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之美吳軍
1. 求吳軍的《數學之美》《大學之路》《矽谷之謎》
《大學之路》這套裝上冊的兩章和整個下冊都是分章節地介紹英美(主要是美)主要的頂尖大學,這樣的寫作就很有可能陷入網路寫作的泥潭,你說普林斯頓大學的歷史,網路上寫著清清楚楚,縱你再用如何驚人的文筆再描繪一遍,也只是內容的重復,意義不大。而吳軍國內頂尖本科畢業並在美國一流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之後又成為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的校董,參與學校的管理,在國內則在清華在任教的經歷,他的經驗和判斷力是極其珍貴的,同樣一件事,在網路上只是一筆帶過,而吳軍卻能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系與重要意義,這便是吳軍寫作的價值。另外,這本書的副標題是「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作者為了給女兒選到合適的大學,曾親自走訪諸多著名大學,並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和能力對大學進行了比較和研究,這是一般人所不具有的條件,這也是這本書的閱讀價值:通過吳軍博士的眼睛看到更寬闊、更深入的世界。上冊前半部分關於大學理念和大學由來的論述也是比較精彩的,值得一讀。資源來自知乎網友
2. 有誰知道《數學之美》——吳軍的電子文檔在哪下在呀
吳軍:數學之美系列
發表者:吳軍,Google 研究員
數學之美 系列一 -- 統計語言模型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4/blog-post.html
?
數學之美 系列二 -- 談談中文分詞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4/blog-post_10.html
?
數學之美 系列三 -- 隱含馬爾可夫模型在語言處理中的應用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4/blog-post_17.html
?
數學之美系列 4 -- 怎樣度量信息?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4/4.html
?
數學之美系列五 -- 簡單之美:布爾代數和搜索引擎的索引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5/blog-post_10.html
?
數學之美系列六 -- 圖論和網路爬蟲 (Web Crawlers)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5/web-crawlers.html
數學之美 系列七 -- 資訊理論在信息處理中的應用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5/blog-post_25.html
數學之美 系列八-- 賈里尼克的故事和現代語言處理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6/blog-post_08.html
數學之美 系列九 -- 如何確定網頁和查詢的相關性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6/blog-post_27.html
數學之美 系列十 有限狀態機和地址識別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7/blog-post.html
?
數學之美 系列十二 -- 餘弦定理和新聞的分類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7/12.html
數學之美 系列十三 -- 信息指紋及其應用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8/blog-post.html
數學之美 十四 談談數學模型的重要性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8/blog-post_09.html
?
數學之美 系列十五 繁與簡 自然語言處理的幾位精英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08/blog-post_115634657041368311.html
?
數學之美 系列十六(上)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 談談最大熵模型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6/10/blog-post.html
?
數學之美 系列十六 (下)-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最大熵模型
數學之美 系列十七 閃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談談搜索引擎作弊問題(Search Engine Anti-SPAM)
http://googlechinablog.com/
3. 數學之美這本書講的是什麼
數學之美(數學中讓人愉悅的東西)
作者: 吳軍 人民郵電出版社
版年: 2012-5
頁數: 304
定價: 45.00元
ISBN: 9787115282828
部分內容
數學美與其它美的區別還在於它是蘊涵在其中的美。打個比方來說,大家一定都有這種感覺,絕大部分同學對音體美容易產生興趣,而對數學感興趣的不多。我認為,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音體美中所表現出來的美是外顯的,這種美同學們比較容易感受、認識和理解;而數學中的美雖然也有一些表現在數學對象的外表,如精美的圖形、優美的公式、巧妙的解法等等,但總的來說數學中的美還是深深地蘊藏在它的基本結構之中,這種內在的理性美學生往往難以感受、認識和理解,這也是數學區別於其它學科的主要特徵之一。二是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教材過分強調邏輯體系和邏輯推演,忽視數學美感、數學直覺的作用,長此以往,學生將數學與邏輯等同起來。一味注重數學的邏輯性而忽視了數學本身的美,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感到枯燥無味缺乏興趣。
