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灰雀教案
『壹』 公開課《灰雀》教案
《灰雀》公開課教案
【學習目標】:
1、能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做錯了事就要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人物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體會列寧對灰雀、對男孩的喜愛之情。
3、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列寧發現灰雀消失之後,通過推心,得體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過。
2.通過人物的神態和語言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重點】
1、認識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和教育,滲透保護鳥類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人物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題,激發興趣
1、講述蜜蜂引路故事。學生簡單敘述。
蜜蜂引路中,列寧是個什麼樣的人?(善於觀察,積極思考)
2、出示列寧照片,請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簡單地介紹一下列寧的事。
學生交流後,教師簡介列寧。
3、出示灰雀圖片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是怎樣的灰雀嗎?
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的唱歌,多麼惹人喜愛。列寧每天都來這兒散步,和他們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寧發現風有一隻灰雀不見了,那隻灰雀去哪兒了呢?
板書:灰雀
二、初讀感悟
1、讓學生充分地、大聲地朗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指名分自然段讀,先小組交流,再個別交流。理清課文脈絡。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麼。
2、列寧和小男孩因為灰雀,而有了這段故事。我們先來看看漂亮的灰雀吧。
灰雀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學生根據自己的審美回答。(美麗、漂亮、可愛)
3、課文中哪些句子描寫了灰雀,找一找,用橫線把它畫出來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
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4、你喜歡灰雀嗎?讀讀課文,從哪兒感受到他招人喜歡。
帶著喜愛的心情讀一讀:「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
5、列寧喜歡這三隻灰雀嗎?從哪兒看出來。
(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隻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麵包渣和穀粒。)
抓重點詞語「每次……都……、仰望、經常」體會。
四、學習2-10自然段
自己讀讀課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寫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
列寧每天來到這兒,都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他們。可是有一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發現那隻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列寧找遍了周圍的樹林,都沒有找到。
(一)、學習要求。
師:這時,列寧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說了什麼?(要求:默讀課文3-10自然段,把列寧說的話劃出來,再體會一下列寧當時的心情怎樣?)
生讀,師巡視。
(二)、列寧愛灰雀。
1、出示句子「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列寧當列寧發現一隻灰雀不見了的時候,他心情會怎樣?又會到哪兒去找呢?體驗「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導讀。
2、四處找遍了也不見鳥兒蹤影的列寧,這時說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怎樣的心情呢?自己再讀讀列寧說的話,體會體會列寧這時的心情。(引導出示列寧的三句問話)
①「孩子,你看見過一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關心灰雀)
②「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擔心灰雀)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傷心)
細細地讀一讀這些話,你體會到了什麼?老師相信你們肯定能讀出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和關心,因為它們都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麼?
「愛」
那你再好好地讀讀這三個句子,體會一下列寧當時的心情。
生自由讀三個句子。
(三)灰雀哪兒去了。
1、可是,列寧喜愛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告訴列寧嗎?(被小男孩捉去了)課文中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們會不會冤枉了小男孩呀?(沒有)
那就請你再仔細讀一讀這部分課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關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來,並說明理由讓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關句子前面打上鉤。(板書:灰雀小男孩)
生自由讀,師巡視。
(1)男孩吞吞吐吐地說:「沒看見,我沒看見」。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說說他當時心理是怎麼想的?那你能讀好它嗎?
(2)「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為什麼他不敢講?他在害怕些什麼?相機板書:占為己有
誰能讀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一定會飛回來的!」
①從這兒你又感受到了什麼?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麼呢?
②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讀出「一定會飛回來的!」。
板書:知錯就改
(4)讀到這兒我們已經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那麼,男孩為什麼要抓那隻灰雀呢?(因為小男孩很喜歡那隻灰雀。)你們覺得是這樣嗎?
(5)列寧愛灰雀,孩子也愛灰雀,他們的愛有什麼不同?你更贊同誰的愛?為什麼?
小結:老師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寧愛鳥,給它自由;孩子愛鳥,把它捉回去,讓它失去了自由。列寧是真正的愛鳥。
五、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
(一)、同學們今天的朗讀真不錯。那麼,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說的那樣飛回來了嗎?課文11-13自然段中哪個詞說明了這一點?(果然)
(二)列寧愛小男孩。
1、男孩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真的把鳥送回了公園。三隻灰雀又在枝頭歡蹦亂跳地歌唱。樹下他們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2、聽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
列寧為什麼不問會說話的男孩,卻問不會說話的灰雀呢?
因為小男孩已經改正了錯誤,列寧就不再去追究了,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列寧對改正錯誤的小男孩的愛
3、學到這兒我們可以看出,列寧不僅愛灰雀,更愛孩子。他以一顆寬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錯誤,又保護了孩子,也使我們能重新看到這樣和諧的畫面。
4、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大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讓我們帶著這份濃濃的愛意再來讀讀課文吧!
