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院美術館
A. 求關於鄭爽的所有資料
你可以去鄭爽中文網看看裡面應有盡有或者網路貼吧
箱根最著名的景點是大涌谷(Owakudani Valley)和蘆之湖(Lake Ashi),它們由天然火山組成。此外,還建造了許多美術館和博物館。
小王子博物館。博物館分為室內和室外部分,大多數室內展覽是作者從出生到死亡的成長經歷。戶外環境就像歐洲小鎮,歐洲街道,建築,花園和鐵門。博物館的裝飾氛圍模擬了小王子生活的星球,小王子的粉絲們會刷!展館內有可沖壓的小冊子,所有這些都可以用紀念品代替。
POLA藝術博物館。POLA藝術博物館位於大自然中,整座建築似乎埋在地下,非常特別。從屋頂的玻璃大廳,您可以進入博物館的主要人口。透過大型玻璃幕牆,您可以欣賞到壯麗的山景。您也可以往下看並吹過基台,這是透明和明亮的。
這里的藝術品都是鈴木POLA集團總裁的個人收藏。四十多年來,他收集了400多件19世紀的著名油畫,莫奈畫的睡蓮就是被這位總裁收藏的。此外,還有外國畫,日本畫,東陽陶瓷,玻璃工藝品,化妝道具等,涵蓋了廣泛的領域。
C. 梵高這畫什麼級別 梵高美術館的是真跡嗎
梵高作品收藏
梵高《向日葵》梵高博物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收藏梵高油畫二百餘件、素描550件和七百多封書信等,是收藏梵高畫作最多的美術館,包括從初期的荷蘭時期,巴黎時期、阿爾時期直至聖雷米、奧維爾時期的全部名作。館內還有其他作家的作品,梵高的生平介紹以及相關歷史遺物。
克勒勒-米勒博物館:位於荷蘭奧特洛。搜羅梵高的油畫及素描作品共278件,如《夜晚露天咖啡座》、《郵遞員》、《阿魯魯吊橋》(Bridge at Arles)等。
慕尼黑新美術館:位於德國慕尼黑。主要收藏19世紀的作品,包括梵高的《向日葵》。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位於曼哈頓,收藏了著名的《星夜》(Starry Night)
英國國家美術館:位於倫敦,收藏了梵高的多幅作品,其中最出名的是梵高的《向日葵》。
《自畫像》
《加歇醫生肖像》(PortraitofDr.Gachet),1890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該作品是排名世界十大天價畫作第二位的名畫,僅次於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
《羅納河上的星夜》(StarryNightOvertheRhone),1888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安特衛普的後院》(),1885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麥田群鴉》(WheatfieldwithCrows),1890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吃馬鈴薯的人》(ThePotatoEaters),1885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魚船》(-Maries-de-la-Me),1888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奧維的教堂》(TheChurchatAuvers),1890年,收藏於奧賽美術館
《有絲柏的道路》(RoadwithCypressandStar),1890年,收藏於荷蘭奧杜羅庫拉穆勒美術館
《夜間咖啡館》(),1888年,收藏於耶魯大學美術館
《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吊橋》(),1888年,收藏於荷蘭克勒勒-米勒博物館
《絲柏樹》(Cypresses),1889年,收藏於大都會博物館
《鳶尾花》(Irises),1889年,收藏加州保羅蓋茨美術館
《在阿爾的卧室》第三版(Vincent`sBedroominArles),1889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玫瑰》(Roses),1889年,收於於日該國立西洋美術館[5]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TerraceatNight),1888年,收藏於科倫-米勒博物館[4]
《向日葵》(VasewithTwelveSunflowers),1888年,收藏於德國慕尼黑美術館
《星夜》(TheStarryNight),1889年,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D. 梵高較有名的油畫作品有哪些
《自畫像》
《加歇醫生肖像》(Portrait of Dr. Gachet),1890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該作品是目前排名世界十大天價畫作第二位的名畫,僅次於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
