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數學教學計劃
Ⅰ 高中數學教學計劃 大連金州的高中學校 高中數學教材學習的順序是什麼最好有教學進度計劃 課時安排等
必修12345
選修1-1 1-2 4-1 4-4 4-5
我說的是文科
高一必修高二選修高三總復習
Ⅱ 數學基礎差的班級,調整教學計劃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怎麼處理
首先整頓上課狀態 培養學生認真聽課 然後授課內容以基礎為主 先讓學生有成就感 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每天圍繞計算和基本概念展開練習 一段時間後 逐步提高內容
Ⅲ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鍾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鍾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目標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7、初步認識鍾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措施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應該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該:(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3)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等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系著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於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採取逐步擴大數的范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於鞏固所學的計算。3、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於數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4、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不急於評價各種演算法的優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注意體現因題而異可以採用不同的演算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計算方法。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入學前已經有了一些關於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感性經驗。小學低年級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發展起空間觀念。因此,教學時應該注意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大量、豐富的觀察、操作、游戲等活動,豐富學生對物體的形狀和圖形的感性認識,體驗圖形的一些特徵,激發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麼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麼,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6、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為此,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廣泛聯系,初步學慣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基於這一觀點,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時,從兒童認識的發生、發展規律來看,兒童是通過活動在其心理結構和周圍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構建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8、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努力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主要表現在:(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並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2)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信息,加深知識的理解。(3)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課時安排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1課時的教學內容,正課16周,總復習4課時。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一、數一數(1課時)二、比一比(2課時)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2課時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五、分類(2課時)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4課時 整理和復習 ………………………………………………………………………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七、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八、認識鍾表(2課時)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 ………………………………………………………………3課時 整理和復習 ………………………………………………………………………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十、總復習(4課時)
Ⅳ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班級分析
本班的孩子經過了一年的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習慣等相對來說已有了較大的轉變;完成作業情況也較好,大部分同學作業清楚,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不過還有的同學由於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種種原因,尚不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學起數學來感覺還是有點累。學生樂於計算,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有點麻木,不注意審清題目意思,急於動手,以至於粗心大意,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需要更加的嚴格要求,多動手,多思考。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來。
教材分析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解決問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標准》的理念,解決問題的教學要貫穿於數學課程的全部內容中。在《標准》中提出了有關解決問題教學的詳細目標,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人的數學素養的基本內涵之一。加強數感的培養是當前數與計算教學領域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數感的建立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因此,《標准》將培養學生的數感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並在不同的學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數感的建立是一個逐步體驗和發展的過程,需要通過每一學段、每一學期的數學教學循序漸進地培養。本冊實驗教材結合萬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加減法的教學,提供豐富的建立數感的學習素材,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1)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本冊實驗教材集中安排表內除法的教學。「表內除法(一)」教學除法的意義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表內乘法(二)」教學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和用除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加強了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首先,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與乘法的初步認識一樣,先給學生提供一個熟悉的具體情境──春遊前的准備活動。
(3)集中教學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在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乘法口訣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之後,在「表內除法(二)」中教材集中安排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教學,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自己探索、練習所有的表內除法題的計算方法。
(4)用除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滲透於學習除法的含義和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學習除法計算的目的是用它解決問題。教材在注重讓學生通過活動探索、理解除法計算的含義和方法的同時,滲透用除法解決問題的教學。
四、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弧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弧。
2、 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4、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信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5、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表內除法。2、萬以內數的認識。3、用數學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教學用具
表內除法練習表、萬以內數位表、學習平移、旋轉的操作學具、口算練習表等
六、教學措施
(一)落實教學具體措施特別重視的地方
1.繼續加強學習常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認真審題和計算、重視驗算、規范書寫格式等的教育。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教材通過數小正方體木塊,10個是一長條,100個是一層,這樣的10層就是一千個,有這樣10個大正方體就是一萬個,體會「千」「萬」的實際含義。通過設計圖案復習認識圖形,通過實驗泡黃豆,填寫和繪制統計圖表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再如:開展「分一分」的活動,在大量平均分的過程中,體驗除法的含義,等等。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紀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冊教材提供了很多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教材中還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哪些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並與同伴說一說」,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5.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和相關思想的滲透。
6.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根據本班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確定合理的教學起點和重點,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適當的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同時,適時地記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二)針對學困生的具體措施
五個必須」即:「備課時必須對學困生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上課時必須讓學困生提出問題,合作學習中必須讓學困生發言,輔導點撥時必須解決學困生的困惑,設計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布置並對學困生當面輔導」。
對學生因厭學輟學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積極採取幫扶轉化措施,採用教師和學優生對學困生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弱促強,幫助學困生重新樹立學習信心。
1、教師在備、教、批、輔、考等教育教學環節,對學困生多加關懷,厚愛一層,從抓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備課時,關注學困生,注重基礎知識和興趣知識點設計教案。
2、在課堂上,加強基礎知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困生樹立「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
3、批改作業時,對學困生進行面批,多以引導和補習為主;考完試,找學困生談心,以鼓勵教育為主。
讓學困生找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喚起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的意識,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轉變,由自卑向自尊自強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厭學思想, 從根本上消除輟學的現象,確保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七、課時安排
1 解決問題 4課時
2 表內除法(一) 4課時
3 表內除法(一) 4課時
4 表內除法(一) 4課時
5 表內除法(一) 4課時
6 圖形與變換 4課時
7 表內除法(二) 4課時
8 表內除法(二) 4課時
9 表內除法(二) 4課時
10 萬以內數的認識 4課時
11 萬以內數的認識 4課時
12 克和千克、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4課時
13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4課時
14 統計 4課時
15 找規律 4課時
16 總復習 4課時
17 總復習 4課時
18 總復習 4課時
19 總復習 4課時
Ⅳ 北京大學數學系本科各專業教學計劃
題主要在這里獲得現行各專業教學計劃不大可能,建議網路搜索「北京大學XXX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看一看。比如搜索「北京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可以找到2014年等年的培養方案。
註:現在一般都不叫「教學計劃」而改稱「培養方案」了。
Ⅵ 高中起點專科教學計劃 是中等專科嗎
中等專科是高中起點教學計劃,但高中起點專科教學計劃不只是包括中等專科。
高起專是高中同等學歷(高中、中專、中技、職高)起點學歷報考專科學歷的簡稱,高起專主要是針對在職人員的教育而言,如成人教育,網路教育等。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報名專科學歷者,需具備高中,中專或同等學歷,才能報考。
擴展資料:
外交學院對於高起專的學制、學歷學位:
1、高中起點三年制業余專科,專科起點三年制業余專升本科。
2、完成規定教學計劃的學生,學校發給教育部統一印製的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其學歷。
3、學生在校期間,所有考生均不遷移戶口,不調檔案,畢業後不負責分配工作。
Ⅶ 求幼小銜接數學課程計劃,詳細點的,最好是word版,鏈接也可以
直接的教學視頻沒有 給你幾個我們這的銜接 你看看我們這個教學視頻有用嗎
邯鄲小白鴿幼兒園園長對幼小銜接的認識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N2LERXgXGY/
北京衛視關於正確引導幼小銜接視頻新聞報道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QnUy5bzLm4/ 邯鄲會議部分示範課展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M5XmGgAorc/
另外的教學視頻沒有銜接 可以給你聊扣傳 需要私信跟我扣
Ⅷ 學前班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怎麼寫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
(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
(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
(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
(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
三個操作要求:
(1)確定知識目標.
(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