓帶來了安寧。如今你的皇上勞役百姓,自我放縱,放任游樂,沒有顧忌,我真為你(有這樣的皇上)感到羞恥!你怎麼還忍心讓別人都去看他呢?」張溫大為慚愧,問老翁的姓名,老翁沒告訴他就離開了。

『貳』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達於漢陰中的怎麼於什麼意思

達於漢陰中的於意思為:介詞,到。

出處: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白話釋義: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於拼音: yú

釋義:

1.介詞。

a)在:她生~1949年。來信已~日前收到。黃河發源~青海。

b)向:問道~盲。告慰~知己。求救~人。

c)給:嫁禍~人。獻身~科學事業。

d)對;對於:忠~祖國。有益~人民。形勢~我們有利。

e)自;從;到:青出~藍。出~自願。

f)表示比較:大~。少~。高~。低~。

g)表示被動:見笑~大方之家。

2.後綴。

a)動詞後綴:合~。屬~。在~。至~。

b)形容詞後綴:勇~負責。善~調度。易~了解。難~實行。「於」

3.姓。

(2)漢陰文言文擴展閱讀

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於,於也,象氣之舒虧。從丂,從一。一者,其氣平之也。凡虧之屬皆從虧。今變隸作於。

白話版《說文解字》:於,即「於」,像氣息的舒張與虧缺。字形採用「丂、一」會義。「一」代替氣息平緩。所有與虧相關的字,都採用「虧」作邊旁。現今「於」簡化寫作「於」。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工於[gōng yú]

長於;善於:~心計。他~工筆花鳥。

2.利於[lì yú]

對某人或某事物有利:忠言逆耳~行。

3.易於[yì yú]

容易:這個辦法~實行。

4.關於[guān yú]

引進某種行為的關系者,組成介詞結構做狀語:~扶貧工作,上級已經做了指示。

5.長於[cháng yú]

對(某事)做得特別好;擅長:他~音樂。

6.見於[jiàn yú]

指明文字出處或可以參看的地方。

『叄』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達於漢陰中的怎麼於什麼意思

介詞,譯為:到

『肆』 愚公之谷文言文及翻譯

西漢·劉向《愚公之谷》白話釋義:

齊桓公出外打獵,因追趕野鹿而跑進一個山谷時。看見一老人,就問他說:「這叫做什麼山谷?」老人家回答說「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說:「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他回答說:「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說:「今天我看你的儀表舉止,不像個愚笨的人,老人家為什麼起這樣一個名字呢?」老人家回答說:「請允許臣下一一說來。我原來畜養了一頭母牛,生下一頭小牛,長大了,賣掉小牛而買來小馬。一個少年說:『牛不能生馬。』就把小馬牽走了。

附近的鄰居聽說了這件事,認為我很傻,所以就把這個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說:「老人家確實夠傻的!您為什麼把小馬給他呢!」桓公就回宮了。第二天上朝,桓公把這件事告訴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齊桓公拜了兩拜,說:「這是我夷吾的愚笨。

假使唐堯為國君,咎繇為法官,怎麼會有強取別人小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見了像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會給別人的。

那位老人知道現在的監獄斷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馬給了那位少年。請讓我下去修明政治吧。」孔子說:「弟子們記住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賢明的宰相。他們尚且有把聰明當作愚蠢的情況,更何況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原文:

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谷?」對曰:「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對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視公之儀狀, 非愚人也,何為以公名?」對曰:「臣請陳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賣之而買駒。少年曰:『牛不能生馬。』遂持駒去。傍鄰聞之,以臣為愚,故名此谷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誠愚矣!夫何為而與之。」桓公遂歸。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過也。使堯在上,咎繇為理,安有取人之駒者乎?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公知獄訟之不正,故與之耳,請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記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賢佐也。猶有以智為愚者也,況不及桓公、管仲者與。」

(4)漢陰文言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劉向初以父蔭任輦郎,後擢任諫大夫。宣帝時選為儒俊材,曾應詔獻賦頌數十篇,官至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任散騎宗正給事中,因屢次上書言事,彈劾宦官弘恭、石顯及外戚許、史,曾兩度下獄,被免為庶人,閑居十餘年。

成帝即位後被啟用,拜中郎,使領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劉向多次上書,建議削弱外戚權力,甚為成帝嘉許,但終不能用。

夜觀星象,常常通宵達旦。劉向喜言五行災異之說,並據以論證現實政治。其學問淵博,曾奉詔整理五經秘書、諸子詩賦近20年,對古籍的整理保存作出了巨大貢獻。

撰成《別錄》,為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又集合上古以至秦漢符瑞災異之記,推衍行事,以類相從,撰成《洪範五行傳》11篇。

文學上以辭賦和散文見長,《漢書·藝文志》載有其賦33篇,今多散佚,唯存《九嘆》系擬屈原《九章》之作,在追念屈原之辭中寄託身世之感。

其散文今存部分奏疏和點校古籍的敘錄,著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其文敘事簡約,論理暢達,從容不迫,對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響。