《羅納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1888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安特衛普的後院》(Backyards of Old Houses in Antwerp in the Snow),1885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麥田群鴉》(Wheatfield with Crows),1890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1885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魚船》(Fishing Boats on the Beach at Saintes-Maries-de-la-Me),1888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奧維的教堂》(The Church at Auvers),1890年,收藏於奧賽美術館
《有絲柏的道路》(Road with Cypress and Star),1890年,收藏於荷蘭奧杜羅庫拉穆勒美術館
《夜間咖啡館》(The 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in Arles),1888年,收藏於耶魯大學美術館
《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吊橋》(The Langlois Bridge at Arles with Women Washing),1888年,收藏於荷蘭克勒勒-米勒博物館
《絲柏樹》(Cypresses),1889年,收藏於大都會博物館
《鶯尾花尾花》(Irises),1889年,收藏加州保羅蓋茨美術館
《在阿爾的卧室》第三版(Vincent`s Bedroom in Arles),1889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玫瑰》(Roses),1889年,收於於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5]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 Terrace at Night),1888年,收藏於科倫-米勒博物館[4]
《向日葵》(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1888年,收藏與德國慕尼黑美術館
《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年,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E. 梵高經典油畫有哪些
《自畫像》 《加歇醫生肖像》(Portrait of Dr. Gachet),1890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該作品是目前排名世界十大天價畫作第二位的名畫,僅次於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 《羅納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1888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安特衛普的後院》(Backyards of Old Houses in Antwerp in the Snow),1885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麥田群鴉》(Wheatfield with Crows),1890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1885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魚船》(Fishing Boats on the Beach at Saintes-Maries-de-la-Me),1888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奧維的教堂》(The Church at Auvers),1890年,收藏於奧賽美術館 《有絲柏的道路》(Road with Cypress and Star),1890年,收藏於荷蘭奧杜羅庫拉穆勒美術館 《夜間咖啡館》(The 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in Arles),1888年,收藏於耶魯大學美術館 《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吊橋》(The Langlois Bridge at Arles with Women Washing),1888年,收藏於荷蘭克勒勒-米勒博物館 《絲柏樹》(Cypresses),1889年,收藏於大都會博物館 《鶯尾花尾花》(Irises),1889年,收藏加州保羅蓋茨美術館 《在阿爾的卧室》第三版(Vincent`s Bedroom in Arles),1889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玫瑰》(Roses),1889年,收於於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5]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 Terrace at Night),1888年,收藏於科倫-米勒博物館[4] 《向日葵》(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1888年,收藏與德國慕尼黑美術館 《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年,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周瑒