大多數的數學家會由他們的工作及一般數學里得出美學的喜悅。他們形容數學是美麗的來表示這種喜悅。有時,數學家會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的形式,或至少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通常拿來和音樂和詩歌相比較。
數學之美還在於其對生活的精確表述、對邏輯的完美演繹。可以說正是這種精確性才成就了現代社會的美好生活。
說實在的,我們估計看著比較頭疼~~
4. 數學之美的介紹
在《數學之美》中吳軍老師帶領你領略數學之美,架起從數學到應用的橋梁,教會你如何化繁為簡,如何用數學解決工程問題,如何打破思維定式不斷思考創新。
5. 如何評價《數學之美》
在《數學之美》中吳軍老師帶領你領略數學之美,架起從數學到應用的橋梁,教會你如何化繁為簡,如何用數學解決工程問題,如何打破思維定式不斷思考創新。
6. 數學之美的作者簡介
吳軍,畢業於清華大學(本科、碩士)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是著名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矽谷風險投資人。在清華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期間,吳軍博士致力於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特別是統計語言模型的研究。他曾獲得1995年全國人機語音智能介面會議的最佳論文獎和2000年Eurospeech的最佳論文獎。
吳軍於2002年加入谷歌公司。在谷歌,他和Amit Singhal(美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搜索專家)、Matt Cutts(谷歌反作弊官方發言人)等同事一起開創了網路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領域,並因此獲得谷歌工程獎。2003年,他和谷歌全球架構的總工程師朱會燦博士等共同成立了中日韓文搜索部門。吳軍博士是當前谷歌中日韓文搜索演算法的主要設計者。
2010年至2012年,吳軍加盟騰訊公司,出任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的副總裁,同時擔任國家重大專項「新一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項目的總負責人。2012年回到谷歌,負責開發了谷歌自動回答系統。2012年,吳軍還作為創始合夥人創立了中關村矽谷風險投資基金。
吳軍博士在國內外發表過數十篇論文,並獲得和申請了十餘項美國和國際專利。他撰寫的《浪潮之巔》一書深受業界的好評。他於2007年起擔任風險投資基金中國世紀基金的董事。2011年起,當選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會董事,並在該校的國際事務委員會擔任顧問。他是國家重大專項「新一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項目的總負責人,從2012年起任職工業與信息化部的專家和顧問。
7. 吳軍 數學之美 svd分解有問題嗎
二、鑽研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鑽研教材、處理教材的另一個方面就是精心選編練習。如果你認為教材中配備的練習不合適,就要自己選編練習。一定要克服在布置作業上的隨意性,因為那樣等於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就應該具有根據教材靈活編寫練習題的能力, 哪些知識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 可以突出重點難點的多練習練習, 才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鞏固掌握。
三、調控課堂教學能力
熟練地組織教學,恰當地調控課堂的情緒,不失時機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 相信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的。
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聽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要求教師在敘述數學概念或進行邏輯推理的時候,能清晰、准確、通俗、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維,從而使學生能夠順利掌握這些知識。所以,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吸引學生的魅力所在。試想, 哪個學生會喜歡上課時羅嗦、思路不清晰的老師呢? 有些數學教師,其它方面的基本功較扎實,但語言表達不過關,結果是「一肚子墨水到不出來」,教學效果當然就不理想, 學生聽了半天也不知道老師說的是什麼, 純粹是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
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個方面,它是教師的邏輯思維水平以及處理教材能力、運用文字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現。對數學語言的表達,不僅要求有嚴密的科學性,而且要有藝術性。當你能把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起來的時候,那你做為一名數學教師的基本功就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8. 數學之美 作者 吳軍的博士論文有中文的嗎
數學之美 作者 吳軍的博
這個對待好
比
9. 數學之美的內容簡介
幾年前,「數學之美」系列文章原刊載於谷歌黑板報,獲得上百萬次點擊,得到讀者高度評價。讀者說,讀了「數學之美」,才發現大學時學的數學知識,比如馬爾可夫鏈、矩陣計算,甚至餘弦函數原來都如此親切,並且栩栩如生,才發現自然語言和信息處理這么有趣。
今年,作者吳軍博士幾乎把所有文章都重寫了一遍,為的是把高深的數學原理講得更加通俗易懂,讓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數學的魅力。讀者通過具體的例子學到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 —— 如何化繁為簡,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工程問題,如何跳出固有思維不斷去思考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