六、體驗、升華
1、(課件演示)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如果現在你就是樹枝上那隻唱歌的灰雀,你會對(列寧或男孩)說些什麼呢?請在我們課文的空白處寫下你的「三言兩語」。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灰 雀
(惹人喜愛)
喜愛 捉
擔心 放
愛
列寧 男孩
(愛鳥愛孩子) (知錯就改)
『貳』 語文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第5課《山雀》教案
【 #三年級# 導語】不止小山雀,其實許多動物都是通過叫聲以及動作來代表語言,向同伴或人類表達它們的想法。以下是 整理的(語文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第5課《山雀》教案),希望幫助到您。【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重難點:
抓住山雀說的話,聯繫上下文,讀懂「我」猜想的根據。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具准備:
生字卡、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有誰見過山雀呢?
出示掛圖:誰來說說山雀的樣子?(學生可以各抒己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學習生字的方式自學生字。
3、教師檢查學習生字情況。
三、指導書寫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2、說說課文主要是寫什麼。
3、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山雀的,並說說作者在不同的地方個觀察到了什麼?
(在此教學引導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語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導體會:你從山雀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什麼?(你喜歡山雀嗎?為什麼?)
5、指導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五、課外拓展
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注意它們的動作和叫聲,猜一猜它在想什麼,會說些什麼,並把自己的猜想寫下來。
【篇二】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3、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抓住山雀說的話,聯繫上下文,讀懂我猜想的依據。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鞏固本課生字新詞的識記。
2、質疑導讀,學習課文13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識字學詞,初讀課文。
1、出示生詞。
(1)指名認讀,評議。
(2)齊讀詞語。
(3)從詞中抽出生字,認讀,開火車擴詞。
(4)學生自由介紹記識方法。
(5)教師重點講解雀、肯。
2、學生自主分段讀課文。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同桌合作,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
二、質疑導讀,學習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們見過山雀嗎?他們是什麼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介紹、交流。
文中哪個地方為我們介紹了山雀的樣子?請用橫線畫出來。
指名反饋,讀句子。
觀察圖,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瓏。
學生有感情齊讀句子。
2、我是怎麼發現兩只灰雀的?
學生默讀課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饋,評議、補充。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這兩只灰雀在干什麼呢?他們幹得怎麼樣?
指名反饋,介紹、交流。
理解起勁的意思。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們幹得起勁?
引導體會山雀找蟲子時的專注、賣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勁地鑿樹干找蟲子,我是怎麼做的?結果出現什麼情況?
學生輕聲讀第三自然段後半段內容。
指名發言。
理解詞語:一動不動、紋絲不動、像死了似的。
議一議:山雀真的死了嗎?它為什麼裝死?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二、總結課堂,鼓勵閱讀。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你對山雀有了哪些認識?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總結:小巧玲瓏的山雀太惹人喜愛,它們憑借自己的勞動找蟲子吃來填飽肚子。當它們遇到危險無法逃離時,就裝死來蒙騙對方,以求逃過一劫,真是聰明到家了。
4、鼓勵閱讀。
三、布置作業。
書寫生字新詞。
繼續閱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讀懂山雀的對話,弄清我的猜想的根據。]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對山雀的喜愛,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4、仿照課文,進行觀察、仿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猜字游戲。
2、指名反饋:你對山雀有了哪些認識與了解。
3、學生齊讀課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語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學生自由讀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畫出自由的山雀說的話,用曲線畫出拘禁中的山雀說的話。
2、指名反饋,讀一讀找出的語句。
3、集體評議,糾正補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第417自然段。
5、引導體會:你從山雀說的話中感受到什麼?
6、學生練習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讀兩只山雀說的話。
7、教師質疑,引導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據,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以及山雀的聰明、機智、團結互助。
(1)山雀真的會說話嗎?課文中出現的這些山雀的語言是哪兒來的?
(2)聯繫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據什麼猜出山雀的對話的。
(3)指名反饋,抓住山雀第一次說的話做具體地示範性的指導體會。
8、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417自然段。
三、總結課堂,拓展仿寫。
1、小小的山雀有著高尚的心靈和美好的品質,它們勤勞、聰明、機智、團結、互助、友愛。而文中的我更是通過耐心到觀察,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力,讓小山雀都成了能夠說話,能夠溝通的可愛的小精靈。
2、拓展仿寫。
不止小山雀,其實許多動物都是通過叫聲以及動作來代表語言,向同伴或人類表達它們的想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根據它們的叫聲動作,猜一猜它們在想什麼,會說什麼?把自己的猜想寫下來。
【篇三】
『叄』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教學意圖: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
⑵通過讀課文,你有那些詞不會可以提出來,同學之間相互解答。
自言自語
可惜
堅定
果然
誠實
歡蹦亂跳
仰望
微笑
如果有一些詞答不出來,教師可結合課文中的句子或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
⑶公園里丟失的一隻灰雀又飛回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特別喜歡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養著。當他看到列寧是那麼喜愛關心這只灰雀,為再也看不到它傷感時,小男孩被感動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來了。
②小男孩被列寧說的話深深打動了,他為自己想獨自養灰雀的事感到不安,於是沒跟列寧說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經覺得自己這樣做太自私了,於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來了。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播放電腦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三、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10自然段,把列寧和小男孩對話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你應該怎樣讀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
2、要求:
兩人為一組,讀一讀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出示表格)
⑴你是怎樣讀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的?給大家讀一讀,為什麼要這樣讀?