F. 大都會博物館的介紹
位於美國紐約5號大道上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遙遙相對。佔地13萬平方米,它是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Sankt Peterburg)的列寧格勒美術館(Hermitage)(也稱冬宮音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共收藏有300萬件展品。 1866年 J.傑伊建議成立國家博物館和美術館,並組織了委員會進行籌建。1870年1月31日博物館在紐約第五大道681號原多德沃思舞蹈學校舊址正式建立。1880年遷至現址。 隨著藏品的不斷增加,該館經歷了多次擴建,整幢大樓凝聚著各個時期不同的建築風格,佔地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目前藏有埃及、巴比倫、亞述、遠東和近東、希臘和羅馬、歐洲、非洲、美洲前哥倫布時期和新幾內亞等各地藝術珍品 330餘萬件。包括古今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雕塑、繪畫、素描、版畫、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紡織品、金屬製品、傢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樂器。有19個專業部門負責各類藏品的徵集、保管和展覽。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該館的展覽大廳共有3層,分服裝、希臘羅馬藝術、原始藝術、武器盔甲、歐洲雕塑及裝飾藝術、美國藝術、R.萊曼收藏品、古代近東藝術、中世紀藝術、遠東藝術、伊斯蘭藝術、19世紀歐洲繪畫和雕塑、版畫、素描和照片、20世紀藝術、歐洲繪畫、樂器和臨時展覽18個陳列室和展室。 服裝陳列室是從原來的服裝藝術博物館發展而來的,1946年並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單獨成為一個部門,藏有17~20世紀世界各地服裝 1萬多件,並設有圖書資料室和供專業服裝設計研究人員使用的設計房。 1981年春,中美合建的以中國蘇州網師園殿春簃及其後院為模式的阿斯特庭院在該館的東翼竣工落成,庭院的殿堂──"明軒"陳列了中國明代傢具。 埃及政府贈送美國的典德爾神殿陳列在該館的薩克勒大廳內,這是在埃及以外世界上僅有的一座埃及古神殿,1978年 9月正式對外開放。 該館的T.J.沃森圖書館於1964年建立。藏書18.5萬余冊,是世界上收藏藝術、考古書籍最完善的圖書館之一,供研究生、專業研究人員、訪問學者使用。照片、幻燈圖書館藏幻燈片29萬張,黑白照片25萬張,彩色照片6000張,介紹世界藝術發展史。紡織品研究室有各種紡織品 1.5萬件,是時裝設計人員理想的研究之地。博物館還設有版畫素描研究室、青少年博物館、書店、觀眾中心、餐廳等。該館定期出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刊》等。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分館──隱修院於 1938年創建,位於紐約市的福特·特賴恩公園,展出中世紀的藝術和建築,包括雕塑、壁畫、彩色玻璃、泥金寫本、雙角獸圖案掛毯、聖物箱、聖餐杯、象牙製品、金屬器。隱修院內還有修道院、教堂、花園。每天有中世紀音樂會演出,每周舉辦音樂會。每年觀眾達 700萬人次。 [附]交通概況:地鐵4、5、6線,在第86大街站下車。公車M1、2、3、4路,在第82大街附近下車。
編輯本段博物館歷史沿革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MuseumofArt)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早在1866年J.傑伊建議成立國家博物館和美術館,並組織了委員會進行籌建。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位於紐約中心公園第五大道82街。1870年1月31日博物館在紐約第五大道681號原多德沃思舞蹈學校舊址正式建立。1880年遷至現址。
編輯本段博物館建築風格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台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准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隨著藏品的不斷增加,該館經歷了多次擴建,整幢大樓凝聚著各個時期不同的建築風格,佔地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
編輯本段博物館藏品