內容簡介:

一位聰明的老人故意假託解釋地名,講了一個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諷刺齊國司法的廢亂。然而齊桓公信以為真,把寓言當成了真實的事情,沒有參透老人的真正目的。

名相管仲理解並接受了老人的諷諫,改進治理,下大氣力解決司法公正問題。顯然,作者的用意在勸誡治政者應善於聽取老百姓的意見,治理好國家。

『伍』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應該是達於漢陽,而不是漢陰。

樓主你好
首先看到你提出這個問題我感到很有意思
我也記得貌似以前老師有強調
但是不記得清楚了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我以前讀過
你可以對照原文畫出圖本
愚公是面山而居住
同時是懲山北之塞
那麼愚公應該是向北面挖的
按照
山南水北
的古語
山下即是水岸
所以到達的是水的南面
而不是北面!
即漢陰
如有不明白歡迎追問
希望可以幫到樓主

『陸』 漢陰生乞市這篇文言文寫了什麼內容

漢代陰生是長安渭橋下行乞的人。他經常到集市上去乞討,集市上的人都討厭他,把糞水灑在他的身上。一會兒,他又在集市上乞討,而衣服上不見糞水的污跡,就像當初一樣。縣吏知道後,把他抓起來關進牢房,戴上腳鐐手銬,但他很快又回到集市上行乞。縣吏又把他抓起來,想打死他,他才逃走了。拿糞水灑他的人,家裡房屋自行倒塌,壓死十多人。長安城裡流傳著一首歌謠:「見乞丐,給美酒,免得房倒災禍有。」

『柒』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譯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面積約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用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削減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泥土,用土筐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滿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愚公。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笑著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憑你這么大的歲數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婦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麼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力氣很大的神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面,沒有山崗高地阻隔了。

應該是這樣,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捌』 漢賓老父文言文翻譯,急,在現等,立馬採納

【翻譯】:漢陰的一位老先生,不知道身份來歷。漢桓帝在延熹年中,(巡遊)駕幸竟陵,過了雲夢澤,到達了沔水岸邊,當地百姓沒有不去看的,但有一個老先生一個人耕地不停。

尚書郎南陽人張溫感覺很奇怪,叫人去問說:「人們都去看,老先生就你不停,為什麼呀?」老先生笑而不答。張溫走下道路(進入田地)百餘步親自和老先生談,老先生說:「俺是個粗人,不懂這個話。請問是天下大亂天子能存在還是天下大治天子能存在?

是天子存在來安撫天下百姓還是驅使天下百姓供養天子呢?以前聖賢治世,自己住草屋頂樹枝結構的房子,全體百姓都很安定。現在你的皇上,煩擾百姓自己隨意遊玩無所顧忌。

我都替你為他感到慚愧,你怎麼還願意讓別人都去看呢?」張溫感覺很慚愧。問他的姓名,老先生沒有說就走了。

【出處】:《高士傳》

(8)漢陰文言文擴展閱讀:

【漢賓老父原文】:又曰: 漢賓老父 ,不知何許人也。桓帝幸竟陵,過雲夢,臨沔水,百姓莫不觀者。有老父獨耕不輟。尚書郎張溫異之,使問曰:"人皆觀,老父獨不觀,何也?

"父曰:"我野人耳,不達斯語。請問天下亂而立天子耶?治而立天子耶?立天子以父天下耶?役天下以奉天子耶?昔聖王宰世,茅茨采椽而萬民以寧。今子之君勞民自縱,逸游無忌,吾為子羞之,又何忍與人觀之乎?"溫大慚,問其姓名,不告而去。

『玖』 文言文翻譯!!!!!!!!!!!

孰能食人厚祿,憂人重事乎?
哪能夠去拿別人優厚的俸祿,去為別人的事操心呢?
何為謬傷海鳥橫斤山木?
為什麽要挫傷海上之飛鳥,亂砍山中之樹呢?
測不得已,巾褐對之,竟不交言。子響不悅而退。
宗測不得己,於是戴著粗布頭巾來接待他,也不同他交談,子響很不高興地回去了。
又恥以數術進,乃薦奕自代,遂遷太史令
(他)又恥於用數術進官,就推薦傅奕接替自己,傅奕因此升任太史令。
臣聞非孝者無親,其瑀之謂矣
臣聽說不孝者無親,說得就是蕭瑀啊!
舉時皆惑,唯獨竊嘆,眾不我從,悲夫!
全世界都被迷惑,我只能私下嘆息,眾人不聽我的話,可悲啊!

『拾』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rǔ)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ceng)不能損魁(kuí)父(fǔ)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hèdan)者三夫,叩(kòu)石墾壤,箕畚(jī běn)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qǔ)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sǒu)亡(wú)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cuò)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lǒng)斷焉。

熱點內容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
松鼠公開課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08 04:08:22 瀏覽:946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