⑵找2個同學用不同語氣來讀,通過對比讀、抓重點詞,體會出列寧和小男孩此時此刻的心情。
老師們可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3、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3~10自然段。大家邊聽邊體會此時此刻列寧和小男孩是什麼心情。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同時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
4、那麼,第一天小男孩離開列寧後會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呢?
學生可能回答:
①都怪我一時糊塗,把小灰雀抓回家來。
②由於我的過錯,讓時刻惦記灰雀的人們擔憂。
③我太喜歡灰雀了,真不想把它送回去,可是我已經答應人家了,男子漢說到做到。
學生可能說出很多種情況,至於小男孩怎麼說的,又是怎麼做的,同樣也不限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學意圖: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感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5、那結果怎樣呢?請同學們自由讀11~13自然段。
提問:
⑴想一想列寧為什麼認為那個小男孩是誠實的?
⑵同學們學完課文,你認為那個小男孩是誠實的孩子嗎?為什麼?
老師們可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學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把灰雀送回來了,所以列寧認為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②小男孩一開始沒說真話不誠實,可是後來他被列寧說的話感動了,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所以列寧仍然認為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③小男孩一開始不誠實,後來他又把灰雀送回來了,我認為他還是個誠實的孩子。
④那個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因為他最終把灰雀送回來了。
教學意圖: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思考問題,解答問題。
6、回讀課文:
方法:
⑴小組同學用你們小組喜歡的方式有語氣朗讀課文。
⑵把課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對話;第三部分:結果。你喜歡那部分,起立讀。
教學意圖:給學生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回讀全文,整合內容。
老師們可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四、說話、寫話訓練
方法:
1、用上列寧灰雀小男孩這三個詞說一句話。
學生可能會說出:
①列寧愛灰雀。
②列寧和小男孩都愛灰雀。
③列寧愛小男孩。
2、你想對列寧、灰雀、小男孩說出什麼?寫下來。
學生可能寫出:
①列寧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善良老人。
②多可愛的灰雀呀!我喜歡你。
③我希望小男孩也像列寧那樣做一個愛護鳥類,愛護小動物的人。
教學意圖:發散思維,訓練學生口頭表達和寫話能力。
老師們可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五、布置作業
1、自己給自己留作業。
2、回家後有語氣的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
老師可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六、教師小結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親人》也是看圖學文的課文。圖畫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樹杈上架著竹竿、竹竿上掛著濕漉漉的床單和衣服。顯然,這些是剛剛洗過晾上去的。圖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著不同民族的服裝,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漢族人。老奶奶雙手捧著小姑娘的頭,把熱乎乎的臉緊貼著小姑娘的臉,似乎在說些什麼。屋子的旁邊立著一根拐棍,說明老奶奶的手腳不靈便。
課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寫是圖上的內容。前面四個自然段交代了在一個村寨中,住著苗族人和漢族人。有一位漢族人的鄰居是一位快80歲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女兒在縣城教書,家中無人照顧。漢族母女倆盡心照顧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說: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
1、了解我國各族人民友好相處,親如一家人,我和媽媽尊敬老人、助人為樂的品德。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樣用詞句表達圖意的。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問:什麼樣的人叫親人?
2、教師說: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是講誰把誰當作親人呢?
二、指導看圖。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苗族村寨)
2、樹杈上有什麼?(濕衣服和床單)
3、圖上畫的有誰?
(引導學生從牆邊立著的拐棍,來判斷她們的不同年齡;從觀察她們穿著什麼服裝,來判斷她們的不同民族。)
4、她們在干什麼?(引導學生聯系圖上的景物想一想)會說些什麼?
5、把這幾個問題聯起來說說,這幅圖反映了件什麼事?
三、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分組查字典。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難點。
朗:左半部分不要寫成良。
縣:裡面是兩橫。
替:上下結構。第八筆是乙,不要寫成、。
顧:左右結構。第四筆是l,不要寫成l。
(3)理解詞語。
硬朗:指老人健壯。
靈便:靈活。
畢竟:到底,究竟。
及時:指需要的時候就立刻去做。
照顧:照料。
替換:把原來使用著的衣物調換下來。
四、試讀課文。
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圖上畫的內容,找出來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出示掛圖。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圖上畫的內容。
二、學習課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圖,讀第五自然段,說說我’’在做什麼?
(我正在晾幫助老奶奶洗的床單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麼表現呢?
(1)學生默讀第五自然段,畫出相關語句。
(2)出示這段話。
老奶奶高興地從屋裡走出來,把拐棍立在一旁,雙手捧著我的頭,把熱乎乎的臉緊貼著我的臉,竿呼呼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該怎麼謝你們呢!
分組討論思考題。
a、老奶奶為什麼會這樣做?這么說?
(表示對我這樣照顧她十分感激,對我非常喜愛。把我’’和媽媽當作她的親人,甚至超過了她的女兒。)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14 下一頁