目前藏有埃及、巴比倫、亞述、遠東和近東、希臘和羅馬、歐洲、非洲、美洲前哥倫布時期和新幾內亞等各地藝術珍品330餘萬件。包括古今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雕塑、繪畫、素描、版畫、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紡織品、金屬製品、傢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樂器。有19個專業部門負責各類藏品的徵集、保管和展覽。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按照導游圖,可以去到任何一個喜歡的展廳。古巴比倫、埃及、希臘、羅馬、歐洲各國、非洲、拉丁美洲等幾乎地球儀上每個有標識的地方的代表藝術品,以及原始社會、奴隸社會、歐洲中世紀各個分期、亞洲各大王朝時期、近現代等不同歷史階段的代表藝術品,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都有專設的展廳。 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人看到的是展品本身蘊含的歷史,有人看到的是展品更易國度的歷史,有人從展品中看到它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有人從展品中看到它所屬時代的藝術特徵,有人為了心中的理想前去朝聖,有人為了赫赫的聲名一探究竟,有人遺恨無法將浩瀚展品看全,有人感激能夠把珍貴藏品親賞。博物館還將繼續屹立,等待那些能由此獲益的人們。 博物館展出自古代文明至當代的藝術作品,其中有成千上百件世界文明的傑作。博物館不僅展出繪畫和雕刻,還展出花毯、樂器、服裝以及裝飾品。五大展廳分別是:歐洲繪畫、美國繪畫、原始藝術、中世紀繪畫和埃及古董。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每年迎接超過500萬人次的遊客,是紐約市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呈現給每個參觀者特別的藏品和展品——從古代埃及的花瓶和羅馬的雕像,到蒂凡尼彩色玻璃和倫勃朗的油畫,這里幾乎有每個人的興趣之所在。如果你對博物館如此龐大的規模和范圍的藏品無所適從,就參加精華游吧。
編輯本段博物館展廳介紹
該館的展覽大廳共有3層,分服裝、希臘羅馬藝術、原始藝術、武器盔甲、歐洲雕塑及裝飾藝術、美國藝術、R.萊曼收藏品、古代近東藝術、中世紀藝術、遠東藝術、伊斯蘭藝術、19世紀歐洲繪畫和雕塑、版畫、素描和照片、20世紀藝術、歐洲繪畫、樂器和臨時展覽18個陳列室和展室。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服裝陳列室是從原來的服裝藝術博物館發展而來的,1946年並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單獨成為一個部門,藏有17~20世紀世界各地服裝1萬多件,並設有圖書資料室和供專業服裝設計研究人員使用的設計房。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紐約第五大道80到84街的一棟龐大建築,內有5大展廳,為歐洲繪畫、美國繪畫、原始藝術、中世紀繪畫和埃及古董展廳。館內的陳列室共有248個,常年展出的幾萬件展品,僅是博物館總庫存的冰山一角——大都會博物館的所有展品數量已達300萬件。
編輯本段阿斯特庭院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1981年春,中美合建的以中國蘇州網師園殿春簃及其後院為模式的阿斯特庭院在該館的東翼竣工落成,庭院的殿堂──"明軒"陳列了中國明代傢具。
編輯本段典德爾神殿
埃及政府贈送美國的典德爾神殿陳列在該館的薩克勒大廳內,這是在埃及以外世界上僅有的一座埃及古神殿,1978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編輯本段沃森圖書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該館的T.J.沃森圖書館於1964年建立。藏書18.5萬余冊,是世界上收藏藝術、考古書籍最完善的圖書館之一,供研究生、專業研究人員、訪問學者使用。照片、幻燈圖書館藏幻燈片29萬張,黑白照片25萬張,彩色照片6000張,介紹世界藝術發展史。紡織品研究室有各種紡織品1.5萬件,是時裝設計人員理想的研究之地。博物館還設有版畫素描研究室、青少年博物館、書店、觀眾中心、餐廳等。該館定期出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刊》等。博物館展出自古代文明至當代的藝術作品,其中有成千上百件世界文明的傑作。博物館不僅展出繪畫和雕刻,還展出花毯、樂器、服裝以及裝飾品。
編輯本段隱修院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分館──隱修院於1938年創建,位於紐約市的福特·特賴恩公園,展出中世紀的藝術和建築,包括雕塑、壁畫、彩色玻璃、泥金寫本、雙角獸圖案掛毯、聖物箱、聖餐杯、象牙製品、金屬器。隱修院內還有修道院、教堂、花園。每天有中世紀音樂會演出,每周舉辦音樂會。每年觀眾達700萬人次。
編輯本段中國傳統水墨展
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在許多外國人眼中是一個魅力無窮而又難以破譯的「謎」。這個「謎」的謎面和謎底,其實都和水墨的書寫有關。9月初在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舉辦的「水墨:中國的書寫藝術」展覽所展出的70件中國古今書畫藝術家的作品,為解開這個深奧的「謎」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可能,引起了眾多美國藝術家和參觀者濃厚的興趣。 美國大都會美術館平時很少舉行中國書畫作品展覽,偶有展覽,也主要展示古代書畫家的作品。這次,展覽組織者特地挑選了6位當代中國書畫藝術家的作品,其目的是為了從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軌跡中尋找傳承的「密碼」,體現一種古老文化的延續性,以及古老的水墨書寫藝術在當下的演變狀態。這6位當代中國書畫藝術家是:王冬齡(杭州)、王天德(上海)、展望(北京)、谷文達(紐約)、徐冰(紐約)、秦風(波士頓)。 這6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和黃庭堅、米芾、李公麟、趙孟頫、董其昌、傅山、米萬鍾、倪瓚等古代藝術家的作品一起,組成了一條中國水墨書寫藝術的河流,令人流連忘返。當地媒體稱:「大都會美術館已許久沒有過如此熱鬧的場面了。」 值得一提的是,6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所用的表現手法,並不是純粹傳統的,而是融入了許多現代元素。比如王冬齡的作品是抽象書法,王天德的作品運用了古老的烙燙技法和現代數碼技術,徐冰展出的是他獨創的「英文漢字書法」,展望的作品是一件太湖石雕塑,谷文達則是頗有水墨山水意味的篆書作品,秦風是現代書法。 也許,舉辦者看重的並非形式,而是一種傳統,一種精神,是一位藝術家通過特有的載體所表現的對中國水墨書寫性的理解。這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何將太湖石雕塑也歸到「水墨書寫」的范疇,而且在當地媒體作出這樣的評價:「這件裝置作品追溯了書法1600年的歷史,(書法)經過幾個持續的發展高潮,直到現在從普遍的學術標志轉變為抽象藝術。」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如何使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與現代藝術相互融合,相互理解,或許也是組織者舉辦這次展覽的目的之一。 據悉,這次展出的70件作品,都是從美國有關收藏機構和收藏家手中挑選出來的永久性藏品。展覽將一直持續到2007年1月中旬結束。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以收藏世界各地藝術品為主的博物館,建於19世紀末期,現在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館。
編輯本段攝影展
6月3日至9月1日,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舉辦的「世紀取景:攝影大師,1840~1940」攝影展,獨具創意,令觀者獲得了奇妙的感受。展覽不僅重溫了歷史本身,而且展現了攝影藝術的發展歷程。13位傑出攝影家的作品自有其獨到之處,以其各自不同的視角和目的探究攝影,他們用照相機發現自己、發現攝影、發現世界13位攝影大師的驚世之作正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世紀取景:攝影大師,1840~1940」攝影展上展出,這些作品不僅重溫了歷史本身,而且展現了攝影藝術的發展歷程。 從銀板照相到手機快照,攝影的歷史展現給世人一連串的奇跡,每一次的變革都深刻改寫了我們對於時空統一體的理解。隨著其發展,攝影還從另一個角度展現奇跡,即幫助我們與從未目睹的過去建立聯系。 展覽採用了新老畫家舉辦畫展的模式,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攝影部的馬爾科姆·丹尼爾(Malcolm Daniel)策展。「世紀取景」通過13位攝影大師的作品及其重要歷史影響,展現了攝影的百年歷史。 攝影展覽列出了13位攝影大師,每位大師的展示照片從10到16幅不等,均是他們的驚世之作。從發明了卡羅照相法取代銀板照相的英國紳士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到鍾愛古典質朴風格的美國攝影家沃克·伊文思(Walker Evans)和曼·雷(Man Ray),然後到街頭攝影天才亨利·卡帝爾-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和夜間攝影大師法國攝影家布拉塞(Brassai)。其中還有羅傑·芬頓(Roger Fenton)、古斯塔夫·勒·格雷(Gustave Le Gray)和卡爾頓·E·沃特金斯(Carleton E Watkins)的風景照;法國攝影家納達爾(Nadar)和著名的女攝影家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的肖像照;法國攝影家夏爾·馬維爾(Charles Marville)等拍攝的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的巴黎和法國的照片。 所有的作品基本上以時間順序排列,展覽如同攝影本身的發展,從靜態到動態,從風景和廢墟到城市風貌,從攝影室里的人到活動中的人。照相機最初的偉大作品是大自然和建築物,它們無處不在、趣味盎然、相對靜止,對於早期笨重的照相機來說恰是最好的素材。
編輯本段名家照片
福克斯·塔爾博特
展覽中最古舊的一張照片是福克斯·塔爾博特的物影照片的復製品,約拍攝於1835年,灰色的感光紙為背景,上面勉強可見一蕨類植物的枝葉。之所以展覽復製品,是因為原作一旦曝光就會完全毀壞。福克斯·塔爾博特的另外15件作品包羅萬象,有風景照和人物照,還有他那張著名的作品《打開的門》 (OpenDoor)。僅僅數年間,他使得照相機從原始階段進入了復雜的攝影。展覽中他的最後一幅作品是一張蒲公英的凹版相片,連絨毛都清晰可辨。
丹尼爾
丹尼爾對於作品的選擇標准為竭力展現每位攝影家的創作類型。例如,羅傑·芬頓從維多利亞風格轉向現代攝影。他的一張作品是以約克郡著名的中世紀沃勒修道院廢墟為背景,照片中心是一位祈禱的婦女,意味深長。而他其餘的照片例如在克里米亞的一個港口巴拉克拉瓦(Balaklava)拍攝的鐵路則顯示了他也許是世界上第一位攝影記者。另一張索爾茲伯里大教堂(SalisburyCathedral)內部拍攝的照片則充分地結合了他的兩種不同風格。
格雷
格雷的作品大多是法國北部小鎮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的森林和海天一色的美景,而沃特金斯則專注於美國西部崎嶇坎坷、荒涼廣闊的自然風貌,在他的作品中地理和心靈深處的感性結合起來。芬頓的一張照片里是一位躺卧的女人,身著獨具異國風情的中東長袍,包裹得嚴嚴實實。而旁邊掛著勒·格雷的一張裸體女人肖像,一絲不掛。難道這是英法風格的大對決?也許是。不過,兩張照片中的女人好像都竭力迴避看向鏡頭,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畫作《奧林匹亞》如此驚世駭俗了,那張畫中的裸女毫不迴避世人的目光。 在展覽巴德斯(Bals)、阿戈特 (Atget)和馬維爾作品的展廳中,皆是巴黎——新舊巴黎、過渡時期的巴黎。馬維爾不僅拍攝躺在栗樹下男人的寧靜,也記錄下了法國著名城市規劃師奧斯曼(BaronHaussmann)重新規劃前後的巴黎。 其他一些作品展示了現代攝影藝術的發展:手持照相機,可以隨時憑感覺拍照,也證明了攝影是一門實驗藝術,始於機械,發展於攝影室,最終在技術的推動下不斷達到藝術上的進步和完善。
編輯本段參觀導航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交通概況:地鐵4、5、6線,在第86大街站下車。公車M1、2、3、4路,在第82大街附近下車。 景點名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聯系方式:電話:2125357710 景區門票:不收固定門票費,採取建議捐助的辦法。若是買了門票,當天還可以參觀隱修院。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四以及星期日:上午9點半至下午5點15分;星期五和星期六:上午9點半至晚8點45分。不開放時間:星期一、感恩節、聖誕節以及元旦 門票:建議票價:成人12美元,學生7美元。
編輯本段旅遊貼士
博物館精華游:提供全天,這些義工的一小時導覽很好地介紹了該館的收藏品(免費含在門票內) 畫廊講座:這些一小時的講座,重點詳解某一個畫廊的內容。(免費含在門票內) 音頻導覽:根據自己的步速和喜歡的展品,獲得詳盡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包括在內),包括博物館的永久收藏和專題展覽(6美元,會員5美元,12歲以下的兒童4美元)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永久收藏品,代表了不同的時期,不同介質和不同的地源。埃及藝術收藏品覆蓋公元前300,000年到四世紀。其他的永久收藏物品,包括樂器,現代藝術,以及修道院藝術,為了更好地了解這里超過2萬件的藝術作品的種類和廣度的——只是藝術瑰寶的一部分,咨詢他們的網站了解藏品信息,不僅有各展館的精選藏品的網上畫廊還有一個可檢索信息的資料庫。 大都會博物館的藏品,吸引了比紐約任何一個景點都多的遊客,每年約有五百萬人左右。不可能在一天甚至是在數天內看到全部的藏品,所以建議選擇感興趣的一到兩個領域,或參加全天都有的博物館精華游。
編輯本段參觀感言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位於5號大道上的82號大街。它是個巨大的寶庫,佔有四個街區,包括的展品在3,000,000件之上。要想真正參觀出名堂來,大概要花費好幾個半天。所以,每次參觀最好先擬訂一個計劃,再步入庄嚴的大廳。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人看到的是展品本身蘊含的歷史,有人看到的是展品更易國度的歷史,有人從展品中看到它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有人從展品中看到它所屬時代的藝術特徵,有人為了心中的理想前去朝聖,有人為了赫赫的聲名一探究竟,有人遺恨無法將浩瀚展品看全,有人感激能夠把珍貴藏品親賞。博物館還將繼續屹立,等待那些能由此獲益的人們。 博物館里還有很多花園庭院,有玻璃院頂從中高高聳起,在裡面休息片刻會令人很愜意。當然,還可以在博物館商店裡買寫有意義的紀念品。
編輯本段珍貴藏品
歐弗洛尼奧斯陶瓶(Euphronios Krater) 即使是十分刻意的去避免,有些博物館仍舊難以擺脫被指責使用非正規手段來得取一些罕見的文物,比如歐弗洛尼奧斯陶瓶。這個有 2500年歷史,圖案精美華麗,用來盛放水與美酒的陶瓶,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在1972年通過非正規手段以100美元的價格得到。博物館因得到這個陶瓶而異常的興奮,因為古代陶藝畫家歐弗洛尼奧斯(Euphronios)的作品並不多見,但他們竟以如此低的價格從羅伯特.赫克特(Robert Hecht)手中買到,他也因此正被義大利政府以秘密倒賣掠奪文物罪被通緝。所以正當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為陶瓶究竟來自哪裡而感到疑惑時,博物館接到了來自義大利的電話,原來陶瓶是最先在羅馬城外發現的,並且義大利方面要求將陶瓶退還。
G. 孫大石美術館的簡介
孫大石美術館 由山東省高唐縣人民政府和孫大石先生於1992年共同投資興建,隸屬高唐縣文化體育局。佔地面積208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200平方米。2004年春,縣政府再次投資擴建,現總面積為364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400平方米。整個建築為青磚仿古二進庭院式風格,後院為兩層建築並由長廊連為一體。內設辦公室,三個展廳,接待室,學術報告廳,書畫創作室,休息室,碑牆和庫房。館內收藏和長年展示孫大石的精品畫作、八十多件珍貴文物,及與諸多名家的交流作品。孫瑛:1919年11月生,號大石,山東高唐人,山水畫家。代表作品有《山水通景》、《壯哉山河》、《石骨松格》等。曾任文化部僑聯主席,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
H. 凡.高一生的作品有那些
一、凡.高畫作收藏:
1987年11月11日,「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震驚了世界也引起了一些爭論,有人在報上呼籲:「文化和商業要保持道義上的距離」。
1987年3月30日,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萬美元賣出。
1998年11月19日,梵·高的一幅沒有鬍子的自畫像《自畫像》以7150萬美元賣出。
《加謝醫生的肖像》(PortraitofDr.Gachet),1890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該作品是排名世界十大天價畫作第二位的名畫,僅次於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
《羅納河上的星夜》(StarryNightOvertheRhone),1888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安特衛普的後院》(),1885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麥田群鴉》(WheatfieldwithCrows),1890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吃馬鈴薯的人》(ThePotatoEaters),1885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魚船》(-Maries-de-la-Me),1888年,收藏於梵高博物館。
《奧維的教堂》(TheChurchatAuvers),1890年,收藏於奧賽美術館。
《有絲柏的道路》(RoadwithCypressandStar),1890年,收藏於荷蘭奧杜羅庫拉穆勒美術館。
《夜間咖啡館》(),1888年,收藏於耶魯大學美術館。
《阿爾的吊橋》(),1888年,收藏於荷蘭克勒勒-米勒博物館。
《兩棵絲柏樹》(Cypresses),1889年,收藏於大都會博物館。
《鳶尾花》(Irises),1889年,收藏加州保羅蓋茨美術館。
《在阿爾的卧室》第三版(Vincent`sBedroominArles),1889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玫瑰》(Roses),1889年,收於於日該國立西洋美術館。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TerraceatNight),1888年,收藏於科倫-米勒博物館。
《向日葵》(VasewithTwelveSunflowers),1888年,收藏於德國慕尼黑美術館。
《星夜》(TheStarryNight),1889年,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二、人物簡介:
凡.高即文森特·威廉·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稱」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擾,曾割掉左耳,後在法國瓦茲河開槍自殺,時年37歲。在梵高去世之後,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於全球最著名、廣為人知與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I. 梵高的作品中有一幅畫大地的話叫什麼
下面是梵高畫的一些與大地有關的畫,不知道你要的是哪張。
夕陽下的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